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林語堂究竟為何反目?

yaochenyan


魯迅與人反目,屬於家常便飯。作為魯迅先生的鐵粉,我一直認為,魯迅的道德文章無可挑剔,其思想的深邃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思更是前無古人、今無來者。魯迅先生是偉人,但不是完人。由於幼年的經歷,養成了他偏執、睚眥必報的性格,對人不寬容。

魯迅反目的對象很多,大多數緣於政見或者文學觀不同。往往從辯論開始,繼而升格為罵戰,最後以反目成仇收場。比如與陳西瀅、梁實秋、顧頡綱、左聯四條漢子……魯迅幾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無理也能攪三分。

此外,還有因為經濟原因或者家庭原因反目的。比如北新書局的老闆李曉峰因為長年拖欠魯迅版稅,兩人從朋友變成了敵人,最後對簿公堂。又如,與二弟周作人因為不明原因而鬧翻。

最令人無語的是,魯迅與林語堂反目。林語堂一直是魯迅的好友,甚至稱得上是魯迅的粉絲。在女師大事件中,林語堂曾提倡點到為止,要“費厄潑賴”,遭到魯迅批評,寫下了著名的《論“費厄潑賴”應緩行》。結果,林語堂非凡沒生氣,還誠懇接受了魯迅的觀點,承認自己言論不妥。

後來,魯迅與周作人反目、與許廣平相愛,無法再在北京立足。林語堂及時伸出援手,邀請魯迅出任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可以說,林語堂雪中送碳,有恩於魯迅。

二人第一次發生矛盾是1929年8月28日在上海的一次朋友聚會之中,即所謂的“南雲樓風波”。據說魯迅受到了別人的挑撥,因此與林語堂爭吵了起來,並氣得面紅耳赤要離席而去,還是郁達夫做了和事佬給攔住了。魯迅在當日日記裡寫道“席將終,林語堂語含譏刺。直斥之,彼亦爭持,鄙相悉現”。同日林語堂日記:“此人已成神經病”。郁達夫的夫人王映霞在《林語堂和魯迅的一次爭吵》一文中寫道:“我第一次見魯迅發脾氣,當時就想,這事其實是不用發這麼大脾氣的,大約是魯迅生病的關係,一種病態的表現吧。”旁觀者清,這次爭吵,應該是魯迅理虧。

不過這次爭吵,並沒有導致兩人反目成仇,彼此還保持著朋友的關係。直到1934年,魯迅給林語堂寫信,勸他不要提倡“幽默”,“小品文”、“性靈”之類的文風,建議他翻譯一些英國文學名著。他希望英語比漢語還好的林語堂通過翻譯更多地向中國人介紹西方文化。但林語堂拒絕了,並回信說,“這樣的活,等我老了再做吧。”林語堂一生做的就是把中國的文化介紹給西方人。兩人的想法完全南轅北轍。此外,魯迅比林語堂大14歲,看到林語堂說“老了再做”,神經過敏認為是譏諷他年齡大了,非常生氣。本來和緩的關係再次出現了裂痕,直到1936年魯迅逝世,二人再也沒有過來往,徹底斷交了。

魯迅去世後,林語堂在《魯迅之死》一文中寫道:“魯迅與我相得者二次,疏離者二次,其即其離,皆出自然,非吾與魯迅有軒輊於其意也。吾始終敬魯迅;魯迅顧我,我喜其相知,魯迅棄我,我亦無悔。”

在內心深處,林語堂始終把魯迅當朋友。可惜,魯迅再已無法知道,他其實還有這麼一位不離不棄的摯友與知己。



江南俗士1


在1929年8月南雲樓宴席上公開撕破臉以前,林魯二人早已心生嫌隙。

林語堂倡導幽默,而魯迅卻極為反感幽默;

魯迅要求林語堂多翻譯外國文學,林語堂卻說翻譯是老人才乾的事。

林語堂出身於基督教家庭,成長於漳州的靈山秀水之間,性格平和恬淡。而魯迅自小經歷了家道中落、父親早逝的變故,嚐盡世間冷暖,性格較為敏感偏激。

文學主張的不同和性格的衝突,終於讓兩人分道揚鑣並自此爭執不斷。

人生若是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反而是魯迅逝世之後,林語堂於1937年元旦發表了《悼魯迅》一文,其文寫道:"魯迅與我相得者兩次,疏離者兩次,其即其離,皆出自然,非吾與魯迅有輊軒於其間也。吾始終敬魯迅。魯迅顧我,我喜其相知,魯迅棄我,我亦無悔,大凡以所見相左相同,而為離合之跡,絕無私人意氣存焉……""然吾私心終以長輩事之。"

如此,大概亦不枉兩人相知相惜一場吧。


易曼荼


曾經我也想過這個問題,究其根本,還在於魯迅更為直面現實,而林語堂卻在躲避。這也許是個原則性問題。

魯迅的書,和林語堂的書,我都讀過一些,也想在他們各自的文字裡尋找一些緣由,可後來我感覺,這麼去比較也許很沒必要。各人是各人更好一些。放到現在來說,即政見不同,但其實並不影響彼此間的友誼。林語堂曾經也接濟過魯迅,而魯迅不會不知道的。各人的脾氣秉性不一樣,也註定是不一樣的人生。


紀誠


我覺得回答題主這問題首先要了解魯迅和林語堂。

據我所知魯迅與林語堂的分歧始於魯迅受林之聘到廈門大學任教。

當時的廈大校長是林文慶,他代表資階級或買辦人士辦的學校。魯迅到校後看出門道遂提出辭職。

我以為這是魯迅與林語堂積怨的第一步。其實林語堂很敬佩魯迅先生,但因兩人的"志不同、道不合“也就很好解釋了他們恩怨。


心畫齋主人


林,魯兩皆文學巨匠!所謂不交往即不相識,略異於不打不相識吧!魯先生筆下有筆名成仿吾的,關係似尚可,倒是魯老爺與京戲梅老爺處不好關係。








秋季紅楊


因為,魯迅煮的是苦口良藥,林語堂燉的是心靈雞湯。所以就鬧掰了。



瘋狂的林黛玉


心懷國家民族的魯迅先生,對林語堂這樣粉飾太平的御用文人是極其痛恨的。看看先生的《狗貓鼠》就知道了,在魯迅先生眼中,林和渣男徐志摩、犬儒陳西瀅是同一類人,太噁心。


逍遙遊ing


,虛偽與真誠不同

害國與愛國不同


陽巴月


主要還是性格,彼此都有些清高,再加之後來各人對人、事的看法不同,遂遠之。比如,魯迅曾建議林多做些翻譯方面的工作,但林內心哪是這麼看自己的呢?~覺得那是今後今後的事……


如來220033648


道不同,不足為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