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涨价好还是别涨价好?

郭里市华


首先我们来看粮食价格上涨农民能获得多少收益。目前我们国家绝大多数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在两亩以下,一家人也就五六亩地。

我们以小麦为例,假设一亩地亩产1000斤,各项成本是600元,一斤小麦一元钱,一亩收益能达到400元。

如果小麦价格上涨0.1元,其他不变,农民一亩收益500元,比涨之前多收100元,那么粮价上涨之后总收益也不过比之前多了五六百元。

其次我们要看到粮价上涨之后其他商品上涨的幅度。想来关注粮食价格的应该都清楚2018年春播时东北地租的变化,就因为玉米价格比上年涨了一毛多,多地地租翻倍。

当然上涨的不仅仅只有地租,还有农资化肥,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种地少的话,粮价上涨其实是弊大于利。


那么,为什么现在给有很多农民希望粮价恢复到前几年的水平呢?

首先,在目前的粮食价格下,种地效益确实有点太低了,不说对比社会其他商品,单就粮食自身对比,也比前几年低了很多。

其次,家家户户目前都有一些土地,租出去吧不舍得,自己种吧,收益太低,所以还是涨一点,这样自己种收益还能好看一点——希望粮食价格上涨的心理因素更多些。


应该说,现在农村家庭主要收入来自打工收入,之所以对土地念念不忘,对粮价心怀希望,更多还是自身安全感的缺失。

对比城市,很多人担心养老,医疗,房子问题没有着落,而对于一些五十岁以上的人来讲,再去另谋新职业已经相当困难:他们担心,一旦没了土地,万一出现意外情况,怎么来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

如果有土地的话,至少能保证自己有口饭吃!

这是当前农村人对土地的现实写照,而我们也注意到,这几年国家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公共财政的投入,加大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的普及,也是希望农村的状况能有所改变,今年很少提出了让小农经济也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思路。

总之,希望一切好起来!


每日粮油


粮价低,跟其它物价水平明显不合理,一瓶矿泉水在车站3元、5元的,在超市也2元,要用3一6斤粮价换一瓶水。楼房一线城市5、6万一平,小县城还要5一6千一平,专家及政府都觉得合理,还幻想着让农民去城镇购房,为他们超多盖的房子去库存。也不想想农民要1亩地种10年,不计成本,不吃不喝才能在买一平米。要是以利益购房,一亩地要种20年才是买一平。一家不超5、6亩地。让农民怎么去库存。总之现在的粮价极不合理,总不能维持在这样的水平呀!


上善若水心直口快


粮食涨价好还是别涨价好?

对于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视角来看,会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

整体来说,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

农民朋友们肯定希望粮食价格上涨,

但是城市居民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

不过,国家为此也给出了一个令双方都感觉比较满意的答案!

粮食涨价与否,各方回答有差异!

比如说,从种地农民的角度而言,毫无疑问,粮食涨价是更好的。

因为这就意味着自己的种植收入会因为粮价上涨而出现提升,如果种植成本控制得当的话,那么也会将种植收益得到一定的提升。我国目前还有超过3亿人农民常年以农业种植活动为主要生活来源,卖粮收入成为他们最主要甚至唯一的经济收入渠道,如果粮食价格提升,对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状况,是非常利好的。

但是,如果从消费者角度来说,粮食价格上涨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首!虽然粮食并不是这个社会中价格最贵的那一个,但绝对是最主要的那一个,粮食价格一旦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将直接导致社会物价体系的震荡,人们生活成本支出暴增,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在每一个动荡的年代,其主要的社会表现就是粮食价格暴涨或者暴跌。

粮食补贴政策,化解粮食涨价与否难题

但是,如何在“农民迫切希望提高粮食价格”与“城镇居民难以承担过高食品支出”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呢?国家想出了一个比较折中的办法,那就是——粮食补贴政策。

正是因为这一举措,使得我国的粮食价格常年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即便是我国明确提出粮食收储逐步实现市场化以后,粮价暴涨暴跌这样的情况更是难以出现。

通过粮食补贴政策,农民卖粮收入虽然不高,但是通过领取补贴,实现了种植收益整体稳定。

也是通过这一政策,国产粮食成本相对稳定,不会造成粮食价格以及社会食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保证了居民恩格尔系数过高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础,哪怕是生产成本比进口粮食高出很多,我们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粮食自给率,保证中国人的饭碗不仅仅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还应该尽可能的盛中国人自己的粮食!


钟情三农


回答涨价好还是不涨价好都不科学。科学的回答是这样的:

粮食涨价,对粮食生产者好;粮食降价对粮食消费者好。

那么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涨价好还是降价好?答:涨价好,因为他生产的多消费的少。

粮食涨价会引起其他商品的连带涨价,农民也要为粮食涨价买单?回答:不对。粮食涨价会引起一小部分商品涨价,不是全部。


看下面一段对话:

爹:1000多元一宿?咱们还是找个小旅馆吧!

儿:钱该花就花。您这是典型的穷人思维。都不消费,怎么拉动GDP?

爹:你读书读傻了!你住一宿,是你的1000元没了!“鸡的屁”又不是你的屁,你关心它干啥?

知道农民日子最好过的是哪几年吧?



说说你的看法?


种田博士后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觉得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的人可能观点就不一样,比如农民可能希望粮食涨价,而城镇居民可能就不希望粮食涨价。

目前我国粮食价格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由于粮食价格过低,农业种植业难以成为养家糊口的产业,以至大量农民外出打工不愿种植粮食,使得大量农村的田地撂荒。因此,作为农民来说,希望粮食涨价,他们回到农村田地里继续种植粮食,也不用离乡背井去外地打工谋生。而国家为稳定粮食生产,也是也应该提高粮食价格稳定农民种粮的信心。

但是作为城里人,当然不希望粮食涨价,尤其是城镇低收入家庭更不希望粮食涨价,因为作为生活第一需求的粮食如果涨价了,意味着生活支出增加、成本加大,甚至不少人可能会买不起粮食,这样生活就难以维持下去。

所以,目前政府最大的责任就是解决好“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问题,建立长效机制,在粮食价格与民众消费需求承受力上保持一个平衡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也保持城镇居民粮食消费不致因价格买不起粮食。







开伟观察


观点:粮食价格涨也不好,跌也不对!

维持在一个合理价格区间,才能稳定民心。

吃喝玩乐,吃放在第一位。

民以食为天!把“食”放在首位,可见古人之重视!

特别对于我们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粮食的价格高低波动,牵动着万亿百姓的口袋。

①如果价格大幅上涨,普通人将大幅提高吃饭成本!

价格上涨受益的是种植大户,是种粮食的农民,当然也提高了农民的种粮食积极性,但同样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增加了吃饭的成本,甚至没有种田的家庭,连温饱都成了问题。毕竟现在要实现的工业现代化,农业虽然重要,但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比逐步缩小。

粮食价格越高,其他的产业链,生活资料成本也会跟上涨价节奏,太高了,不利于百姓的生活,只会增加百姓的生活负担,毕竟“穷人”多。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占比越来越低,二三产业甩了第一产业好几条街。每个历史周期,任务都不一样。

古代是农业社会,现在是工业化社会,历史前进的脚步不会因为你而停止,顺应潮流,才能把握未来!

②如果价格大幅下跌,受损的是种地农民大户。
价格不可能一直下跌,否则农民没人去种地,大户更不会亏本种粮食,这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来说,没有好处。有利可图,才会去种粮食,没有利润,谁会傻傻的种粮食。

再者如果价格大幅下跌,百姓虽然降低了吃饭成本,但是这只是短期的,最后没人种地都有可能出现“粮荒”,也给了外资可乘之机,不利于国家的安全。所以价格太低,也不是好事!


上图可以看出来,最近五年,粮食产量维持在6字开头,去年还出现下降。先不管这数据可不可靠,但粮食问题是个大问题,否则也不会进口。

③借用典故,居安思危!

吴越之争时期,越王勾践与大臣文种密谋借用粮食来削弱吴国。假称本国闹饥荒,从吴国借粮,约好第二年归还,并私下里高价收购吴国粮食,等到第二年,越归还的粮食,个个颗粒饱满,没想到被私下里煮了,根本不能种植。

等到秋天,吴国粮食颗粒无收,闹饥荒,国力被大大削弱,越国也乘机攻打吴国。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没有粮食,军心不稳!

现如今,如果粮食价格太高,或者太低,都不利。只有在合理区间,才能稳定大局。

随着改革开放,粮食进口放开,进口粮食不得不防,要慎重!居安思危!

喜欢的话,点个关注,谢谢!


A果5个点


粮食涨价好还是别涨价好?



对于粮食价格是涨价好?还是不涨价好?这个问题对于农民来说是涨价好,相信绝大部分农民都是非常希望粮食涨价的,涨的越高越好,毕竟农民一部分收入也要靠卖粮食的收入。粮食涨价了,农民收入肯定增加,有些人怀疑粮食涨价了,其他产品涨价幅度更大,农民收入相对变低了,但至少从数字上来说农民的收入增加了。

从粮食价格的相对性来说,如果说粮食价格涨成粒粒是黄金,这样社会上的物价所有的东西都会泡沫式的驴打滚式的上涨,价格的不成样了。因为上层社会也就是统治阶级不会让农民站在高高的位置上,不会让农民有更大的收入了,也就是粮食价格上涨了,作为底层身份的农民相对于上层的收入要相应的基于他们的收入,其实就是还没有上涨,要涨都涨的原理。



从经济学家角度来说,粮食价格上涨就会出现所谓的经济蝴蝶效应。也就是粮食价格上涨了,会带动其他价格上涨,比如农资产品的价格上涨,美食领域的价格上涨,餐饮领域的价格上涨,养殖领域的价格上涨,饲料领域的价格相当等等,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粮食价格很稳定。

从粮食的重要性来说,“民以食为天”,粮食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没有了粮食,就没现在的工业发达,也没有现在人们的幸福生活,也没有现在和平和谐的社会。粮食才是人类唯一保障的战略资源,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本。所以粮食价格上涨过高,有可能会造成社会上出现饥饿受冻的现象,甚至会出现社会动乱,国家不安宁。



总之,俗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就是一个人所站的角度不同,观察的问题也不同。从农民的角度来分析,农民有新鲜的汗水种的粮食不赚钱,而且有时出现亏本的现象,农民希望粮食涨价这是好事,至少从数字上收入增加了。农民的观点就是“自己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因为农民虽然觉悟不高,但他们所处的阶层不一样,因为他们自己还没有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站在社会的角度来分析,或者是国家的角度来分析,或者是上层社会的角度来分析,粮食的价格上涨关系到国计民生,如果出现暴涨的现象,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经济就会出现大的衰退,社会就会出现动荡不安,毕竟粮食是人类发展的最基本的战略物资资源,粮食安全才是人类生存的安全。所以,上层统治者也就是各个国家会对粮食的价格进行宏观调控不会让粮食价格,随便的出现大幅度上涨的现象,是掌握在通货膨胀和货币正常的价值当中进行互动。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敬请留言探讨。


宗元三农堂


粮食涨价不涨价,不是哪个个人能说了算的。粮食涨价,牵动更多物价疯狂上涨,农民瞎子开灯,白耗电费!

目前农民种地,收益根本不够日常开资,农村种地的基本剩下老人坚持着。粮食是民生之本,工人农民都得吃饭,涨价对农民对工人永远都是压力山大的事。对有钱人,成功人,退休拿六七千块钱的老人,啥啥都是无所谓的事!社会资源和消费市场,永远没有平等地位。

粮食涨价,农民也少不了打工,一家就几亩地,能靠涨价人均收入到一万四千元吗?不能。粮食不涨价,农民也还得继续努力打工挣钱养家,为了生存,为了下一代别再当农民,豁出去了,去城市买房生活!


开心151933790


只单纯的谈粮价上涨好不好,这并不科学,农民生活过得怎么样,并不能单从粮价高低的角度来看。

1.农民朋友希望涨价,因为粮价低种粮挣不上钱。毕竟一斤粮食没有一瓶矿泉水价格高这是事实。

2.粮价上涨,随之而来的,农药、化肥、人工、机械等种地成本也会跟着上涨。

3.种粮收益=粮价-种地成本-其它可能的开销,粮价涨了,种地成本也跟着涨了,最后还是没什么收益,这种涨价有什么意义?

综合以上3点,种粮能不能挣上钱,不完全取决于粮价是否上涨。



4.粮价是百价之基,综观古今中外,稳粮价是稳物价的头等大事。与粮食相关的产业太多了,粮价上涨,必定带动物价的上涨。这样一来,看似粮价涨了,农民或许多挣了点小钱,但实际上生活成本会大幅增加。

5.不崇洋媚外,西方农业发达的国家,粮价并不高,但农民种粮收益还不错,日子比较幸福。原因在于,他们种地补贴比较高,农业生产是规模化,效率高,成本低。当然,国情不一样,无法照搬照抄,但还是可以学习参考国外抓三农的理念。



综合以上5点,农民能否多一点收入,能否更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关键点并不在于粮价高低,个人认为,是不是可以抓好以下4点:

1,抓乡村产业,让农民在农闲时能不出远门就可以上班挣钱。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无污染的小企业可以引到农村落户。中央不是说了吗,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主抓手。

2,稳控物价,物价涨的快,挣再多的钱也无济于事。农村盖个房几十万,得个小感冒上百块,几代人养个小孩,这些不是粮价上涨能挣回来的。

3,改变种什么、怎么种都只靠农民自己无序生产的模式。农民并不了解宏观形势,也并了解市场行情,更缺乏商业思维,这个要靠政府去多统筹、多引导。虽国情不一样,但法国搞合作社的理念还是可以参考的,九成以上的农民都参加了合作社。国情不能成为阻碍发展的绊脚石。

4,重视农民医疗、养老保障。

当然,最后还是谈一下个人看法,粮价上涨不是好事,也许上涨的当年,农民口袋会多几张毛爷爷,但因粮价上涨而随之带来的生活高成本,最终还是农民自己买单。


农哥说粮


对于物价的高低,每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生产者希望自己的产品都卖钱,我是农民,希望产品多卖钱。

消费者希望自己购买的商品少花钱。我得“吃饭”,希望食品价别涨。

粮食是关系民生的最主要的商品。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优势就在于,决策者能站在保护广大人民利益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国家应该保证人们吃饱,吃好。就得让生产者有很高的生产热情,也就是适当抬高粮食的价格。生产出品质高足够的粮食。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衣食住行娱医,“食”的消费比例很低,而且原材料的粮食比例更低。粮食价抬高点儿,几乎生活中都感觉不到。

希望粮食价能抬高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