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甲骨文中,就已經用“洛”字來指代洛陽一帶了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區。洛陽別稱有斟潯(zhen,xun)、西亳(bo)、成周、洛師、洛邑和雒陽等。據史書記載,漢光武帝定都洛陽之後,因漢承火德,忌水,所以將“洛”字去水變為“雒”,這也是洛陽也稱雒陽的原因之一。而到了魏文帝黃初年間,因魏承土德,水得土乃流,土得水而柔,所以變”雒“為”洛“,至此,洛陽一名沿用至今。

《魏書》引魏略曰:“詔以漢火行也,火忌水,故“洛”去“水”而加“佳”。魏於行次為土,土,水之牡也,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故除“佳”加“水”,變“雒”為“洛”。

商朝的甲骨文中,就已經用“洛”字來指代洛陽一帶了

商代洛陽稱西亳

洛陽的別稱得名各不相同,如夏之斟鄩,應該是跟居住在洛陽的氏族有關。而西亳,則是因為商朝的都城稱為亳,殷有三亳,洛陽是最西邊的亳都,所以稱西亳。洛陽之名,來源於洛水,洛水之北謂之陽。因《魏書》之說,雒是在東漢一朝的避諱漢朝火德所改。但也有說法是在漢朝之前,洛與雒就混用不分了,各家說法莫衷一是。

商朝的甲骨文中,就已經用“洛”字來指代洛陽一帶了

甲骨文中已出現洛字(合成圖片)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早在商朝的甲骨文中,洛陽一帶的”洛“地,就已經出現在甲骨文中了。從發現的商代帝乙、帝辛時期的甲骨文中可知,在商代河洛之間,當時存在著一座商王居住的都邑,甲骨文中稱為“洛”,這座城邑由甲骨文的記載來看,至遲在晚殷時期已經存在。以下是兩條帝乙帝辛時的卜辭:

癸丑[卜在]洛,貞王[旬]亡禍。(《甲骨文合集》36959);

癸丑[王卜]在洛師,貞[旬亡]禍,王[佔曰]:吉。(《甲骨文合集》36960)。

商朝的甲骨文中,就已經用“洛”字來指代洛陽一帶了

甲骨文合集36959-36960

據史書記載,洛陽是夏朝的都城,商湯在推翻夏桀之後,也在洛陽建都,史書中稱為西亳。之後,商王朝因水患等問題,頻繁遷都,從西亳遷到囂、相、庇、奄等地,最後遷到殷地,才安定下來,此後273年,殷商再無遷都。所以,從歷史記載來看,洛陽是商朝舊畿,記載商王在在洛陽一帶的活動並不奇怪。從甲骨文的記載可見,至少在商朝開始,”洛“字就已經作為洛陽一帶的地名稱呼了,洛做為洛陽的簡稱,可謂源遠流長。

商朝的甲骨文中,就已經用“洛”字來指代洛陽一帶了

洛陽

參考文獻:

  1. 郭沫若主編﹐胡厚宣總編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編輯工作組集體編輯.《甲骨文合集》:中華書局,1978~1982年:4597頁

商朝的甲骨文中,就已經用“洛”字來指代洛陽一帶了

甲骨文合集截圖

2.彭裕商,《新邑考》328-329.

商朝的甲骨文中,就已經用“洛”字來指代洛陽一帶了

新邑考截圖

​3.郭強.《成周、王城之研究》:西北大學,2011年:第7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