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分享,家长如何引导?

袁勇建


孩子不愿意分享可能是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到了,在这个敏感期到来的时候孩子开始区分自己和世界的不同,他会慢慢把自己和世界区分开来,如何区分呢就是靠占有,他会把所有和他有关的东西都占为自己的,也不愿意分享也不愿意交换。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形成了自我的这个概念,他开始明白自我和周围世界的区别。这个敏感期一般在孩子2岁到2岁半这个时间段,家长可以参考一下看看孩子是否进入了这个敏感期。如果是的话就不要打扰孩子,不要强行要求孩子一定要分享,让孩子平稳的度过这个敏感期,大概2-3个月左右。当孩子的注意力不再放在一件物品的归属上时,说明自我意识敏感期基本过去了。如果孩子不是在这个敏感期里,只是因为小气或者是不合群才不愿意分享的话,大人先可以增加孩子的交友面,多带孩子到同龄人多的地方去玩玩,从分享食物和玩具入手引导孩子通过这些举动去交更多的朋友。只要孩子因为这件事情而快乐了,那么他肯定愿意去按照你的意图发展。首先要给予孩子爱和快乐,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爱孩子更要懂孩子


不知道题主说的孩子是多大年龄,对于低幼的孩子来说,“不愿分享”的行为是该阶段自我意识萌芽而形成的,不必过度干预和焦虑,也不需要用道德标准去衡量判断,在自我概念形成初期,首先满足的就是自我的需求,如果此时横加干涉和指责,孩子为了避免惩罚而去分享,成年后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认为自己是不重要的,形成低自尊。

一个人,首先懂得如何爱自己,才知道如何爱别人,自我概念形成初期,不需要横加干涉。

道德发展与社会性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道德感和社会性渐渐形成,行为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道德规范的要求。起初,孩子会遇到自我满足与社会要求之间尖锐的冲突,这是人类逐步社会化的过程。

幼儿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符合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标准。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受皮亚杰理论的影响,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如下图:

家长的引导

了解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家长在养育孩子时,应关注孩子的情感、行为,理解孩子。及时热情地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尊重并鼓励孩子自我表达。同时,对孩子的行为也有明确的要求,奖惩分明。

父母可以这样引导孩子成长:

1、与孩子分享情感,比如:“宝宝不给妈妈苹果吃,妈妈很难过”,温和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他意识到不分享的行为,给人带来的伤害。

2、给孩子一个正向的引导,而不是给孩子贴上“自私”“不懂事”的标签。

3、询问行为的原因。

在理性、民主、温和的家庭氛围中,儿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高,情绪良好,未来在学业成就相对较好,道德成熟度高。


爱人爱己爱阅读


以身作则。作为家长首先要把正确的分享价值观传达给孩子。培养孩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模仿。别自己小时候一些好的故事讲给孩子听。

了解孩子会受哪些人影响,往往除了你教育孩子。孩子的亲属,老师,同学,同学的家长也会影响到孩子。尽量避免负面价值观的影响。选择媒体包括孩子看电视 看书 上网,也要尽量防止负面价值观影响。总之多花时间陪孩子 多交流 提一些激励性的建议。但不是一味的说教。

多让孩子参加一些志愿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慷慨责任感 同情心。往往更愿意与人分享。鼓励孩子参加团体运动,让孩子动的协作分享。






土澳生活游刃有余


【原创回答】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这是很多当家长的困惑,在有的场合很多宝爸宝妈因为孩子不愿意分享给他们造成很尴尬的一面,特别觉得没面子。

孩子不愿意分享,我们的家长如何引导呢?

一、营造家庭分享氛围,打造分享环境。

家是温馨的港湾,让所有的家人都感觉幸福,爸爸妈妈在家庭中为老年人举行生日party,如给爷爷过生日除了分享生日礼物外,家庭成员每人分享一件快乐的事情,如可以唱优美的歌曲,可以讲开心的笑话,可以分享动人的故事,可以说感恩感谢肺腑之言,一个快乐与人分享,收获两份快乐,一个生日party因为多人分享,所以大家彼此都收获了很多很多的快乐。家长言传身教让孩子在这个快乐的分享的氛围中,不仅亲眼目睹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沁入了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还接受了“无痕的教育”—学会分享快乐。

家里创设一个“固定分享区”,这个分享区需要讲究仪式感,家庭成员召开一个“固定分享区”开区仪式,讲述这个固定分享区的作用与意义。买一个精美的动物布绒玩具立在“固定分享区域”,并用明显的标识标明。给孩子讲解,这是咱们家的固定分享区,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放上几件在上面展示,以便提供给家人或者客人使用或者玩耍,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重点是引导孩子,所以定期请一些小伙伴来家做客,有小主人来给小客人们讲解家里分享区的一些故事,并把自己最喜爱的玩具分享给小伙伴们玩耍,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

二、家庭定期举行分享日或分享周活动。

家长跟孩子商量确定一个月中的某一周为分享周或某一日固定为分享日,几个邻居或几个家庭的家长,组织孩子们在这个时间约定在某个地点,带上自己心爱的玩具,共同交换分享互玩,增强和培养孩子的合作、参与与分享,并抓住时机进行总结与教育:分享是一种美德。每月定期举行除了玩具、食品等分享外还可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享情景剧表演如:《孔融让梨》、《做客》,歌表演《分果果》这些情景剧与儿歌表演不仅增加了亲子感情,还大大的提升了孩子的合作与分享的优秀品德。

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阅读分享社群,这也是一个很好培养孩子分享的一个好方法。

邻居王妈妈是个积极的组织者,她的孩子5岁名叫小茜,每年暑假王妈妈都要组织小茜的5个同学,他们5个家庭一共15个人都要出去旅游一周这一周的时间来自不同的家庭,从开始的争、抢、打到现在的干什么事5个孩子都是商商量量,互相礼让。这是大人们觉得这是最有价值和最大的收获,大人随时抓住契机,表扬鼓励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分享行为。孩子们现在越来越期盼外出旅游的日子了。

教会孩子学会分享,教会孩子愿意分享,日常中家长要创设分享环境,抓住契机进行分享教育,培养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相信你的孩子会成为一个乐于分享的人。





敏西华子


大家好,我是柠檬老师,专注宝宝科学喂养,身心健康成长!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要什么都有什么,习惯了什么都是我的。而小朋友又有一个特点就是“越是别人的玩具才是最好玩的”,那么该如何引导孩子分享呢?

第一,尊重孩子,不要强迫孩子去分享自己的玩具,1-3岁是孩子物权意识的敏感时期,对于自己的物品都会比较在意,而不愿分享也是孩子的天性。分享一定要遵循“自愿原则”。我带宝宝出去的时候经常看到的一个场景,几个孩子玩沙土,总是喜欢拿着别家小朋友的铲土工具玩,当然都是有家长陪同的,家长看到自家宝宝想玩别家小朋友玩具,就会告诉宝宝,我们先要问问哥哥(姐姐)同不同意?(这里我补充一点,如果宝宝会表达了,家长最好不要做”代言人“,这样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依赖,遇到问题,只会看家长,让他自己去说,这也是一种锻炼)。然后没等那个小哥哥(小姐姐)同意,小哥哥(小姐姐)的家长又开始说了,让小弟弟(小妹妹)玩吧。这种真的不提倡,不支持的,孩子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物品是否要分享,如果孩子不愿分享,请尊重孩子,不要指责孩子“小气鬼”,“不懂事”,这种的指责或者强迫分享的行为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讨厌那个小朋友而争抢物品。

第二,让宝宝体验一起玩的乐趣。当孩子一个人玩的时候难免孤单,当另一个小朋友想要玩的时候,可以告诉宝宝一起玩才更有乐趣。比如一起搭积木,铲沙土,各自分工,体验了共同玩耍的乐趣,以后自然就不会独享玩具了。

第三,对于孩子的分享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当孩子把自己的食物或者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给予表扬,让孩子意识到这种行为是正确的。

第四,爸爸妈妈要给宝宝做个好榜样。孩子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当孩子看到父母经常分享东西帮助别人,而给大家带来快乐后,孩子也会耳濡目染的学会。

孩子的教育成长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愿分享也是成长的一个阶段,家长不要着急,也不要批评指责,孩子也需要时间去接受,适应和学习!欢迎朋友们有问题及时补充。


柠檬说育儿


当3岁的孩子开始有“我”的意识,会开始有这样一种意识:原来在我的世界,我和妈妈不是同一个人,我们是分开的,有些东西是我的,有些东西不是我的。有了“物权”的意识,这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智成长的表现,出现不愿意与别人分享的现象也是正常的表现。而这个阶段恰恰是培养孩子分享意识的关键时期。

让孩子通过切身体验来获得与人分享带给他的愉快感受。比如孩子有很多的巧克力,自己吃不完,偶然的机会分享给了其他小朋友。他会发现其他的小朋友因此跟他关系特别好,特别亲近他,孩子就通过分享得到了愉快的感受。他就会变得愿意分享,愿意与别人去做交流和交换。家长多多鼓励孩子和引导,相信宝宝自会懂得分享喔!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云兮可依


像你提出的这种问题,一般上孩子12岁以上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怎么让孩子能和你分享他身边发生的事。

首先不要过度的去问小孩或过度的唠叨孩子,作为家长这个必须要控制自己,不然孩子很难打开自己的心扉。

其次通过一些亲子活动(孩子自愿参加那种),和外出旅游提升孩子对您肯定(依赖)。

最后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注意场合的用语,话术语的运用,夸奖话语等,根据孩子所做事所说话去应用。(这个是孩子很闭塞的时候)

祝家庭和和睦睦,幸福美满!


点燃生活smile


小朋友不愿意去分享可能是自身成长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等,家长们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给孩子们树立好的榜样,

1.利用空余时间多带小朋友去小朋友多的地方去感受分享的乐趣

2.需要语言沟通,与小朋友分享有趣的故事,事例从中获取一定的领悟

3.观看小朋友分享视频,让小朋友从中体会到分享的心得,其实有些东西还是以学习为主的,

孩子的日常行为与父母教育方式有很密切的关系,平时多多沟通交流,让孩子充分感受家庭中的爱,慢慢的孩子也会很随和,大度,做个小大人,让你有意外惊喜


枫林晚144713480


首先代入孩子的角色,思考是否是自己平时的一些事情伤到了孩子,让孩子害怕自己,所以孩子才不愿意和你分享。平时多和孩子沟通,不要用大人的口气去和孩子聊天,要尽量和孩子当朋友,潜移默化中孩子会慢慢敞开心扉和你聊天的;孩子不愿意聊的时候不要强迫他。对待孩子的教育上不要过度强硬,要懂得适当的换位思考,不要拿自己曾经的事情来说,因为时代不同,经历的事情不同所以家长的经历是不能运用到孩子身上的。


漂浮的麻雀


孩子在开始有物权意识的时候,会开始不愿意分享,只想自己拥有,原因在于,这种自我的意识,让他有安全感和感到愉快。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让孩子感受到分享所得到快乐,而不是在孩子分享后,只是得到失去了自己东西的结果。

比如,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或者食物分享出去,要让孩子同样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让他获得分享的快乐和家长的鼓励赞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