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如何看待上海和上海人?

小蛙餐饮大学


首先要搞清楚上海人的定义,上海开埠后一直是移民城市,解放前上海300万人口中有50万外国侨民,三分之二的人是依靠租房的,在上海有房产的人都是富豪,同时是在苏州、无锡、昆山、嘉定等地都拥有豪宅的富豪。解放后将原属于江苏的松江专区划入上海,同时将在上海打工租房的外来人口分户算成上海人,人口膨胀到800万。现在拥有上海户籍的有1500万,改革开放后在上海打工的几代人不再享受解放初期外地人的特需,这些近2000万的人虽然在上海工作生活了近二十年,依然不能获得户口成为上海人。

其次,作为移民城市,各地方言严重影响相互之间的交流,上海话作为调节各方言的普通话就运蕴而生。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北方普通话渐渐替代上海普通话,故上海新生的90、00后基本不会讲上海话。

上海是移民城市,本地居民只有500万,70%的上海人是来自各省的外地人。上海是个讲规则的地方,只要守规矩、讲诚信、不偷懒,再加上点聪慧就一定会赚钱,而且是大钱。


老梁伏骥


上海魔都这座城市包括我们上海人一直都在被全国人民评判,这毫不奇怪,木秀于林呗。但是我对那些能够到上海来安家立业的外地人士素来怀有某种敬意。我居住的小区,也算上海的中档住宅,在2000年的时候,也要100来万元的人民币一套。一幢楼里真有不少的外地朋友,虽说从未来往的,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的,东北的安徽的江苏浙江的不少人,接比例算至少有20%之多,因为是学区房,现在的价格稍贵一些了。我们当初买房时是化了九牛二虎之力的,他们能够买入,现在已是名符其实的上海人。他们切实感觉到上海人的平和守规矩从来不会侵犯别人,他们也像上海人一样,朝出晚归辛勤的劳动着。他们已经完全地溶入了上海的大家庭。在大楼里听不到他们的喧哗,就是关上大门也是和我们一样,轻手轻脚的,不给邻居以干扰影响。他们怎么看待上海人,在电梯里,大家礼让三分,从不见人在过道里门庁里吸烟的,在信箱处取报取信时也是客气一番从不争先恐后的。发现投错的信件会主动放入对应的信箱。上海人的相安无事在新老上海人中已经潜移默化约定成俗了。外地的朋友,只要你到上海来,上海人排外意识淡薄,你做出成绩,上海人只会鼓励你佩服你,绝对不存絲毫的酸楚的感觉。我以上便是外地朋友对于上海人的看法和行动上的评价。上海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的盛况,是和这座城市的性格不无关係的:它是宽容的它是尊严的它是一种历史的文化传承,它正以这种态势发展着自己…


刘声90883005


问,外地人如何看待上海和上海人?

答,我是外地人,我是这样看上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上海在我眼里就是“飞马、大前门、牡丹”等牌子的香烟。上海就是蝴蝶牌缝纫机。上海就是红灯牌收音机。上海就是永久凤凰牌自行车。上海就是红梅相机。上海就是宝石手表。上海就是飞跃14寸彩电。

在很久很久以后,上海在我眼里就是:涛涛浦江水,巍巍陆家嘴。喧嚣南京路,曲径豫园美

现在我觉的,上海是大智者的天堂,上海是小聪明的魔鬼。上海是力量的试金石,上海是无能者的开锅水。

说完了如何看待上海,再来说如何看待上海人?

我是个外地乡巴佬,与上海人接触很少,除了《渴望》里的王沪生,就是《孽债》里的剧中人。

实体中有限的接触,局限了我对上海人的实况了解。我觉的上海人象雨象雾象云又象风,在“模子”面前自卑,在“瘪三”面前自豪。除了听不懂的方言,就是猜不透的莫名其妙。

作为外地人,我觉得上海人,远看象块疤、近看是朵花,天长地久野哗哗。

疤是伤口长好后的硬块。上海人骨子里是胆小怕事的,但对远处的人,心肠非常狠,也就是说不会迁就陌生人。有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外地人在沈阳街头违章发生察刮小事,喊几声大哥,能把东北人心喊软。上海街头,就是喊几十声大爷,只会助长上海人的理直气壮,绝对不会放过你。

我为什么说上海人近看像朵花,上海人不太喜欢帮人,更不喜欢坑人。和上海人相处,近距离相处的效果最好,友谊坦坦荡荡,利益清清爽爽,能碰就碰,能胡就胡,能自摸时就自摸,不用太多的戒备,没有套路的计谋。

我说天长地久野哗哗,是因为你和上海人深交后,你才会发现,极少数上海人大都是壹周立波货,说起来海阔天空,做起来惊慌失措。言行落差很大。

以上就是我这个外地人对上海和上海人的真实看法,如有不敬之处,敬请谅解。上海是全世界最包容的城市,没有之一。希望上海人,不要跟我一个乡下人一般见识。


0老三两0


实事求是讲,不是太有资格评价上海和上海人,因为没有去上海很多次,也没跟上海人打过很多交道。

仅仅凭几件事和几个人谈上海和上海人,难免以偏概全。

但是我还是想说一下。第一件事,公司进设备,要求出具质保书,北京公司十分配合,出具了详细的质保措施,并承诺随时上门维修;而上海公司却迟迟不予答复,电话催询,答曰:我们公司的设备又不会坏,出什么质保书?果然如其所说,上海的设备没有坏过。看来上海人牛,不是没有原因的。

第二件事,我一同事被派驻上海办事处工作。后来听说他辞了职,进入上海一家公司工作。有一年,我去北京参加一个论坛,竟然发现其中一个主讲人是他。分别几年,我还在原地踏步,而人家则成了一方权威。老同事见面,分外亲热,他操着带上海味的普通话,聊起这几年的经历,说是上海这个地方逼的,没有真本事,没法在这个地方混啊!于是他读了研究生,上了MBA,所以才成就了今天的地位。

第三件事,有一年,公司组织先进工作者到上海旅游。带队事先联系了一位上海的朋友,告诉他我们到达的时间。出了机场,上海朋友果然在然在外等候了,他先带我们去了一家饭店。接着出乎大家预料的事发生了,他说他还有事,就不陪大家吃饭了,另外住宿的地方也已经安排好,游玩的话,外滩、城隍庙都可以去,东方明珠也不错。然后,然后他就走了,弄得我们带队领导好没面子。

通过以上几件事,我感觉上海是一个特别锻炼人的地方,因为上海人做事认真、努力上进,一是一二是二,不太讲究人情世故。想混日子,很难融入上海文化。


不立翁99


我是一个外地人。在上海生活四五年了。

现在谈谈上海当地人。

上海本土当地人,给我的印象是时尚优雅。一般正式场合,无论是大人小孩还是贩夫走卒,衣着打扮都很时尚,大方得体。

上海本土当地人,懂得生活的文明都市范。无论是老街还是石库门里大街上,永远是有条不紊的排队,很少插队。

上海本土当地人,懂得处事隐忍谦虚礼让。改革开放前的石库门里,大爷大妈帅哥靓女全家人挤在空间有限的房子里那么多年相安无事,外地人很少懂得如今拆迁他们为什么拿那么多钱,大上海为国家牺牲几代人的生活空间,应该应该!不然,清晨老弄堂口那一长串马桶多么大煞风景!所以别羡慕拆迁户突然爆富!

上海本土当地人,吴音侬语亲切可敬。问路给你说的明明白白,无论大人小孩,打电话都捂着,生怕影响别人。

上海本土当地人,永远的洋范让人羡慕!走在街上,帅哥开着哈雷好拉风,靓女看着手机好美,大爷大妈在人民公园相亲角为他们的婚姻大事着急。叔叔阿姨却在洋快餐店里喝着咖啡享受二人的浪漫!

上海本土当地人,包容了喜欢的不喜欢的外地人,在大魔都如新黄浦江一样,在外地人眼里,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想想,自己的也要做一个新上海人,但愿魔都包容我接受我。如果允许,让我也做一回新上海宁……


飛埖豩仴111


一直以来上海人尤其是上海男人一直因为小气,成为全国攻击的对象。90年万人空巷的电视剧《渴望》中的渣男名叫王沪生,到春晚上的巩汉林,早期以黑上海人起家。

上海在解放前就是东方巴黎、远东金融中心。解放后,在国内是经济、工业最发达地区。那个时候,全国人民以拥有上海产的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为傲,是拥有奢侈品的感觉。外地有到上海出差的,带回的糖果、糕点、纺织品等等的产品,回去会让当地的人们羡慕半天。上海人由于是一类地区,平均工资水平也是全国最高。怎么会落得如此的评价呢?!

80年代,我到北京上大学,同班30位同学,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对比其他同学,我的经济条件,是最好的几个之一。但是,住房条件,我是全班最差的一个,没有之一,甚至不如那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同学。我们一家三口住在12平米的一个房间,7户人家合用厨房、卫生间。这种情况在当时还算好的。我大伯家12口人住24平方两间房。这么小的房子,上海人发挥各种智慧,搭阁楼、打地铺、睡吊床、拉帘子。可以说,完全在没有尊严、没有隐私的情况之下,艰难生存,是这一代上海人的集体记忆、一生心中永远的痛。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成长的上海人,确实有因为结婚住房兄弟反目的,有邻居间为了厨房公用部位一块砧板的距离大打出手的,也有为了一些小事斤斤计较的。除了住房,上海的基础建设也非常的糟糕。80年代,我的一位北京同学来上海,要看看大上海。彼时,北京已经高楼林立,有好几个巨大的立交桥。而上海不但没有立交桥,连马路都因为年久失修,坑坑洼洼,高低不平。除了解放前的高楼外,都是6层的楼房,着实被北京同学嘲笑了一番。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上海人穷到没有房子住,上海穷到没钱修马路,直到我在大概七八年前看到的一个数据。

这个数据是说,从解放后到80年代,上海每年缴纳国库的金额,占全国的1/4到1/3强。而仅上海最大的工业区杨浦区一年的税收占全国大约近1/10。说用一个上海养活半个中国,都不为过。中国的税收一直是分国税和地税两条线的。国税的收入,由中央直接调配,而地税的收入,才交由地方政府,发展当地经济。这个高额的国税征过后,地税也就所剩无几了,上海市政府成了当时最穷的政府之一,这也就回答了为什么上海穷到连造居民楼、修马路的钱都没有了。这样的情形一直延续到90年浦东开始改革开放,中央才减低了上海的国税重负。

90年代初,上海规划建设内环高架路,但是,资金有缺口,所以,到中央申请被拒。由于没钱,后来建成的内环大部分只有4车道,而且每个车道非常窄,两边贴着民房,整个工程几乎没什么动迁,就是为了省钱。

综上所述,上海在几十年来,背负着困难年代国家的沉重负担,以一代上海人牺牲尊严、牺牲隐私为代价,输血全国。但是,其它地区的人们,只看到上海人在逼仄的亭子间作困兽之斗的窘迫,却不了解为何堂堂上海会变成如此可悲之地。一味地讥笑、谩骂、吐槽上海人。扪心自问,这样的你们是否公平!?

你们,欠上海人一个道歉!


秋风催叶红


作为上海人回答这种问题,多多少少都会招致“地域黑”的攻击。本文尽量做到了客观,欢迎不杠的朋友讨论,但也请那些执着于个别事例的无脑喷不要无理谩骂。

首先,上海在全国的口碑并不算好,甚至很差。在他人看来,上海人就是排外、精明、势利、人情味寡淡等贬义词的代名词,实际上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

①排外:说起上海,自大排外可能是外省人的第一印象。连答主自己也承认,上海人普遍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这从上海人经常将外省人笼统称之为“外地人”中可见一斑。而这是一种并不好的风气。但说上海排外倒是有些冤枉,因为上海常住人口向上追溯三代几乎都是来自外来移民(宁波、苏北等地尤多),且上海目前的外来人口估计有近两千万,这都反映上海实际上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开放型城市。所谓上海人的排外,只是针对无素质的人而非所有外来人口,在这点上全国各地都是如此,只是上海稍显突出,而又被无限放大了而已。

②精明:上海人的“精明”事实上是一种生活态度,但此精明非彼精明,换一个词——“精致”可能更为妥帖。上海人不仅善于营造生活空间,而且追求生活空间的“独立”。这种独立意识源自于过往的“弄堂文化”与“私房文化”。过去上海人的生活平面空间很小,但这因此也造就了他们善于营造生活空间,和善于利用周边一切事物苦中作乐的本领。如果说“精致”的生活态度是“弄堂文化”给老上海人带来的馈赠,那么“斤斤计较”就是“弄堂文化”带来的副作用。但换一个角度,你可以说这种“斤斤计较”式的精明是一种陋习,但这同样也是一个城市、一个时代的历史印记,是上海发展的一部分,更是一种只有上海能够体味的独特情怀。

③势利:上海人的所谓势利,可以说,百分之八十的锅要扣在中国影视等作品不遗余力的宣传身上。严肃的说,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上海人大方,但在小品中却被刻画成小气吝啬到极点的形象;而在近年来的影视剧里,上海丈母娘永远都以一种“狗眼看人低”、说话阴阳怪气的模样出现在荧屏前。说起北京人就是《北京青年》中的昂扬形象,说起上海人就是《我的前半生》中的唯利是图形象。事实上,上海人并不势利,上海丈母娘群体也并非剧中所刻画的那样不堪。这种在影视中进行差别区分并极力抹黑上海群体的行为是某些人有预谋有组织的刻意行为,大家可以自行揣摩体会。

④人情味寡淡:上海人的人情寡淡,主要体现在邻里关系的冷漠以及“不好客”。先说前者,邻里关系的日渐冷漠的确是上海目前的一大问题,在年轻一辈与高层建筑中尤为明显。上海的精致主义一方面使个人家庭生活充满情趣,但另一方面也阻隔了邻里之情。再说后者,上海并非不好客,但上海的待客之道并非北方地区那种敞开屋子十几个人在一起嗑瓜子的那种方式,而更加倾向小规模做客或在外聚会的方式。上海人普遍有一种对于个人生活空间独立的尊重意识,即既不希望自己构造的生活空间被他人破坏,也会自觉尽量不去弄乱他人的生活空间,就类似一种“契约”精神。

 

再来谈谈上海的优点:

①务实:务实是上海人最大的优点,上海人厌恶放空话,甚少出现大包大揽的情况。也正因如此,难免给旁人留下“上海人自私,不乐于助人”的感觉。事实上,上海注重实际行动,始终遵循“话不说满,留有余地”的原则,没把握的事则甚少揽下以免浪费对方时间。但一旦点头,则会言出必行,全力以赴。请上海人帮忙,事成几率往往远高于一通酒下肚就吹嘘“包在兄弟我身上”的那些人。

与此对应的是上海人另一条优点:不贪——即帮助亲友,哪怕是朋友介绍本身关系并不熟络的人,也甚少索要报酬,大多数情况下也是碍于场面收一条烟意思意思即止。而很多地方都是事没干,先谈价格,收下钱即使事不成也要抽三五成作为“跑腿费”。

②个人素养高,法律意识强:尤其体现在40岁以下的上海群体中。关于这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体上来说是不争的事实。

③独立意识强、尊重女性:上海女性是中国新时代独立女性的典型代表,她们独立意识极强,且敢于竞争,不自认是男性的附属品;与此相对应,上海好男人也闻名全国,虽然往往被北方人笑话说怕老婆没出息,但这但这也正是上海男性的闪光处,在外绅士维护女性,在家煮夫尊重妻子。家务活全包,工资卡上交,家里老婆做主,这在上海男性中是极为普遍的。即使工资比老婆高,在外聚会也会吹吹牛,但进了家门都会“自降身份”,心甘情愿将妻子捧在手心。家暴等行为更是上海男人所最不齿、认为最没出息的行为。


困搞_


上海民风是不争讲理、慎行守序,从古之春申君以降经民国至今,出了顾维钧、钱其琛、吴学谦、杨洁篪等纵横捭阖的外交家,百姓中亦不乏开明睿智、包容大气之士…

从排队十几几十米的早点摊、公交地铁站,你就能切身体会到上海人的修养和气度…

上海人重合同守信用,我2015年七月在上海买了套房子,但要三年后才能过户…很多人不敢买,怕有风险。 我对人心把握得比较准,不担心这些…2018年三月房子过户时,价格差不多是当初的三倍了,但卖方一分没涨,仍按当初的价格过户给我的,一天没拖!


唐风高端婚恋猎头


上海有航天航空研究所,有核电设备制造厂,有C919,商飞制造厂。还有江南,沪东等几大造船厂,航母,潜艇,055大逐,液化石油气船的制造……。有上港,有大型的港机制造厂。有浦东机场,有上交所。利税大户,交通银行。有通用,大众汽车制造,芯片研究制造,生物医药制造,有世界第二的国家展览中心,有地铁近千公里,是世界上单个地铁最多最长的城市地铁网。有彰显上海智慧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有造型独特的上海中心大厦,有最大的旅游平台携程网,亚州最大的48万平方的爱琴海购物公园。上海的城市建筑是比较独特的,百年历史的外滩外国建筑群。除了90年代动迁老公房外,各个小区的房型,坐北朝南多,个性鲜明的板式高层多,房屋的顶子,帽子大多不同,围墙也很美观。众多五星酒店,深坑酒店的开业。孩子们最爱的迪士尼乐园……等。正在打造的世界海洋公园和冰雪世界,加上黄浦江水穿城而过,让人称赞叫绝。上海低调的在默默无闻的进步,向打造世界城市管理一流水平迈进,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世界的上海,是无数热爱上海的人共同努力发展的结果。上海就是上海,与众不同的上海。


长江水养大


上海人确实有点排外,本土守护意识。

然鹅,偏偏儿子找了个江苏籍的姑娘,从最初的拒入到接纳都缘于儿子坚持。

同样,亲家也有接受上海人联姻的过程,但,这一切因为儿子儿媳的坚守,胜利过关。

外地人怕上海人自大,其实,大都上海婆婆都深明大义。只要儿子喜欢。

沪上人家,过日子精打细算,但家庭观念很强,也非常传统。崇尚热热闹闹,嗨威。

也有时尚人家,旅游,做候鸟老人。

总之,上海是个多元的社会,海纳百川,客来客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