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默生:你的善意需要帶些鋒芒,坦然自若,不矯情不懦弱

導語:讀愛默生《你的善意需要帶些鋒芒》有感:善意要帶些鋒芒,坦然自若,不矯情不懦弱

愛默生在《你的善意需要帶些鋒芒》一文中寫道:“一個人要堅信的是,真話永遠比虛情假意更得體,無論是對你還是對對方。許多時候,善意也需要一些鋒芒,要不然別人看不見。”實際上,我們大多數人很難做到這樣“帶有鋒芒的善意”,在隨波逐流的人群中秉承自己那份坦然帶有公正的態度,分外重要。

愛默生:你的善意需要帶些鋒芒,坦然自若,不矯情不懦弱


01 有些善良太過蒼白

有的人心裡存著善意,看到別人有困難的時候真的會付出百分百,甚至更多的力量來伸出援助之手。這樣的人大多數是付出性的人格,而被幫助者往往會生成一種“心安理得”的心理。那些不懂得感恩的人看來,下一次你必須仍舊幫助我。

“幫我是天經地義,不幫忙,你就天理不容!”這樣的想法簡直滑稽。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也是因為你一次次的好心幫助,卻偏偏成了“不好心”,這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是一樣的道理,有些困難總要自己摔個跟頭才知道疼。

善意蒼白,還在於,有些善意像是那層固定法則的束縛,而我們掙脫牢籠,才能更明白事理,更能夠成長,而不是一味的待在溫室的包圍圈裡面。這正如愛默生寫的那樣:“誰想真正成就一番事業,誰就必須衝破社會的牢籠,不能做百依百順的老好人”。

愛默生:你的善意需要帶些鋒芒,坦然自若,不矯情不懦弱


02 那些有經驗的人給予我們的“善意指點”

當愛默生的良師益友拿著陳詞濫調來“教育”他的時候,他說:“如果我完全按照自己的內心生活的話,那些神聖的格言又有什麼用呢?”我們從出生到成為一個成年人生活,一路上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善意指點”。

下雨後走夜路要小心,明亮的地方是水,暗的地方是道路,黑的地方是泥濘。當你一直按照叮囑這麼行走的時候,你會在某個雨後的夜晚,走在路上有自己的嘗試,你或許踩到明亮的地方,水花四濺,你的褲子衣服,臉上都被甩了泥點,你會有新奇的感受。

當父母給予叮嚀,良師益友給予關照的時候,我們不能說他們是在害我們,欺騙我們。我們總不會一直接受這樣的善意,總得自己勇敢大膽,有自己的觀點去生活,去面對迎面而來的種種挑戰。

愛默生:你的善意需要帶些鋒芒,坦然自若,不矯情不懦弱


03 傾聽自己的聲音,坦然自若

惡意和虛榮常會穿上仁慈的外衣,仇恨也時常會將自己裝扮成花枝招展的仁愛,卑鄙無理也會以道德的模樣出現。我覺得愛默生的這句話優美又直白,是的,生活在陽光下的我們有自由生長的權利,但是往往會有很多不可阻擋的因素。比如那些口蜜腹劍的小人。

作為社會生活中的一員,不可避免的,你會聽到各種各種各樣的聲音,選擇順流而下還是逆流而上,全憑你自己的判斷,你做出自己的選擇。

我想到之前諸多幫助別人,但是被騙的案例,小女孩去幫助乞討要飯的一對夫妻,卻被騙,被拐賣。社會上好人很多,壞人也很多。做人做事,我們當然是坦然自若,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在完成自己的事情上無愧於心,不矯情不懦弱。

愛默生:你的善意需要帶些鋒芒,坦然自若,不矯情不懦弱


情郵總結:

善意帶了鋒芒,我們對事物才有一個發自內心的自己清醒的認識。我們一面是去接受不同程度的善意,這要看自己是如何消化這些幫助。縮在懦弱的殼子裡,一輩子都會是個膽小鬼。

我們另一方面也是在給予別人以“善意”,凡事三思而後行,我們這麼做就真的對嗎,什麼程度上的幫助才是最恰當的?善意應當是有鋒芒的。有些事情總需要自己坦然自若的去面對。

有鋒芒的善意才能讓人警醒。像是手碰到尖銳的刺,會疼,會流血,你下一次面對的時候,會有自己的認知,儘量不讓自己受傷。說一千道一萬,不如最親身的經歷,不是嗎?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