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孩子患有轻度自闭症,作为孩子家长应该怎样干预?

candify


干预的话,即使我在这里给你详细说了方法,从理论上没接触过ABA的,也不会真正懂得这么干预的目的和用意。

即然孩子已经确诊,去机构进行康复是必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只有去了机构,家长才能接触到那些干预方法,同时可以跟着学习和领会。

孩子在机构康复的同时,家长也学习到了一些基础操作,那么在回到这里听我跟你说如何进行家庭干预,你会一听就懂,否则即使我大篇幅的来讲述,你也未必真正领悟,不能领悟,教起来也不顺手,也不会教。

家庭干预,离不开DTT回合操作模式,康复学校大部分也采用的这种方法,说白了就是一遍遍来回重复着教,期间有强化有鼓励,随着随着孩子的能力变换强化物。

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孩子的能力和兴趣,以及情绪来调整教学和干预时间,干预项目,干预模式。

希望家长可以关注我,看看我的文章——提到过家庭干预法,在机构了解了一些基础知识后就能看明白,顺祝宝贝快乐,每天都有进步。


鸡蛋壳里的蜗牛


我姐家的孙子,四岁不说话,问我怎么办?我告诉我姐,孩子是敏感型的孩子,不能呵斥打骂,这样的孩子,真的是规则什么都不懂,还特别聪明,事无巨细,必须好好教他,耐心教。后来,就发现,孩子不愿跟他妈,他妈净说他,跟他奶奶。我家的人都特善良,我姐好好的教导他,告诉他,不用害怕,别人说你不是伤害你,所有的事都好言好语的教导,后来又报班学东西,这一年了,跟个神童似的,两位算数不眨眼马上说出来,背诗看两遍就啪啪的背。

我呼吁很久,大家不相信,只相信砖家,自闭症的孩子是因为生活在负面环境才自闭的,家长改变了,孩子自然就变了。


潜意识沟通莉枝老师


我们知道自闭症的三大特征是沟通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和刻板行为。而轻度自闭症可能在某些方面问题比较少,比如阿斯伯格症在语言发育上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又或没什么刻板行为。至于沟通障碍是自闭症的通病,即使语言没问题也不一定沟通没问题。不管情况怎样,都有以下几种方案选择:


1、最常规的做法是找一家可靠的机构进行干预康复治疗。目前康复机构鱼龙混杂,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即使同一家机构不同老师水平也不一致,进去之前多了解一下各机构的优劣,或听其他自闭症家长的介绍去找一家靠谱的机构。一般来说又好又便宜的机构可能需要排队等候,为了不浪费时间也可以找其他一家过渡。

2、如果程度允许,比如语言发育不错或规则执行地不错,不打人不抢东西、不东跑西跑、能自己吃饭上厕所等,可以找一家幼儿园上着,因为和正常小朋友在一起更有利于成长,也可以先半天幼儿园半天机构,慢慢过渡到全天幼儿园。


3、家长要尽快学习自闭症的相关知识,同时学习自己怎么训练去自闭症孩子,看一些推荐的相关自闭症的电影,对孩子的未来有点心理准备,这些在网上都能找到。毕竟与孩子呆的时间最长的还是孩子的父母,特别是自理方面在家里教更方便。一方面自己可以亲自教孩子认知、自理,另一方面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同时还可以将孩子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在家里进行复习消化掉。

4、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自己学习又力不从心,也可以尝试请家教在业余时间来教自己的孩子。家教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制订特别的学习计划,这是在机构所比不了的。家教可以直接找机构比较好的老师(如果允许老师接私活),也可以听其他自闭症家长的推荐。


5、去大城市还是留老家的问题。对于一些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打工一族来说,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相对来说,大城市的干预机构会更专业,教职人员的素质也更好,同时也更早更容易接触到国际上的先进理念,当然费用也更高,另外大城市机构少想进的孩子太多,都是卖方市场竞争小,便宜点的基本都要排队等候,时间长的甚至要等上一年多到两年。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或本人在大城市能得到更好的收入,建议留在大城市做康复,对孩子的康复会更好。当然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好处,也有很多好的机构。小城市机构多、竞争激烈、多半不用排队, 价格便宜,相对来说小城市的机构更有人情味更友善些,同时如果回到原籍,民政机构对自闭症儿童康复还有不小的补贴,加上一些爱心企业的捐赠,每个月的花费可以缩减不小,甚至有可能1000元不到,经济条件差点的大都选择回原籍康复。而在大城市这将是实打实的支出,一分都少不了。

我想这些差不多就这些吧,想到了再补充。



自闭小女孩11成长日记


今天有点累,简单写一下。现在主流全社会对自闭症的认识都是错误的。我先普及基础知识。

自闭症不是精神疾病,它是脑神经元发育不完全综合症。在这个基础你就明白导致脑神经元发育的原因就很多了。比如基因因素(现在的数据表明大概是占全部自闭症患者3%)重金属残留超标,农药残留超标,核辐射,疫苗接种过敏,短时间精神高度刺激,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等,这也是为什么自闭症爆发率逐年增加的原因。有这个知识你就会明白如何降低自闭症的爆发率。为什么都是孩子发现自闭症呢?也很简单,孩子的身体机能没有发育好,不能对抗外界污染的环境,从而导致脑神经发育不良。同时我们要把自闭症和抑郁症进行分别!抑郁症是心理疾病,自闭症是脑神经元发育不出来!这样的定位就很清楚这之间的区别。自闭症都是幼儿就发生,如果治愈不会复发!抑郁症大部分是成人心理疾病。两者之间有重叠的地方确实两个不同的病症

再次回答问题,家长请关注我们“红房子启星康复中心”或者我的头条号。因为非常专业所以要系统的学习,并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请听医嘱





你好,现在DSM-5中已经明确取消了对于自闭症谱系中程度的和类型的划分。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阿斯伯格综合征,高功能自闭症等;另外对于自闭症的轻重程度也不再特意提及。

有的家长会这样想:我的孩子是高功能自闭症,那么不需要格外的训练和恢复,孩子会发展的不错;我的孩子是低功能自闭症,不可治愈,那么干预起来还有什么动力。

在轻度自闭症孩子身上,仍然会发现某些方面很显著的缺陷;而对于重度自闭症儿童,他的身上也有显著的优点,所以,用程度来划分孩子,是非常不科学的,也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既然孩子已经诊断了,作为家长就要注意为孩子寻求机构的帮助了。选择正规专业的康复机构,最好是能够离家近一些,让孩子及时的接受机构的干预和训练,这个过程会很艰难,也会浪费很长的时间,但是这是孩子的必然选择。

家长对孩子的干预最好能够随时随地的展开,有的家庭干预内容机构是没有办法替代的。也就是说,机构可能比我们更专业,但是我们却在孩子的了解程度上,孩子的长处优势的把握上,孩子的进步上都会更加了解一些。所以,抓住机构和家庭干预的重要时间。

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针对自闭症干预更是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所换来的收获可能会很微小,但是只有坚持不断的训练,孩子才能够取得进步!


育儿伐木累


一、求助专业的康复机构

每一位家长在最开始一定都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尽管我们很着急,很想帮助孩子,但ASD不是只有关心和陪伴就可以的,更需要专业的知识,而时间是如此宝贵,因此第一时间寻求专业的康复机构无疑是最佳选择。

至于如何选择机构,我建议多天天医生的建议,加一些家长群多问问,自己实地去看看,然后结合自己的经济情况和孩子的精力体力,合理地安排课程。一定不要选择那些鼓吹治愈率的机构,一定不要选择那些使用稀奇古怪未经证实和推广疗法的机构,即便是靠谱的机构,也一定会竭力让你上更多的课,这个要理性,有的孩子很小,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体力。

二、自学加实践

我始终认为,父母才是最好的特教老师,家庭才是最好的康复环境,我们把孩子送去机构,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在我们自己可能承担起干预的责任之前的过渡。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主流的康复原理是ABA,对应的常见的技术有DTT,RBT等等,这些理论和技术本身有些枯燥和不易理解,让很多家长觉得学习起来有困难,但是为了孩子,还有什么困难呢?

有了初步的理论和技术,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自己很好地干预,从理论到实践需要一个过程,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所以如何寻找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总结,比如强化物,每个孩子适用的强化物不一样,同一个孩子不同阶段适用的强化物也不一样。所以学习和实践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三、计划和评估

我把干预孩子看成一个教育的过程,无论是生活技能,社交技能,语言能力,文化知识,认知常识等等,都是一个教育和学习的过程。其实和培养普通孩子从本质上没有区别,只不过需要更多的技巧,更多的耐心而已。那么,这件事就需要成体系,医院或者机构大概会给你一个普通儿童各个方面的发育对照表,我们可以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在每一个领域处于什么阶段,离标准差距在哪儿,然后设立短期和长期的干预目标。

有了目标,再做针对性的计划,细化到每一天要做什么,谁做,做多久,怎么做,用什么辅助物品等等,把这些都准备好,再去干预,就和老师备课一样,家长不准备好,就不可能执行有效且高效的干预。

同时,每一天的干预结果都应该有记录,和普通孩子一样,ASD的孩子的进步也是螺旋的,有进有退,不是今天掌握了的东西,以后就不会再遗忘了。所以我们要每天评估和记录孩子的干预效果,清晰地了解孩子当前的能力基线,然后去调整我们的计划,方法。


爱陪娃的熊叔


自闭症孩子干预的好时期为6岁前吧,效果比较好。最好在当地考察一些机构,机构干预效果更好,家长跟着一起学习,回来后在家里家长帮助孩子巩固,在家也形成体验教育的习惯,随时提醒。

只是家长在家干预,没有系统性,效果不会太理想,千万不要错过最好的时期。

自闭症随着年龄的增加会出现令人烦恼的举动,早期干预引导孩子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更重要。加油,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芽芽小精灵


找专业的医疗机构针对具体病情制定系统的治疗方案应该是比较妥当的方式。


一路遂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