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東北人是不是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山東人的後裔?

大唐要你命3000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現代東北人,主要來自於三個省:山東,河北,河南。

其中山東省最多,佔百分之七八十,河北人也有一些,河南人最少。

因為滿清的特殊政策,東北是龍興之地,不允許非滿族人隨便進入。

明末清初滿族人口約 100 萬,遷入關內的達 90 萬,留下的所剩無幾。東北當時到處都是荒地,無人耕種,很多地方都是無人區。

今天絕大部分東北人都是清朝中期和末期跑過去的。

在闖關東的150餘年間,東北三省的人口從22萬增加到1841萬。

薩沙聽過一種說法,東北人其實大部分是山東登州人和萊州人。

登州和萊州,就是今天的:福山、蓬萊、黃縣、棲霞、招遠、萊陽、牟平、文登、榮成、海陽、掖縣、平度、昌邑、高密、即墨、益都、臨淄、廣饒、壽光、昌樂、臨朐、安丘、諸城等地。

民國建立的時候,東北人口1841萬,其中闖關東的大約1000萬。

到了民國初年,因山東連續遭災,又有大約800萬人口闖關東。

這800萬中,自登州府、萊州府的約佔80%。

當時民國政府統計,山東半島每年乘船到東北者“合計共達三十五、六萬人”。

需要說明的是,山東人和河北人登陸東北有一定的不同。

闖關東早期,山東的移民大都通過海路,首先在遼東的營口等地登陸,然後再向周圍地區發展;河北的移民基本都是走陸路,先到遼西。

相比起來,山東移民交通更為方便,從山東乘船到營口也就二三天時間。

因為東北的山東人太多,這裡很多政權也優先想到引進山東人來東北。

1931年日本佔領東北以後,出現勞動力短缺。而日本人也優先考慮去山東找人。

他們派人到山東,以詐騙誘騙方式招勞工,只要願意去就給幾十塊現大洋。自然,去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危險的礦工和其他重體力活,很多被折磨致死。後來山東老百姓不受騙了,日軍就開始用強行徵召、抓捕的手段。

僅僅從1937年到1940年,日本從山東誘騙捕捉去的山東男性壯勞力,就有130多萬。

由此,東北相當的山東化。

薩沙媳婦會說一些山東話,準確說是威海的山東話。

結果我們第一次去大連的時候,媳婦驚呆了。

他認為大連話的發音非常像威海的山東話,問我:這是大連嗎?

我們當時住在一個老式旅館裡,老闆娘歲數很大,有六七十歲。

這老太太說的一口非常標準的山東方言。


薩沙


我國東北指的是遼寧省,吉林省和黑龍江省。東三省的人70%來自山東。由於工作本人在90年代的業務就在東三省。客戶交流知道他們祖籍也是山東。

那些年每到一個地方,接觸的人大多是山東的後裔,總有說不完的他們回老家的經歷,回憶從山東逃亡東北的經歷,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我帶我兒子去哈爾濱客戶親切稱呼“小山東”。我們家也有逃荒到東北的,我憑著一個信封地址找到了我30年沒見到的姑姑,在黑龍江省穆稜縣八面通鎮鐘山村找到。在我父親病危時還掛念他的姐姐,不知過得怎樣。當我們見面時老淚縱橫哭成一團,村裡的人知道我從山東來,那裡的山東老鄉都去打聽山東的情況,他們在村裡說:“關里老家來人了”他們敘述者從山東逃亡東北的經歷,姑家的表姐表哥們殺雞宰鵝熱情款待。在哈爾濱找到了我老家的大哥全家,和堂哥他們。我嫂子給我講家史,給我講我爸留下的傢什等等,這時我才知道我爸年輕時也闖過關東。07年是我最後去的一次,在哈爾濱我們七大姑八大姨的親戚們再次團聚。08年CCTV1上演《闖關東》,我準時的含淚看完。回憶遷徙人口的經歷,他們受苦了。

現在東北條件不好了,大量的山東後裔返回祖籍,我們歡迎你們的到來,你們回到家鄉會更好的生活。


陶軍章


聽我的父親說,我祖上是山東青州府人,清朝時就來到了東北,在當地開墾田地,在當時也是地方的大戶人家,人多錢多家族大,有自己家的碉樓大院。後來東北匪患嚴重,有一次被鬍子搶了,家道就敗落了。後來分家了,太爺爺是家裡最小的,也沒分到什麼。但是老人家讀過書,成了一個教書先生。過得挺清貧,到我爺爺這輩家裡日子就有點困難了。到解放後給劃分成分的時候定了個貧農。我爸總開玩笑的說,幸好當時被鬍子搶了一下,變窮了。不然當時真給劃個地主或富農可能活的更慘。現在想想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啊


用戶5102740292626


現在的東北很多人都是山東人的後裔,尤其是萊州和登州,也就是今天的福山、蓬萊、黃縣、棲霞、招遠、萊陽、牟平、文登、榮成、海陽、掖縣、平度、昌邑、高密、即墨、益都、臨淄、廣饒、壽光、昌樂、臨朐、安丘、諸城等地。



▲電視《闖關東》

東北不準漢人居住

清朝初期,清軍入關,原先東北100萬滿人,90%都跨過山海關來到京畿一帶。整個東北十分空曠,到處都是荒無人煙。1644年,《遼東招民開墾條例》頒佈,很多山東河南一帶的人開始遷入遼寧省一帶,以山東人為多。這次移民持續了20多年,但是東北人口還未出現明顯增加。1668年,康熙以維護東北固有風俗和保護八旗生計為由,下令“遼東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對東北地區實行禁封政策。這期間,關外的移民無法進入,關內外的文化交流驟然停止,可以看出這是清政府閉關自守的一種體現。


▲闖關東先人

闖關東

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國力猛然衰敗,對邊疆的控制日益下降。東北一帶,沙俄虎視眈眈。為了鞏固統治,清政府開始放鬆東北移民,很多河北山東移民開始向東北移民,很多都是遷入黑龍江一帶。


▲油畫《闖關東》

其實一方面是沙俄的入侵導致清政府放鬆,而另一方面是黃河氾濫,山東一帶民不聊生。很多人不顧清政府的禁關政策,開始遷入東北。成千上萬的冒著被懲罰危險,“闖”入關東,“闖關東”由此而來。清末,沙俄侵略東北。清於1860年在關東局部馳禁放荒,1897年全部開禁,1910年關東總人口增至1800萬人。民國年間(1912年——1949年),“闖關東”洪流澎湃,新中國前夕近4000萬人。

民國38年,山東人闖關東人數每年達到48萬人之多,總共遷移1830萬人,佔到了整個闖關東人口的一半。其他的則是河北、山西一帶人。解放後,對東北人口做出統計,山東人後裔有700多萬,約佔東北總人口的17%。一部分人由於日本入侵東北時期,不堪日本人侵擾,紛紛南下回山東。


山東人對東北的開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促進關內外人民的文化交流很重要。特別是臨近的遼寧,很多人都是山東人的後裔,大連一帶更是以山東人居多,至今很多大連老人都保留著山東方言。


藤樹先生


作為一個山東人,在南方上大學時經常會被南方的同學稱呼為東北人。儘管大家相視一笑之後便將這件事拋之腦後。似乎在中國廣泛的常識認識中有這樣的一個基本規律,很多南方人會認為山東人就是東北人。而這樣的誤解並非是毫無依據的,儘管山東不屬於中國東三省。但是中國東三省去于山東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闖關東”曾經是中國清朝中後期開始,一直延續到民國的一次人口大遷移活動。與走西口,下南洋共同組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自發性的人口遷移活動。而闖關東又因為延續時間之長,遷移人口之多,而成為最具有標誌性的遷移活動之一。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活動,其原因和真相實際令人十分痛惜。所謂“人挪活,樹挪死”。無論是闖關東,還是下南洋,還是走西口,實際上都是為了討生活。是因為在家鄉無法養家餬口而不得不戴上妻兒子女奔走他鄉。


中原地區自古人口稠密。到了清朝中葉,伴隨著大量粗糧糧食作物的引進和推廣,山東,河南,河北等地更是出現了人口大增長。而且由於黃河中下游水患不斷,導致山東、河南等地常年遭受饑荒之苦。百姓基本上,年年遭災、年年受苦。可謂是十年九不順!

而與中原地區人口激增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中國東北地區,由於中國東北地區是清政府的統治者滿族的龍興之地,因此清朝前期對東北地區實行了嚴禁的封鎖,使得東北肥沃的土地受到了很好的保護,並且關內漢人私自出關進入東北開墾土地、開發東北。


然而迫於生活的壓力,許多山東沿海地區的人通過渤海海峽偷渡到遼寧半島地區,然後繼續向北走,進入到吉林黑龍江地區。或者沿著海岸線向北走山海關偷渡到東北地區。這兩條路線基本上構成了清朝中後期一直到民國時期的闖關東的主要路線。

而根據不完全統計,闖關東中大約有70%以上的是山東人。其餘主要為河北人和河南人,還有少量的人來自安徽和江蘇北部地區。這也就造成了今天的東北人中很多人的祖籍來自於山東。而這些人中又有大部分來自於登州府和萊州府,也就是今天的膠東半島地區。包含了今天的濰坊,青島,煙臺,威海4個地級市。


現在已經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東北人開始不太在意自己的祖籍是哪裡,我所認識的年輕一輩的東北人基本上很少了解自己家族的遷徙史和辛酸歷程。稍微懂一點的也只能說出自己的祖先是從山東某個市下面的某個村搬出來的!僅此而已!

但是周邊接觸到的上了歲數的東北人,則對於自己家族的遷徙史和歷史十分了解,他們可以給你清晰的講述出自己的祖先是如何從東北一步一步來到今天所居住的東北某個地區某個城市。

近些年隨著中國經濟的轉移和區域分佈不斷變化,越來越多的東北人再次回到山東的膠東半島工作就業安家落戶。


珞珈山的貓


現在的東北,不止山東籍,還有河北籍的人口也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四十年前我讀初中時,在整理班級檔案時清楚地記得,我們班級60人,其中有24人的祖籍是山東,河北11人。當然這種比率並不具代表性,但也能反映一下山東人還有河北人在東北的人口構成吧。他們基本都是民國初期闖關東進入東北。

據我所知,河北人與山東人不同的是,河北人大多是生意人,特別是小生意人很多。

在吉林長春,我記得,兒時就有很多老字號的商鋪都是由河北人創辦的,如東發合(茶莊),益發合,泰發合(百貨)…………。老長春鐵北聚集好幾家糧食加工企業,也都是河北人開辦的。河北人成為當時長春的經濟支柱。

河北人中老奤兒(těr/tǎi er 呔兒)人不少。樂亭人通常被視為正宗老奤兒,老奤兒人其實還包括灤縣和昌黎縣,被戲稱花老奤兒。

當時的老長春有一種特有現象。這些河北老奤兒人,以家族為主集中居住,形成了以姓氏命名的大院,分佈在大經路沿線及周邊。“郭家大院”,“田家大院”等等,就這麼叫起來了。我家就住在“白家大院”。 這種大院的數量在我的記憶中就有十幾個。可惜,由於城區改造、建樓修路,這些大院都消失殆盡,只留得“田家大院”和田家大院路了。

本人64歲,祖籍河北昌黎。我祖父在民國時期孤身一人來到東北,先在黑龍江嫩江縣、呼蘭縣謀生,並結婚生子。長春解放初來到長春辦企業(石棉廠),後被公私合營。家住長春西五馬路4號,直至1973年離世。 我外祖父祖籍,河北任丘。我岳父祖籍,河北撫寧。


依稀記得,爺爺的老奤兒口音好像與今日的唐山人口音近似,語調上揚,特別是二聲的聲調獨特、誇張,聲調轉彎大,語調高。撫寧距離昌黎很近,但口音相差很大。岳父岳母的口音至今還帶著撫寧話特有的那種濃重的後舌音。

記得小時候,每當長輩們提及關內,他們都稱之為“關裡家”。他們沒有忘記自己的家,自己的根!“關裡家”這三個字也算是他們思念家鄉的唯一寄託吧!

如果這裡有河北昌黎,大灘兒的朋友,請您留言!感謝!


自由行所見所聞


著過闖關東嗎?我的先輩就是在1868年從山東府濟源縣闖關東到黑龍江巴彥縣的。挑著擔子,放下擔子的孩子,開荒種地,經過幾十年,幾代人夜以繼日地耕耘著,土地多了,生活也好了一些!一聲驚雷,土改開始了,成份為地主,全家開始逃亡,苐一匹闖關東有很大一部分成為土改時地主,富農,都成了奪取政權犧牲品!從此惡運不斷,61年父親因為成份從林區下放到農村,我13歲,住場院屋子很少,吃不飽,穿不暖,過著苦難,悲慘,受氣,壓抑的生活!值到改革開放,取消成份,才有了做人的尊嚴,沒用多久通過勤勞與智慧讓全家過上小康生活

!91年舉家搬到城裡,感謝改革開放,感謝恩人鄧小平!永垂不朽!


天空李總工


中國在過去的歷史有過2次的人口大遷徙,第一次是明朝洪武年間,從山西大槐樹出發遷徙到山東。這次人口大遷徙是官方強制性的。原因是元末,農民起義席捲山東,戰爭全國爆發,山西憑藉天然屏障沒有遭受太大的戰爭創傷人口稠密,而山東等地方,是千里無人煙,萬里鳥飛絕。一片荒蕪。朱元璋稱帝后,開始修生養息,為了能夠多收稅收,在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驛站強迫戶口遷徙。從這裡遷出的人以及後人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習慣,一是小腳趾分兩辮,原因是官差為了防止遷徙人員逃跑,用石頭將他們的小腳趾砸傷,二是背手走路,原因是官差把每個遷徙人的手長時間在後背用繩索捆住造成的。三是把上廁所說成解手的,原因是遷徙的人需要大小便的時候需要向官差報告之後,官差才會把遷徙的人的手解開。民間流傳的民謠“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上老鴰窩”說的就是這次的人口遷徙,有一部電視連續劇《大槐樹》也是說的這個事,其中譚晶演唱的主題曲非常好聽。也叫人心潮湧動。

第二次人口大遷徙是清朝後200年這一時間段,原因是那個時期山東連年乾旱,黃河決堤,民不聊生,而關外的東北屬於清朝皇家龍脈,土地肥沃,人煙稀少,人們為了生存,大批難民偷偷的從山東闖入東北。電視劇《闖關東》反應的就是這次的人口遷徙。

第一次人口遷徙是官方強制,第二次則是自願遷徙。

所以大部分東北人來自山東,又以當時山東的來州府,登州府居多。


正午陽光8724


大約百分之七八十的東北人都是山東人的後裔。

至於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山東省人口稠密,自然災害頻繁,戰爭迭起,匪患猖獗,苛捐雜稅繁重。所以不得不鋌而走險,背井離鄉闖關東謀生。

而那時的東北,不但人口稀少,土地廣闊,物產豐饒。且與山東隔海相望,交通便利,生存容易。

我的祖先原籍是山東省登州府福山縣三甲駐六甲社大山夼楊家。在清朝乾隆或嘉慶年間闖關東落戶遼寧的,至今已200多年了。

我祖父輩的老人,每每提到山東時在後面都要加一個家字,叫山東家。時刻不忘提醒自己和後世子孫,自己的老家在山東,祖先的根在山東。


朝天闕1


東北人多數是山東移民後裔,歷史上和東北地區人員往來較為頻繁,所以容易讓人覺得東北和山東不分家似得。實際上兩地差異還是不小的。比如東北文化源於幽燕文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幽雲十六州,所以今天東北文化繼承的燕遼文化而並非齊魯文化,東北文化和歷史上同處於幽燕文化圈的北京、河北唐山、承德、秦皇島較為接近。雖然後期大量山東移民,因其在東北處於弱勢地位,闖關東時間又不集中,被東北文化同化。遼南的大連,因為滿清大舉入關前將遼南漢族土著殺光後,膠東跨海移民所以保持膠遼話,但今天越來越受東北話影響,膠遼話最北部的蓋桓片基本快被東北方言區同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