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間的禪法交流,從南宋就開始了


南宋時,禪宗大興,不僅吸引了許多日本僧人來中國學習禪法,也推動了中國高僧赴日傳禪。“禪”不僅是宗教的修持,更被昇華為思想、哲學和人生態度,成為日本中世紀文化發展重要的精神來源。圖:日本永平寺內翩然而過的僧人。寺院伽藍依宋明州禪寺格局建造。攝影:陳新宇

唐和宋是中國歷史上對日本影響最大的兩個朝代,日本人對宋代文化的熱情,不亞於其 對唐代文化的渴求。圖:天童寺在宋嘉定年間入列禪院五山,被日本佛教曹洞宗尊為祖庭,歷來是僧才薈萃和國際友好往來的場所。攝影:陳新宇

“禪”不僅是宗教的修持,更被昇華為思想、哲學和人生態度,成為日本中世紀文化發展的重要的精神來源。著名禪學家鈴木大拙說過:“在某種程度上,禪造就了日本的性格,禪也表現了日本的性格。”可見兩者間的契合。圖:寧波保國寺大雄寶殿建於北宋年間,是長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構建築之一,用材碩大,氣勢恢宏,宋代的建築藝術對東亞地區的寺廟建築產生過較大影響。攝影:陳新宇


和禪宗一起東傳日本的,還有宋代繁榮發達的文化和藝術。日本僧人研修禪法的同時,也兼修“宋學”,特別是以朱熹思想為核心的程朱理學,他們在宋代的文學、書法和繪畫中汲取營養。圖:日本鎌倉時代以後,書法、繪畫甚至今天被奉為國粹的茶道、花道、劍道,都蘊涵著宋代文化的影響。供圖:Gettyimages

為了模仿五山十剎興建日本的禪寺,南宋的建築式樣被傳到日本,因為聘請了明州一帶的中國工匠,浙東地區精巧的石作和木作工藝也隨之東傳。供圖:Gettyimages

榮西在禪寺中種植宋茶,提倡宋朝的茶禮,圓爾辯圓學會了麵粉和麵條等食品製作方法。“五山文學”、“禪宗樣”建築之外,鎌倉時代以後,日本的書法、繪畫甚至今天被 奉為國粹的茶道、花道、劍道,都蘊涵著宋代文化的影響。供圖:Gettyimages

和禪宗一起東傳日本的,還有宋代發達的文化和藝術。日本僧人研修禪法的同時也兼修“宋學”。供圖:Gettyimage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