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反映“身邊”垃圾填埋場影響生活!於都縣“五型”辦督辦,當地迴應

掌上觀看江西大小事,

盡在“江西頭條”!最權威的新聞發佈!最新鮮的信息資訊!最精彩的現場直播.......你想看的,全在這裡!關注我們妥妥沒錯!趕緊戳二維碼關注吧!

于都縣馬安鄉上寶村旁不遠處的小山是鄉里的垃圾填埋場,隨著垃圾越積越多,很多垃圾都被露天堆放,村民生活環境受到一定的影響。村民謝先生向江西省“五型”政府建設擴大社會參與加強社會監督平臺(問政江西)反映了此問題。對此,馬安鄉政府回應,已開始對垃圾填埋場進行標準化改造,于都縣舉一反三,計劃投入數千萬元對全縣類似問題進行整改。

村旁山上填埋垃圾對村民生活造成一定影響

謝先生稱,上寶村風景優美,景色宜人,2003年6月被列為首批全省歷史文化名村。2018年6月開始,根據當地政府要求,村民家的生活廚餘垃圾不能自行處理,需按要求用袋子裝好堆放在家門口,然後由垃圾清運人員統一收取。而全鄉收取後的垃圾都被傾倒在村旁不知名的小山山頂上。

“直到現在,山頂上垃圾面積超過200畝,從遠處看,就是一座‘垃圾山’。”謝先生稱,由於“垃圾山”位置比較隱蔽,加上運送垃圾都是從隔壁的西汾村上山,上寶村村民們一直以為垃圾總量不會很多,直到今年春節前,謝先生上山頂看了一次,原來情況很不樂觀。從謝先生髮來的照片和視頻,可以看到山上堆滿了垃圾,低窪處還有不少垃圾浸泡在水中。謝先生表示,山頂上的垃圾越堆越多,已給周邊的村民帶來了不小的困擾,垃圾會隨風飄散到村裡來,每到夏季,空氣中散發著難聞的酸臭味,引來不少蚊蟲,還有一些汙水會滲入村民們日常洗衣洗菜的河水裡。

縣“五型”辦對問題督辦,縣環保局積極回應

除了上寶村外,隔壁的西汾村也受到“垃圾山”的影響。村民表示,因為垃圾車每次都要穿過西汾村,“一路運一路撒,一到夏天,被引來的蠅蟲格外多”。馬安鄉政府會派工作人員到村裡發放一些防止蚊蟲的物品,還教村民們把具有黏性的網狀布懸掛起來,放一些蠅蟲喜歡的誘餌在下面,這樣可以減少蠅蟲的數量。但在村民看來,這些方法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接到謝先生的反映後,江西省“五型”政府建設擴大社會參與加強社會監督平臺(問政江西)與于都縣“五型”辦聯繫,縣“五型”辦對問題進行了轉交和督辦。3月29日,于都縣環保局回應,3個工作日內反饋情況。當地下午,記者就收到了馬安鄉政府的回應。

馬安鄉政府對垃圾填埋場啟動標準化改造

馬安鄉黨委、政府對問題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向縣委、縣政府進行彙報,併成立了以鄉長劉奇為組長,副鄉長張昌政為副組長的專項整改領導小組,就有關問題立即進行整改。

據瞭解,馬安鄉政府已啟動對該垃圾填埋場的標準化改造,將邀請環保專業人員指導填埋場的無害化整改,在填埋場底部鋪設防滲透膜,防止汙水滲透影響村民生產生活;修建擋土牆,隔絕生活垃圾,避免汙染周邊環境;修建淨化池及生態池,淨化滲透液;開挖洩洪溝,防止雨水二次汙染。 後期會做好垃圾的消殺處理,做到日清日運,垃圾入池後拋撒石灰粉進行殺毒,然後定期覆土填埋,確保垃圾不外露,減少氣味及蚊蟲滋生。

目前已對原有堆放露天垃圾進行了回挖,完成了防滲膜鋪設,正在建設防滲牆、開挖排水溝、建設淨化池,預計四月底整體工程全面完工,確保垃圾填埋場汙水不外滲,不汙染外界水源,預計總投入100餘萬元。

于都縣擬投數千萬元整改全縣類似問題

上寶村的問題還引起了于都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于都縣舉一反三,出臺了《于都縣鄉鎮生活垃圾簡易填埋場整改方案》,計劃投入數千萬元對全縣範圍內類似問題進行整改。垃圾發電項目已經啟動,預計2年後建成並運營,屆時可徹底實現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

對於西汾村村民反映的“清運車輛在運輸過程中,沿線拋撒垃圾嚴重,影響群眾的日常生活”問題。馬安鄉政府決定從4月1日起更換保潔公司,增加垃圾清運車輛、設備、人員,加大清掃力度;要求保潔公司做好垃圾轉運保潔,對垃圾運輸車車斗進行覆膜,減少垃圾運輸過程中的拋撒,增加保潔員沿線清掃頻率,儘量減少對運輸沿線環境影響。加強對保潔公司監管的同時,鄉政府政府還出臺了《馬安鄉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具體實施方案(試行)》,以上寶村為試點村,倡導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和處理,成熟完善方案後全鄉推廣實施,切實減少垃圾存量。

編輯:龔文婷 編審:李薇 監製:胡武龍

點亮小花花村民反映“身邊”垃圾填埋場影響生活!于都縣“五型”辦督辦,當地回應

村民反映“身邊”垃圾填埋場影響生活!于都縣“五型”辦督辦,當地回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