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首都是安阳殷墟还是朝歌城?

中国文字博物馆



有几个问题可能需要先说一下——第一,“首都”这个叫法,是现代词汇。商朝的时候,称“亳”或者“大(天)邑商”,现在学界的规范说法是“商王都”;第二,“殷墟”,是指殷商遗址,并非地名;第三,安阳和“朝歌”是一个地方,盘庚迁殷后王都没再迁徙;第四,商朝,自建立中央王国开始,前后有七个王都,不只两个。一,商王朝起始时间,有两个说法。古本《竹书纪年》称,商代“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就是公元前1553-前1027年;现代学者多认为商代共526年——前1572-前1027年,这与孟子的说法一致。这五百余年时间里,经历了从“天乙”即大乙“汤”开始至帝辛“纣”的十七世三十一王。汤灭夏之前,商族有过六王。
二,成汤经过多年战争,先翦伐夏诸侯,再在鸣条之地打败夏桀。三千诸侯拥立成汤为天子。汤迁九鼎于亳,商王朝建立。这是商朝第一个王都。结合考古发现,学者们认为,此“亳”当在河南偃师商城遗址。具体考证很详尽,不必赘述。 三,有意思的是,在河南郑州也发现了一处“郑州商城遗址”。此处遗址开建时间还早于偃师商城,分好几个地质层,后期的规模大于偃师遗址。学者们对于商朝王都的判定标准是一致的——文献记载、都邑规模加王室宗庙。对此,有“王都与别都说”、“数都并存说”、“主都辅都说”。比较被接受的,是认为此处曾是商族建国前的城邑,偃师遗址成为王都后,这里又被扩建,王都遂迁徙至此。自成汤建国,至中丁,共有七王居于这两个王都。这个阶段,学者们称为早商时期。
四,然后中丁迁都于隞(áo),文献中还称嚣或敖。古时,隞嚣同音,实际是一个地方。关于隞的地望,有三种说法,其中的荥阳隞地说得到了考古证实,其处于荥阳西北20公里的石佛乡小双桥,这里发现了大型中商初期遗址。中丁至盘庚的九王,被称为中商时期。这个时期,迁都频繁——即史称“九王五迁”。 五,中丁之后,经历卜壬(外壬),到戋甲(河亶甲),又迁都于相。关于相于何处,也有三种说法,多数学者赞同“内黄说”,一些学者还更具体地认为在内黄和安阳之间。

六,戋甲之后的商王祖乙,把王都迁至邢。史上关于“邢”的地望有四种解释。商代有邢国和邢侯,周朝仍有邢国,均于现在邢台之地。学者们认为祖乙之王都即在今邢台。邢台葛家庄中商遗址应为邢都。

七,祖乙之后,又经历祖辛、羌甲、祖丁,到南庚,再次迁王都至奄。根据文献,奄于曲阜奄国之地。但目前考古发掘的证据似还不够充足。迁隞、迁相、迁邢,三个王都均沿黄河迁徙。南庚迁奄,则打破了以往的规律,还待考古的进一步证实。 八,南庚经阳甲,至盘庚再次迁都至殷——一般认为,位于安阳小屯。好在殷墟发掘已经提供了足够证据。自盘庚之后,经小辛、小乙、武丁、祖己、祖庚、祖甲、康丁、武乙、帝辛(纣),商朝王都再未变动。当然,都城中心有所变迁,但均未离开殷地。古本《竹书纪年》说,帝辛登基后,继续扩大王都,大兴土木,在南面建了朝歌,朝歌是别宫离馆。商史著名学者宋镇豪、王震中说,现在勘查发掘商朝殷王都已达36万平方米,还没扩展到朝歌,但朝歌属于王都核心的一部分是可以确定的。从盘庚到帝辛这个阶段,被称后商时期。

九,算下来,商朝前后有七个王都。前两个,正在国力强盛时期。尤其是从偃师迁往郑州,属于“改善居住条件”。后面的五次迁都,都是迫不得已。这源于商朝中期九位商王的“内忧”——不尊祖宗“父死子继”的规矩,激烈争夺王位造成了“九世之乱”;内忧带来“外患”——周边方国诸侯趁乱而不服辖制,甚至乘虚而入,挑起战事。 抢夺到王位的新商王,一为避开旧王势力反抗;二为逃躲方国诸侯侵袭,只好迁都了。


一老沈一


商朝首都是安阳殷墟还是朝歌城?

提到商朝,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暴君纣王,然后是妲己,再然后可能就是朝歌了。

只是大家是都清楚,商朝作为一个绵延5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不可能只有一个都城。历史上,因为种种原因,商朝的都城多次进行迁移。甚至有的一位君主在位期间,就迁移好几次都城,这也没办法,喜欢搬家。

商朝的祖先是契。传说是简狄吞吃了玄鸟蛋,而生的。玄鸟是什么?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燕子,看来简狄很贪吃啊。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契实际上是五帝之一的帝喾与简狄的儿子,所以说,契一出生就是“王子”。

契的封地是商邑,有说是契的父亲帝喾封给他的,也有说是他的弟弟帝尧,封给他的,也有说是契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大禹封给他的。

总之,商邑这个地方,成为了契的封地,契的子孙后代在这里繁衍生息,越来越壮大,成为“商”部落。

契的六世孙,王亥,实际上就是商部落的第七个君主,他非常的聪明,开创了贸易,慢慢的,人们就将从事贸易行业的人称为“商人”。商人有钱呀,慢慢的“商”商部落开始发展壮大,渐渐地开始威胁到当时的夏朝的统治。

契的第十四代孙,商汤,带领当时的各方诸侯,经过鸣条大战,灭亡了夏朝。并且最终经过诸侯大会,被推举为了天子,建立了商朝。

商汤一开始都城是商丘,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睢阳区西南,后来为了灭亡夏朝,将都城迁到了毫,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虞城县谷熟镇西南。

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了“北蒙”,并且改名为殷,这就是著名的“盘庚迁殷”。从这时候起,商朝才被称为殷商,这个地方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安阳殷虚。

至于朝歌,在现在的河南省淇县,是殷商末期,纣王在建立的行都,一开始叫沬邑,后来改称朝歌。

所以商朝的都城其实是很多的,但是最出名的只有三个。就是一开始商汤所建立的都城“毫”,再就是商王盘庚所建立的“殷”,最后是纣王所建立的“朝歌”。

我是春秋百晓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殷墟是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后定的都城,在殷墟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十分丰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地层、出土青铜、玉器等遗物,以及甲骨文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史记》中记载:洹水南,殷墟上。所以,殷墟是商朝的都城这点事无疑的,不过商朝共分三个阶段,早期和中期商城迁都频繁,盘庚迁殷是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等我都城是计较固定的,殷墟就属于这第三个阶段等我都城,历史文献以及考古器物和甲骨文字材料都证明了这点,另外,商朝还有一个都城叫朝歌,《史记》明确记载了周武王攻打朝歌城,商纣王与周武王决战于牧野的事情,所以朝歌应该是存在的,但是很可以目前没有关于朝歌的考古材料,据文献记载,纣王将都城沫邑(今河南鹤壁)改名为朝歌,沫邑是商朝最后四位统治者的都城,至于殷墟和朝歌是不是同一地方,目前来看应该不是的,但是两个都曾是商朝的都城,只是殷墟有事实材料证明,而朝歌目前仅限于文献记载。


喜欢历史的学生


本人在此提出一个自己关于商代积年的观点:

《纪年》云,始癸亥,終戊寅。自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此语应该出于《纪年》之整理编辑者之记录之言。

本人经过计算认为,商代始年应为前1618年。所取牧野之战之年帝辛三十三年正月甲子日亡为商代之末年。(本人推算该年为前1051年庚寅)。则,商代之积年便为567年。


15053348832


鹤璧曾经是安阳辖区汤阴县的一个乡镇,所以说无论朝歌殷墟,安阳是商朝首都是准确无误,但安鹤分家制造了争议。临漳也曾属于安阳管辖,人为的行政区划让邺城归属也充满了争议。鹤璧临漳胜更有说服力,怪只怪安阳的命运太过悲惨,被肢解的过于严重。


长空高歌


根据目前能看到的史料记载:商朝共延续500多年,历经三十多位国君,其国都变迁之频繁堪居中国历代之最。

根据《史记 殷本纪第三》记载:“成汤,自契至汤八迁”。西汉时的学者孔子的第十一世孙孔安国说:“十四世凡八徙国都。”,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商朝立国之后,曾经频繁的迁移国都,这个商国最早是立国在今河南商丘一代,但是后世又从商丘一带迁出,直到传位到第十九任君王盘庚的时候,才选取了一个相对比较固定的地方安稳下来,商君盘庚最终定都的地方是哪儿呢?

在《竹书纪年》中有记载:“盘庚,名旬。十四年自亳迁于北蒙,曰殷。十五年,营殷邑。这里出现的“殷”也就是目前我们所说的河南安阳一带。在《尚书》、《史记》等传世文献中都称呼商朝为“殷”,也就是后世经常在史书中看到的“殷商”起源也在这儿,为什么呢?因为商都定在“殷”的时期比较长,有273年之久。

那么朝歌是怎么来的呢?根据《史记正义》记载“沫邑,殷王武丁始都立。”后武丁迁北蒙,沬都废置。北蒙我们知道就是后来的“殷”,“沫邑”就是后世的朝歌,而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武丁开始在朝歌建都,后来迁移到了殷,那朝歌就废了,但是商朝在殷定都一段时间之后,因为贵族阶级的政治斗争或是为了百姓休养生息的缘故又有几次迁都,在《史记》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其后武乙迁沬,文丁又都之;帝乙迁沬,纣又都之。后来殷纣王就武丁城扩而大之,并因城西朝歌山,改沬都为朝歌”。

商都最后几位帝王定都朝歌是非常确切的事儿,包括在武王伐纣时,正史就有周朝联合其他诸侯趁着朝歌兵力空虚之际发兵来攻打的记载,朝歌指的就是现在河南鹤壁西南方。

所以说,商朝曾经在“殷”定都过,同样也在“朝歌”定都过,这两个地方都曾经是商朝的国都。


抚剑偷听琴



原野2462216


商代的都城很多,以商汤为界,有“前八后五”之称,殷墟仅仅是商代后期著名的都城而已。

至于朝歌,因封神榜中的鹿台而得名,应该算是商代的“离宫别馆”。在中国古代史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承德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室游览的“离宫别馆”。

而唐高祖李渊原来在山西当官,后来隋晋阳监裴寂让晋阳行宫中的两个妃子陪他睡了一觉,迫使他不得不起兵造反,而这里的晋阳行宫也就相当于“离宫别馆”。


旅游看开封


商胡盘庚迁都至安阳,之前商都有七迁或八迁之说,最先都傲,傲在郑州西南,有说在荥阳东南,无定论,后迁至现郑州,郑州现存有商都古城墙,属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迁至湖北随州,也出土了不少商代文物。后又迁至河南商丘,商丘因是商都而得名。至于其他还有河北嵩城,别的我就不知道了。商后期又开辟了牧野作为狩猎和商王休闲之地,在今新乡及其东部广阔平原上,因建朝歌,朝歌成了帝王常去的地方。帝辛即纣王就常驻于此,武王就是在此伐讨,商才灭亡。


松竹155670448


3000多年了,历史太久远专家都是推断,有待于考究,但是商都这东西太多,只要有点遗址的敢说谁不是,谁说不是,谁拿证据,如果全国就这一个就不用争了,叫没有争议,还有些地市自身历史都搞不清楚,为争名份,夺注册冠名,去研究更远历史,颠倒黑白,这事常见,所以历史只能研究,不能政治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