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至五代,太原(河东)节度使有多厉害,竟能左右中原政权

1.

翻看唐及五代史,不难发现,太原就是中原政权传说的“龙脉”。

从隋末天下大乱,唐高祖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终成大唐霸业开始,太原就是出了名的“龙兴之地”。

太原节度使或者说河东节度使一直在左右着中原政权的走向。

“节度使”是唐代总辖一方军政事务的地方长官,是朝廷派出“节制调度”区域武装力量的特命全权代表。放在乱世,这些节度使,说白了,就是军阀,皇帝御批的军阀。

“节度”之“节”,就是“旌节”,节度使赴任各地,持有天子亲授的旌旗和节杖以为凭信,旌旗竿头装饰着牦牛尾或五彩羽毛,节杖两端包裹着黄铜甚至黄金蒙皮,用以体现帝王至尊无上的威仪和授权。

自唐至五代,太原(河东)节度使有多厉害,竟能左右中原政权

2.

唐代河东道辖有20府州,肩负阻击突厥南侵重任,堪为大唐北陲锁钥。

而晋阳(今太原市)作为河东节度使驻地,因帝国龙兴于斯,被太宗李世民定为“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政治地位崇隆难逾。

于是这里成为集唐帝国强兵的所在,区域兵力占到全国总兵力的十分之一。

也因为如此,能够高擎旌节来到太原,领辖河东军政的节度使皆非等闲之辈。

自唐至五代,太原(河东)节度使有多厉害,竟能左右中原政权

3.

首任河东节度使,是唐朝名将薛讷。薛讷在武则天时出任并州(太原)节度使之职,《旧唐书》评价其“久当边镇之任,累有战功。”

薛讷在民间戏剧中改名薛丁山,穿一身白袍粉墨登场,跨上高头大马西征,像一道闪电,谈笑间,击溃犯边的突厥入侵者,快意恩仇,很是英雄。

还有一位蒲州(今山西临猗)人张嘉贞,是716年赴任河东节度使的。他4年间被历史铭记不忘的功绩,一是把散居太原北部的“突厥九姓”整编为“天兵军”,把不稳定的因素转化为稳定的因素;二是在恒山北麓组建“横野军”,阻断突厥南下之路。唐玄宗知道后,大喜,就提拔“善于决断”的张嘉贞为宰相。

自唐至五代,太原(河东)节度使有多厉害,竟能左右中原政权

河东节度使张说在唐玄宗时三度拜相。他曾不顾安危、只带20余骑从太原出发,驰往居住在今大同附近跟随西突厥的拔曳固、同罗等部落走访慰抚,夜宿“其帐下”,鼾声如雷,以示毫无戒心。坦诚无畏的张说,终使这部分生性凶残、躁动不安的草原民族安定下来。

总之,河东节度使都是大唐很倚重的人,也都因政绩卓著,回朝被擢为宰相。唐代70多个河东节度使中,有22人是当朝宰相。

自唐至五代,太原(河东)节度使有多厉害,竟能左右中原政权

4.

河东节度使辖地包括太原府及其周边军州,是当时最为兵强马壮的藩镇。随着大唐的土崩瓦解,太原节度使子乱世中的地位更加的重要。

在时局动荡时的唐末和五代,河东节度使的向背,往往会影响位于长安洛阳甚至开封的中央政权稳定。

中央和河东地方的角力,贯穿整个五代时期。而在五代乱世里有这样一个现象,谁得到了河东军事集团的支持,谁就能成为中原的霸主,甚至新的皇帝。

自唐至五代,太原(河东)节度使有多厉害,竟能左右中原政权

比如安禄山、李光弼、李克用、李存勖看,比如孟知祥(建立后蜀)、李从厚(即后唐皇帝位)、石敬瑭(建立后晋)、石重贵(继后晋皇帝位)、刘知远(建立后汉)、刘崇(即刘旻,建立北汉)。

这些人毫无疑问属于河东节度使中赫赫有名者,他们纷纷以太原为根据地大本营,向南沿着汾河谷地杀向关中,进而东出通关,问鼎中原。

历史在他们的手掌心里拐了一个又一个的弯。

自唐至五代,太原(河东)节度使有多厉害,竟能左右中原政权

5.

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翻过太行山,费了老大的劲,终于拿下太原,灭了北汉。

为了防备镇守太原的河东节度使东山再起,赵光义把太原这个“龙脉”给毁了。

赵光义一定想不到,毁了太原这个“龙脉”,最先得到报应的竟然他自己的宋朝。赵光义毁了太原城的防御体系,结果在北宋的北方边防线上制造出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使得北宋在以后面对辽国的进攻时,一直处于战略上的被动与劣势。

宋朝历史的惨状从此埋下伏笔。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