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清没有像印度一样完全沦为殖民地,而是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老兵东雷


因为我们不想当狗,想做人!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作为东方国家的我国,古代是极其辉煌的,然而近代却是极其悲惨的。

但是相比于印度而言,我们的运气又好了太多,在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时,我国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愤然而起,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

同为四大古国之一,印度和我国同样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但是为何近代以来的命运截然不同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历史背景不同

|虽然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但中印两国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我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实现了科技的巨大进步,例如四大发明;完成了专制皇权的政治框架建设,例如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完成了疆域各板块的整合,统一了中原、东北、蒙古高原、西域以及青藏高原地区。

而印度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打瞌睡,除了不断被征服,这片土地上再也没有更大的建树。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印度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而存在,在南亚次大陆这片热土上,分布着大大小小几百个土邦,在英国殖民者打败葡萄牙和法国殖民者,成为南亚次大陆的主人后,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印度。

而我国自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确立了专制皇权的大一统制度,这一制度具有高度集中的特性,它使统治区域的各板块连成一个牢固的整体,特别是能对外来入侵进行相当强烈的反抗。

所以当殖民者登陆我国沿海时,尽管清军战斗力弱鸡,民众麻木愚昧,但殖民者仍然遭受到层出不穷的反抗,这使得他们不得不考虑用全新的方式来实现他们的殖民利益。

相比之下,在印度就简单多了,虽然英国殖民者人数较少,但是只要给予土邦领主以巨大的利益,他们就心甘情愿的为英国殖民者所驱使,成为英国殖民统治的马前卒。

2、国土面积不同

庞大的国土面积,不仅意味着海量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还意味着巨大的国土纵深。

而我国和印度之所以遭受到完全不同的命运,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国土面积要比印度大得太多太多。

清朝末年,即使我国的领土总面积从1316万平方公里下降到1100万平方公里。但总面积仍然几乎是400万平方公里的英属印度的三倍。

这就使得同样是遭受英国殖民者的入侵,想要彻底征服我国,就需要比印度多派出至少三倍的力量。

而无论印度还是我国,距离英国本土至少万里之遥,每多派出一名士兵,就意味着多一份付出,这对于侵略者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负担。

而且,由于印度从来就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国家,所以即使是400万平方公里的英属印度,也是英国人包打下来的,国土纵深什么的无从谈起。

而当时的我国领土,大部分是清朝前期统治者开拓的,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这使得清朝在面对殖民者入侵时,能够比印度更充分地利用国土迟滞列强的侵略。换句话说,清朝能够割让<strong>更多的边缘领土保住主体部分。

3、殖民者不同

中印两国在近代的国运截然不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面对的侵略者是完全不同的。

虽然我国和印度几乎同时遭受列强入侵,但当时的明朝对侵略者进行了激烈反抗,迫使早期的侵略者难以得逞,而印度则开始一步步被侵略者蚕食。

等到19世纪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殖民者卷土重来时,印度几乎已经全面沦为英国殖民地,而清朝的厄运才刚刚开始。

不过虽然侵略清朝的列强有很多,但正因为侵略者有很多,对清朝的殖民诉求不同,这使得他们不可能在全面殖民清朝问题上达成一致,比如俄国想要全面占领长城以北,英国和日本就坚决不同意。

而因为列强的相互扯皮,清朝统治者也充分发挥“以夷制夷”的策略,在客观上保全了大部分领土。

而列强也终于意识到:清朝不是印度,想要彻底殖民清朝,甚至独占清朝的美梦是无法实现的。

另外在近现代史上,不能忽略的一点就是:

我国的社会各阶层对于西方文明具有超乎寻常的默契和警惕性,从基督教在我国推广的举步维艰就能看出端倪。而地主和士绅阶层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和中华文明圈外的蛮夷合作不符合他们的价值观,这也在客观上使列强的侵略无法一帆风顺。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英国用了250年的时间才将印度吞并,1840年进入“大一统”的中国时,面对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欲殖民对象和新的国际环境。

(1)英国用了250年的时间,才彻底吞并“一盘散沙”的印度

英国在1600年代逐步入侵印度。经过两个世纪的殖民,在1858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后,英国政府取消东印度公司,开始直接管理殖民地,印度莫卧儿王朝也正式结束。

在250年的历史中,英国通过与部分土邦合作打倒另外一批的方式,逐渐控制印度。印度历史统一时间较短,更多的只是文化统一,历史共同记忆不多。

再加上,种姓制度的桎梏导致精英阶层臣服国家也就臣服了。印度相对更容易占领。

(2)中国则具有“儒家思想下的大一统思想”基础,对于外敌有着天然地抗拒

与印度不同,中国则因为有儒家思想两千年的统一流传,使得民众对清廷的认同感要比印度强得多。虽然,清朝也是少数民族政权,但自康熙中后期,清廷就继承了中国封建统治者的传统统治方式——汉人聚居地采用儒家、各少数民族采用原有宗教的思想统治。在乾隆朝开始就已经对清廷具备认同感。

义和团运动就是典型代表,还有如“捻军”也仅是传统的反官府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受到众多人的认同,但在曾国藩等人看来“民族是没有儒家思想”重要的。

(3)中国人的反抗,各列强间难以达成统一意见,使得我国免于印度的悲剧

1840年进入中国之后,各列强相继而入,英国已经没有时间在殖民中国了。加上英俄法德美日等国令人眼花缭乱地权力合作与战争,其各方矛盾正可以成为我方利用。

美日两国在当时都属于新兴帝国,其实力都还不行。例如美国主要实力放在拉美地区,日本更是在打赢了沙俄才真正成为只有区域地位的世界级列强。因此,在殖民问题上两国都是以英国马首是瞻。

中国的统治阶层虽然以妥协投降苟安为主,但底层民间的反抗却有思想领导者。还要说太平天国、义和团等,虽然他们的问题不少,但在反对外敌侵略上却高度统一。由此,使西方侵略者认为:与其自身殖民倒不如清政府“以夷制夷”。

由此,英法等既得利益国家愿意维持清廷的一定统治。特别是英国,在经济上,获得了最大的蛋糕因此不希望打破这种平衡。而“平衡”是英国维持“国际秩序主导权”的主要方法,而这使其与德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坐古谈今


印度就是一个地理名词。从来不是一个国家(丘吉尔语)因为在西方国家里。印度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而中国无论如何衰败都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始终基本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没有分裂。


晚清末年美国驻华公使芮恩绅在给美国国务院的年终报告里说道:这个国家的领导者无疑是昏庸的,官员也是无知的。但是他们的人民却拥有雄狮般的气概。他们勤劳而质朴。聪慧而向上。一旦拥有了有力的领导一定会成为最强大的国家。显然,雄狮般的中国人民不愿意成为殖民地的奴隶。

再一点就是国土广大的中国,根本无法被一个国家所占据。几个国家瓜分又得不偿失(也有分赃不均的原因。)中国自古就是大一统王朝,向心力十分强大。意图分割国家根本不现实。再就是西方国家通过战争就可以从满清政府那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利益。比自己殖民利益更大。所以就放弃了殖民统治。



还有就是,满清落后只是军事和政治制度落后,但国家架构比西方国家还要完善,随着时间的推进,满清已经逐步‘’融入‘’国际社会。殖民化中国已经不现实。而通过不公平贸易,金融经济却可以更加合法性掠夺财富,这样岂不美哉?也就是说,不殖民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殖民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最关键在于,殖民统治地,首先就必须要彻底消灭这个国家文字与文化,因为文字与文化是这个国家的根基与文明基因,是民族自我认同和精神归属,西方国家要在文字和文化上消灭中国文明简直就是痴心妄想。文化是中国免于被殖民的最大原因。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开头先更正一下,古典中国并不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利,中央不得干涉地方的自治,如果古典中国真是封建社会就好了,那么中国近代化改革就不会如此费劲了。

准确点说,古典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制度,简单点说就是朕即国家,马克思称之为亚细亚生产方式。

中国在近代之所以没像印度那样彻底沦为殖民地,原因也很简单:第一是君主专制带来的大一统;第二是清朝打下的江山地盘足够大。这两点原因不能分开说,得合起来说。

为什么君主专制会带来大一统?这个大一统说直白点就是一体化,即全国一盘棋,也就是一个领袖(君主)、一个价值取向(儒教)、一个思想(忠君)。所以整个古典时代虽然坐江山的总在变换,但是这个江山却从来没有因为改朝换代变过色。

相反印度则不同。印度境内土邦林立,而且各个邦国的领主再领地没完全是各自为政,莫卧儿王朝不过是这些土邦里的老大而已,各个土邦只是承认莫卧儿王朝的苏丹是他们的共主罢了。在莫卧儿王朝鼎盛时期尚不能完成对印度的一体化,那么在其衰落之后就根本无法控制各个土邦。

所以英国采取了两条线路来殖民印度:第一,通过建设殖民据点来维持其在印度次大陆的影响力,并扶植利益代言人。这是欧洲列强经常玩的套路,而且每次都能取得成功,毕竟只要一块土地上存在着多个政治中心,就难免会存在矛盾,只要存在矛盾,就会被第三方势力所利用。英国就利用这种方法,通过设立殖民据点来施加影响力,并争取一部分土邦的支持,打击那些不服从的土邦。第二,通过对各个土邦,包括莫卧儿王朝进行政治渗透,让英国人或者是英国利益代言人来掌握政治话语权,进而达到对印度的控制。其结果也很明显,就是印度逐步被英国分化瓦解,最终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而英国的殖民有多成功?即便是印度爆发反英民族大起义,也依然有大量的印度土邦以及贵族、平民效忠于英国,镇压起义的英印军队大部分都是印度本土部队。

那么英国为什么一定要控制印度?印度的地理位置是印度洋航路的中转站,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一定要吞并印度的原因,因为通过控制印度英国可以控制印度洋航路,可以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同时,英国佬也是讲究盗亦有道的,在控制印度洋航路抽取商业利益的同时,又给印度上层贵族带来了不小的红利,因此印度贵族也愿意和英国合作,毕竟利益是忠诚的有利保障。

所以,由于古典中国的大一统,外力很难对中国进行分化瓦解。而且,古典中国由于长期实行小农经济,基层基本都采取宗族自治的管理方式,宗族自治不同于社区自治,具有相当大的封闭性,因此使得洋人很难对中国进行全方位渗透。

再者,由于清朝鼎盛时期对于财政的调整以及放宽对商品经济的限制,为清朝带来了巨大的财政红利,凭借巨大的经济优势,清朝在进入近代之前大规模开疆拓土,打下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江山并对内地和边疆区进行整合,实现了对边疆区的实际控制,使之成为内地的缓冲区。与此同时,清朝由于放松了对民间的管制,再加上合理的税收以及发达的商品经济,老百姓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口也大幅增加,到了鸦片战争以前清朝人口在三亿以上,在生产力有限的古典时代,如此庞大的人口已经达到了巅峰。

这就增加了洋人殖民中国的难度,如此庞大的国土和人口让洋人短时间内无法消化,同时殖民地巨大的改造成本也让洋人负担不起。对于英国人来说,改造一个印度都让英国付出了巨大的财政,而且还没改造彻底。如果再来一个比印度还大的中国,英国岂不是得大出血。

所以,洋人很明智的把中国作为倾销商品的市场来攫取商业利益,并且通过殖民据点来作为倾销商品的桥头堡,以及培植利益代言人,并没有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打算。而清朝也适时在列强之间玩起了平衡,通过引入外部势力使列强在华利益达到平衡,从而使列强之间相互牵制,来维持中国的主权独立。

所以还是要感谢清朝打下了如此庞大的国土,让中国在近代有更多战略转圜的余地。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一半是实力,一半是运气。

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被视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所谓的近代史也是一部半殖民地史。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是在1900年的庚子事变之后,清廷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的工具。

而印度则是在1818年的时候,完全被英国控制。之前还有不少可以抵抗殖民者的力量,比如马拉塔联盟。

1858年,印度大起义被镇压之后,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统治,直接任命总督统治印度。至此,印度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一直到1947年。

两国命运之所以不同,跟国情以及西方殖民主义的发展阶段有关。

一、国家能力不同

印度的民族和宗教非常复杂,很多民族自古就保持着自治传统,也就意味着印度的割据状态很严重。

莫卧儿帝国对印度的统治,虽然实行的是中央集权,但并不彻底。

帝国向被臣服的地区派出总督,总督权力虽大,但要依赖当地的王公或者宗教领袖来治理。因为宗教、民族都不同,语言也不一样。

18世纪初期,莫卧儿帝国已然分裂,对抗英国殖民者的是各地的王国。但这些王国之间互相征战,削弱了对抗殖民者的力量。

从国家层面来说,印度是不具备抵抗侵略的国家能力的。

马克思有过一段分析:“大莫卧儿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打倒,总督们权力被马拉塔人打倒,马拉塔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将他们全部征服了。”

相比之下,清朝一直保持着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权力非常集中,内部也没有宗教冲突。这种国家能力,使得清朝有相当的实力抵抗侵略者。清朝一直在试图自救,比如搞洋务运动。


二、工业革命之后殖民主义本身的变化

18世纪的时候,西方殖民主义还处于重商主义阶段。所谓的重商主义就是以垄断贸易、掠夺资源、积累资本为目标。比如荷兰垄断贸易导致的英荷战争,西班牙掠夺美洲的金银,英国对孟加拉金库的掠夺。

到了19世纪初,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的西方国家,对外扩张演变成了占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以前的垄断贸易变成了自由贸易。

19世纪的殖民活动,主要是向殖民地移民,拓展工业和农业。

19世纪末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这种趋势加剧。荒无人烟的地方,只要有矿产都成了各国抢夺的对象。

印度由于国家能力弱,在重商主义阶段就已经沦陷,英国利用垄断贸易排斥了其他殖民者,独占了印度。

清朝由于国家能力相对较强,则挺过了重商主义阶段的殖民扩张,也就是说当时没有殖民者能够独占,后面自由贸易阶段也就没有机会了,因为自由贸易阶段竞争者多了,不太可能出现独占者。

20世纪的帝国主义阶段,自由贸易时期的商品输出转变成了资本输出。列强竞争加剧,谁想独占,就会遭到其他列强的攻击。比如日本一直试图独霸东亚,但总会遭到西方列强打压。

总而言之,在面对殖民者侵略时,不同的国家能力决定了不同的国家命运。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哟。


<strong>


迷蝶梦文史社


印度在历史上是和中国有很大差别的,印度在历史上从来没有统一的状态,在我国唐代著名探险家“玄奘”西学印度的时候,在这个时期印度是存在许多国家的。

印度人不善战在历史上也是很有名,偌大的地区被一个公司打败,也是印度在历史上的一个耻辱。在普西拉战役中印度军队被克莱武所率领的东印度公司的人击败,失败的原因是内部人员的倒戈,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印度人没有中国人的团结。

印度的国力也是远远比不上中国的,中国领土面积是印度的数倍,印度多国林立没有集中优势力量,这也是印度所面临的现实。中国则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中国也不是一个国家一口能够吃掉的,和中国相比印度根本没有可比性。

印度人基本是食素民族,一般食肉民族的战斗力是比食素民族的战斗力高,体力也好。印度的沦陷也开始了清朝的悲剧,征服印度后英国相继征服尼泊尔,将尼泊尔作为侵略我国西藏的跳板开始入侵清朝。

我国之所以没有成为全殖民地,还有一部分是国内一部分仁人志士、有志青年通过各种措施挽救祖国。中国能够摆脱半殖民地是因为中国自己的力量驱赶强敌,而印度则依靠是英国二战衰弱后无力继续统治印度。如果没有袁世凯的一时糊涂“称帝”的话,作为那个时代最有作为的人物,中国必定会繁荣富强,也没有后来的“军阀混战”和“北伐”。


用户107877786833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再加上中印有长达1700多公里的领土接壤,许多人往往不自觉的将中国和印度放在一起比较。比如在近代,印度彻底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同一时期同样饱受列强欺凌的大清,却没有像印度一样成为列强的领地,为何会这样呢?

中国和印度

首先,中国和印度其实根本就没有可比性。虽然我们往往将中国和印度视为两个文明古国,但是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始终没有断绝文明传承的文明古国,而印度的所谓文明古国,真的只能在古籍中寻找了。

印度的历史对于原住民而言,其实就是一部悲催的被征服史,不断有外来民族征服印度次大陆。最神奇的是,印度这块土地上还滋生了独一无二的种姓制度。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原住民们十分顺从的服从着外来统治者的压榨。

因此,印度最后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对于印度人而言,来自海上的英国殖民者,与之前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等外来统治者,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而真正比较凶残程度的话,似乎英国人还要好于游牧民族。因此,印度人自然没有什么理由反抗。

其次,虽然在当代,印度是一个主权完整的国家,但是在印度脱离英国殖民者之前,印度从来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而只是一个地理名词罢了。即使在印度古代最鼎盛时期,依然未能有一个王朝统一南亚次大陆。

殖民地时期的印度

因此,居住在印度各地的各个民族,也从未有过国家的概念。自然,他们也就没有为国家和民族抛头颅洒热血,争取独立的可能了。根本就没有国,又何来为国牺牲呢?

中国则截然不同,中国作为传承至今的文明古国,国家和民族的意识早已形成,中华民族的骄傲也已深入骨髓。因此,即使清朝的愚民政策、文字狱等措施打断了中国人的脊梁,但中国人依然从未放弃反抗。

时局图

面对列强的侵略,面对当年我们视为蛮夷的西方人,中国人民也从未屈服。对于列强而言,如果真的妄图征服中国,且不说列强彼此之间的矛盾,单就征服中国所需要的代价,就远不是他们所能承受的。

所以,虽然列强一次次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划定了势力范围,但是他们的极限也就是在中国获取特权,扶持利益代言人。想要直接统治中国,化中国为殖民地,却几乎不可能。犹如古代王朝,权倾天下的权臣比比皆是,但掀翻傀儡皇帝篡位成功坐上皇位的,却寥寥无几。

列强瓜分中国

最后,则来源于人民的反抗意志。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的反抗就从未停止,也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虽然中国人民的反抗并为击败列强,但是也极大的增强了以列强征服中国的难度。

而印度人却很少有大规模反抗。不知道是习惯了,还是得益于种姓制度,印度人逆来顺受的承受能力的确超强。也因此,印度成为英国诸多殖民地中收益最大,统治最为顺利的地区。


鸢飞九天2018


大英帝国花费了整整两百年,这才从根本上完全殖民了印度,并且是将印度各邦国统一到了同一旗帜下。

也就是说印度在此之前,并不是像大清一般的大一统封建王朝,而是一个分裂状态。

就像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期间一样,各方势力都在割据一方,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号令这些邦国。

而且在文化上,印度宗教林立,许多地方由于宗教等问题,根本就互相视为异教徒。

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印度不能统一在同一种文化之下,这决定了印度各邦国,存在几十种文字,几十种不同的文化。

从这方面来看,印度还要感谢英国,若非如此强有力的殖民者,恐怕印度也难以统一到同一旗帜下。

而南亚也将像西欧一般,成为几十个分裂的国家,说到底英国的入侵带给了印度灾难,但是却间接的帮助印度人走到一起。

即便是现在的印度,也因为宗教问题和文化差异,各邦之间存在种种矛盾,其中最激烈的矛盾就是宗教矛盾。

印度虽然自称为是一个民主国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印度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总理只能是印度教的教徒。

在印度被英国殖民的几百年时间里,印度建立了一套类似于英国的行政制度,尤其是对待原先的邦国,采取的是英联邦国家的模式。

也就是说印度这个国家,对内约束力其实不足,民族的凝聚力也不强,文化上的认同感更是缺乏。

反观大清朝,虽然是积贫积弱的朝代,但是好歹大清国对内有强权,百姓都臣服大清国。

没有出现什么被扶植成傀儡的事件,而且在文化上,清朝的精英阶级,极度的排外,认为英国乃是蛮夷,不能同中原文明平起平坐。

这种文化上的自信和强大凝聚力,使得清朝的精英阶级,一直没有屈服在外来的殖民者之下。

而且最重要的是让英国看到了,要征服中国简直是不可能,因为历史已经证明,谁想要征服中国,必先毁灭中华文化,但是这几千年的文化,岂是他们所能消灭的。

太平天国运动前期,依靠教义可以发动起广大群众,可是为什么失败了呢?

原因就在于太平天国是另一种文化,其旨在破坏固有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这些都使得太平天国运动,难以获得精英阶级和读书人的支持,如此一来,太平天国所宣传的宗教文化。

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经不起考验,最终拜倒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下。

所以最后秉持儒家思想的李鸿章和曾国藩,可以打败太平天国!


小司马迁论史


文|小河对岸

自大航海时代开启,西方国家迅速崛起,而其他区域的国家却渐渐沦为从属的地位。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那为何作为亚洲的两大文明古国,印度与满清(中国)同样地羸弱不堪。可是,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而满清却没被完全殖民呢?

很多人因满清没有像印度那样被完全殖民,而觉得是满清的实力比印度强大,这其实完全是误解。从两次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都充分表明西方列强与满清之间战争,完全不是同一维度下的战争。对西方列强来说,攻打满清根本就算不上战争,而只能算屠戮游戏。

据统计,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伤亡523人(战死69人),而清军伤亡22792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满清输得更惨,连北京城都被英法轻易攻取了。而这要是按照我国之前的历史规律,都城被攻下了,基本上就意味着要改朝换代了。至于八国联军侵华那次,满清更是输得连内裤都没剩下,瘫软得如同绵羊,只能任由列强宰杀,那还有脸面说比印度强?

而在英国历次攻打清朝的战争中,都有很多印度土著军队参与(例如:八国联军侵华,联军共出动49360人。英军10000人,而以印度土著军队为主体)。看到清军的战场表现,印度还会觉得自己比满清强百倍呢?

那么,满清没有像印度那样完全沦为殖民地,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列强对征服满清并不感兴趣,其实无论是我国的“鸦片战争”还是日本的“黑船事件”,西方国家的目的都是为了贸易而不是为了殖民奴役。翻看我们的近代史,可以发觉西方国家(英美为代表)对我们的领土其实没有太大的兴趣。美国就一直认为,搞殖民地是一件很Low的事。而真正对我国领土有兴趣的国家,只有两个,一个是沙俄,一个就是后来的日本。

我国近代真正被西方国家(俄国与日本这两个非典型的西方国家除外)侵占(非租借)的领地,也只有香港岛与澳门。而割据这两块弹丸之地,显然并不是为了殖民,而是为了作为在中国的贸易基地。而鸦片战争,在英国就被称为贸易战争,很多人会觉得这是英国人的无耻,在玩文字游戏。实则并不完全如此,在当时的世界,鸦片是合法贸易商品,跟今天的烟草一样。英国本土禁售鸦片,是到1914年,而我国在民国的时候,国内的很多地区还大量种植鸦片。

林则徐禁烟,不是为了禁毒,而是为了防止白银外流,说白了就是反倾销,本质上跟美国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一样。这也是英国国会能以微弱多数,通过对满清战争的原因所在。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条款,也都是为了贸易。这跟日美签订的《神奈川条约》差不多,虽有强迫的不平等,但远没有到不可承受的地步。以致在《南京条约》签订过的很多年,满清政府都没有什么感觉。

那为何印度却被英国完全殖民了呢?乃是印度在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印度的本土王朝就从来没有实现过印度次大陆的统一。有一位英国人就曾说道:印度不过是地理名称而已(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也曾说过:“德意志”不过是一个地理概念而已。此前的德意志尚未完成统一,境内邦国林立)。

至印巴分治前夕,印度境内还有近600个土邦(英属印度直辖省除外),各地语言、风俗、文化等差别很大,而且也没有通用语言。这也是印度独立之后,不得不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根本原因。印度与印尼、马来亚、菲律宾等国一样,在历史上都没有完成自己的统一,只是存在诸多的部落与割据政权(包括华人建立的海外政权),实际上都是西方列强替他们完全了国家统一。

对于没有完全国家统一的地区,西方列强往往就直接管理(殖民)。而对于已经形成国家统一的地区,比如满清、奥斯曼(土耳其)、伊朗等,西方列强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把他们变成自己的商品市场。对于西方列强来说,征服满清并不难,但统治满清却要耗费太多的人力成本。故而,西方列强并不那么热衷于征服满清,而通过间接管理的方法(即:通过满清压榨中国),更能节约其统治成本。


有知社


主要还是运气的问题。这和实力没关系。

(清粉规划的大清国)

印度和满清的政治和宗教完全不同

印度之所以成为一个殖民地,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国内的宗教和政治问题尖锐,印度不是一个统一的帝国,而是一个松散的帝国,这就给了英帝国可趁之机。印度自身之间的混乱导致了英帝国趁虚而入,控制了印度。

而不同的是,满清则是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自己内部也没有什么宗教问题,清帝国本身采取的愚民政策和奴化政策大大的加强了其对国家的统治,所以内部其实很平和,没有纷争,这样一个 统一的政权的沦陷,显然比印度这类国家要难的多。

西方控制了印度的工商业,但在中国却只有用战争

同时,印度被沦为殖民地发生在西方列强的商业大发展时期,英国人消化了印度花了很长时间,在这个阶段,印度的工商业什么的已经全部无法独立自主了,然而在这个时期,西方殖民者继续向东进发的时候,满清采取了一系列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这种政策虽然严重的阻碍了自身的发展,但也在相当的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商业输入,因此,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英法发动了鸦片战争。

大家都盯着,结果谁都不能独吞

于此同时,将世界瓜分完毕的诸列强的眼光已经全部盯在了中国这一大片市场上,简单的说,英国人不是不想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但不止英国,法国人,德国人,美国人,这些列强国家全部盯住了中国,正是这种情况下,反而没有国家可以有能力独自控制中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