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发展潜力强大的中部中心城市武汉,会成为下一个一线城市吗?

周凯婷


中国现在的一线城市,仅仅是京沪武深四座,也就说说武汉早已经是全国一线城市!

如果今后还有再增加一线城市,那应该是成都!就是东西南北中各有一座一线城市,这是国家城市布局的一个完美的格局。

京沪武深四座一线城市,各自在自己的区域中扮演着龙头的带动作用,成为经济、产业、交通、商贸流通、科教等的中心。

对武汉而言,武汉作为一线城市的定位和作用尤其突出,特别是,武汉作为全国性的工业、商贸、科技、教育、交通的中心牢不可破!

武汉有着全国最大的工业体系,钢铁、汽车、光学、通信等产业规模全球最大,代表着中国制造2025的先锋作用。

武汉是全国南来北往承东接西的交通物流枢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中心。中国几乎超过一大半的人流物流必经武汉。

武汉还有着全球规模最大的科技教育体系,科研院所布局合理门类齐全,高校办学规模、学科设置、在校生都是全球前列!

所以,林林总总,无不代表武汉作为一线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输出武汉的力量和影响力!武汉当然是理所当然的国家一线中心城市!


武大东湖


武汉是所有非一线城市当中最没有短板的城市,但均衡归均衡,毕竟经济规模和人口基数都距离一线有明显差距。

一线城市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所有经济相关的数据全都排在全国最前列,尤其GDP总量长期稳坐四强,地位无可动摇。武汉虽然人均GDP不亚于京沪,但人均薪资可是相差甚远。经济总量就差更多了。单从这一点来说,武汉前边还排着一个数据更接近一线的天津,身后还有一个发展更快的杭州,所以即使武汉未来有望入围一线,也不太可能是下一个。

另外在收入方面,大家都知道一线城市的收入水平一直以来都是名列前茅的,而武汉目前的收入水平显然还存在鸿沟级的差距。一些经济数据可以对比南京,毕竟武汉和南京的综合实力旗鼓相当,但是南京的人均经济数据显然更胜一筹。所以这也是武汉成为一线的竞争对手。

从未来可塑性指数来看,武汉也是排在南京和杭州两市之后的。毕竟前者地理位置占优,榜首成都则是城市首位度极高。所以武汉目前除了综合实力最均衡以外,相比于其几个经济规模相当的城市还真没有明显优势。何况前边还有一样发展很均衡的天津。

如果要排一个顺序,我觉得下一个一线会是天津,然后杭州、南京、武汉。


城市发展报告


沉睡百年,武汉已经苏醒!

武汉,位居天下之中,在孙中山的《建国方略》里,把武汉比喻成“东方芝加哥”,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武汉长江大桥的开通,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一打通,武汉成了“九省通衢”,可是在改革开放的前30年时间里,沿海地区的崛起,让武汉的光芒有所消减,但是最近10年时间,中国经济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外贸立国到内需立国,武汉悄然崛起了!

武汉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五

由经济日报和华顿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武汉的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上广深,位居全国第五位!

武汉对比北上广深:从这份榜单可以看出,武汉的综合实力与一线城市最接近。并且在教育、科研与医疗分值上超过了广州和深圳,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位居中国第三位。

可以发现,武汉是一个没有短板的城市:

从城市内部交通来看,武汉的地铁通车里程超过了318公里,排名全国第五,全球前八名。

从外部交通来看,武汉天河机场将陆续开通直飞纽约多伦多墨尔本等新航线,打造成武汉中部国际航空枢纽,世界将聚焦武汉。

从医疗水平来看,武汉的人均床位数排名全国第一,超过了北京和上海,武汉的三甲医院总数仅次于京沪。位居全国第三位。

综上所述:

对标美国,拥有11座一线城市,而我国目前的城市分级,比美国要复杂很多,国情不同,我国目前把城市分为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三线、四线、五、六线。

还将成为分为了:直辖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副地级城市、县级市、县城、城镇。

按照区域功能划分: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普通城市。

而武汉已经囊括了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新一线城市。可谓是除了北上广深,实力最强的城市了,而我国,未来不太肯能增加一线城市,但是会出现更多的国家中心城市。

而武汉的实力,已经不需要一线城市的名城来加冕了。武汉已经崛起,引领中国内需经济快速发展!


蒋昊说经济


武汉具备成为一线城市几乎所有的条件

简单我们回顾下武汉的条件,交通(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教育(全国高等教育聚集地之一)、科研(科研院校多)、环境(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不错)等等几乎全国很少有城市具备这么多的优势于一身,如果让我来说个人觉得武汉几乎具备了率先成为一线城市的所有条件。但是具备了几乎所有条件,但是真正想要成为一线城市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几点跟大家分享:
第一、产业升级不够快。武汉201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10.34亿元,比上年增长8.0%,三次产业结构为3.0:43.7:53.3;看似不错,第三产业已经逐步占据主导优势,但是作为竞争对手之一的南京其三次产业结构已经为2.3:38.0:59.7(第三产业已经接近60%),按照产业对于经济贡献度来看,武汉第三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要远远小于南京;

第二、区域发展不平衡。虽然说武汉早就完成了周边的撤县设区工作,但是城镇化率距离一线城市还有很大差距,就算与同级别的南京来说也有些许不足。截止2017年南京的城镇化率达到了82.29%,武汉为80.04%,可以说未来武汉还需要更加努力才行;

第三、带动作用不明显,省份经济实力不强是根本。虽然说武汉综合实力作为中部老大毋庸置疑,但是不得不说武汉对于中部地区城市的带动作用或者引领作用很弱(简单来说就是大家不服气)原因很简单,因为湖北省除去武汉外其他城市发展平平,甚至湖北省的GDP总量距离临省河南省还差了将近8000亿,所以未来武汉想要起到带动作用,湖北省整体实力提升必不可少。

未来一线城市竞争会更加激烈

根据2018年新一线城市排名,武汉面临的不仅仅有西部强市成都,还有东部的杭州、南京,甚至中部的郑州、长沙也在竞争行列中,不得不说新一线城市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未来局势如何真的如今来说为时尚早,那么什么时候才会确定?几点愚见:

第一、谁能率先突破2万亿GDP。可以说一线城市的衡量重要标准之一就是GDP总量,如今公认的一线城市GDP都破了2万亿,这也是为了的门槛之一;

第二、产业谁能率先完成升级。可以说目前除去杭州已经实现弯道超车(没有大力发展制造业,而是发展了金融和互联网行业),其他城市产业升级都在进行中,谁能率先实现产业升级那么谁就能脱颖而出;

第三、人才引进谁最厉害;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经济发展的本质是要回归到人才的,这就需要地方不仅仅要提供优良的环境还需要控制好房价了,可以说房价对于人才的挤出效应是最明显的;

综上,武汉无疑具备成为一线城市的条件,但是能否率先成为一线城市真的不好说,毕竟竞争很大。你说呢?原创不易,喜欢记得点赞、关注、转评哦。


勇勇晓谈壹贰叁


武汉,还是别想了。

城市并不因为它的位置来决定它的影响力。

不要看到武汉在整个国家的中部。以为他四通八达就比其他城市占有优势,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我觉得像西安,重庆,武汉这些城市都有点类似,其实只要没有大的社会结构变化和政治经济方面的调整,可能他们永远都是二线城市。

至于那个南昌,长沙,郑州这类城市,不管他的机场建得有多大,交通有多发达,可能永远都是三线城市。


行水静水


武汉成为一线城市个人认为还是比较渺茫的,起码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起大早赶晚集,武汉的城市精神叫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敢为人先这四个字确实做到位了,比如8,90年代的汉正街,全国第一个请外国人当厂长,东湖高新区等等,但是后面一个追求卓越做的不怎么样,汉正街后来逐渐沉沦,在今年的高新区排名中东湖高新仅仅排名第五,第一高楼636被砍,早先规划的王家敦cbd进度不前,万达文娱项目在武汉开花不结果等等都是起大早赶晚集的具体体现!二是货到汉口死,武汉这块土壤不太适合企业发展,早前依托国家投资建设的武重,武锅,武车等大型国企在改革大潮中纷纷垮台,这两年武钢神龙这样的著名企业也被玩垮,在广州做的挺不错的斗鱼搬到武汉来居然做到被苹果商店下架,企业不兴,何以吸引人才,何以支撑城市发展?其实一线城市什么样子看看就知道,武汉目前离北上广深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软硬环境的缺失不是一朝之功,也不是纸上谈兵,还是要沉下心来多做内功,改善营商环境,未来还是很有希望的。


天壤彩虹糖


武汉是不是会成为下一个一线城市,需要看今后的发展。但目前的武汉已经跻身于除传统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之外的新一线城市行列。


在已经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经济比较方面,武汉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第九,距离传统一线城市的经济差距还是挺大,在人口方面,武汉已经接近于深圳市人口。在非传统一线城市人口中武汉人口也仅次于天津、成都和重庆。


除去经济和人口的差距,在2018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中,武汉在非传统一线城市中除了科教方面的优势最为明显外,其他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和杭州、苏州,尤其是成都的比较方面相对来说还是处于胶着状态。


在国家公布的国家中心城市中,武汉也名列其中。


无论怎么看,武汉都是和天津、成都、重庆这三座城市最接近传统一线城市的存在。


今后如果中国有8个左右的一线城市,那么武汉必然回事其中的一员。如果一线城市再增加一到两座城市的话,武汉还需要更加努力!


驽马小卒


武汉一直是我国重要中心城市之一。但改革开放初期看,国家实施沿海地区开放战略后,优惠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强,资源要素配置等方面倾斜,使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不仅使原来上海、北京、广州、天津中心城市建设得更加强大外,涌现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城市,如深圳市、苏州市、杭州市、青岛市、大连市等新一线城市。同时,也带来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慢。虽然国家先后提出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等战略,但始终提出在沿海优先发展的同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武汉市是全国最后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支持的特大城市和老工业基地,比沿海地区晚开放二十年。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发布,为促进区域协调区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勾勒蓝图,指明了方向,它将有力推动国家重大战略融合发展。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区位优势与共同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引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同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要以武汉等城市为中心,引领长江中游等地域城市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武汉再一次被国家赋予重任,武汉也有条件和能力发挥其作用:

一是武汉是我国经济地理的中心。北方京冿冀经济区、南方珠港澳区,东部长三角经济区和西部成渝经济区等四大区域之间划一个十字,其交叉点在武汉。武汉是承东启西,南北交流的战略支点,发展武汉有利于中部地区经济崛起。

二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水陆空交通输纽。在铁路方面:铁路是国家四大枢纽城市之一,客运流量国内最大,货运方面武汉铁路编组站是我国两大编组站之一,每天在此编组货物达2万箱以上,它是内陆最繁忙编组站之一;还有吴家山集装箱编组站是中国通往欧亚大陆最繁忙车站之一。在水运方面:长江和汉水在此交汇;近期国家发布长江流域和江江流域规划,武汉都是发展重点,武汉长江阳逻港已成为华中航运中心,铁水联运节点城市,一头通过长江联接海上丝绸之路;一头通过吴家山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联接陆上丝绸之路联接中政班列到达亚、欧各国;在航空方面,根据湖北省政府规划,2021年航空客流量达3500万人次,是华中最大机场,国际航班可直达世界五大洲;在公路上,多条国道在此交汇,为全国各地为南来北往、东进西出汽车提供优质服务;武汉将在不久将会成为,“人便于行达天下,货畅其流天地宽”最佳城市。

三是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老工业基地、科研实力雄厚、人才资源丰富。武汉虽然比沿海地区晚开放近二十年,但武汉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品质没有变。武汉在光电技术、造船技术、生物医药、高铁技术、桥梁工程、大型建筑、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车、钢铁材料、烟草食品、商贸物流等方面在全国名列前茅。

四是有科教资源丰富。武汉在长江中游地区甚至在全国也属于科教资源极为丰富的城市,科教雄厚意味着人力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对企业有很强吸引力,对新产业有很强推动力。近几年来,武汉高新科技企业发展比较快,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若中央政府能尽快批准武汉长江新城新区,实行深圳和浦东对外开放政策;在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设立和引进上给予支持;批准长江科学城建设。

我们相信武汉市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和支持下,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一定能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重返国家一线城市只是时间问题。


前广发银行职员


个人认为武汉成一线城市希望大,武汉地里位置相当好,特定地里资源丰富,不受发展限制,复地中心周边除重庆没有特大城市,交通地里位置中心,从北往南交通几乎离不开武汉,自然水资源相当好,从南北地方文化讲武汉是任用交接地!

大家好,我是老朱论谈,一个地地道道的资深股民,经过高峰,也走过低谷,最高时期单月赚了60多万,低谷时亏有—半多!,炒股十五年以来,账户地由入市的10万,盈利至现在710万,因直播抓涨不少人认识了我,前段时间带大家直播认识了许多朋友,熟悉老朱的朋友应该知道 ,个股如果没30%的盈利,我根本不屑—看,11月选的个股涨幅也都超过了35%。说明一点:老朱也非神,不求稳战稳胜,股市是七亏一平两盈亏的游戏,能让70%的人賺钱就是老朱奋斗的目标!


老朱论谈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