科舉制,是華夏文明對人類發展做出的最偉大的貢獻之一

近代以來,我們推崇“四大文明”,以此證明中國古代“科技”並不弱於西方,孰不知,四大發明只是技術,並非科學。

與此同時,我們認為“科舉”是中國落後的根源,孰不知,“科舉制”是華夏文明對人類做出的最偉大的貢獻之一。

對於46億年的地球來說,人類文明不過區區數千年。

在這數千年中,世界產生了兩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華夏文明、愛琴文明、波斯文明、伊斯蘭文明、印加文明、瑪雅文明等等文明,對於一個文明和國家的發展來說,政治體制和官僚制度至關重要,在這些文明發展之初,無一例外的均採用了貴族和宗教的政治體制,這與民主還是專制無關。

比如,古埃及由法老和祭司集團共同統治

古印度將整個社會分成4個階層:首陀羅為最低層,吠舍為中層,剎帝利和婆羅門為上層,整個社會由國王所屬的剎帝利和祭祀所屬的婆羅門統治。

古希臘產生了原始的民主制度,但貴族和平民的鴻溝始終不可逾越。到了中世紀,歐洲的封建制度與我國夏商周時期的封建制非常相似,所以我們會看到當時的歐洲遍地都是“王子”和“公主”,且永遠世襲不變。

中國最初也是貴族政治,周朝“天子——諸侯——卿——大夫——平民”的分封制本質上與其它文明並沒有不同。

科舉制,是華夏文明對人類發展做出的最偉大的貢獻之一

宋朝官家

華夏文明最終能發展出與其它文明都不相同的道路,得益於兩項制度的創造:

  • 郡縣制
  • 科舉制

自秦朝始,郡縣制取代了分封制,地方官吏由中央統一任命,由此在人類數千年的文明中華夏文明產生了唯一真正的“大一統”帝國。

而西方的所謂帝國,基本上都是在征服的地區設總督,其管轄的程度與我國無法相提並論,這也是為什麼西方的帝國滅亡後很難再起的重要原因,而中國在分裂之後卻能重新統一。

完成大一統,中央才可以任命官吏,這一點只有中國做到了,但如何選拔官吏,在隋朝之前尚無定製,或者說尚未產生完善的制度。

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最終產生的是士族和地方豪強,社會逐漸向階層固定的世家大族演變,“上品無寒族,下品無士族”,這對於大一統的政權來說並非好事。

科舉制,是華夏文明對人類發展做出的最偉大的貢獻之一

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滅南陳,重新統一天下。

如果說秦朝使郡縣制成為我國至今仍然不變的地方行政制度,開創了大一統局面;那麼隋朝便使科舉制成為之後歷代選拔人才不變的選官制度,為大一統提供了制度保障。

與其他文明相比,科舉制的優勢在於:

1、公平

理論上來說,科舉的規則對於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我國古代並不鮮見。

我國曆代吏治貪腐成風,但科舉則相對是一片淨土,歷代對科考舞弊懲治及其嚴厲。

科舉並非一錘子買賣,可以一直考,許多名臣都不是第一次便能考上進士的。

2、考試的內容是治國之策

與我們今天想象的不同,科舉並非作文大賽,而是考的如何治國,所以許多文學家和詩人並不一定名列前茅。

科舉制,是華夏文明對人類發展做出的最偉大的貢獻之一

科舉使宋朝開創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官制度,這也是華夏文明能夠延續不斷的原因之一。

3、科舉使士人對天下有使命感,對百姓有責任感

整體來說,我國古代的士大夫都有強烈的“治國平天下”的使命感,他們在行政上隸屬於以皇帝為首的各級官吏,但思想上卻得道於“堯舜禹湯、文武周召、孔孟董韓、程朱陸王”這一脈相承的歷代先賢。

在清朝之前,歷代士大夫均敢於為“道”與皇帝相爭,士大夫以敢於直言為榮,宋朝的范仲淹、歐陽修等則主張“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

張載的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代表了歷代士大夫出仕的終極目標。

科舉制,是華夏文明對人類發展做出的最偉大的貢獻之一

這,與清朝時期卑躬屈膝的官僚形象完全不同。

因此,郡縣制和科舉制,是我國數千年來能夠保持大一統的制度基礎。

時至今日,科舉制度對東亞和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與其他選官制度相比,科舉公平、公開、公正。科舉在明朝時期由利瑪竇等傳教士傳入西方,被西方國家所推崇。

其實今天的一切考試,其根源均在科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