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鲁商在东北地区的代表人物-山东黄县的李序园

李序园(1868—1932),名恒春,字序园,以字行。山东黄县(今龙口市)城关遇家村人,出身商业世家,是鲁商在东北地区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家先祖李可明,清代乾隆年间离开黄县遇家村,乘船渡海前往辽东做小本生意,最初在盖平县落脚。盖平在奉天省东南部,与山东沿海直线距离很近,因此很早就是山东商人经商必到之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为了加强联络,互相扶持,山东商人还在盖平建立了山东会馆。大约在同年,李家创办义顺合粮栈(榨油行),几年后又创办了“义顺元”分号。乾隆末年因田庄台交通便利,李家遂于此陆续开设“义顺华”“义顺增”“义顺魁”等商号。田庄台位于今辽宁省大洼县南端大辽河右岸,是早于营口的辽河航运最大码头、关东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曾被誉为“商贾辐辏之地”。当时八里河岸,泊船上千,市井繁华,铺户栉比,有各种行业的工商店铺300多家,其中有营业多年的老字号200多家,而李家经营的“义顺华”就是号称田庄台八大商号之一 。

道光二年(1822年),李氏家族在营口成立西义顺商号,为田庄台义顺华的分号。甲午战争以后,“义顺华”毁于战火,李氏家族遭到沉重打击,“西义顺”遂成为“义”字号的总号。

李序园出生于同治七年(1868年)冬月中浣,自小就接受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孔孟思想的熏陶。光绪十二年(1886年),李家第六房“进修堂”的代表李序园来到营口,任商号股东兼总经理,开始接手经营西义顺油坊,着手恢复李家“义”字号产业。李序园重振家业的资本主要来自“进修堂”自有资金和营口街老爷阁一带八百间房产祖业的租金。在重振家业过程中,他也得到了众多富商亲戚的帮助。当时黄县城后镇单家村的单氏、诸由观镇北王绪村的王氏、乡城镇狗皮集桥头的唐氏等,都是拥有大量资本的商人家族,与李家世代修好。

李序园接手西义顺油坊之初,营口大部分华商油坊仍在使用土法制造油饼。为了能与洋商相抗衡,李序园组织工人进行了多次改良试验,终于在宣统元年(1909年)研制出榨油机,油坊开始全部改用机器制油,出油量大增。1914年春,西义顺油坊的榨油机器模型曾参加巴拿马赛会展览,李序园也因此获得农商部颁发的四等奖章。通过革新和扩建,西义顺油坊在营口站稳了脚跟 。

此后“义”字号生意不断扩大,相继在营口、大连、滨江(今哈尔滨)等处开设“义顺魁”“义顺华”“西义顺栈”“恒义利”“长记”等粮栈、大屋子、杂货铺、油坊、银炉20余家。到清末民初时,“义”字号商号已占营口商业之大部分,居全市商号首位。加之他在周边城市也拥有大量产业,并因其拥有5家银炉供资金周转运用,所以当时大有左右营口市场的局面,可谓势倾一时。

日俄战争后,大连油坊业快速发展。李序园抓住机遇,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参与由三井洋行营口支店发起的工业投资活动,与大商业资本东永茂、三井支店共同集资50万(三井30万元,东永茂12.5万元,西义顺7.5万元),在大连设立三泰油坊。企业资本雄厚,当地油坊无法与之抗衡。1923年油坊豆饼产量已达到一百多万片,为大连产量最多的油坊。同年,李序园又在大连创办义顺生(义发生)油房,资本金为20万金圆券。

宣统二年(1910年),李序园出资创办了肇兴轮船股份公司,经营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海上航运业,成为营口首屈一指的富商。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李序园被举为营口商务总会协理,开始从事城市商务管理工作。1912年,他又当选为营口商务总会总理。1912—1919年担任商务总会总理期间,李序园为营口地区的商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序园在营口30余年的商业生涯中,兴办了多种民生事业。在营口兴办的第一项民生事业,就是参与组建“营口水道电气公司”,从事自来水及电灯电话事业。据《李恒春等经营营口实业节略》(1916年4月8日)载:营口濒临渤海,土咸水涩,河水秽浊,不符合饮用水卫生要求,尤其在夏秋之间,市民饮用之后,常有疫症发生。为解决饮水问题,1906年李序园联合东永茂商号财东潘玉田集资创办自来水公司。自来水公司建立之后,营埠商民皆饮用自来水,自此饮水清洁,全埠免受疾疫之灾。

营口为辽东门户,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被辟为通商口岸,咸丰十一年(1861年)开港后成为关东地区重要的人员及货物集散地。当时,山东、直隶两省渡海来关东经商者不下数百万人,而海上交通只有英商太古公司专轮行驶龙口—营口间运送货物,顺带运送客商。因独家营业之故,且都是不定期运送,太古公司居奇盘剥,商民苦不堪言。为了解决同乡的往来问题,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李序园联合旅居营口的山东同乡会同仁集资购买载重四百余吨的木造轮船一艘,取名“全胜”,使众多的鲁籍商民能方便地来往于营口与龙口、登州之间,改善了客货混装的不便状况,开创了清末营口华商经营航运业的先河,而李序园则从此涉足航运业。

面对不断壮大的“闯关东”大潮,仅靠“全胜”已不能解决问题。宣统二年七月二十日(1910年8月24日),李序园与王源瀚(营口大清银行总办)、康焘(营口交通银行经理)等发起,成立肇兴轮船股份公司。公司设立董事会,董事20人,监察4人,推举王源瀚为总董,李序园、康焘为副总董,陈达章为总经理,沈秉哲为副经理。公司资本总额小银元15万元,分作3万股,每股5元。李序园认购2000股,其四弟李子初认购300股。总公司设于营口东大街,靠海岸设办事处:一曰“西栈”,是从“悦来盛”代理店兑换来的;二曰“东栈”,是用洼地“稻田”兑换来的。同时,公司还在黄县宝善街西海沿路北原太古洋行旧址开设分公司,公司职员皆为黄县人,经理为毡王家村人赵文臣,副经理为张朱沟村人张民和。

肇兴公司成立前,已于宣统二年六月二十四日(1910年7月30日)在上海耗资12万元购买了由香港英籍船厂建造的1237吨轮船一艘,命名为“肇兴”号,船长为挪威人韦德门,在上海注册船舶牌照,并申请了航线。8月21日,“肇兴”轮投入营口至龙口、登州的航运经营中。投入运营后,从前在此航线上占垄断地位的太古洋行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双方展开了激烈竞争。双方票价由平到减,后来竞相免费乘船。肇兴除免费乘船外,还赠送旅客毛巾、肥皂、面饼等物品和食品。当时山东人均知“肇兴”轮为“山东帮所组织”“无不搭附该轮以行” 。太古见势不妙,主动提出与肇兴和解,甘愿放弃营口—龙口航线,并将在龙口的产业如办事处、仓库等转让给肇兴公司。抗争的胜利,不仅使肇兴公司驰名中外,也使国人为之扬眉吐气。此后,肇兴公司在营口和龙口两地贸易和人员往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14年,李序园出任公司总董,其弟李子初出任公司总经理。1920年公司股东总会上,李序园又连任公司总董。经过10年发展,到1920年时,肇兴轮船公司已有了雄厚的资金基础。据当时的《盛京时报》载:肇兴轮船有限公司“营业发达,大有一日千里之势,共得赢余红利不下百余万元。每至年终即行结账,按股分劈红利” 。在此基础上,公司决定进一步扩大经营。经李序园提议,董事会修改章程,将公司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增资奉票小洋150万元,分作3万股,每股50元,并报农商部备案。扩充资本后的肇兴公司实力大增,连续购入数艘大船。

大量购船的同时,肇兴公司相继开辟了营口至津、沪、闽等东南沿海及长江内河的航线,航线日益增多。肇兴公司除运输客人外,主要航线皆为货运路线,从南方运来土特产品,再将辽河上游的大豆、高粱、山货等运往关内或南方。

随着国内航运业的发展,船舶保险业也在中国兴起。肇兴等华商轮船公司每年都要花费巨额保费向英国保险公司投保,导致大量收入外流。1928年3月,经熟知保险业务的陈干青提议,李序园、李子初联合唐筱泉等人发起组建肇泰水火保险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实收50万元,李子初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成立后信誉卓著,业务兴盛,改变了中国船东只能投保外国保险公司的状况。总公司初设营口,次年迁往上海。肇泰保险公司还在沈阳、哈尔滨、济南等大商埠设有肇泰保险分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