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庙街:一街连起四庙堂 百年沧桑百米间

在济南的老街巷中,有一条小街叫将军庙街,不足二百米的距离连着四座庙堂。它在济南人的眼中有“泉范儿”,在百年前的百姓心里不乏内敛正气,街上的尺椽片瓦里解锁着它的迭起兴衰。

将军庙街:一街连起四庙堂 百年沧桑百米间

上世纪,将军庙街曾易名“云彩街”,1980年又恢复原名,之所以取名“将军庙”,是因为这个街上有座将军庙,庙里供奉的是名叫刘猛的将军。史料记载,刘猛将军是中国民间有名的驱蝗正神,明清时期各地普遍立庙供奉。将军庙本来叫“八蜡庙”,是为祛除蝗灾所建,“八蜡”就是古代除虫捍灾御患的祭祀活动。后来雍正帝听人说,刘猛将军是位捕蝗之神,才下令将“八蜡庙”改为“将军庙”。

将军庙街:一街连起四庙堂 百年沧桑百米间

老济南中还流传着一段无源可查的故事。

相传,刘猛将军少年时习书练武,是雍正年间一位智勇双全的常胜将军,功绩显赫。他的夫人是一位绝代佳人,忠贞而贤惠。雍正贪色,设计将刘夫人召进宫内,又利用奸计趁刘猛陪同狩猎之时,让其连人带马从山上摔下而死。身在宫内的刘夫人得知夫君身亡,试图撞立柱以死相守。雍正以诛九族相挟,逼她就范。无奈,刘夫人只好假意顺从,条件是让皇上为刘猛在家乡建座庙,以表彰他忠君爱国之心。于是雍正下令山东布政使建了此庙。百姓们认为刘猛是个刚直、善良的人,死后成神定会护佑一方,因此,很多人都来烧香还愿,年年祭祀。

将军庙街:一街连起四庙堂 百年沧桑百米间

慈云观

现如今,将军庙早已成为居民杂院,仅存大殿的半截断壁,与一株枯败的古树孤影相守。紧邻将军庙的东西两侧,是城隍庙和慈云观。清同治年间,从东昌府调来济南任知府的龚易图决定将南门外老君堂的城隍请到将军庙街来震慑洋教,于是兴建了五进四院、气势不凡的城隍庙,用来宣扬道教的惩恶扬善、化灾救劫、普度众生的伦理道德。城隍庙在风雨沧桑中逐渐坍塌,所幸道光年间重建的慈云观门楼尚完整立于街边,门额上“慈云观”三个字诠释着它曾经的过往。

将军庙街:一街连起四庙堂 百年沧桑百米间

小街西头时常会传来弥撒的曲声,这座位于将军庙街25号的天主堂延用至今,几经变迁让它成为街上的地标。天主堂是清顺治八年(1651年),由西班牙教士嘉伯尔在此处购买13.6亩宅地建造而成,是济南老城内第一座天主教堂,也是济南教区主教府。为了缓和与当地民众的矛盾,在修建之初便融入济南民居特点,并特地在正门对面修建了一处照壁,成为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清雍正二年(1724年),反对洋教的当地百姓曾将天主堂拆除。1861年,法国主教江类思来山东向清廷提出在将军庙街重建天主堂,新建后被取名为“圣母无染原罪堂”,在1979年6月,它成为济南首先恢复开放的天主教堂。

一街盛开四季花,须臾穿越百年间。漫步将军庙街,清晨的洗漱声、串巷的喇叭声、窸窣的扫地声……市井气息从四合院里传来,从宗教洋楼里传来,隔街相融,和着住户们此起彼伏的说笑声,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