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爆,但核心部件的电机、电池为何却大面积亏损?

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爆,但核心部件的电机、电池为何却大面积亏损?

“曾经有一个新能源汽车号牌摆在我的面前,我一脸嫌弃,现在我已经高攀不起了。”说这句话的网友一肚子感慨,的确,在北京现在获得一个新能源汽车号牌已经非常艰难了。2月26日,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网站发布的信息显示,北京小客车指标办公布本期基数序号总数:根据基数序号总数测算,本期约2367人抢一个指标,创历史新高。

可以说如今在北京摇中号比买彩票中奖还难,而越来越低的中签率让新能源指标也愈发抢手。2019年个人新能源汽车指标54000个,按照目前轮候政策,个人和单位指标首期已全部用尽,如果按照现行的分配规则测算,新申请者需要至少等待8年,即2027年才有可能获得新能源小客车指标。指标难求,直接催生了新能源汽车的热销,在北京一些电动车都是一车难求。比如比亚迪和广汽,都表示自己是一车难求,供不应求。

产销数据来看,也确实是如此。2019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万辆和14.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3.5%和98.9%。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1万辆和11.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5.7%和127.9%;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万辆和3.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5.2%和38.5%。而从去年的销售数据来看,即便是在车市遇寒的2018年,新能源市场也以全年销量达98.5万辆、同比增长88.9%的成绩。

按照常理说,在这样市场大好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应该是非常火爆,参与者都应该获得不错的经营业绩。但实际上,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亏损者居多。

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爆,但核心部件的电机、电池为何却大面积亏损?

近期,多家电机电控领域的上市企业纷纷发布了2018年的业绩快报。在主要的9家企业中,仅有信质电机的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其他8家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大洋电机、江特电机、正海磁材和方正电机的净利润为亏损状态,相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650.09%、680.76%、179.6%和408.4%。

其中,业绩下滑幅度超过600%的有3家,其一是大洋电机,在2018年其净利润亏损22.98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650.09%;江特电机净利亏损16.34亿元净利润亏损16.34亿元,同比下降680.76%;方正电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08亿元,同比下降408.40%。

业绩下降幅度超过100%的是正海磁材,其营业收入达16.80亿元,同比增长40.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0.8亿元,同比下降179.60%。其余公司亏损幅度在100%以内,但超过50%的仍有多家。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企业亏损的呢?在年报中,他们都指出了两个共同的原因,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爆,但核心部件的电机、电池为何却大面积亏损?

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爆,但核心部件的电机、电池为何却大面积亏损?

一是,铜、铁、永磁体等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原材料及电子元器件大幅涨价,最高涨幅突破50%。业内人士表示,从去年以来,电机用原材料的价格一路高涨,导致企业的直接原材料采购成本上涨了20%左右。我国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用高转速轴承、绝缘材料等高度依赖进口,进口费用较为高昂,加上永磁体、硅钢片等原材料利用率较低,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电机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

二是,电机的核心部件诸如IGBT、MOSFET等整体涨幅超过40%。不仅电机控制器的IGBT、电容等在涨价,控制器的功率半导体涨价情况也非常明显。在成本居高不下的状态下,产品缺货的现状也非常明显。目前,国内驱动电机用的IGBT主要来自外资零部件供应商。这等于是被外资扼住了脖子。另一方面,电机行业的企业数量众多,企业参差不齐。

电机是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部件之一。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占整车成本接近15%,近几年各大汽车企业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某机构测算,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市场需求将达500亿~1000亿元人民币。但从电机行业来看,其发展已经出现过剩的趋势。在2018年上半年的配套企业中,就有超过60家电机企业的身影,但前十的市场份额已经非常集中。

电机供应商竞争格局来看,乘用车领域,大多数企业自主生产配套电机,依托自身新能源乘用车产量优势,自主配套电机辆同样领先,这方面的典型车企代表是比亚迪。车企、外国企业、新进企业等参与者众多,竞争尤为激烈,不少企业纷纷降低产品售价来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除此之外,从去年开始,已经有不少外国电机企业采用“低价策略”进军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进一步加剧了电机市场竞争。

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爆,但核心部件的电机、电池为何却大面积亏损?

实际上,除了电机行业,电池行业也陷入了净利下滑,并有亏损加大的情况。日前多家动力电池相关上市企业发布了2018年业绩快报。从整体营收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统计的25家企业中,有11家企业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9家企业营收及净利润还实现了双增长。2018年净利润最高者为宁德时代,达35.8亿元,不过相比2017年仍出现了7.7%的降幅。

值得注意的是,坚瑞沃能、丰元股份、南都电源、露笑科技4家企业2018年营收和净利润双降;露笑科技、坚瑞沃能、长高集团、成飞集成、东方精工5家企业2018年出现净利润亏损。电池行业的亏损也在于原材料的缺少。

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爆,但核心部件的电机、电池为何却大面积亏损?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产销国,但在部分电池的原料上,却十分缺乏,钴就是其中一种。中国钴资源只占全球的8%份额,而刚果拥有世界最多的钴资源,占全世界钴产量的58%,也是最大的钴供给国。目前,中国也从刚果进口原材料,但此花费将越来越多。数月前,刚果总统提出,将批准大幅度提高钴、铜和黄金等金属税收及特许费的规定。这显然将对未来的金属供应产生重大影响,推高生产成本已成为必然。

同样作为核心材料的镍,它的行情也正在变得疯狂。目前,在全球,嘉能可、自由港、诺里尔斯克镍业以及卢本巴希集团(GTL)四大国外生产商的钴产量占比达到47.8%;而在国内,华友钴业、金川集团、格林美三家则占据了这个市场的半壁江山。有分析师指出,现阶段,钴矿资源仍被寡头控制,是卖方市场。无论是出货量还是定价权都在矿端,而这也使得相关企业赚得盆满钵溢。

上游材料的涨价和下游主机厂商的利润抢夺,使得三电环节企业不得不“腹背受敌”。这也是三电企业利润不断下滑的原因——目前三电企业正处于转型淘汰的过程中,在这换个过程中,亏损将是淘汰的必然一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