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汾河流水嘩啦啦,說起汾河,我們都知道她是我們山西的母親河,全長700多公里,其中太原段就有100多公里,貫穿太原市南北,也是我們太原最重要的標誌性河流。在太原,像祥雲橋、南中環橋、長風橋、南內環橋、迎澤大橋、漪汾橋、勝利橋、攝樂橋等都屬於跨汾河的大橋,90%以上的人都只知道這幾座耳熟能詳的大橋,其實我們太原境內共有31座這樣的大橋,下面小編給大家一一道來。

1.上蘭村漫水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為汾泉路汾河橋。這是汾河進入太原盆地後其上所建的第一座橋樑。建於1964年,簡支板橋,長124米,寬4.5米。沿著濱河東路一路向北,路的盡頭是中北大學,旁邊汾灘公園處就有該漫水橋。該橋通行能力有限,僅可供行人和小型車輛經過。這是一座很有紀念價值的橋樑:它是新中國上世紀60年代建設,至今保存較好並仍在使用的一座橋,也是解放後太原市區的第三座橋樑(另兩座是城中的迎澤大橋和洋灰橋)。

2.柴西公路汾河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2008年建設柴西公路時改造完成。雙向四車道公路橋。沿和平北路北行就到柴西公路,柴西公路長約9公里,從尖草坪區柴村到上蘭鎮西村,中間跨越汾河,至新蘭路與康西公路相接,是太原北部溝通晉西諸縣的交通要道。

3.環城高速西北環汾河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2002年建設,雙塔斜拉橋,造型簡潔大方,長550米,雙向四車道公路橋。

4.柴村太嵐線和西南環鐵路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實際是並排的兩座鐵路橋。距下游南側的柴村公路橋約500米。靠北的是上世紀70年代修建的太嵐鐵路汾河橋,單線。靠南的是近幾年剛修建的太原鐵路樞紐西南環一跨汾河三線特大橋,長約1公里。太原鐵路樞紐西南環線工程是為形成太原環城鐵路而正建設的太原城區西南邊緣的重大鐵路工程項目。其中建設兩座跨汾河的特大橋樑,現都已建成,此為第一座。

5.柴村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1992建成,2009年對主橋進行改造,2016年又加建完善兩端匝道,使之實現與濱河東西路全互通立交。橋寬約35米,雙向六車道城市公路橋。該橋是太原市區北部重要的車輛通行和貨運通道。此航拍圖可見柴村橋及其上游太嵐線鐵路橋和下游的西山支線鐵路橋(汾河東側拍攝)。三座橋樑相距很近。

6.柴村太白鐵路汾河大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又名西山支線3號橋,為10孔不等跨鋼桁梁橋,橋跨總長457.2米,橋樑總長470.9米。上世紀40年代由侵華日本人改建。該橋在柴村橋南側下游約600米處。該橋至今仍在使用,將西山的煤炭等源源不斷運往全國各地。

7.攝樂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2017年2月建成,是尖草坪區攝樂街跨汾河大橋,獨塔斜拉橋,全互通城市立交橋,主橋長780米,寬約50米,雙向八車道。獨塔造型為"A"形,新穎獨特,高113米。潔白的攝樂橋宛如一架豎琴,立體感強烈,美輪美奐。攝樂橋是太原城北地區的一座重要橋樑,它溝通了汾河西岸尖草坪區重點開發區域和東岸的太鋼片區經濟活動,意義重大。

8.北中環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2013年新建,是太原市區中環路的重要組成。對稱五拱斜拉索橋,造型設計現代,宛如一條騰飛的巨龍,寓意"龍騰祥瑞",體現著龍城太原的美好未來。全長1.3公里,主橋長310米,雙向八車道,全互通城市立交橋。

9.勝利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1970年建設,2003年加固加寬,近年來又陸續整修形成目前規模,基本為全互通城市立交橋。雙曲拱橋,主橋長約500米,雙向六車道。橋東為北大街,橋西是興華街。車水馬龍般的勝利橋東,太原北城讓人習以為常的一道人文景觀。

10.漪汾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1992年建成,2008年改擴建,2009年通車,對稱雙七拱吊橋,為中承式連續拱橋。目前是不完全互通的城市立交橋。雙向4車道。漪汾橋東為府西街,橋西為漪汾街。漪汾橋的建成對太原橋樑史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橋的亮點是橋兩側一個個猶如彩虹般、紅色的橋拱,使得橋樑也可能成為城市的一道靚麗景觀。

11.迎澤大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汾河上最雄偉壯觀的大橋,太原市的城市象徵之一。該橋1996年拆舊建新。老橋1953年新建,1954年通車。太原1949年解放時,溝通汾河兩岸的橋樑只有一座上世紀40年代日本人建的"洋灰橋"。解放後,新建迎澤橋是太原首座跨汾河特大型橋樑。太原的老人們應該記得,上世紀約70年代才拆除了老舊狹窄的與迎澤大橋緊臨、處在上游的"洋灰橋"。連續箱梁城市公路橋,與濱河東西路實現互通。橋長511米,寬50米,雙向十車道,是太原市引以自豪的寬闊迎澤大街的跨汾河大橋,太原市區中心的東西向主幹道。

12.管道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雙塔街汾河管道橋,1993年建設。橋樑鋪設氣暖水電等傳輸管線,屬專用橋樑,機動車不能通行。管道橋往南到南內環橋之間的區域是古晉陽八景之一:"汾河晚渡"。很久很久以前,汾河上沒橋,過河靠擺渡。明代詩人作詩形容此處勝景:山銜落日千林紫,渡口歸來簇如蟻。中流軋軋櫓聲輕,沙際紛紛雁行起。遙憶橫流遊幸秋,當時意氣誰能儔。樓紅蕭鼓今何在?紅蓼年年下白鷗。

13.南內環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1988年通車,2007年改造。雙向四車道,連續箱梁城市公路橋,長590米。基本與濱河東西路形成互通。上世紀九十年代,太原市區僅有"老五橋"即迎澤大橋、勝利橋、南內環橋、漪汾橋和柴村橋,構成太原汾河大橋的基本框架。此後,隨著經濟發展,太原橋樑進入了飛速發展時期,同時對老五橋都進行了改擴建。

14.汾河隧道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老軍營汾河隧道,位於南內環橋南側。1971年開建,1973年通車。目前實行由西向東機動車單向通行,沿(新)晉祠路南行過南內環橋後,左拐匯錦街,前行即到隧道入口,隧道下穿濱河西路、汾河、濱河東路,出口在南內環橋東老軍營,併入南內環街。隧道入口,1988年南內環橋建成之後,汾河隧道車水馬龍的熱鬧場面才冷清下來。

15.長風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2001年建成的長風橋是太原城區重心南移的標誌性建築。長風街跨汾河大橋,主橋長571米,寬52.5米,成為太原市區第二條東西向交通主軸橋樑。連續箱梁城市公路橋,全立交互通,雙向十車道。

16.躋汾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專用人行橋。太原市首座大跨度景觀步行橋,連接學府街和長風商務區。2013年建設。橋體採用全鋼結構,長1.1公里,兩條各6米寬的紐帶交叉形成一個DNA分子空間構造,蘊含新舊傳承的含義,譽為架設在汾河上的"搖籃"。 躋,《新華字典》註釋:登、上升。

17.南中環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2010年建設,南中環街跨汾河大橋。主橋長300米,標準寬52.5米,最寬處71米,橋型為拱梁組合結構,雙向八車道,全互通立交橋。南中環橋外觀設計宛如大雁展翅,造型獨特,蔚為壯觀。太原最美的汾河大橋之一。

18.祥雲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2008年開建,2010年國慶通車。龍城大街(機場大道)跨汾河大橋。斜拉橋,三根彎柱組成主索塔,高100.5米。橋樑造型猶如一支高高擎起的火炬。橋寬50米,雙向八車道,全互通立交橋。 大橋開工之日是北京奧運火炬在太原傳遞之時,因此該橋命名為"祥雲橋"。太原市最美的汾河大橋之一。

19.山西體育場人行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為配合汾河公園南延建設,2018年建成的第二條大跨度人行景觀橋,位於山西體育場附近。全鋼結構人行橋,造型飽含曲線元素,飄逸流暢。該橋還未投入使用,也未見正式名稱,據說可能叫"汾河之冠"。

20.環城高速南環汾河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1999年建成。雙向八車道。連續箱梁公路橋,兩端匝道分別連接高速小店(濱河東路)和濱河西路出口。

21.通達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2018年拆除原康城公路小店汾河橋,新建"通達橋",即將建成通車。單塔懸索橋。主塔高123米,橋面以上高112米。塔型寓意"時代之門",展現最簡潔、穩定的建築結構體系,凸現雕塑感。本橋與攝樂橋的橋型異曲同工。主橋長416米,寬47.5米,雙向六車道,全互通立交橋。2018年,太原市在城區南部橋樑建設放大招,相繼開建三座依次排列的造型各異的通達橋、十號線橋和迎賓橋,可謂太原造橋史上的大動作!

22.十號線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2018年新建,2019年初通車。該橋連接西端西渠路,東至規劃太茅路。道路全長約2公里。是連接晉祠景區、晉陽古城的重要通道。主橋橋型為下承式鋼桁架拱架,拱架兩側設計了濃濃西式風的橋頭堡,古典與現代結合,造型獨特,力度感強烈。主橋寬47.5米,全互通立交橋。據說該橋可能被命名為"古城大橋"。

23.迎賓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2018年開工,目前正加緊施工,預計年內通車。迎賓橋連接迎賓路(可直達晉祠賓館和晉祠景區)、太茅路,道路全長2.46公里。主橋長420米。 主橋橋型為傾斜獨塔懸索橋。設計主題是"龍騰雲霄"。橋塔高出橋面102米。全互通立交橋。

24.太原鐵路樞紐西南環線鐵路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位於晉源區野莊村附近,太原環城鐵路第二座跨汾河雙線特大橋,長約1.5公里。該橋似乎還未投入使用。

25.小牛線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又稱小牛線劉家堡汾河橋。小牛線是太原南部溝通晉源區、小店區和清徐縣的重要東西向公路幹線,太原城區一般採取交通限行措施時,南部界限就是小牛線。小牛線是指小店到晉源區牛家口村(又謂小仁線,仁指清徐縣仁義村),因是規劃建設的瀟河新區的東西向主幹道,所以太原市和晉中市在加緊建設小牛線的東延貫通。該橋2017年改造與濱河西路實現互通。連續箱梁公路橋。此橋與下游的榆古路橋、貫中大橋和南安大橋的橋型和結構基本相同。

26.汾河二壩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位於晉源區與清徐縣交界處,清徐長頭村西,是汾河中游第二處攔河閘壩,具有引水和防洪功能。此壩1927年興建,解放後多次改建,一直運行。 水壩閘孔前建有公路橋,可通行機動車,但因水利設施特殊性,平時經過車輛不多。

27.榆古路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省道S316(榆次——古交)跨汾河大橋,位於清徐長頭村附近,汾河二壩下游約500米處。清徐人過去稱二壩為"鐵板堰",延續到現在,通常說過鐵板堰就是指過此橋。2016年配合濱河西路南延清徐,對該橋進行了改造,與濱河西路實現互通。橋寬12米,連續箱梁公路橋。

28.貫中大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目前沿濱河西路一路南行的終點就是"貫中大橋",該橋是清東路跨汾河大橋。清東路是清徐縣城到西谷鄉、徐溝鎮的重要通道(X914)。始建於1993年,2016年改造,長278米,寬12米,連續箱梁公路橋。

29.太中銀鐵路汾河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位於清徐柳灣村、溫南社村附近。太中銀鐵路跨汾河特大橋,長約1.4公里,42跨。2008年完工。

30.溫南社漫水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位於清徐縣柳杜鄉溫南社村東,簡支板橋,可通行小型機動車,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們過河辦事,而不用繞行南安大橋或貫中大橋。

31.南安大橋

連老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原來汾河上面竟然有這麼多大橋!

位於清徐縣齊南安村附近。小柳線(X241)跨汾河大橋,1985年建設,2012年重建,2013年通車。連續箱梁公路橋,寬12米,長276米。該橋溝通了清徐孟封鎮與柳杜鄉、以及與縣城的聯繫。

這麼多汾河大橋,不知道你最中意哪一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