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記載李白是山東人,四川和湖北為何自稱是詩仙故里?

何子茵


李白是哪裡人,這件事一直有爭議。但是,我從來沒看到山東說李白是山東人,史書裡面也從來沒有說李白是現在的山東人。不過,李白倒是自稱過“山東任城人”,李白在山東有個妻子還生了倆孩子,所以李白頂多算是山東女婿。

1.彼山東與此山東

題目中說正史記載李白是山東人,我猜測可能說的是《舊唐書.李白傳》中的一句話,這本書中說“白,字太白,山東人”。

其實,關於這句話中的山東,是有很大爭議的。有人說此處的山東不是指今天的山東省,而是指的崤山以東。老張也特意去查了下,今天的山東省的得名是在唐末五代開始,正式叫山東的省級行政區域其實是在北宋末年。清朝初年才正式設立山東省。

在李白生活的唐朝時期,今天的山東省地區以黃河為界分為河南道和河北道。道,是唐朝的省級區劃,當時全國共分為10個道。

但是,在李白生活的年代確實有用山東來稱呼今天的山東地區的說法。這點在李白自己的詩歌和文章裡就有很多記載。例如,李白被皇帝詔入京城時,就自稱“山東任城人”。李白有很多親戚當時在山東做官,李白在寫給他們的詩歌中就寫到“山東豪吏有俊氣,手攜此物贈遠人。”


2.李白與山東的關係

李白的確與山東有著淵源。李白第一次到山東是736年,帶著媳婦和女兒一起到了東魯(兗州)定居。這年李白36歲,第二年在山東生了個兒子伯禽。但是兩年後妻子許夫人去世。後來李白又在當地娶了一個媳婦,又生了一個兒子。

李白在山東安家23年,在此期間曾在這裡寫下很多詩篇,接待過很多來訪的名流朋友。他最著名的迷弟杜甫,也多次到山東找李白玩。杜甫的《望嶽》就是在此背景下寫的。

李白在進京面聖時自稱山東人,這點也不難理解。因為李白在山東已經定居多年,在這裡落戶登記了戶籍,並在山東服役納稅。就像今天一個人在北京買房落戶定居多年,出去時自稱北京人一樣。

3.為何說李白不是山東人?

可能有人覺得老張你是不是很無聊啊,上面說了一大堆李白與山東,反過來又說李白不是山東人。

凡事咱得實事求是,不是就不是。關於李白是哪裡人,好幾個地方爭得不亦樂乎,但是山東沒有參與。李白的出生地,目前學界主流說法是出生於碎葉城(在今天吉爾吉斯斯坦)。

李白生前與一位族叔李陽冰的關係最好,晚年無處落腳投靠了李陽冰直至死,臨死前將他的作品手稿交給了李陽冰。李陽冰將這些手稿整理出了一本《草堂集》,在這本書的序言中,李陽冰開篇就說,“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說他家世顯赫,但是祖上無辜被貶到條枝(今吉爾吉斯斯坦),直到神龍年間才偷偷逃回四川。

李陽冰是李白族叔,一個家族的人,對李白的家世應該比較瞭解。個人覺得他的說法更靠譜些。


南京老張


李白,一個四川人,半個湖北人,半個山東人。


李白的童年與青少年時代是在四川度過的,所以說他是四川人。出川以後,在湖北安陸生活了十餘年,在這裡娶妻生子,所以說他是半個湖北人。36歲左右移居東魯,斷斷續續在山東生活了二十多年,不過中間好長時間在外漫遊,可以說他是半個山東人。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出生於巴爾喀什湖的碎葉城,後跟隨父李客,全家遷到綿州昌隆縣(四川江油市)青蓮鄉。

他10歲通曉詩書,15歲學習劍術,20歲左右讀書於匡山,從友人學習縱橫術。

開元十四年,李白25歲辭親遠遊,仗劍出川,漫遊荊楚。他年少任俠,輕財好施,東遊吳越,一年散金三十萬……所以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到安州(湖北安陸市),娶了蒲陽(湖北應城市)許氏(前宰相許圉師之孫女),開始“酒隱安陸,蹉跎十年”的生活。許氏給他生了兩個孩子,長女平陽,兒子伯禽。

他有首詩《山中問答》:

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此詩表現了與許氏婚後閒適的心境,同時也是對實現政治理想充滿自信的心情寫照。

期間他在安陸的壽山與白兆山隱居過,也結識了襄陽的孟浩然,有《贈孟浩然》一詩為證: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表達對孟浩然的喜愛、讚賞與仰慕之情。

開元二十四年,他去山東,和孔巢父、韓淮等隱居徂徠山的竹溪,號稱“竹溪六逸”。並移家東魯(今山東濟寧),《客中作》寫自己在山東時暢意的生活: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天寶元年,李白又舉家南遷安徽南陵。不久被朝廷徵召,他高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入長安,在朝廷做供奉翰林,曾作《清平調》三首來讚頌楊貴妃美貌,第一首最為有名: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君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天寶三年春,因不容於權貴,李白懇求歸山。於是被玄宗賜金放還,他回到東魯,他為兒女置房產,買田地,自己則又到處漫遊。他在洛陽與杜甫相逢,唐代詩壇的雙子星座碰到一起,於是詩仙詩聖結下了深厚的友情: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此間,許夫人去世,他在梁國(今河南開封)與相門之孫女宗氏結婚。宗氏“千金買壁”的故事流傳久遠。婚後宗氏生下次女(有觀點說,兩人婚後無子女)。

安史之亂期間,李白曾隱住廬山,受邀請,他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誰知永王不滿足於平定叛軍,甚至有做皇帝的野心,其軍隊被肅宗軍隊所滅,李白受牽連,被流放夜郎,流放途中遇赦。《早發白帝城》“兩岸猿一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就寫出遇赦之後愉悅的心情……

李白去投奔族叔當塗令李陽冰,傳說他醉酒,水裡捉月而亡,葬於當塗龍山,終年62歲。據記載,伯禽有個兒子,離家後不知所蹤,李白算是絕嗣了吧。

幾十年後,中唐大詩人白居易從李白墓前經過,感慨萬千,作詩道: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融融118


近日有網友提問:正史記載李白是山東人,為什麼四川、湖北都自稱是詩仙故里呢?而且查看現在流行的說法,幾乎沒有資料認為李白是山東人,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1、李白是山東人的說法來源哪裡

《舊唐書》中對李白的籍貫有明確記載: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父為任城尉,因家焉。少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文中指明,李白是山東人,父親是任城尉。任城是哪裡?今天的山東濟寧,如今的濟寧市內還有“太白樓”。這段記述中還說明,李白與魯人儒生隱居於徂徠山,號“竹溪六逸”。徂徠山在哪裡?就位於今天的山東泰安岱嶽區的徂徠鎮。

《唐才子傳》則記述:李白,字太白,山東人。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十歲通五經,自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喜縱橫,擊劍為任俠。輕財好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中,日沉飲,號“竹溪六逸”。天寶初,自蜀至長安……

這本史料除了進一步說明李白是山東人外,還指明李白是少有才氣,喜好擊劍,善飲酒。同時,說在天寶初年的時候,從四川到了長安。其他的說法與《舊唐書》相同,書中所說的是,為什麼從四川到長安,而不是從山東到長安呢?

對此,《新唐書》有記載: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九世孫。其父隋末時因犯罪被流放西域。神龍初年偷跑回來,客居巴西……十歲通曉詩書,長大後隱居岷山。州里薦舉他,他不應徵……李白愛好縱橫之術,喜歡擊劍,輕財行俠。遷居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等人在徂來山,每日酣飲,號“竹溪六逸”。天寶初年,李白南下會稽,與吳筠友善。

這段記載裡稱李白的祖先是興聖皇帝。興聖皇帝是武昭王李暠。李暠則是“飛將軍”李廣的十六世孫,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世祖,唐朝修史時追諡他為“興聖皇帝”。李白的父親隋末時因犯罪被流放西域,唐神龍初年李白偷跑到巴西(今四川)。

2、李白籍貫為何成謎

通過上述史料,我們大體可以得出如此結論:李白與唐朝皇族同宗,祖上是山東人,父親做過任城尉。因為有罪,全家被流放到西域,後來李白私自跑回中原,在四川居住。又遊歷到山東隱居。天寶初年結束隱居,到了如今的浙江……

唐代兩本記錄李白詩作的重要史料《李翰林集序》、《草堂集序》說:李白是隴西成紀人,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天水人,因為這裡也是“飛將軍”李廣的故鄉。更為重要的是,《草堂集序》作者李陽冰是李白的同族叔輩,這就更增加了權威性。

不過,關於李白的籍貫問題再出現反轉:這兩本史料中又說“絕嗣之家,難求譜牒”。因為李白有女無子,絕嗣無後,因此祖譜家續等資料缺失。這又使李白是天水人的說法有了不確定性。

因此,如今關於李白的祖籍問題至少有5種說法:一說是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二說是劍南道綿州昌隆(今四川綿陽江油市);三說是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唐屬安西都護府所轄);四說是山東人,而且很可能是濟寧人;五說是湖北人,主要依據是李白曾居住在湖北安陸,常年往返於襄漢一帶,如今的湖北安陸還建有李白紀念館等。

3、李白是不是太子李建成的後代

大詩人李白到底是哪裡人?查閱各種文史資料,人們發現大家似乎都在有意隱藏什麼,對於李白的身世含混其辭。為是為什麼呢?對此,如今的研究者多認為,直接原因是李白本是唐太子李建成一脈,儘管後來李建成被李世民恢復了名譽,但後世仍不敢太過張揚,只能含混自述身世。

在“玄武門之變”中,史料記載李世民射殺太子李建成,李建成的5個幼子也被殺,“沒籍”。也就是說,把李建成一脈的族人全部除籍。也許從那時起,李白的父親因受李建成的牽連,被從山東濟寧流放到碎葉城,成為唐安西都護府治下的臣民。

李建成在李世民當政時就恢復了名譽,貞觀二年被追封為息王,以王禮改葬。貞觀十六年,又追贈為皇太子。這就是為什麼李白會在神龍初年,敢於從碎葉城私自跑回中原的主要原因。

李白回到中原的第一站選擇了四川,這又是為什麼?看過李白《蜀道難》的人都知道,蜀中道路難行,所謂天高皇帝遠,山林密佈,李白在江油不過是試探下朝廷對自己私自跑回的態度,也同時適應下中原的生活。

在發現朝廷並沒有對他這名李建成族人太過在意後,李白就選擇回到了山東,在徂徠山隱居的行為,大約也是“想回老家”的心理吧。此後,李白在政治環境寬鬆之下不斷求官,當然終身不得知的原因,恐怕也是因為自己的祖上是李建成的緣故。

當徹底意味到自己的身世問題而無法真正入仕後,李白只能寄情山水,詩寫人生,所謂的“酒仙”也不過是借酒澆愁,而敢於“天子呼來不上船”的李白,則完全放棄了自己的努力,視皇帝為無物……


指動濟南


李白的出生地是個有爭議的問題。

《舊唐書、李白傳》記載:“李白,字太白,山東人。”這個山東並非指今天的山東省,而是“崤山以東”。崤山,以古崤縣得名,又稱嶔崟山、餚山,在河南省西部。《舊唐書》沒有說明具體在何地,只說了個大致位置。因此,並不可信。

《新唐書》僅僅提及他的祖先於隋朝末年因為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龍初年,他的祖輩從西域逃回來,客居於巴西(在今四川)。原文是“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李白傳》)可見,《新唐書》的作者回避了李白的出生地問題。

根據郭沫若《李白與杜甫》的考證,李白的出生地在東亞細亞的碎葉城。碎葉城是唐朝在西域設的重鎮,位於中亞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楚河流域的托克馬克市附近。是中國曆代王朝在西部地區設防最遠的一座邊陲城市,也是絲路上一重要城鎮。它與龜茲、疏勒、于闐並稱為唐代“安西四鎮”。曾經多次修築城牆,唐代碎葉城就是仿長安城而建。唐三藏出西域也曾到過碎葉。《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雲:“(三藏)至法師素葉城,逢突厥葉護可汗。”素葉城就是碎葉城。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隋朝末年,李客因酒後殺人,逃亡西域。公元701年,李客同一西域女子在碎葉城生下李白。在5歲的時候,李白隨父親遷回昌隆(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

還有一種說法,李白生於唐代的條支都督府。據劉友竹考證,條支都督府地望“在今阿富汗中都一帶,其治所就是昔之鶴悉那,今之加茲尼”。原因是李陽冰《草堂集序》載,李白的先輩“中葉非罪,謫居條支”,因而得出結論李白也生在條支。然而,史實是李白的先世被流放時,西域還沒有成立條支都督府,而李白病危時向李陽冰口述家世是公元762年冬,條支都督府早已不存在。因此“李序”中說的“條支”不可能是實指條支都督府,而是“借言作西方極遠之地說耳”。故李白生於唐代的條支都督府的說法是不靠譜的。

至於居住湖北,那是李白成年以後的事。公元727年,已經26歲的李白來到湖北安陸,入贅到許家。李白取得妻子是武則天時代的前宰相許圉芝的孫女。李白在安陸居住十年,便有了“酒隱安陸,蹉跎十年”。


老漁16216402595


李白醉酒詩百篇,作為最愛喝酒的人,我是最知道李白的。而且知道杜甫是非常敬佩這位大哥的。因為李白的瀟灑,你們行事的風格都是杜普非常仰慕和喜歡的。曾經也跟隨他走過天涯。

李白這樣成功的詩人,他到底是哪裡的人?讓我來告訴你。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稱謫仙人。李白可以說是唐朝的時候,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背後人又成為酒仙。這個人為人爽朗大方,飲酒作詩,交朋友都是他比較擅長的事。


李白斗酒詩百篇,這句話說的沒有錯。李白只有喝了酒的時候才會溼性大發,靈感大發,他喝多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等多首詩。都成為人們膾炙人口的好詩,也是詩中的經驗。讓我們看到了唐朝盛世的歌舞昇平。由於時代久遠,現在真的無法考證李白到底是出生在哪裡?但是據眾多的古學者研究以後說。李白應該是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


伊春美食美客


古今抱藝之士多為身世蕭條之人,史籍不載,或雖載卻語焉不詳,譜系家室多不可考,如畢昇,雖為活字印刷之鼻祖,但畢昇家世者何,難得其詳;如關漢卿,號稱一代劇聖,但關氏之主要事蹟皆難得詳知。再如曹雪芹,其說部冠絕百代,但雪芹身世之謎亦如霧裡之花,難見形藏。其中,李白家世之謎,更是其中之代表。前人常有感嘆”古今詩人未有如太白之身世難測者”!

《舊唐書》本傳謂太白”山東人也“,源於杜甫之詩句”近來海內為長句,汝與山東李白好“,杜甫結識李白時,李白正寄家山東任城,依其六父(即李白本家一族叔)暫居,不久即移家沙丘(今山東兗州)。舊史傳將李白客居之地當作母籍之鄉,將其六叔當作高堂之父,是失之確考之主觀錯誤,今已無人採信。

而據李白生前友好李陽冰、魏顆、劉全白等人的記載,李白是生於蜀地,身為蜀人,是絕無二至,甚為明瞭。如李陽冰(李白族叔)《草堂集》序:”神龍之始,潛還於蜀,復指天枝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明言李白是在其父李客舉家遷居蜀地後,李白於蜀地出生。範傳正(李白故交之子)《李公新墓碑》:”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高臥雲林,不求仕祿。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複姓,先夫人夢長庚以告祥。“其意與李陽冰所述內容相同。魏顥《李翰林集》序:“身既生蜀,江山英秀“,更是顯豁,直接了當。劉全白(李白弟子)《李君碣記》”君名白,廣漢人。“廣漢乃綿州(今四川綿陽)之舊稱。有這麼多的李白長輩與同輩晚輩們的記載作印證,李白生於蜀,長於蜀應是鐵板釘釘,似絕無疑意可言。

但今人論述太白家世,卻每每稱其生於西域碎葉,5歲時始還於蜀,似與唐人所記相悖,幾乎是眾口一詞,卻是為何?問題是出在現存《李太白集》中一篇署名李白的《為宋中丞自薦表》上。這篇表文以宋中丞(宋若思)之口吻,將李白大誇特誇一頓,說他是不世出的天才,因罪繫獄實屬冤枉,並說明保釋李白的原因,還藉機向朝廷力薦李白之才,期朝廷加以錄用。如果該表文只有這些文字,本無害於李白身世之研究,恰恰是該文最關鍵的句子,引起了研究界的軒然大波。文中交待了李白繫獄時太白的實際年齡是”五十有七”,而持該文是李白所作的多數研究者多認為此文是寫就於至德二年(即公元757年)。若至德二年李白果真是57歲,那李白就只能是生於長安元年(701年),這就與李陽冰、範傳正所持的李白生於神龍初年(705年)的記載產生矛盾,一面說是出於701年,另一面偏偏說出生在705年,哪個為真,又哪個為假?

清代注李白文集的大家王琦在《李白年譜》中採用長安元年說,所依據的正是那個所謂李白的《自薦表》,這等於是直接否定了李陽冰、範傳正等人的相關記載。今人治李白之學者大多采信王琦的說法,這樣李白生於701年就幾乎成了學界多數人的共識。

但問題同時也恰恰是出在這個《自薦表》上,怎麼能證明這個表就一定是寫就於至德二年(757年),而非他年?若此表非作於至德二年,而是四年後之上元二年(761年),依李陽冰、範傳正所載,上元二年李白正好也是”五十有七“,表文與序碑所記亦相吻合,那麼這個困擾學界近千年的疑團豈不驟然冰釋?至於李白的《自薦表》是否是太白所作,具體寫作年代的詳細考證,學界亦有不同之聲音,因不屬於本文所述之內容暫不予以表述。

至於說太白生於碎葉,五歲遷蜀之論則純粹是近現代一些專家學者延續李白生於長安元年之說法硬造出來的想當然,有違於基本史實,即是相信長安元年說的王琦也不相信李白是生於碎葉,他還一再引述李陽冰、範傳正、魏顥的記載,反覆論證李白生於蜀地的可靠性,而將李、範文中的”神龍“說成是”神功“之誤。

而今人安陸之太白故里之說,則事類於《舊唐書-李白傳》之山東說,是將他鄉作故鄉的另種思維,從中亦可窺見安陸人對謫仙人的一片崇敬愛戴之情。太白曾寄居於安陸,在此娶妻生女,安陸和山東的兗州、河南的開封(梁園)一樣,都可以說是李白他鄉中的故鄉,李白都曾懷著同樣的心情對三地的風物人情給予了熱情地謳歌。

總之一句話,在沒有確鑿無誤的文獻記述的情景下,只憑推測,將李白出生地定在碎葉的作法是違反史學原則的,也有違於治學的精神。李陽冰、範傳正、魏顥的李白遷蜀後生於蜀地的說法不能輕易剝奪,他們是有關李白家世最原始、最近真的記錄文字,而其他學說都是他們的衍生物,是支流。


手機用戶25853910923


關於李白是哪兒人的問題,千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大家各執一詞,莫衷一是。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李白是歷史文化名人,而且名氣太大,詩仙級人物,能和這樣神仙級的人物攀上關係,那自然是非常長臉的事;二是李白只是一文人,是後來成名成仙的,因此其成名前的情況,歷史上記錄也不是很詳細,而且前後矛盾,由此形成了“關於詩仙故里到底是何地”的歷史公案。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下面我就不帶個人觀點,來斷一斷這歷史公案,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一、李白祖籍山東。《舊唐書.李白傳》記載:“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古代的山東,指的是崤山山脈以東,跟今天的山東不是一個概念。另據李白常常自我介紹時稱,其是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涼武昭王李暠的李氏是隴西名門大族,即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剛好是在崤山山脈以東。

二、李白出生碎葉,在四川長大。《新唐書.李白傳》記載:“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李白《與韓荊州書》:“我本是隴西平民,流落至楚漢之地”,西域,指的是碎葉城。巴西,是指四川的巴西郡,神龍是指神龍年號,使用時間從公元705到707年。根據史籍上記載李白出生于于701年,可以推斷,李白家族一直生活在西域碎葉城(當時是大唐的領土,現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托克馬克市),5歲的時候,舉家遷徙至綿州昌隆(今天的四川省江油縣)定居。

三、李白成婚湖北。史料記載727年(開元15年),李白二十七歲。居於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逐家於安陸。也就是李白27歲時在湖北安陸成婚,當上門女婿,並在安陸定居10年。

綜合以上分析,如果以中國傳統為標準,李白的祖籍地甘肅秦安就是故里;參照美國的國籍認定法的標準,李白的出生地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就是故里;以幼年生活時間最長為標準,四川江油就是故里;以生活時間最長為標準,湖北安陸就是故里。這四個地方都是李白的故里,沒毛病。


以業餘視角品讀歷史,用淡泊心態談笑古今,掌心讀歷史歡迎關注點評。


掌心讀歷史


不對吧

史學家目前公認的李白的出生地是中亞的碎葉城,在今哈薩克斯坦境(碎葉城實際在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謝謝老鐵指正)內。當時隸屬於大唐王朝的西域都護府。生長於四川綿竹昌隆青蓮鄉。後離開四川遊歷天下。公元762年去世,享年62歲。

《舊唐書》和《清史稿》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不靠譜的兩部正史了。裡面很多話都不可信。《舊唐書》有說過李白是“山東人”,但此“山東”非彼“山東”。“山”指“崤山”,和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裡的“山東”是同一個地方。而王維是山西人。說白了,現在的山西南部,河南東部,河北南部,山東,已經安徽,江蘇兩省北部這個範圍的都是“山東”。

李白確實在今山東聊城住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有的史料上說,聊城是他一生住的最久的地方。他在聊城娶妻生子,過了一段一生最幸福的日子。但真實性待考。

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人瀟灑倜儻,其詩飄逸奔放。是當時影響力最大的詩壇巨星,粉絲無數。但其仕途一直不如意,沒參加過科舉考試,安史之亂之後,依附於永王李麟。李麟叛亂,李白跟著起鬨。後來李麟叛亂被李白和杜甫共同的好友,著名邊塞詩人高適率兵鎮壓。李白被俘後被充軍發配,還沒到地方就遇赦而重獲自由。

被赦後的李白,生活潦倒,公元762年去世,去世前將詩文手稿教給了族叔,書法家李陽冰。其的著作《李太白全集》即由李陽冰整理和寫序的。

無論是哪個“山東”,可能都不是李白的出生地。


陌上雲白


湖北安陸只說是李白故里,沒說李白是湖北人!李白曾在安陸隱居十年,並娶了前宰相許圉芝之孫女,育有一子一女。安陸是李白離開四川后第一個長期定居之地,所以安陸是李白故里。故里可以有多處,但並不意味著李白是安陸人。


飄逸的歷史


李白出生于吉爾吉斯斯坦碎葉城,祖籍甘肅天水,說陝西關中話。

幼年在江油長大,又在山東呆了很長時間。說話是用唐朝官話,關中雅言,也就是今天的咸陽話和渭南話至今咸陽話渭南話中都有海量的文言文詞彙和發音,不是西安話。

但四川人為了炒作恬不知恥不擇手段篡改歷史無所不用其極。

竟然在中央電視臺打廣告說自己是“李白出生地,中國科技城”,真特麼太不要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