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回归小剧场先驱并非郭德纲?而是天津相声昔日领袖

郭德纲是本世纪初相声复兴的首功之臣,这是显而易见的,他在中国相声史上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但有些事情虽然只是个虚名,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也应该说明一下,比如相声回归小剧场的先驱并非老郭,而是天津茶馆相声的领袖,马三立亲传弟子,陈鸣志邓继增佟有为马树春的师父于宝林。

相声回归小剧场先驱并非郭德纲?而是天津相声昔日领袖

一,七厘升整份

于宝林,1921年出生于天津,从小家境不好到评书场里当杂役,耳濡目染熏出来对相声评书的爱好来,他先后跟着张振圻学相声,跟着张阔峰学评书。1943年正式拜马寿岩进入评书门,得艺名于枢江。1952年拜师马三立得艺名于笑澜。

1947年于宝林进入连兴茶社,年轻的他只拿七厘份,一开始只是在饭点说单口相声留人,这种活费力不讨好难度还大,本来就是吃饭的时间,其他演员都去饭馆了,他一方面不能吃饭另一方面还要把观众留住,留不住的话回来必定遭埋怨。于宝林另辟蹊径拿出一段新活儿《还珠花》,结果听腻了《君臣斗》《张双喜》的观众越聚越多,等掌穴人尹寿山(尹笑声父亲)吃完饭回来一看,嚯,满了。得,于宝林从七厘升整份儿。

相声回归小剧场先驱并非郭德纲?而是天津相声昔日领袖

二,一对冤家火档

解放后于宝林曾赶赴朝鲜战争慰问志愿军,回来后先后调入天津和黑龙江等地曲艺团,1959年他和冯宝华同时调入河北省曲艺队,这就拉开了两人几十年火档的历史。

说起来于宝林和冯宝华挺有缘分,于宝林一直仰慕马家相声,一直到解放后正式拜师马三立。而冯宝华则是从小跟着马三立大哥马桂元学相声,马桂元那是出了名的严格和凶狠,亲弟弟马三立都被打得晕头转向,冯宝华更不用说了。两个人同为马家相声传人,辈分持平年龄只差一岁,基本功还都很扎实,这对强强联合的组合不火都难。

于冯火档留下了一大批经典的相声段子,《师父经》《铡美案》《哭四出》《铃铛谱》《卖布头》等,这些都被收入传统相声经典曲目,其中《卖布头》更是作为北方曲校教材使用。对于想学相声的初学者来说,看几遍他们的录像很有帮助。

有意思的是,于宝林和冯宝华搭档了几十年,老了老了开始闹别扭,尤其是众友相声团和哈哈笑曲艺团成立后,他们俩直接裂穴了。据说到他们合作的最后几年台上依然配合默契,到了台下见面恨不得动手打起来,两个老小孩倒像是一对欢喜冤家。

本来年纪相差一岁的两人又分别在两年先后离世,里外里冯宝华吃亏了两岁,不知道在那边两人是不是还继续斗嘴。

相声回归小剧场先驱并非郭德纲?而是天津相声昔日领袖

三,京剧裘派“大师”

于宝林除了是相声评书两门抱之外,他的京剧功夫一点都不差,说他是相声京剧评书三门抱都行。他学的京剧是裘派,唱起裘派经典曲目来吐字清晰有力,带着股浓重醇厚的脑后音。他的《铡美案》唱段几乎可以乱真,曾经在北京演出时连裘盛戎都亲自过来观摩并对于宝林的裘派唱腔表示赞赏。

不过学唱京剧这事还是侯宝林说的对,相声演员之所以学的比一些京剧专业演员都好,主要还是因为相声只唱几句不用唱全本,浓缩的就是精华啊。

相声回归小剧场先驱并非郭德纲?而是天津相声昔日领袖

四,桃李满天津

评价一个相声大师的历史地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就是传承,徒弟的数量和水平也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师父的地位。之所以笔者敢说于宝林是天津茶馆相声的领袖,那是因为不光是他,连他的徒弟都是天津茶馆相声的领袖。

按照相声谱系记载,于宝林徒弟多达十几人,其中佼佼者有陈鸣志、邓继增、佟有为和马树春等人。其中陈鸣志在业内都尊称他为陈九爷,他的相声热烈洒脱刚柔并济,他为人古道热肠,在德云社危难之际曾力挺郭德纲。

佟有为马树春被听户称为佟马组合,目前在天津依然是一对火档,他们俩凭借创新又传统的相声被誉为目前天津茶馆相声的领军人物。

相声回归小剧场先驱并非郭德纲?而是天津相声昔日领袖

五,相声回归小剧场的先驱

于宝林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呼吁相声要回归小剧场,随着相声市场趋冷他的呼吁越来越没有响应。等到他年过古稀之后终于坐不住了,1998年8月14日由于宝林倡议,尹笑声、黄铁良、冯宝华、佟守本等人联合发起组建了改革开放后第一家民间相声社团—众友相声团。9月13日社团在天津著名的燕乐茶馆首演成功,正式开启了相声回归小剧场的序幕。

其实说起来这个民间相声团,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应该是杨振华八十年代在张家口成立的杨振华相声艺术团,不过这个团体只存在了一年就宣告解散。而在北京方面,第一家正式成立的民间相声团体就是德云社,那已经是2003年的事情了。

相声回归小剧场先驱并非郭德纲?而是天津相声昔日领袖

为什么说相声回归小剧场的先驱不是郭德纲呢,德云社虽然号称成立于1996年,但彼时的郭德纲第一没有固定团队,第二没有固定演出场地,他只是和普通相声艺人一样在各个茶馆和小剧场之间来回穿梭,中间也曾经回到天津茶馆演出过,那时候他和天津相声圈关系还很不错。在他之前王世臣沙广森就经常在京味茶馆演出,甚至包括张伯鑫孙越王玥波他们也在京味茶馆表演相声,如果德云社从1996年开始算的话,那张伯鑫王玥波沙广森王世臣岂不是比老郭更早?

在经历京味茶馆、中和戏院和启明小剧场等地的流浪演出之后,2002年郭德纲张文顺李菁他们在广德楼成立相声大会,第二年成立德云社,所以德云社的历史应该从2002年算起比较科学。

相声回归小剧场先驱并非郭德纲?而是天津相声昔日领袖

当然,在相声圈也有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这个计算从艺时间的算法,比如马三立从艺八十周年把他的从艺起点定在了1921年,其实马三立是1926年才开始学相声,1930年才正式登台,从1930年算最科学。但人家毕竟是家传,你就是从他刚出生的1914年算也能说出道理来。

另外一个则是常氏相声百年纪念,常家是按照1917年算的起点,其实1917年只是常连安倒仓改行的开始,距离他们家开始说相声还有好几年呢。对比之下,老郭把1996年他到北京京味茶馆说相声算作德云社的起点似乎也有一定道理。

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众友相声团是当之无愧的改革开放后第一家民间相声团体,1998年就是相声再次复兴的起点,不论是天津、北京、济南、西安还是沈阳的民间相声团体和相声茶社都在此之后诞生。于宝林先生对于相声回归小剧场和再次复兴功不可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