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希特勒回來了》:用偽紀錄片的形式,虛構了一個瘋狂的念頭

糜爛的熱搜榜,戾氣十足的評論區,對於網絡公共平臺,人們從起初的熱情參與,到後來只覺疲倦。

網絡匿名性所帶來的瘋狂,早已預示著這裡會是極端民粹主義的溫床。

電影《希特勒回來了》:用偽紀錄片的形式,虛構了一個瘋狂的念頭

電影《希特勒回來了》

2015年導演大衛·韋恩特執導的德國電影《希特勒回來了》,用偽紀錄片的形式,虛構了一個瘋狂的念頭:假如,希特勒沒有自殺,而是在70年後的某個花園草叢中醒了過來,那麼他該如何應對二戰之後的世界格局?或者說,他是否會再次帶領德國人民走上一條不歸路?

電影《希特勒回來了》被定義為喜劇,但它的喜劇核心並不在於誇張搞笑的肢體動作,抑或是“穿越套路”裡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的行為笑料。“復活”後的希特勒繼續用激昂的語調宣傳他的獨裁思想,德國民眾吃驚於他的快言快語,被他“逼真”的模仿折服,大家紛紛讚歎這個希特勒真是個優秀的喜劇演員。民眾接受了希特勒,不去探究他的真實與否,只是把他當做笑談,至於希特勒,他從未否認過自己的真實。

這種偏向於黑色幽默的荒誕錯解正是這部電影的喜劇內核,讓觀眾用上帝之眼來洞悉民眾被愚弄的過程。

電影《希特勒回來了》:用偽紀錄片的形式,虛構了一個瘋狂的念頭

電影《希特勒回來了》

於是,希特勒在記者薩瓦斯基的幫助下,開車環繞著德國進行民訪拍攝。在希特勒的誘使下,民眾潛在的極端民族主義被煽動起,他們對政府無作為的情緒開始激化。

希特勒喚醒了人們潛在的危險思想,就如《浪潮》裡那個老師在極端主義教學中,不自覺的和同學們一同滑向了深淵。只不過,希特勒的目的是明確的,他要重新掌控德國,掌控世界。

電影《希特勒回來了》:用偽紀錄片的形式,虛構了一個瘋狂的念頭

電影《浪潮》

另一邊, YouTube上飆升的點擊率和視頻播放量,讓電視臺總監預見到希特勒將會掀起巨大的民眾歡呼,她賭贏了,這歡呼帶來的了瘋狂廣告效益,於是,她將希特勒推向了頂端,一時間,所有的電視節目,所有的報紙頭條,所有的YouTube視頻,討論的都是希特勒。

希特勒,紅了。

電影《希特勒回來了》:用偽紀錄片的形式,虛構了一個瘋狂的念頭

電影《希特勒回來了》

人們聽著希特勒大談特談,被他的演講吸引,人們開始覺得,這個傢伙說的好像挺有道理。

希特勒默認人們混淆他真實與否的身份,繼續貪婪的採取一步又一步的措施。他闊步走進德國民主黨辦公室,瓦解了主席的威嚴,使得德國新納粹組織的成員們,開始慢慢臣服於希特勒。

希特勒懂得民粹的種子在哪裡可以快速成長。他親近青年,煽動鼓勵青年的極端思想,訓練青年成為他的保鏢。

在70年後,希特勒逐漸重新獲得了德國人的支持。人們從獵奇式的看客,自願成為了希特勒的附庸。

電影《希特勒回來了》:用偽紀錄片的形式,虛構了一個瘋狂的念頭

電影《希特勒回來了》

哪怕所有人都被狂熱的情緒所感染, 終究會有人意識到希特勒的真實。薩瓦斯基請希特勒到自己女朋友家做客,女朋友的外婆在看到希特勒的一瞬間,顫抖的叫嚷,讓他們滾出去。

記住希特勒的是歷史。

集中營的經歷讓這個老嫗一眼就認出了希特勒,哪怕所有人在勸她這只不過是個喜劇演員,但她知道,他是真的。

薩瓦斯基面對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反猶言論疲倦了,問他,你就不能把你的面具摘下來片刻嗎?但希特勒並沒有停下來,薩瓦斯基開始慌張了,他第一次開始思考,這個突然降臨的希特勒,到底身份如何,他開始追查,一路追查到了希特勒第一次出現的地方,發現那裡的牌子上赫然寫著“元首地堡”

但,一切並沒有因為真相的發現而停止。

電影《希特勒回來了》:用偽紀錄片的形式,虛構了一個瘋狂的念頭

美劇《高堡奇人》同《希特勒回來了》是一樣的假想,它講述了一個反轉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二戰的勝敗顛倒過來,德國、日本、意大利佔得先機,同盟國慘敗,美國被德國和日本瓜分,納粹旗飄揚於世界各地。

在這樣一個重新建立起來的格局裡,一切仿若鏡面反向般對照著現實的世界。

民眾被剝奪了自由,極端民族主義高壓迫害,生命之泉計劃擴大化實施,整個世界籠罩在希特勒所構想的世界觀下,世界秩序在按照他的安排運作。

被顛倒的世界就絕對是地獄嗎?好像也不完全是。整潔排列的社區民居,不存在社會貧富差距,每個人遵守著元首的指令生活,就可以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這一點,現實生活卻難以完全達到。

所以,獨裁就一定完全不好的嗎?

電影《希特勒回來了》:用偽紀錄片的形式,虛構了一個瘋狂的念頭

美劇《高堡奇人》世界佈局

2012年美國高分喜劇電影《獨裁者》講述了一個名為阿拉丁的獨裁統治者,他荒淫無度,目空一切,舉辦的運動會,自己鳴槍自己跑,宮殿裡擺滿了他的裸體雕塑,每晚睡一位大咖明星。總之,他就是遊戲規則。

電影《希特勒回來了》:用偽紀錄片的形式,虛構了一個瘋狂的念頭

電影《獨裁者》

在後來落難過程中,阿拉丁用自己的獨裁手段改變了一家一直崇尚自由民主的有機食品商店,商店變得高效整潔,一切井然有序。民主和獨裁的搏鬥的結果在那間商店逐漸看不分明。

阿拉丁終於回到了獨裁者的位置,在撕毀了叛亂將軍制定的民主憲法後,質問所有人,獨裁有什麼不好,獨裁可以保證1%的人佔有國家財富,富人可以得到優待,監獄可以虐待囚犯,媒體可以被家族壟斷,甚至可以為獲得新聞來源進行竊聽。

在場的人的面面相覷,阿拉丁說的每一個獨裁政策,不知為何,他們覺得萬分熟悉。

電影《希特勒回來了》:用偽紀錄片的形式,虛構了一個瘋狂的念頭

民粹往往假借民族的外衣,行走在一條背離人民的道路上,它利用狂熱的民族情緒,挑逗著每一個蓄勢待發的憤怒。2016年的帝吧出征fb,英國公投脫歐,法國借歐洲難民問題發表的反穆斯林言論,抑或是如今依舊矛盾重重的美墨邊境牆問題。

極端民粹主義抬頭壯大,貧富分化加劇,是無法忽視的主要因素,而這一點《高堡奇人》的鏡像世界好似給出了回答。

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和諧的生活,無形中拉大的貧富關係卻成為了社會的痼疾,為保證基本的生活需求,安於瘋狂獨裁統治,人民的自由意識就會化為烏有,失去真實感情,淪為生命之泉的生育機器,或是集中營中的一具枯骨。

民粹主義與民族主義的界限在社會的矛盾中不斷掙扎,而那把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直都在,隨著時局的變遷旋轉,鋒芒依舊攝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