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晋国的古都在哪里?现在叫什么?

皮皮球111


题目描述不太严谨,通常以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且诸侯地位被周天子承认为标志,意味着战国时代的开始,所以晋国应存在于春秋时期。

晋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为春秋五霸之一。晋国的创建者为周成王姬诵的弟弟唐叔虞,父亲为周武王姬发。晋国历经684年,共43位国君,在此期间国都多次变换。如今有说在山西太原、晋阳,也有说在山西翼城县、曲沃县、绛县等。

那么,晋国国都到底在哪里,又有怎样的变换历程?

1、唐叔虞时期的国都

唐叔虞,名姬虞,因被封于唐国,历史上称其为唐叔虞。《史记》中记载唐叔虞封地在河汾之东,方圆百里,而班固在《汉书》中记载唐叔虞的封地在太原晋阳。但此时的晋国疆域远没有到达太原,太原之晋阳也不在河汾之东。最重要的是太原并没有发现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因此太原之晋阳不是其封地。

根据唐叔虞分封之前的唐国陶寺遗址可知,唐叔虞的封地大致为北至襄汾、南至闻喜北部,东至翼城东大河口之地。但唐国都城至今没有定论,大致被认为有翼城北遗址、翼城西南唐城遗址、浮山桥北遗址等,可能性较大的为崇山周围。

2、晋侯燮到晋孝侯时期的国都

晋侯燮,唐叔虞之子,晋国第二位国君。晋侯燮继位后,将国号“唐”改为“晋”。原因有翼城晋水之说、给周天子献嘉禾之说等,其中唐叔虞给周成王进献嘉禾之说颇为流行,改为晋侯以示感恩。晋侯燮将父亲之国都迁至翼,翼在晋孝侯晋之前一直作为晋国的国都。

那么晋国都城翼城在如今什么地方?根据史书记载,翼城的位置处于临汾盆地东侧三面环山的区域。又据北寿城遗址判断,晋国这一阶段的国都翼在今山西翼城县西北二十里的区域,翼作为国都历时近300年。

3、曲沃代翼后的晋国国都

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后称曲沃桓叔。公元前738年,晋昭侯被杀,晋国开始处于内乱之中。公元前724年,晋孝侯被曲沃庄伯杀于都城翼。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杀死晋侯并吞并晋国,大肆贿赂周釐王,获取了晋国国君之位并位列诸侯,改称晋武公。

这一事件被称为曲沃代翼,曲沃武公吞并晋国后,便从曲沃迁往晋国都城翼居住,纪年仍沿用曲沃武公纪年。公元前677年,晋武公去世,其子诡诸继位,是为晋献公。

4、晋献公到晋成公时期的国都

晋献公即位后,诛灭了晋文侯子孙,巩固了统治地位。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公元前669年,晋献公听取大夫士蔿的谗言,将原晋国的公子们全部诛杀,随后建立了新的都城“绛”,从此绛就作为晋献公的国都,一直延续到晋成公。国都绛应在今山西翼城东南部。

5、晋景公时期晋国的国都

晋景公,为晋文公之孙、晋成公之子。公元前599年继位,晋景公在晚年将晋国国都由绛迁往新田,并改称为新绛,一直延续到晋国灭亡。新绛是今山西侯马。

综上所述,晋国的国都经历了从翼到绛再到新绛的过程,曲沃应是陪都。翼和绛大概都在今山西省翼城县周边,具体还没有定论;而新绛应在今山西侯马,曲沃应在今山西闻喜县。


野史也是史


晋国是周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更是春秋五霸之一,然而最终被三家分晋开启了战国的序幕,自此晋国已不复存在。

有人问,晋国的古都在哪里?现如今叫什么?

这个问题也还得细细道来,晋国早期的地方行政主要是“都”、“邑”两种,“都”一般指有宗庙的城市,“邑”则没有,随着晋国土地的不断扩大,春秋时期又出了一个叫“县”的行政单位,县主要是通过灭亡其他的小国家而形成,国家的君王将其分封给有功的大臣,一般位于国家边缘。

而晋国的古都也比较多,根据历史记载,先后有唐、翼、绛、新绛等地,唐叔虞受封时的古都就是在唐;然而《左传》中记载晋国最早的都城是在翼,而这个唐和翼很有可能是一个地方,《晋国史纲要》有考证出翼和绛是同一个地方。

有穆候迁都绛和晋献公迁都绛这两种说法,公元前585年,晋景公又迁都新田,也称新绛,这也是晋国最后的都城,所以今天就谈谈这个“新田”。

既然知道了晋国的都城最终是在新田,那么这个新田又是如今的哪里?有文史学者考证,这个新田就是现如今的“新绛县横桥乡”。

以前一直有文史学者认为“新田”是在侯马,其实并非如此,晋国都城新田在新绛是有证据证明的。

首先,历史上许多朝代的文献都记载晋国王宫虒祁宫,它就是在现如今的“新绛县横桥乡东升庄”;

其次,《左传》记载明确,公元前585年,晋景公需要迁都,询问韩厥的意见,韩厥称“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污。”晋景公听闻大悦,便采纳了韩厥的意见。

此后晋国的国都在新田,经历了十三世,直到公元前376年三国(韩赵魏)分晋才结束。

不过从此后却出现了一个问题,到了宋朝时期,新田这个地方竟然无人知晓?清朝乾隆年间有个曲沃县的知县张坊还哀叹,不知新田究竟在何方?

之所以现如今说新田是在“新绛县横桥乡东升庄一带”,也是有众多原因的。

其一,就是根据虒祁宫的位置得出,虒祁宫是晋国迁都新田后所建,《水经注》也表明“又西南过虒祁宫南,宫在新田绛县故城西南四十里”,这是最有力的证明。

其二,新绛县横桥乡出土的晋国文物也表明这里就是古代的新田,1979年考古学家在对新绛县西柳泉南坡上的晋国墓葬群进行考察和挖掘,这里面出土了许多晋国的文物,而且最后证实,这些墓葬群大多都是新田时期的“公墓”。


羽评郡主


你好,前段时间有幸去山西晋国博物馆参观 。咱一起分析一下。



晋国,周代诸侯国名,原名唐。在今山西省南部。到公元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在《史记·晋世家》中,太史公以“河汾之东,方百里”七字,为后来人寻找唐叔虞初封之地提供了最基本的方位线索。“河汾”并称,则此地黄河与汾河不仅有所交汇而且相隔不远,汾河下游沿岸的河津、稷山、新绛、侯马、襄汾、临汾等地符合此条件;“河汾之东”,则排除境内汾河东西走向的河津、稷山、新绛,唯余侯马、襄汾、临汾以及曲沃、翼城符合条件。

随着陶寺遗址的发掘,似乎可以把上古部落陶唐氏的活动范围确定在陶寺乡所在的襄汾一带,考虑到古唐国能够配合三监之乱,商末周初的古唐国似乎实力不小,势力范围囊括前述河汾之东的五县市亦有可能。 紧随陶寺遗址之后发掘的曲村天马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羊舌晋侯墓地,最终被确定为西周时期的晋侯墓地,并且出土了一件直接确证燮父迁晋事件存在的觉公簋。那么晋国的早期都城翼似乎就在晋侯墓地东边的翼城县境内某条古称晋水的河流附近,而叔虞初封之唐,也即商代的古唐国,似乎也有在翼城一带的可能。 而在侯马发现的晋都新田遗址群与侯马曲沃之间的凤凰古城遗址,则可以相当确定地认定为晋景公在“下宫之役”前所迁之晋都新田,以及三卿分晋后晋侯的一时居城。(至于晋献公与晋景公之间的故绛在何方,似乎有襄汾赵康古城遗址的说法,但并未得到确证,还是暂且存疑比较好)

综上,陶唐与晋绛,古唐与周晋两代北方强国的腹心都邑之地,大致在侯马、襄汾、曲沃、翼城四县市之地




一名吉利


首先纠正下题主一个小错误,到了战国时期,已经是韩赵魏三家分晋了,三家分晋也被认为是春秋、战国的一个分界点,所以晋应该算是春秋时期的。

晋的开国之君是周武王姬发与姜子牙之女所生之子唐叔虞,可以说是个王姓正统诸侯国。在春秋时期,晋一直是中原大国,领土大致拥有今山西全境、内蒙古的南部、陕西东部、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省西北部,巅峰时期甚至扩张到了山东的西北部。

因为国力强盛,晋在晋文公时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此后实力也较为稳定,因此被众多史书评价为春秋四强国之一(春秋四强国即秦、晋、齐、楚四个老牌强国)。


晋从晋孝侯时开始定都于翼城。到了晋昭侯时期,昭侯把曲沃之地封给叔叔成师,即曲沃桓叔。而这个曲沃比晋都翼城还要大,严重威胁到了晋国国君地位,导致曲沃与翼城斗争不断,经过几代的斗争,曲沃武公最终代替原来晋国国君,成为了晋国正统,自己则成为了晋武公。

晋献公时期,为防止再次出现曲沃代翼的事件,晋献公不仅杀了原晋国的许多公子,还迁都城于绛。此后八十多年内晋国的都城都是在绛,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晋文公成为了春秋霸主,所以绛都见证了晋最强盛的时期。

晋景公时期,迁都于新田,改其名为新绛。晋平公时期,则在绛设县,绛县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设县的城市。

所以晋的都城按时间顺序,依次是翼城、绛、新绛。翼城应该大致就在今山西翼城县境内;而绛又称故绛,详细地址还有待考证,不过大多数认同是山西省襄汾县赵康村东侧的赵康古城遗址;新绛在今山西侯马市境内。

晋时期的范围与如今的县治范围都不一样,想知道的相当详细,很难做到,但已知的是晋都应该在翼城、曲沃、襄汾、侯马四县市范围内。


夏目历史君


咳咳!纠正一下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可以看出,春秋时晋国安然,而到了战国时期,晋早已被三家瓜分。

所以,春秋时期晋国都城在哪呢?

话说晋国第一任封侯是当时周成王的弟弟——姬虞,疆土大致是在今山西、河北、内蒙古一带。

根据记载,姬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将晋国国服迁往了晋水。而后不久,晋孝侯又迁都到翼,在今翼城一带。根据《史记》记载”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

晋成侯迁于曲沃。“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而曲沃就是现在的闻喜,《后汉书》中记载“闻喜邑本曲沃晋地。”



而后,晋献公又迁都至绛。绛在现在的曲沃县城附近,在那一带发现了古城遗址。

晋景公迁都新田。根据考古发现,大约在现在的侯马一带。

我也很奇怪,为什么晋国这么乐于迁都,不过公元前403年,晋国的三位大夫,韩虔、赵籍、魏斯瓜分晋国,自此,晋国再也不用迁都了!


土豆夜谈


西周时期,始封晋国时,都城为翼城。如果你说战国时期,晋国都城为绛。


《史记.晋世家》载:晋穆侯时,太子名仇,少子曰成师。晋人师服说,国君给太子起个″仇”,少子起个“成师”,成师大号,成之者也,今适庶名反,此后晋国能不乱吗?

太子仇为晋文侯,文侯于周王室有大功。文侯卒,子昭侯立。昭侯封成师于曲沃,就是曲沃桓叔。曲沃邑大于晋君都邑翼城。桓叔好德,民众多附焉。君子曰:晋之乱,其在曲沃矣,末大于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


曲沃桓叔卒,子曲沃庄伯立,庄伯卒,子曲沃武公立。曲桓叔、庄伯、武公这三代人反复不停地攻打晋,曲沃武公三十七年,伐晋侯缗,灭之,尽以其宝器贿赂周釐王,周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晋国归其所有。



曲沃武公即位,更号曰晋武公,始都晋国。武公卒,子献公诡立。献公八年士蒍对献公说,晋国原来公子众多,如不诛杀,恐有祸乱。献公逐杀诸公子,而城聚都之,命曰绛,始都绛。




也就是说从晋献公时,晋国都城就为绛。公元前54|年晋平公始置绛县,绛县是中国第一个“县“。

后来考古发掘的翼城遗址,天马曲村遗址,绛县遗址都与司马迁《史记》所载一一印证。


寻桂子


绛县有聚杀群公子的车厢城遗址,解放前城门上曾有“晋旧都”石匾,保存至今,有勃村为汉周勃封地,垣下有晋文公,献公墓,有绛山(曲沃有望绛村,正好可东南看到绛山)有范村(以子犯命名),也有数不胜数的传说。所以,所谓故绛,只能在绛县境内。


鲲之大不知几千里


晋国古都应该在曲沃,晋文公,晋献公墓地在绛县。


夜色很美11


战国时期已经没有晋国了


不会套路


问题错误,战国时期没有晋国。

所谓春秋战国的分界就是三家分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