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守“樓”人

我們都是守“樓”人

圖/巴山

岳陽樓之所以名留千古成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我認為歸根為兩點∶一是保持了原址原貌純木結構讓她有血有肉;二是《岳陽樓記》讓岳陽樓名留千古,使其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閃光的靈魂。往往有人戲稱岳陽樓的工作人員為“樓主”,我覺得這稱呼不夠貼切,應該稱作“守樓人”。

我在岳陽樓守樓也有幾年了,在這裡每位員工都堅守著自己崗位,有的守門庭、有的守文物、有的守安全、有的守環境、有的守營銷。每一個人都用自已的青春守護著古樓,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各自的平凡崗位上,有祖孫幾代人或全家人把青春都獻給古樓的員工,也有從參加工作到退休都在古樓渡過的老人。無論男女老少、年輕力壯,亦或是老當益壯,他們都在為古樓默默地付出,古樓的每一處變化和每一絲進步都牽動著每一個“守樓人”的心。在古樓工作的這些日子,我不斷的向前輩和身邊的人學習、觀察、體會,慢慢地也守出了自己的一些心得和感悟。

以前,我一直以能完整的背誦《岳陽樓記》而沾沾自喜,好像能熟讀就是一名驕傲的“守樓人”。後來覺得至少得要理解文字意義,再後來我發現其實不然,我更應該體會它所有的情感和胸懷。可到現在,我才真正的認識到,作為一名“守樓人”能做到這些還遠遠不夠。光守一個樓,背一篇文章,照本宣科,眾人皆可。

以前,總覺得《岳陽樓記》中的“憂樂”情懷是說與他人聽的,要求他人做的。常想我為何要“先憂後樂”?誰為我“先憂後樂”?而今離岳陽樓只有一步之遙,與《岳陽樓記》也僅一牆之隔,捫心自問我與《岳陽樓記》的憂樂精神還有多遠呢?《岳陽樓記》的精髓正是我們當今社會所要弘揚的正能量,我想作為一名古樓的守護者,若都不能付諸行動,其他人不是更難以做到?黨的十八大提出,國家要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們要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國家、社會、我們都需要正能量,要健康發展,我們必須要提高自己的認識,讓自己的價值觀與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統一起來。作為一名“守樓人”、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將思想和行為統一起來。

我們都是守“樓”人

圖/巴山

我想,守住一座樓,一扇門,一園風景,這遠不是古樓存在的意義。

作為一名“守樓人”,要守住有形資產,更要守住寶貴的無形資產。有形資產好守,因為它看得見、摸得著;無形資產不好守,因為它看不見。要想守住“岳陽樓精神”這無形資產,我覺得應該心存敬畏,並且全身心投入。我們是岳陽樓的守護者,也是岳陽樓文化的傳承者,更是憂樂精神的傳遞者!

作為一名“守樓人”,要守住樓的歷史,更要守住文化的興衰,文物不能被破壞,文化要傳承,更應該身體力行,率先垂範!

作為一名“守樓人”,我無比驕傲,因為我深知這份工作的責任和擔當。沉浸在古樓迷人的景緻裡,沐浴在深厚文化氛圍中,讓我對岳陽樓文化有了自己獨特的感悟:人生皆不是一帆風順、一馬平川,需要更多的包容和奉獻,這座樓如此,這社會是如此,這國家和這世界大概也是如此吧!當我們面對生活的種種坎坷時,我們能否想到這座樓?能否想到她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是否躬行實踐?我要勤奮務實、我要創新思維、我要“先憂後樂”。因為只有這樣才無愧於這份工作,無愧於青春年華,無愧於這個偉大時代。

我們都是守“樓”人,我們要用心和行動守護自己的精神高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