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克定本是袁世凯之子,家里条件很富裕,为何最终靠吃烂菜叶为生?

我爱亢小丹


袁世凯的媳妇很多,孩子更多,老袁的孩子放在一起能组成了一个排,光儿子就有17个,但是纵横知道的,也就大儿子袁克定和二儿子袁克文,相比之下,我对袁克文更为欣赏一点,而对于袁克定都是通过袁世凯复辟称帝以及袁克文的事迹中从侧面了解到的,也就是说,袁克定在历史事件中,很少做主角,甚至都没有袁克文有影响力。

袁克文虽然也有袁世凯的光环加层,但是单拿出来,至少整出一个民国四公子,在天津还以青帮的身份广收门徒,尤其是在文化领域的确有一番作为,假如袁克文本分一点,我想要是成为民国时期一个名流想必不会有多大困难,恰恰是因为出身豪门,处处掣肘,豪门也有豪门的苦衷。

十五年前有一部爆火的电视剧《金粉世家》,想必有点岁数的人都能看过,在纵横看来《金粉世家》讲述的就是袁家的事情,金燕西(陈坤饰)的原型就是袁克文,里面的老大就是袁克定,他们的父亲国务总理金铨的原型就是袁世凯,金家的衰败,实际上跟袁家如出一辙,袁世凯称帝失败后郁郁而终,袁家因此衰败,而金家也是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一命呜呼。

豪门陨落其实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正如袁克文唱戏时的诗文:“翻覆人情薄如纸,两年几度阅沧桑。“

不同的是,金粉世家中以一种悲伤的结局却给了人们希望,而现实生活中,全都是苟且,也正应了袁克文在反对袁世凯称帝时写的诗文:“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因为高处不胜寒!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嫡长子,袁世凯对其很看重,因为袁世凯是晚清近代化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因此他知道晚清想要发展离不开向西方学习,他这一辈子是不可能的,但是他把这个愿望寄托在了袁克定的身上,在袁克定小的时候就聘请外文教师,因而,袁克定很小的时候就通晓德语和英语。

到袁克定三十岁的时候,已经能在清政府任职,可见袁克定并非只是浪荡子弟,尤其是在政治上有一定的野心,这一点随着袁世凯官位的提升,袁克定的野心就越有实现的平台。

在袁世凯称帝的原因上,有一点就是因为关系到袁克定,一直以来人们对袁世凯复辟称帝认为是倒行逆施,实际上袁世凯称帝称的是君主立宪的帝,和清朝的皇帝已经截然不同了,君主立宪是将皇帝的权力限制在宪法的框架之下,然而当时的已经是终身制大总统袁世凯根本就不受任何掣肘,说白了,即使是当了皇帝,袁世凯的权力也不一定能大到哪去!

但是袁世凯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就是在为袁克定考虑,外国人曾经跟袁世凯说过,大总统的已经是终身制了,何苦还要去做这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袁世凯的解释是,大总统只能是他这一辈子,而君主立宪是世世代代。

这一点很“中国”。

实际上在袁世凯称帝的过程中,袁克定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有一种说法是袁克定竟然印刷假外国报纸,误导袁世凯,让袁世凯以为西方列强同意他称帝,最后袁世凯死的时候,说了一句“他误了我”,这个他,到底指谁现在有争议,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推波助澜,让他称帝的人。

袁世凯临终时写的遗嘱中,曾将袁克定同冯国璋、段祺瑞一同指定为自己的继承人,但是到了最后关头,当公布遗嘱的时候,只有段祺瑞和冯国璋而没有袁克定。

说起来这个袁世凯当真没有给自己的儿子们留下一个世世代代的金饭碗。

袁世凯死后,他的儿子们也都分到了一笔财产,具体有多少不得而知,但是自古就有“由奢入俭难”的说法,袁世凯死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袁克定依然保持以前的生活做派,很快就坐吃山空了,其中袁家在河南的家产还被国民政府给没收了。

华北沦陷后,日本人开始联络袁克定,希望利用袁克定的影响力为日本侵华服务,当时很多北洋老人都拒绝了日本人的拉拢,尤其是吴佩孚还被日本特务给暗杀了,实际上,以当时袁克定的落魄情况,正应该是有奶便是娘,令人 的是袁克定没有同意,表示不愿意做汉奸。

说到这,袁克定虽然在文韬武略上没有继承袁世凯的作风,但是对待日本人的问题上,袁克定和袁世凯的态度是一样的,袁世凯一生尽管受到日本的欺压,还签订了二十一条,但是临终遗言中有一句却是“为日本去一大敌”。

袁克定深知自己无法成为日本的大敌,但却不能攀附日本人而出卖国家的利益,当时曹汝霖劝袁克定把河南的祖产卖给日本人,袁克定坚决不同意,还表示自己因病对任何事都不闻不问。

我想袁克定在这个时候一定会对袁克文说的那句“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深有体会,如果自己当年能像弟弟那样,看破官场名利,或许不会这么被动。

在日本人的针对下,袁克定日本越发难过起来,据说当时的袁克定深知落魄到了要去捡烂菜叶子去吃。

关于袁克定在日伪时期过的到底有多惨,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在艰难的情况下,没有丢失自我,最终保持了晚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据说傅作义有一次与袁克定相遇,对于袁克定在抗战中的表现高度赞扬,后来在亲友的帮助下,袁克定还是有一个比较安定的晚年。


史论纵横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长房长子,由于他出生早,袁世凯对他寄予厚望,一直把他带在身边亲自教诲。可以说,袁克定在成长的过程中见证了父亲的升迁之路,同时也受父亲影响,对政治有着极大的野心。

(袁克定旧照)

不负袁世凯重望,袁克定长大后能文能武,再加上一直在父亲身边,眼界开阔,办事也很老辣,袁世凯对他大为欣赏,便常让他参与谋划政事。

辛亥革命成功后,得到列强支持的袁世凯一方面向革命党人进行镇压,一方面又迫使清政府同意议和,并指使袁克定极力拉拢汪兆铭,好让汪兆铭替他在革命党人中做说客,最终窃取了革命果实,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袁世凯出任大总统,袁克定也跟着变成了香饽饽,政府部门和企业都争着向他伸出橄榄枝,希望他能屈尊就职。经过多方考虑,袁克定才答应出任政府农工商部职务。后来,由于袁世凯为了避嫌,让他辞去了政府工作。开滦矿务总局得知后,马上邀请他出任督办一职。

就在袁克定春风得意马蹄疾时,他却在老家项城骑马时,不小心跌伤了腿骨,尽管到处寻医问药,但还是留下了跛足的问题。

袁世凯见了心痛不已,于是联系了医疗条件最好的德国医生,让他前往德国治疗。

(袁世凯旧照)

德国皇帝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他一直想扩大殖民地。而物产丰富的中国是他觊觎的对象,因此他听说袁克定要到德国就医,马上隆重欢迎。并向袁克定展示了德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然后才得意洋洋地告诉袁克定,想要国家发展,就得向德国学习,唯有帝制才能使国家得到发展。以中国国情来看,走向共和肯定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所以请你一定要转告你父亲,中国若愿恢复帝制,德国愿意倾囊相助。

袁克定早就折服于德国的成就和发展了,再说如果袁世凯复辟成功,那么身为长房长子的他,必然会被封为太子。这对他来说,绝对是有百利无一害的事。

袁克定想罢,再也无法安心治疗他那条伤腿了,毅然回到中国,并开始一再对袁世凯鼓吹复辟称帝的事。为了让袁世凯相信复辟是众望所归,他不仅成立了筹安会,还花了3万块大洋伪造了袁世凯每天必看的《顺天时报》,故意在报纸上散播请愿袁世凯称帝的消息。

1916年1月,袁世凯复辟帝制并举行登基大典称帝。此举引起全国公愤,导致各地自发组织护国运动,袁克定还来不及被封为太子,仅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便狼狈地被拉下了皇位。

袁世凯气恼攻心,不久便一病呜呼,临终前他指着袁克定长叹:“欺父误国啊!”

(袁世凯复辟旧照)

随着袁世凯的离世,袁家门前也车马稀了。眼看着家世一天天衰败,袁世凯的9房姨太太成天打着小算盘,想要分家另过。袁克定便把袁世凯留下的庞大家业分成若干分,分给了其他房的姨太太和弟弟妹妹们。当然,他得到了大部分财产。

按理,袁克定以后的生活靠着祖业,就算不谋事,也能过得相当富贵。但他没有想到,有人惦记着他的财产。

这个惦记他财产的人就是冯玉祥。当他把在北京收藏的古董字画打包发回河南时,得到消息的冯玉祥,便拦截了他装古董字画的火车,并将那些价值不菲的古董字画给扣压了。尽管他多方奔走,但人走茶凉,他已经不是昔日的香饽饽了,所以无人为他与冯玉祥交涉,最后他只能不了了之。随后,国民政府又没收了他在河南的大部分祖业。

屋漏偏适连绵雨,开滦矿务总局对袁克定的态度也随着袁世凯去世,变得恶劣起来,最后袁克定不得不主动提出辞职。

被军阀和政府敲诈,又失去了工作,袁克定最后只能靠手中一百多万块钱生活了。他又不是个懂得营生的人,再加上一向花钱大手大脚惯了,所以生活很快就窘迫起来,糟糕的时候,几乎断炊。幸好他还有个忠心的仆人照顾他,每当没有食物维系生活时,便上街去拣人家扔掉的菜帮子和窝窝头来给他充饥。

(土肥原贤二旧照)

华北沦陷后,先是曹汝霖充当日本说客,劝袁克定把河南彰德洹上村花园那份祖业卖给日本人。袁氏族人为了能分得一点钱财,也纷纷劝说袁克定,但袁克定不为所动,坚决不同意把祖业卖给日本人。

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得知袁克定的身份后,认为可以利用他的身份,扩大日本在华的影响,因此许以高薪想聘用他做顾问。

当时的袁克定经济已陷入极为穷困之地,他的儿子几次受日本人之托来劝说他,但他思虑再三,回绝了这份差事。他对儿子说,虽然穷困但也不能做汉奸。为了不被日本人利用,他又登报说明自己因病在身,不问国事,也不见客。

1948年,老无所依的袁克定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了表弟张伯驹。在张伯驹的举荐下,袁克定得到了一份中央文史馆馆员的工作。

1955年,78岁的袁克定经历了半生潦倒后,殁于北京一间小平房里。

(参考史料:《袁氏当国》《袁世凯传》)


张生全精彩历史


“克定,是你吗?””伯驹?你在这里作什么?“袁克定看着远道而来表弟不仅大吃一惊,也因为被表弟看到自己目前的窘境而羞愧难当,下不来台。袁克定冷言冷语的对跟随了自己很久的老仆人说到:“伯驹要来你怎么不告诉我一声?”言下之意就是责怪老仆人让自己丢脸。

“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您都吃了多久的烂叶子菜了?您嘴上不说,但是我看着心疼啊。我今天在街上遇到了张先生,就把情况告诉了他。”老仆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话间眼圈都泛红了。

“唉,表哥,你应该早点来找我的。救国是件耗费财力的事情,你可不能糟践了自己的身子骨。病倒了,可就全废了。”张伯驹说到。

“是,是,我应该早点向你求救的。只是唉。算了,不提也罢。”袁克定本因羞愧的脸色也逐渐缓和了一些。

这是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段对话,对话的双方是袁世凯的大公子袁克定、自从袁家潦倒之后一直跟随着袁克定的忠实老仆人、袁克定的表弟:张伯驹。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这位民国第一公子袁克定居然穷困潦倒到以捡菜叶为食?

袁克定在1913年骑马时不小心把腿给摔坏了,从此以后腿疾就一直没好。在袁世凯称帝之后,袁克定一直都是袁世凯称帝的最忠实拥护者,对外极力的宣传袁世凯称帝的好处。甚至为了当上太子,对自己的父亲袁世凯多次游说。

在1916年袁世凯去世之后,袁世凯的遗产也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分配的。不过这种分配并不公平,有袁家的后人认为袁克定作为老大起码分到了袁世凯一半的资产。也正是由此,袁克定与袁家人关系并不是很好。保守估计袁克定起码分到了:十五万元银元,40两黄金,不计其数的文玩字画。

按照今天来算的话,就算是没有文玩字画,分到的资产也过亿了。但是袁克定虽然分到的资产那么多,也经不起他大手大脚的花销。无度的挥霍加上时局的动荡,在三十年代末期已经花的精光了。连生计都成了问题,每天只能让老仆人去菜场捡点菜叶子,就着窝窝头和咸菜吃下去。

期间他的表弟张伯驹没少接济他,只不过由于张伯驹自己经济实力也不是很强,只能保证袁克定勉强度日,不至于吃菜叶子。在1948年的时候,袁克定的老仆人去世了,袁克定由于腿疾,不能自己照顾自己。于是张伯驹将袁克定接到了自己家中。

张伯驹之所以对袁克定这么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袁克定虽然是个不怎么靠谱的人,但是是个深明大义的。尽管早年曾经造过日本人支持袁世凯称帝的谣,但是当日本人寻求袁克定的合作的时候吃了一鼻子的灰。也算是为他不怎么光彩的一生留下了一些亮点吧。

其实在袁世凯去世之后,袁世凯的儿子们几乎没有几个过的好的,好多都是很快将遗产挥霍光,然后穷困潦倒,也就是说袁克定是有难兄难弟的。作为袁世凯家的公子,基本上不会像劳苦大众一样有自己谋生的手艺的。所以基本上都是在坐吃山空,过惯了奢华生活的他们花钱总是不太会计算。于是穷困潦倒只是时间的问题,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无笔史官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长子,家里条件非常富裕,他本人曾经担任开平矿务总局督办,可是中晚年生活却非常贫穷。

家境破落、生活举步维艰

20世纪30年代初期,袁克定生活贫困、失意颓废、穷困潦倒。他的日常生活完全依靠一个忠实的老仆人。

老仆人每天傍晚到菜市场去,把菜贩子扔掉的萎蔫菜帮子捡回家中、炒熟做菜,并把蒸好的窝窝头当主食。

虽然生活简单,但是袁克定十分讲究。每次老仆人把饭菜端到餐桌上,袁克定都会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按照规矩行事。他一定戴好餐巾,手拿西洋的刀叉把窝窝头切成薄片,就着炒好的菜帮子吃饭。

曾经非常富裕的袁克定,为什么会过上这种生活呢?

袁世凯去世之后,长子袁克定主持分配家产,每个子女基本上平均分到一大笔财富,有人传说袁克定除了得到均分的财产之外,还多占了袁世凯在法国的银行存款。

因为过惯了花花公子的生活、大手大脚地花钱,又没有收入,袁克定很快将自己的那份金钱消费殆尽。到抗日战争时期,袁克定已经十分穷困了。

袁克定托人找关系,希望蒋介石能够把袁家在河南被没收的财产返还给自己。但是,蒋介石痛恨北洋军阀,拒绝了袁克定的请求。

实在难以维持生活,袁克定就把自己收藏的一些珍贵物品拿到典当行抵押,借些钱财维持生计。

拒当汉奸、表弟接济生活

袁克定特殊身份以及特别苦难,被日本人看中了。

占领华北之后,日本想再次制造一个类似“伪满洲国”的伪政权。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希望利用袁克定的影响,赢得北洋军阀残余势力的支持。

土肥原贤二出面邀请袁克定参加组织华北伪政权。

袁克定把日本人邀请他的事情,和表弟张伯驹商量。张伯驹分析说:为日本人出力,固然获得经济收入,可是,那样就成为一个十足的汉奸了。分析了利弊之后,张伯驹让他自己决定。

那个时候,袁克定经济上确实很困难,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权衡比较,袁克定决定绝对不当汉奸。

为了不让日本鬼子利用自己的身份祸害中国,袁克定特地在报纸上发表一份声明:我袁克定因为身体有病,现在已经对任何事情都是不闻不问了。我也不会接见任何宾客。请所有亲朋好友以及社会各方人士见谅。

袁克定的报刊声明引起很大反响,很多中国人都赞扬他崇高的民族气节。

1948年,表弟张伯驹看见袁克定生活十分艰难,就把袁克定接到自己居住的承泽园生活。

20世纪40年代末,在北京大学的教师生活区承泽园里,经常能看见一位瘦削矮小的老人。他就是袁克定。

袁克定穿着一袭长袍马褂,头戴一顶很小的瓜皮帽,手中拄着拐杖。他走起路来一脚高一脚低的,瘸的十分厉害。

章士钊同情袁克定,在担任中央文史馆馆长期间,给袁克定安排一个馆员的工作,每个月能有50多元的工资。袁克定生活才正式稳定下来。

1953年,张伯驹在北京西城买了一处房子,让袁克定一家搬过去居住。

1955年,袁克定在张伯驹家中去世,享年77岁。

袁克定因为拒不接受日本人的安排,从而受到一些有识之士的尊重和帮助、并且能够安度晚年。说明我们中国人爱国情怀是代代相承的。

你怎么看待袁克定?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岳飞的飞


袁世凯是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克定是他的长子,古时候宗法以“嫡长为贵”,加上袁克定长得身长八尺、玉树临风,不像父亲那样是个“五短身材”,所以老袁从小很喜欢他,把他当成“皇太子”培养。

老袁是跨时代的人物,之前是大清直隶总督加北洋军阀的首领,后为民国大总统。有句话叫做“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老袁不是两袖清风的高官,据说他贿赂慈禧身边的太监李莲英和总理大臣奕诓的银子就成千上万两。由此推断他积攒的家产和财富够后代吃三辈都没问题!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老袁死后,作为一家之长的大儿子袁克定晚年过的很惨,居然靠捡吃烂菜叶为生,老袁留下的资产价值上亿,袁克定是如何从一个富家子弟沦落成穷苦人的呢?



古语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袁克定的落魄从老袁称帝失败开始的,造成这一切都是袁克定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袁世凯做总统时,袁克定是有职务的,他在农工商总部任职,是开滦矿物总局的督办,他的收入还是很丰厚的。

过了一年后,袁克定因为骑马打猎从马上摔了下来,袁世凯把他送到了医疗条件比较好的德国去治疗,但是经过两年时间的治疗,德国医生也没完全治好,袁克定落下了终身残疾回国了,这一年他36岁。

袁克定虽然没治好腿疾,但是脑子却被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洗脑了,威廉二世对袁克定灌输:“中国现在搞的共和制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要想发达,必须向德国学习,实行帝制”

袁克定回国后,积极推动老爸袁世凯称帝,为了加快老爸称帝进程,他伪造《顺天时报》,为老爸策划出版了一份民众呼吁袁世凯及早称帝的内容,这是历史上只供一个读者阅读的特殊的《顺天时报》。



袁世凯被手下和儿子的忽悠下匆忙称帝,后面结果都知道了,袁世凯倒行逆施失去人心,不久废除帝制,次年袁世凯身患尿毒症在众人唾骂声中死去。袁世凯死前痛责袁克定“欺父误国”。

假如袁克定没有当“太子”的野心,假如袁世凯好好做他的大总统,我估计老袁百年之后,袁克定有可能接替父亲大总统之位,蒋介石死后不是他的儿子蒋经国接替了总统之位了吗?你觉得袁世凯和蒋介石有根本区别吗?

历史没有假设,袁克定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正常情况下,老袁确实把长子写进了接班人的行列,只是后来老袁称帝身败名裂,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把袁克定的名字从接班人行列删掉了,这是老袁明智之举。由此看来,袁克定晚年捡吃烂菜叶为生的悲惨结局怪不得别人。

搞臭袁世凯,袁克定政治失意这不难理解,难理解的是,袁世凯留下的财产应该够儿子们有个安逸的生活吧?有道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袁克定凭借老爸的遗产绝不会落魄到捡吃烂菜叶的悲惨地步吧?然而事实却是……



我们来看看袁克定是怎样“作”的。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后,身后留下了巨额家产,袁克定作为长子主持了分家仪式,袁家子女、在世的妻妾均有份。

由于老袁留下了巨额财产,一时之间无法统计清楚,袁克定采取了两次分配的办法。

根据两次分家有情况看,袁世凯家产折合下来有4000多万,另有黄金近千两。

民间有句话叫“清官难断家务事”,豪门恩怨永远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账。

袁克定分家后被兄弟姊妹指责侵吞了父亲家产,据说侵吞了袁世凯存在法国银行的200万法郎,还有田地、房产以及不计其数的文物古玩、字画珠宝等。最保守估计,1919年袁克定的资产在千万以上规模。




千万资产是什么概念呢?晚清一两文银折合现在人民币200~300元的购买力。直观的说,袁克定的财产折合现在人民币20~30个亿。

我就纳闷了,这些钱存到银行吃利息也不至于落魄到捡吃烂菜叶过活吧!我一辈子不吃不喝也挣不到这些钱,我不富裕但没有吃烂菜叶为生,我只能说豪门生活不是我等布衣之人能理解的。袁克定是如何败光家产的呢?

1928年,袁克定50岁时,不再担任开滦矿务总局督办,这就注定了他再没有经济来源了。雪上加霜的是,他将私吞的大量的古玩、字画珍宝装了几火车皮,运往了河南彰德老家,这批珍宝是打算用来养老用的,可是车刚到河南,便被军阀冯玉祥给扣留没收了。到后来连老家的大量土地也罚没了,袁克定的资产急剧缩水。

家产再多也经不住坐吃山空,袁克定是好面子之人,家中养着一帮闲人,吃喝开销很大。




到1937年日军进占北京后,袁克定的生活已经陷入贫困。当时日本特务土肥原想给他一笔金钱拉拢他做汉奸,袁克定毅然拒绝了。这一点他做的很不错,不失一个有血性、有底线的汉子。

到1948年袁克定家产几乎败光,到了穷困潦倒难以为生的地步,只好寄居在表弟张伯驹家中,靠一个对他不离不弃的老仆人到街上捡白菜帮子,吃窝窝头为生。

袁克定虽然过的很贫困,但是倒驴不倒架,依然一副绅士风度,淋漓尽致表现出了一个没落公子穷酸样。人生就是这样,上天没眷顾袁克定,政治失意直接造成了生活上的失意,除了玩政治,袁克定还会什么呢?如此看来他晚年落魄也在情理之中了。

1955年袁克定在张伯驹家中病逝,享年77岁。


秉烛读春秋


袁世凯最后悲剧和两次失足和一次错误决定有关。

这两次失足和一次错误其实是有相互联系关系的,最后让袁世凯铸成大错。

袁公此人几句话做个小结:

年少时,一介文人,弃笔从戎。

青年时,独驭朝鲜,力抗日本。

壮年时:小站练兵,建立班底。

老年时:头脑发热,复辟称帝。

结局时:众叛亲离,郁郁而终。

他一生最大悲剧,无疑是复辟称帝,而这件事又和袁克定有很大关系,所以今天不多说袁世凯,就说这坑爹货袁克定!

袁公妻妾无数,因此子女也很多,合计32个,男孩17,女孩15。其中,最重视子女无疑是袁克定,除长房长子外,这袁克定也有点本事。袁世凯生长子袁克定时,年纪不过19,当时他还醉心科举,想金旁题名,光宗耀祖。

哪知他真不是读书的料,屡试不第,一生气,就愤而投笔从戎。不得不说,人一生做什么,确实看天赋,投笔从戎后的袁世凯就这样青云直上,做到了中国第一人。

袁克定,当然也一路看老爹发迹,水涨船高,成中国第一官二代。

可以说,袁克定成长路,伴随袁世凯发迹路,也因此,袁世凯对他有多爱护就可以理解。(旺父啊)受父亲影响的袁克定,从小对政治耳闻目睹,很有才干,眼光不错,办事老练,深得袁世凯信任,留在身边俨然当接班人培养。

第一次失足:

之后当袁世凯逼清帝退位,成民国大总统后,随袁世凯地位提高,袁克定也开始出仕。当时无数的政府部门还有企业都争相像袁克定抛出橄榄枝。

先任职农工商部,后来袁世凯顾忌影响又让袁克定辞去农工商部职位,转而去往开滦矿务总局出任督办。

不得不说,当时的为官风气比现在还好,现在那有避嫌这一说,都是子承父业。

可惜,春风得意,前途一片光明的袁克定悲剧了,这就是袁世凯家族第一次失足,袁克定落马成瘸子。

袁克定,成开滦矿务总局督办没多久,有一次回乡。

估计是将这次回乡之旅,当衣锦还乡,行为很有点得瑟,鲜衣怒马,必须的,纵马飞驰,妥妥的。最后一不留神,从马上落下来,腿瘸了。

而且这腿还很难治好。

错误的决定

袁克定作为中国第一公子,这样打击当然让他变的古怪,袁世凯一看儿子这样子,心里也难受,就做了一个决定。当时北洋政府和德国关系很好,于是袁世凯就通过关系,联系医疗条件很好的德国医院,让袁克定前往德国治疗。

袁克定到德国后,看德国繁荣强大眼热不已,又和当时德皇威廉见面,更让他对君主立宪下的皇帝权威,有点心之神往。于是在德皇威廉有意怂恿下,袁克定被德国的政治制度深深吸引,在他看来,德国君主立宪制才是最值得中国使用的政体。不仅如此,德皇威廉还对袁克定说,只要你父亲愿在中国恢复帝制,德国将全力帮助。

袁克定一听就动起了心思,在他看来自己是长房长子,而自己爹是中国第一人,如果袁世凯称帝,自己不就是太子吗?

第二次失足

袁克定这一想下来,越急不可耐,病也不治了。

毅然回国,鼓吹君主立宪,鼓动父亲复辟称帝。

袁克定不仅是说说而已,他还跟自己志同道合的立宪派杨度一起开始实际行动。

成立了筹安会,营造人气,还花3万块大洋伪造《顺天时报》,这报纸是袁世凯每日必读,被伪造的报纸天天出现都是袁世凯称帝多少人欢呼,多少人支持。

就让袁世凯发生错误判断,就这样,已是终身大总统的袁世凯,被忽悠瘸了。

左边有个满心欢喜想当太子的袁克定。

中间是那伪造报纸上不断鼓吹劝进。

右边有个不断忽悠君主立宪好的杨度。

左中右三路夹击,加上一时头脑发热,袁世凯就做出洪宪复辟决定。

1916年1月,袁世凯复辟,谁知道,报纸上的歌功颂德没收到,反而引起全国公愤。

然后,然后,就悲剧了!

二次革命口号响彻中国,众叛亲离的袁世凯,呕血而死,临终时。

指袁克定叹曰:“欺父误国啊!”

虽然决定是袁世凯做的,但袁克定坑爹举动还有言辞也是做糊涂事决定性推手!

随袁世凯离世,袁克定开始悲情而有气节的人生。

袁世凯其实是有不少家产的去世后,按遗嘱,将家产做了划分。

自己15个儿子,每人得银元20万枚,17个女儿每人得银元1万枚。其他如古玩字画不动产也按遗嘱吩咐办。因是长房长子,袁克定在分配上享有优势,获得大部分不动产和古玩字画。

按常理,有这么多财产的袁克定不可能穷困潦倒,可惜,老爹不在,靠山没了,贵如袁克定也难免被人欺负。

先是家里祖产,无数古玩字画被抢劫。

做这事情的人,就是民国第一小人,反戈将军冯玉祥。这冯玉祥趁袁克定将古玩字画打包发回河南老家机会,将装载古玩字画的火车拦截,据为己有。就这样,袁克定的一大笔收藏品被冯玉祥侵吞。不仅如此,国民政府也做了件不地道事情,他们将袁克定家很多不动产给充公。

这一连串事情发生后,袁克定供职的开滦矿务总局也落井下石,他们做的比较地道,不让你滚蛋,但让你过不好。

工资是要克扣滴,位置是降低滴,目的只有一个,滚蛋。

受不了的袁克定只能选择主动辞职。

一个富二代官二代彻底败落,剩下的仅仅是20万银元和不多的不动产。

中国有句古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在袁克定身上也如此,遭遇如此多祸事,家大业大袁家败落了,但他的生活水平可一点没降低。再加不善经营,结果可想而知,吃完最后积蓄,当然会生活穷困潦倒。

虽然生活窘迫,但袁克定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还是还不糊涂,这点深得那乃父之风。

抗战时华北沦陷。

当时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在华北到处找有影响力的社会名流做公关对象,让他们当汉奸为日本人效力。

作为袁世凯公子的袁克定也是土肥圆目标之一。在他们看来,穷困潦倒的袁克定应该是一招呼就会上钩人选,谁知道袁克定还是很有气节,坚决不做汉奸。

而所谓吃别人丢弃的菜帮子和窝窝头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袁世凯将被日本强迫签订《21条》作奇耻大辱,虽在他据理力争下只签了《民四条约》但条约签订后那一句“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还是让我们看到袁世凯对日本恨意。

作为儿子的袁克定也继承这样的精神,对日本做出的各种拉拢利诱,全部拒之门外。

因此,整个抗战时期,袁克定的日子都很难过,捡菜叶也是经常的。

直到抗战胜利后,日子才好过一点。

原因简单,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他没有投敌卖国,就这一条,就足以让他安享晚年了。


阿斗不傻


袁世凯一生娶了一妻九妾,生了17个儿子和15个女儿。袁克定作为袁世凯的嫡长子,加上袁克定长得身长五尺、玉树临风,颇有文学修养,一身的贵族范儿,因此也被称为民国四大公子,所以老袁从小很喜欢他,一直把他带在身边亲自教诲,他也受父亲影响,对政治有着极大的野心。

辛亥革命成功后,得到列强支持的袁世凯一方面大力镇压革命党人,一方面又迫使清政府同意议和,最终窃取了革命果实,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袁世凯出任大总统,袁克定也跟着变成了香饽饽,先任职农工商部,后来袁世凯顾忌影响又让袁克定辞去该职位,转而去往开滦矿务总局出任督办。

1912年袁克定在老家项城骑马时,不小心跌伤了腿骨,袁世凯送他去德国疗伤,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想扩大殖民地。而物产丰富的中国是他觊觎的对象,大力向袁克定灌输:“中国现在搞的共和制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要想发达,必须向德国学习,实行帝制”,并让袁克定转告袁世凯,中国若愿恢复帝制,德国愿意倾囊相助。

袁克定早就对德国的成就和发展心悦诚服,再说如果袁世凯复辟成功,那么他就是太子,这对他来说,绝对是有百利无一害的事,所以36岁的袁克定带着皇帝梦和落下的终身残疾回国了。

此时,民主共和的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过惯了几千年有皇帝日子的中国人根本都不适应中华民国,杨度和康有为等主张君主立宪的那帮人也跳出来推波助澜,为了让袁世凯相信复辟是众望所归,小袁不仅成立了筹安会,还花了3万块大洋伪造了袁世凯每天必看的《顺天时报》,故意在报纸上散播请愿袁世凯称帝的消息,这是历史上只供一个读者阅读的特殊的《顺天时报》。

1916年1月,袁世凯被手下和儿子的忽悠下匆忙称帝,此举倒行逆施失去人心,引起全国公愤,不久废除帝制,次年袁世凯身患尿毒症在众人唾骂声中死去。袁世凯死前痛责袁克定“欺父误国”。

袁世凯曾任大清直隶总督加北洋军阀的首领,后为民国大总统。有句话叫做“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老袁不是两袖清风的高官,后留下了巨额家产,袁克定分得财产折合现在人民币20~30个亿。

按理,袁克定以后的生活靠着祖业,就算不谋事,也能过得相当富贵。但他没有想到,他的财产有人惦记上了。

1928年,他将私吞的大量的古玩、字画珍宝装了几火车皮,运往了河南彰德老家,这批珍宝是打算用来养老用的,可是车刚到河南,得到消息的冯玉祥,便拦截了他装古董字画的火车,并将那些价值不菲的古董字画给扣压,随后国民政府又没收了他在河南的大部分祖业。

被军阀和政府敲诈,又失去了工作,所以生活很快就窘迫起来,最穷的时候袁克定不得不到大街上去捡菜叶子回来煮着吃,那时只有一个忠心耿耿的老仆人跟着他,帮他煮饭和料理家务。虽然只是在吃一些菜叶子,他依然保持贵族的气节,带好餐布,用刀叉将窝窝头切开,就着咸菜,像西方人吃西餐一样体面的吃下去。

1937年日军进占北京后,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得知袁克定的身份后,认为可以利用他的身份,扩大日本在华的影响,因此许以高薪想聘用他做顾问。袁克定大骂日本人,让他们赶紧滚出中国去,就算自己一家人饿死,也绝不为日本人工作。

1948年,老无所依的袁克定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了表弟张伯驹。在张伯驹的举荐下,袁克定得到了一份中央文史馆馆员的工作。每个月能领五六十块,这在当时是非常高的收入。依靠着这笔钱,袁克定的晚年过得还算体面,直到1955年,他以77岁的高龄逝去。


美丽青春您真痘


袁克定本是袁世凯之子,家里条件很富裕,为何最终靠吃烂菜叶为生?(关注葛大小姐,天天看历史故事!)


影视剧中的袁克定

袁克定是个瘸子。

袁世凯17个儿子15个女儿,袁克定是老大,袁世凯的原配夫人于氏所生,袁克定比老二袁克文大了整整12岁,袁世凯五短身材,但是袁克定却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很受袁世凯的器重,从小就跟着袁世凯驻节朝鲜、小站练兵、巡抚山东、总督直隶,直至二次革命,袁克定还担任过荫候补道员,农工商部参议、右丞。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12年在河南老家骑马时摔了下来,由于治疗不及时,落下病根,走起路来有点跛,袁家嫡长子、未来接班人怎么能是个瘸子呢?袁世凯把儿子送到德国治疗,这趟德国之旅改变了袁克定的一生。(袁克文著《《辛丙秘苑》》其中一段《袁克定坠马》)

袁克定的太子梦。

中华帝国大总统的儿子来德国治病,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高度重视,殷勤接待,宴会间隙,威廉二世乘机引诱袁克定,共和制不适合中国国情,要想发达,必须走德国帝制不可,如果袁大总统恢复帝制,德国愿鼎力相助,还特意让袁克定带回去一封中德亲善的亲笔信,袁克定对德国的发展成就惊叹不已,对德国帝制的成功经验深信不疑,把威廉二世当成人生导师,根本不会想到威廉二世早就想插手中国。

1914年,腿脚还不利索的袁克定急不可耐的揣着太子梦就回国了,不仅给袁世凯汇报了德国的帝制好处,还给自己和弟弟们每人定制了一套威风凛凛的德国亲王将校服,袁家掀起了“德国旋风”。

影视剧中的袁克定

袁克定的坑爹路。

为了唤醒隐藏在袁世凯内心深处的皇帝梦,为了自己的太子梦,袁克定没少花心思,他勾结杨度,不断给袁世凯吹耳边风,大灌迷魂汤,为了鼓吹帝制是无所不用其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给他老爹造了一分假的《顺天时报》,这份日本人创办的中文报纸是袁世凯重要的消息来源,也是他了解日本动态的一个重要渠道,为了打消袁世凯称帝的顾虑,袁克定突发奇想,找人编造了一份假的《顺天时报》,主要内容是全国各界赞成袁世凯称帝,连日本人都非常赞同,这份假的《顺天时报》每天只出版一份,读者只有袁世凯一个人,袁世凯看到日本方面没有问题,就加快了恢复帝制的步伐,后来袁世凯想吃煮豌豆下酒,家人用真的《顺天时报》包着拿回来,袁世凯这才看到报纸上都是声讨他称帝的文章,才知道自己看了半年的假报纸,但是为时已晚,只能狠狠的揍了袁克定一顿撒气。

在全国的一片讨伐声中,袁世凯取消帝制,黯然下台,一病不起,不久辞世,随着袁世凯的死,袁克定的太子梦终结了。

论实力坑爹,袁克定简直完爆天一、张默、祖名几十条街。

袁克定是个野心家,但是他的头脑坑爹还行,玩政治可就差远了,他没有什么才学,做官也只是依仗父亲的权威行事而已。

袁克定

穷途末路的太子爷

一代枭雄袁世凯被坑死后,徐世昌打开了写有袁世凯继承人的金匮石室,接班人是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没有袁克定这个不肖子孙。

老爹死后,袁家失去靠山,家境每况日下,河南的家产又被国民党政府没收,古董字画被冯玉祥整车截留,无奈之下,袁克定以“嫡长子”的身份主持了分家仪式,从中捞取了不少好处,在天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买名人字画捧京剧名角,一向花钱如流水的袁大公子,这点家产根本扛不住他可劲儿的造,天天坐吃山空,没多长时间,就囊中如洗了,昔日呼风唤雨的袁大公子没什么生财之道,也放不下身段出去做工,只能靠典当度日,整天围着他转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只有一个忠实的仆人还继续跟着他,最后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为了活下去,老仆人就去菜市场捡烂菜叶子,买点窝窝头来填饱肚子,实在过不下去了,表弟张伯驹把他接到家中一起生活。

据张伯驹的女儿张传彩回忆,这位“皇太子”干瘦、矮小,穿一身长袍、戴一个瓜皮帽,走路一瘸一拐,虽然早已经是一介贫民了,但生活仍充满仪式感,吃窝窝头前,一定要带上餐巾,正襟危坐,用刀把窝窝头切成薄片,然后用叉子叉起来,斯斯文文的送进嘴里。

虽然穷苦潦倒,但袁克定却颇有骨气,日本人占领北京期间,袁克定正在北京暂住,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一再邀请袁克定加入华北伪政权,挂个名字领一份薪水,日本人好借此笼络北洋旧部,袁克定不愿背负汉奸骂名,再三拒绝,但还是被列入伪政权名单,袁克定为此专门登报声明,称病拒见宾客,他的表弟、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曾评论道:人知梅兰芳蓄须明志,其时北京沦陷八载,克定身处困顿之境,拒任伪职,也是有气节的,可惜知之者甚少。

1958年,袁克定在张家病逝,后事都由张伯驹代为料理。


清末民初,乱世纷纷,饶是圣贤都自顾不暇,资质平平的袁克定偏要趟这一摊子浑水,不仅害了自己,更连累了袁世凯,嗨!身后名,千秋事,全泡汤了。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袁世凯一生有一妻九妾,生有17子,15女,袁克定是长子,也是唯一的嫡出,他比二弟袁克文大了足足12岁,他是当年袁世凯乡试不第时,在河南老家和于氏结婚后所生,这让袁世凯在他身上注入着一种对家乡的情感,从小就对他另眼对待,无论是驻节朝鲜,还是小站练兵,都把他带在身边。


袁世凯称帝后,最兴奋的莫过于袁克定了,这样他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子”,假以时日,以后当上皇帝也不是没有可能,可问题是袁世凯仅仅做了83天的皇帝,在全国人民的一片反对声中,就被迫宣布了退位,这同样终结了袁克定的“太子”之梦。

袁世凯病逝后,袁克定主持了遗产分配,每个儿子分得了8万银元,40两黄金,每个女儿也拿到了1万银元,自然袁克定自己拿的是最多的,其中袁世凯在国外的存款,还有大量的股票都被他私吞了,守着这些钱,一妻二妾的袁克定好好过日子,本该是衣食无忧了,可他偏偏是个没经济规化的人,又极其好面子,还拿当年“皇太子”的谱,过着一抛千金的生活,无度的挥霍,再加上时局的不稳定,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他所继承的遗产就消耗干净了,如果不是还有一个忠于他家的老仆人没有离去,估计他早以饿死了。那个可怜的老仆每天到街上捡些别人扔掉的白菜邦子,蒸些窝窝头充腹,每当老仆人将这些端上饭桌之时,他不改那讲究的老规矩,还是要戴好餐巾,然后用刀叉将窝窝头切成片状,再将咸菜像黄油一样抹上窝窝头进食。


袁克定一生也有闪亮的时刻,日本人占须华北后,曾想笼络他,邀他在伪政权中任职,虽然当时穷困潦倒,但他拒绝了日本人的邀请,决不做汉奸卖国贼,为此受到国人的称赞。1948年他的表弟张伯驹将他接到家中一起生活,解放后,中央文史馆馆长章士钊在馆中给他谋了一份工作,每个月五十来元收入,可以维持一个普通百姓的生活了,1955年去世,享年77岁。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袁克定是袁世凯长子,年轻时热衷于撺掇其父恢复帝制,据他的妹妹袁静雪回忆,袁克定为了掩盖国内外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声音,专门伪造了一份《顺天时报》,放在家里让袁世凯看。后来袁静雪偶然得知此事,向父亲告发,袁克定挨了父亲一顿好揍,此事被称为“《顺天时报》事件”。

袁世凯

其实我觉得袁静雪此说并不一定属实,因为当时袁世凯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只是报刊媒体,还有情报和其他机构,这是一;二是袁克定伪造报纸,一定需要不少人帮忙,但目前为止,一直没有人出来证实此事,袁静雪之说属于孤证,这在历史学研究上是靠不住的。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个人看法,还需方家指正。

袁世凯死后,袁克定成了袁家的掌门人,但坐吃山空,不久家产也就所剩无几了。抗战时期,日本人找到袁克定,希望其下水为他们做事,以号召袁世凯旧部。但袁克定一口拒绝,宁愿吃咸菜也不当汉奸。人都是有多面性的,袁克定在某些方面可能为人不齿,但在民族气节方面还是值得肯定的。

1940年代中期以后,袁克定家产被人哄骗一空,生活无以为继,他的亲戚、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将其接到家里养了起来。当时张伯驹住在承泽园,正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常去张家请教,曾经见过袁克定。周汝昌在《承泽园轶事》中这样写道:“承泽园位于海淀畅春园稍西北,本是果亲王胤礼的赐园,故名‘承泽’。我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它是张伯驹先生的居所。其内有小楼两重,楼上住的是袁大公子--即袁世凯洪宪称帝时的‘大太子’。袁张两家是至亲,此时大公子孤身无依,故张先生养之。”

青年张伯驹

人们都以为袁克定是个纨绔子弟,其实他好读书,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1949年后,袁克定也进入高龄,毛泽东主席好友、曾在北洋政府任职的章士钊担任了中央文史馆馆长,他给袁克定一个文史馆员的名义,每月有了五六十元的生活费。

1958年,袁克定在张家平静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