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情绪的控制力?

青春不开玩笑


▲儿童情绪管理与社会性培养

有个13岁的孩子在考试前总是出现焦虑、紧张、恐惧。他叙述了 前不久期末代数考试的情形,由于他没有好好学习这门功课,当时特别 焦虑,他描述当时在考场的情景,考场是他们上很多次课的教室,但是 他说他什么也看不到,当时只按照考号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来,盯着眼 前的一块地板发呆,耳边响起心脏“怦怦”的声音,胸口一阵阵的紧张, 他快速的浏览下试题,感觉毫无希望,就这样盯着试卷足足看了一个小 时,想象即将到来的可怕后果,大脑一片空白,在这一个小时内,他没 有尝试解答一道题,也没有做白日梦,只是吓傻了,一心等待痛苦的折 磨结束……

在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正式提出了“情商”(EQ)的概念,并概括为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情绪、 自我激励、理解他人情绪、人际关系管理五个方面。如今,“情商开 发”已经非常流行,从幼儿、学龄儿童、青少年,甚至家庭、职场, 情商开发课备受欢迎。科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尤其是儿童期是 培养情商最为关键的时期。由于这时期大脑发育最迅速,在这阶段的 孩子若能在关键的神经回路上得到持续经验的塑造,通过学习、训练 和有力的指导,就能形成良好的情绪习惯,甚至能改变孩子天生的性 格倾向。在我们的课程设置问卷调查中,发现期待开展儿童情绪管理 与情商开发类课程的比例达90.8%。由此可见,无论从科学研究的角 度还是从对大家课程设置的调查中,情商教育的开设都是势在必行的。

在本门课程中,你会学到:

1.有关延迟满足

2.有关同理心

3.与情商有关的心理特质

4.幼儿、学龄儿童、青少年的情绪情感特点

5.儿童情商培养要点

6.儿童独立性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方法

7.青少年自信心提升技巧

在这门课程中,家长和相关儿童领域的从业者,不仅可以学习到儿 童情绪管理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方法、具体的培养技巧,也能帮助自 己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孩子一起提升情商。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


心理于玲玲


我是一个比较爱冲动的人,曾经得罪了很多人,包括至爱的亲人!而无意中说出的那些话,每每让自己后悔不迭。好心办坏事,是我最大的遗憾。

好在亲人们都知道我的性格,都不和我一般见识,所以,生活也就在亲人们的谅解中缓缓向前。

直到有一天,我和同事因为一件小事闹了个红脸。那本不是什么大事,只不过,固执己见,互不相让。最后,还是领导出面,平息了这场纠纷。

事后,领导找到我,向我分析那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入情入理的分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慰,让我感到自己的渺小。

不久。我主动找到那位同事,不想,没等我说“对不起”,那位同事先向我认了错。霎时,一种理解的情怀向我涌来:同事,都是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都是缘分。

我想起单位领导的一件家事。领导和妻子闹了别扭,下班进屋前,领导没有直接开门,而是,轻轻敲门。半晌,门开了,领导向妻子道了歉,一场误会就这样化解。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凡事多替他人想想。我们都是生活的孩子,都是沧海一粟,人生不过几十载,原谅别人,也就是与自己和解!



中子写情感


因此,在心理学上,不会提倡控制情绪,而是会先学会懂得情绪,因为懂得,所以了解情绪的来龙去脉,了解它的脾气秉性,因为了解,而在情绪来的时候,懂得与它和谐相处,懂得引导它安全的通过。

对于情绪而言,所有的感觉都是真实的,同时也是非常个人的,有人会说因为他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才引起了我的情绪。你会发现一群人在一起聊天,你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当中其他人都觉得没什么,可是或许就有人觉得你说的这句话是针对他的,并因此而对你产生愤怒(情绪),你会觉得冤枉(情绪),试图向他解释,你会发现你的解释并没有什么用,因为他的感受是主观的。这个主观的感受决定了他对你说的话的判断,这样的判断决定了他会有什么情绪。有的人主观上很容易解读别人说话是不是恶意的,也就动不动会产生情绪,动不动生气,动不动受伤,俗称玻璃心。

故而情绪的源头来自于我们的主观感受,也就是发生的人事物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改变情绪的产生,基本和改变自己的主观意念相关。

当情绪已经产生了之后,抗拒其实并没什么用,越抗拒,它给你的感觉越强烈。反而承认了,这样的感觉会很快过去,比如在生气的时候,如实的承认我现在很生气,非常生气,你用说的不断表达出来:我现在很生气,非常生气。多重复几次,那个生气的感觉就会慢慢退潮。这里有个关键要诀,就是生气的时候,不用第二人称“你”来表达,而用第一人称“我”来表达。只要你用第二人称“你”来表达,会形成言语攻击,你会发现越说越生气。而用第一人称“我”来表达的时候,情绪感受被“看到”,一旦被“看到”,情绪就会慢慢的消退,而不是大家以为的说出来会更加厉害。大家不妨试试看,和你想象的不一样哦!


作者:曹蕾,一转之念平台专职心理咨询师、心灵成长讲师,所授课程有:《幸福密码解析》,《生活与工作平衡》,《婚姻关系和谐之道》,《做孩子的好导师》《NLP智慧语言模式》,《做情绪的主人》等。


一转之念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新浪微博同名简称“一转之念”。一转之念是由多位心理学家、企业高管组成的一个心理、管理咨询类平台,此平台致力于用最简单、直接、有效的管理、咨询方式,解决有关于个人(情绪、职场、婚恋、亲子、成长)、团体(学校、企业、组织、社团)的困扰。


一转之念


提高情绪的控制力应该多看一些书,让自己静下心来。也可以学学部队的方式,叠四四方方的被子,如果叠不好那就静下心来捏角,捏出四方线条,如下图。还有就是可以练习站军姿,应该知道怎么站军姿吧,就按照学习的那样站军姿,以上所说都需要长久坚持。还有本人觉得控制情绪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需要控制的情绪:

有的情绪需要控制,如发生交通事故,发生口角争执了,家庭矛盾等等都可以控制,也应该去控制,尤其是家庭矛盾时更需要控制情绪,如果没有控制好情绪,夫妻双方彼此大打出手,或者用刻薄恶毒语言攻击对方,只会让彼此的感情出现裂缝,长此以往只会让感情裂缝越来越大,更有甚者会导致婚姻破裂。还有就是因为交通事故口角之争,引发血案,就像前段时间发生的“昆山龙哥”事件,所以这些情绪是需要控制的。

二、不需要控制的情绪:

还有就是不需要控制的情绪,比如抗日战争时期的解放军先辈们对于“小鬼子”的情绪就不需要控制,更应该对他们进行发泄,这是先烈们的保家卫国应有的情绪。那时候是大环境,那说到个人有哪些情绪是不用控制的,比如发生恶劣事件需要维持正义的时候,情绪不需要控制,如果当恶劣事件发生时,我们看到很气愤,冷静思考后觉得不应该去管上一管,控制住自己气愤的情绪,那我们的社会就没有进步可言了。虽然现在网络上会报道一些扶老人被讹、做好事反被罚等等事情,但我们要始终相信,好人好事还是特别多的,只是没有被我们知道而已。原因有二:1、中华五千年自古流传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2、就是被某些媒体故意炒作而已,因为媒体是挣钱的,报道好人好事的讨论率不如报道坏事情的讨论率高,相对挣钱也就少了,那肯定是报道坏的了啊,好的一笔带过而已。因为他们报道多了,讨论多了,所以我们知道的也就多了而已。

其实我始终觉得情绪控制要看什么事情,有时候你已经做的很好了,还是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说你脾气暴躁不太好,但你要明白为什么发脾气,是因为原则问题,还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


指间幻城1990


情绪是需要疏导和宣泄的,如果没有疏导和宣泄,情绪就不太容易控制,特别是分量非常大的情绪,比如愤怒,恐惧。

在生活中,还有在我咨询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发现很多这样的人,他的人生很顺利,没有什么大的挫折。但是他就是控制不住他的脾气。经常会忍不住就爆发。通常这是他内在的情绪的分量,积压时间太久,分量太大。这个时候往往一件非常细碎的小事,都能激发起他巨烈的情绪反应。过后他也会非常后悔,并且不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到下一次还是这个样子。

所以如果是这种情况,你问他,他通常会说她的妈妈也是这样。为什么说妈妈而不是爸爸呢?因为孩子在三岁之前跟妈妈有一个共生期。如果三岁之前他有一个脾气暴躁的妈妈。那这个孩子会完全吸收他妈妈所有的情绪。以至于这个孩子长大之后,他都不知道他这种剧烈的情绪是从哪里来。他也很难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因为他没有一个能够学习控制情绪的榜样。

这很有意思,因为很多妈妈都认为,孩子三岁之前是没有记忆的,你不管对他怎么样,或者你把他丢到奶家姥姥家,他都不会记得,在她三岁之后把孩接回来或者对她好,是没有问题的。恰恰这是最大的问题。人的基本安全感恰恰是在三岁之前形成的。是的,我们之所以认为这个时候的孩子没有记忆是因为,他还不能把他所遭遇的事情用文字描述出来,所以我们认为他没有记忆。但是虽然它不能用文字描述出来他的身体,感受它的每一个细胞,都已经记住了当时发生的一切。被送到爷爷奶奶家养的孩子又巨大的不安全感,被遗弃感,愤怒。被妈妈把坏情绪影响到孩子,这个时候把妈妈的坏情绪也全吸收到自己内在了。

所以这样的人长大之后,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然不是说就没办法了,首先这个人需要意识到自己有这么大分量的情绪,然后呢,通过心理学的方法,去把这些分量很大情绪宣泄和处理,剩下的一些,他就可以耐受了。处理情绪之外还需要去处理,他小的时候,未被满足的期待,还有被遗弃感等等这些伤痛。把所有这些处理好之后,这个人内在和谐一致了,他的情绪自然就会平复下来,不需要刻意控制。因为当他有情绪的时候,他可以去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用情绪去表达。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大家可以和我有不同的观点,我尊重每一位和观点和我不同的人。


汉惠心理工作室


我呢感觉人就是一个存储水池,到规定时间了就要进行“泄洪”“换水”“排水”,上游的水一直朝里面流,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是不是小小的水池因为能力的大小,到达某种限度的时候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呢?所以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定时定点的排水,让小小的池塘保持水是活水,让别人感觉他是有生命的池塘,鱼儿游、草儿青,蛙儿叫,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样才能内圣外王,达到很高的境界,其中我们可以把控制情绪抽象的化身池水,这个池水养育了池塘的一切,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事件上。我说的这个比喻,我想,看的你会在里面找到重点的,因为这个重点就是我的答案。

然后,我再具体的说说具体的方法,遇到不开心的或者不好的事情时候,需冷静几秒钟,然后你的脑海里就会出现相应的对策了,而不是像打仗只知道冲的炮灰了,遇到高兴的事情,你得注意场合,当然我不要求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圣人的境界,但是有点小小的城府还是应该有的吧,这个控制力是需要培养的,首先你需要在自己的脑海里下个命令,我要控制情绪,记得每天默念,你的潜意识会自觉的给你加强这方面的潜移默化的,看看某些故事、借鉴些名人的书籍等,积累,不断的加强,相信会很快的控制力加强。(我的目标是彭于晏,用精神控制肉体,太牛了)


胡珣珣


如何提高情绪的控制力?

首先说情绪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控制?当你遇到事情,出现了不愉快,通过语言表达或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并且对自己或别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的时候,我们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何提高自己的情绪控制力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出现情绪激动的时候要自我开解。遇到不顺心的事,令人气愤的事,自己要提醒自己,不一定要宣泄出来,这不仅于事无补,还有可能使事情变得更糟。

二、遇事不抱怨,想办法应对。平时一定要提醒自己,不抱怨,生活中喜欢抱怨的人总是会觉得世界对他有亏欠,于是产生不满,从而焦躁激动的情绪时有发生。凡事都要三思,专注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一味宣泄情绪。

三、平时看看书,听听音乐。这样有助于自己修身养性,心态平和了,不会患得患失,负面情绪会少很多。

经常容易情绪失控的人,多半是生活中的不如意的事情过多。要想事事如意,少些烦恼,多些平坦,还是要多加强自身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也是为了将来某一天,你遇到事情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而不必局限在某一点上而自怨自艾,焦躁失控。


八爪章鱼小丸子


辩证思考,化被动为主动,做情绪的主人。

为什么同一事件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影响?关键在于人们怎么解读事件的原因和意义。

心理学家围绕情绪展开的研究由来已久。目前大多认为情绪诱发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核心观点是外界刺激可能引起的情绪反应主要依赖自身认知,即常说的心态。

一般来说,情绪事件的发生具有不可控性,个体往往感觉很被动,失去控制感,沮丧失望。生物的本能就是逃避威胁刺激,但是人类不同于动物关键是能够进行深度思考,辩证看问题。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中的智慧正是辩证思维的体现。辩证思维能够转变人们对事件的看法,从被动脱身化为主动,方能驾驭情绪。

至于如何培养,请从下一次点滴小事开始,习惯终成自然。



探寻心迹之旅


情绪有很多种,比如我们最常见的喜怒哀乐,但是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的。所以想要提高情绪的控制力,首先我们要真实的面对它们,尤其是面对一些我们所谓的负面情绪,比如生气,愤怒等,我们要承认自己此刻的感受。

其次我们要自我询问让我产生这些情绪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也就是要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

比如有人因为自己的同伴过得比较好,心生嫉妒,但是又不正视这个问题,那就会被这个情绪困扰,但是如果可以正视承认自己确实有点嫉妒,这也是人之常情,也明白自己和同伴之前的差距,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这个差距,那么这个嫉妒之心就可以很好地被处理了。

所以总而言之对于各种情绪,想要控制它就要真实面对它。


用户美好时光2019


如何提高情绪的控制力

首先要彻底认识不能控制情绪的危害性,要明白冲动就是魔鬼。当自己遇到高兴事时也要保持平常心。切莫开心过头了。若过头了,就有可能“乐极生悲”,

当自己遇到伤心烦脑的事。切勿烈火心中烧,或悲痛欲绝,或大发脾氣切斯底里。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來合理合规的处理事。一定要有一顆积极乐观向上的心!平时也一定要多思考,增加预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