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世界上还会不会出现米格31这样的特大型战斗机了?

皇家橡树1972


米格-31的定位是一款截击机,顾名思义,“截击机”的作用其实主要体现在“拦截”上面,而前苏联对截击机的定位就是这样,像米格-25是毛子用来干“黑鸟”和“女武神”的,米格-31也是用来拦截低空巡航导弹和各种远程轰炸机的,这玩意的优点就是:

飞得高、跑得快;但你要是指望他们玩近身狗斗,那么下场肯定会被空优战斗机打成傻bi的!

而米格-31还有个优点就是机身宽大,这意味着米格-31能装比传统战斗机更强大的雷达系统,理论上可以当简易的预警机使用,尤其是多机配合的情况下,这种情况非常适合前苏联那广阔的领土(今天的俄罗斯也一样),毕竟在冷战期间,美苏双方之间派战斗机互相恶心对方的行径都是家常便饭,而苏联领土那么大,就吃了在防空效率上的亏,所以,米格-31的现世也有这一层考虑在里面,那就是:能有效增强自己的国土防空能力!而像米格-31这种飞得高、跑得快,航程也还勉强(航程3300公里)的截击机就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了,用来对付轰炸机群或者低空巡航导弹是很不错的选择!

所以,说了那么多,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这玩意也就适合前苏联或者今天俄罗斯的国情!因为人家国土面积摆在那里,这种高空高速截击机可以分担防空系统的压力,毛子的专家分析,四架米格-31在A-50预警机的支持下,防空能力远远强于一个S-300防空导弹营,但是防空成本却远低于S-300,所以,今天的俄罗斯领土面积这么大,苦寒之地又那么多,再加上现在又没钱买侧卫,所以米格-31继续服役是注定的事了,至于题目中说到的,为什么其他国家没有出现这种飞机,原因就是用不着啊,又不是谁都跟你俄罗斯一样有着1700多万平方公里这么辽阔的领土!

所以,以后基本上是不可能再出现像米格-31这么大的飞机的了,俄罗斯也一样,不可能再去研发下一代大型截击机,第一,毛子现在没钱;第二,有钱也不弄,有钱还不如买侧卫,毕竟现在都2019年了,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而在这种现代化空战体系下,米格-21这种“大力出奇迹”的玩意已经不吃香了,一直开着大功率雷达探测,不是等同于告诉对方我在这么?而在隐身战机时代,这种行为跟作死没什么区别,当然,如果毛子本身的国土防空和数据链牛逼的话又不同!总之,再造米格-31这么大体型的飞机没必要,米格-31的最大起飞重量46吨,现在重型五代机的起飞重量也接近40吨了,比如F-22的最大起飞重量就有38吨,等以后航发技术再突破,重型战斗机的划分起点可能就在40吨以上!


哨兵ZH


米格–31的进气道,与边上的地勤人员相比显示出它的巨大!可以并排站两个成年人不成问题。

米格–31理论上属于“截击机”的范畴了,这样大的体积几乎可以和轻型轰炸机相比, 而苏联历史上也对于“截击机”这个机型也确实有所发展,除了现在的米格–31之外,它的前型米格–25和更早的图–128“大提琴手”都是体积庞大的飞机。

那么,苏联为何对“截击机”情有独钟?这原因还是苏联领土面积太大的原因,22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装下加拿大和美国都有富裕。早年间航空航天工业不发达年代,苏联国内情况(军事设施)是很神秘的,外国势力要想徒步完成对苏联的侦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二战结束后喷气机时代的来临,大航程、高速度的飞机出现改变了这样的局面,冷战开始欧美国家的大型侦察机不断的袭扰苏联,特别是美军的RB–57D、U–2这样的高空侦察机和B–36、B–52巨型战略轰炸机对于苏联的威胁甚大!说不定从那个方向就飞进来……在“冷战核恐怖”下是让人恐惧的事情,所以苏联率先研制出第一代实用的地空导弹系统(苏/俄是世界上地空导弹系统最完善的国家),但是国土面积太大再多的地空导弹也是“撒胡椒盐”,相对于飞机航程和侦察面积也是“守株待兔”。
图–128“截击机”与那个机场警卫相比凸显了它的巨大!其实,它本来就是有轰炸机改造而成。

有鉴于地空导弹使用的局限性,苏联根据防空需求开始大力发展超大型的“截击机”,大飞机有诸多的好处,首先就是:航程长作战半径超过了3000㎞,并且大部分的巡逻任务都是在领空内飞行不必担心油料缺乏的问题。第二:可以携带大型的空–空导弹,射程超过了150㎞专门打击轰炸机这样的低速大型目标,由于目标雷达反射面积大、机动能力差…并不需要截击机使用的导弹有多么的精密。第三,就是大飞机上相对的条件设施好一些,空间也大这对于缓解飞行疲劳是有好处的。
米格–25,苏联航空工业变通和良好技术集成的产物,粗劣的材料居然可以飞到“双3”这样的相对极限和轻易的突破“热障”(2.5马赫)……是西方比较恐惧的武器。

虽然,大型截击机的出现再结合地空导弹改善了苏联的防空环境,使得西方侦察机、轰炸机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截击机也到了淘汰的境地,这主要原因仍旧是轰炸机的手臂加长了和更加先进的侦察卫星的出现所致。


图片上“枪骑兵”正在发射AGM–158隐身巡航导弹,当年米格–31也是以它为作战对象的!不过“枪骑兵”已经由低空超音速突防这样的战法,变成了防区外发射远程巡航导弹,也就是说根本不给米格–31发射远程拦截导弹的机会,在500㎞外发射完导弹之后扭头就走。


比AGM–158射程更远的AGM–86C由B–52携带,射程超过了1500㎞。

由于远程巡航导弹的出现,外国的轰炸机要想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已经不需要进入领空了,在国境外500㎞发射导弹就行!就能打击俄罗斯境内600~800㎞的战略目标……这些新科技进步带来的新战法已经让“截击机”变成无所适从,总不能飞出国土外1500㎞去执行截击任务吧?所以,它使用价值不断的贬值!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比截击机小一些的多用途大型战斗机的发展却如日中天,“一型多机”的设计理念替代了性能单一的截击机,所以截击机这个机种也寿终正寝了!再也没有发展前途。


而俄罗斯目前还有很多架米格–31虽然不执行截击任务了,机况也不错,改变任务方向,利用它高空高速的特点携带“匕首”高弹道反舰导弹去打击敌舰还是比较好的平台,这也算是米格–31的归宿吧。


皇家橡树1972


米格31是目前世界上现役的飞行速度最快一款战斗机,绝对是唯一!

但是,它不是体形最大的战斗机。

单纯从体积面积上讲,中国的J8‖,.J20.美国的F15.俄罗斯的苏30,从体积上大小相差无几。

但是,米格31在火控雷达的功率上,飞行高度上,飞行速度上时至今日无“机”能比,飞行速度达到马赫数3.(超音速达到3陪音速)。

这是当今世界上战斗机的最高飞行记录保持着!

现在能达到双二,既飞行高度2万米,飞行速度马赫数2的只有中国的J8‖歼击机!

今后会不会出现与米格31一样的飞行速度的战斗机,不好判断,但是从体形上讲是有可能出现与米格31大小差不多的战斗机!


孔乙己乱弹


基本不会了,Mig-31严格意义上说属于截击机,这个机种的需求随着高空高速侦察机的消亡和核武器投送方式的改变也逐步变得降低,所以在未来很难再看到新的大型截击机出现。

说Mig-31之前我们要说一下截击机的问题,截击机和战斗机不太一样,截击机这个概念在二次世界大战期末期间就存在,他们针对的是体型庞大的轰炸机侦察机,不需要什么格斗能力,只需要能携带足量的拦截武器即可。其实包括大家很熟悉的能达到3倍音速的Mig-25也属于截击机的行列。由于早期空对空导弹技术比较落后,体积都非常巨大,为了携带足量的空对空导弹甚至把轰炸机改成截击机,比如由Tu-102轰炸机改造的Tu-128大型截击机,翼展17.5米,最大起飞重量43吨。由Tu-4轰炸机改造的Tu-4-D500战略截击机,翼展达到43米,最大起飞重量达到66吨。这两种截击机的体型都比Mig-31要大。

为什么苏联发展那么又大又快的截击机呢?冷战期间,美国B36、B47、B52这些可以空投核武器的喷气式轰炸机,具备2万米以上飞行高度的U2、SR-71侦察机相继出现,他们的速度和飞行高度比二战那些螺旋桨轰炸机都要优异,所以苏联的防空体系压力逐步增加。而早期地空导弹又不可能将苏联22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全部覆盖,所以苏联对截击机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对速度、飞行高度、雷达性能、空对空导弹性能、爬升率、航程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最终诞生了飞行速度超过2.5倍音速、最大起飞重量达到38吨和47吨的Mig-25、Mig-31,他们能够携带4枚以上射程超过100公里的空对空导弹滞空3小时以上,有效应对从各个方向出现的美国轰炸机和侦察机。这就是为什么苏联发展高速大型侦察机的原因。

为什么说这些截击机以后不会出现了呢?首先是核武器投送方式的改变,核武器的小型化使得不需要由大型轰炸机直接投放,而是可以由海基和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直接运载。而高空高速侦察机也侦察卫星取代,所以这种截击机没有了拦截对象。而体积庞大的轰炸机迫于防控体系的快速发展也改为在防区外2000公里以上投放巡航导弹,截击机的手无法触及这么远的距离。所以,截击机逐步开始无用武之地。

而且,随着现代航空技术的进步,三代战斗机的电传、航电、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机载雷达、远程空对空导弹的发展越来越先进,其实各国装备的双发重型战斗机已经可以兼顾国土防空任务,不需要单独再研制截击机。所以将来也不会再出现专门的截击机了。而Mig-31大型截击机也开始逐步转型为可携带大型巡航导弹的远程攻击机,算是Mig-31发挥余热吧。


雏菊西瓜Peterpan


苏联时代研制的米格-31战斗机是在米格-25战斗机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一款大型战斗机,米格-31战斗机至今还保持现役战斗机中飞行速度最快型号的记录。米格-31战斗机设计之初是一款高速截击机,其机身大量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得3倍音速的高速飞行能力。

目前俄罗斯空军装备的米格-31战斗机经过改进之后具备了携带大型高超音速导弹的能力,这款导弹就是俄罗斯所宣传的“匕首”导弹,从外形和尺寸上看这是在伊斯坎德尔地地战术导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由于战场形势的变化,米格-31战斗机之类的大型截击机的作用越来越不明显,因为目前战斗机的发展趋势是隐身化,米格-31战斗机之类的截击机由于机体庞大很容易就被雷达探测到,这样就成为空空导弹或者地空导弹的目标了。


米格-31战斗机是冷战形势下的一个特殊的产物,未来是不会再有类似的截击机的出现了。目前俄罗斯正在研制的苏-57战斗机是一款大型多用途战斗机,在许多方面可以取代米格-31战斗机的地位。


航空视界


截止到2017年,俄罗斯空军部队之中还装备了很多数量的米格-31系列重型截击战斗机,并且也据俄罗斯相关的新闻媒体报道称,俄罗斯空军对于大该升级后的米格-31系列截击战斗机的表现很满意,且该款战机将会继续服役到2020年。

由米高扬设计局独立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生产的米格-31系列,应该算是冷战结束之后,其相关飞机设计局推出的最为成功的一款战机型号了。也由于该款高性能重型截击战斗机的及时入役,俄空军部队一度颇为紧张的国土防空压力才得到了彻底的缓解。


也因为俄罗斯国土面积实在太过于广阔的原因,以至于一直到了08年,还有米格-31系列升级改进型进入俄空军服役。甚至,在其自身已经制造开发出了先进第四代隐身重型战斗机苏-57的情况下,俄空军还依旧把发射俄制高超音速导弹“匕首”的任务,交给米格-31最新升级改进型去完成。


至于,未来全世界范围内海会不会再出现像米格-31类似的特大型战斗机。显然就以目前现代战斗机研发的发展方向来看,战机隐身化多用途化信息化,这几个方面才是当今战机研发界的主流趋势,而战机特大型化,显然已经不再是日后战机发展的主流趋势了。

另外,作为体积庞大的全天候截击战斗机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空军部队的作战体系之中了,并且在面对即将大批量服役的第四代隐身战斗机的巨大威胁和压力下,类似于米格-31这种非隐身的特大型战斗机就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


航空君


答案:可能性不大了。

米格31实际上并不是一款战斗机,而是一款截击机,这种理念在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还是很时兴的,各大航空国都在搞的型号,但是在目前来说这个理念已经成为历史了,确切的说,上世纪70年代时,已经落伍了,米格31属于最后一款上马的项目了,主因还是苏军/俄罗斯的特定需求,属于例外了。

如今没有国家会在开发这类相关的型号,虽然俄罗斯也有过开发米格31后继型号的计划,但是这个计划被认为只是米格31的一个升级版,不是什么全新的型号,从目前的技术来说,已经没有必要开发专用的截击机了,这个技术在米格31上已经成为一个绝唱,再也不可能有像俄制米格31这样的战机了,它实际上属于一个特例了,其应用的许多设计理念上已经不符合今天的技术发展方向,而且从实际需求来说,他为了突出截击性能,实际上采取了过大过重的设计方案。,即便未来需要开发相关的型号,也没有必要采取这样过大的型号了,可以说,它是一个极端性的设计,而不是一个普遍现象,出现后继型号可能性太小了。

目前新一代的五代机在许多方面已经可以代替现有的截击机来执行任务,甚至可以完成的更好,而不是更差了。


麦田军事观察


以后即使比米格31更大的战斗机也是完全可能的,进入全隐身时代武器全部内置,传统尺寸30吨级重型战斗机的内部空间已经难堪重负,载弹载燃油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电子对抗电子干扰,指挥无人机有人机能力,主被动探测能力和防御能力,空地预警指挥能力,海湾战争之后空战已经进入了大概率视距外空战,对电子设备的需求和依赖已进入几何倍数的增长,设备需求体积也是大幅增长,据说B1B作为空战平台进行空战实验证明能够大幅度提高视距外空战能力,只是轰炸机重量级的战斗机概念令人难以接受,但大于米格31的战斗机出现不会是件奇怪的事情,只有国际形势和资金压力的限制而没有需求和技术上的限制~


王金水843


不会了,其实米格25战斗机早在35年前就退役了。只是世界上出现了比它还要快的美国黑鸟RS-71高空高速战斗机。米格25最大吐血速度2.85马赫。最大升空极限28500米。而黑鸟最大速度3.5马赫,最大升高在35000米。现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飞机坟场里堆积着一大堆破烂米格25呢




aircraftone


米格-41!俄罗斯这样国土辽阔的国家,不可能以固定的导弹基地或者低机动能力的导弹发射车来防守。真心用不起!所需数量惊人,可能把国力吸干。所以只能靠截击机远程冲刺来防空,用尽可能少的资源防守尽可能大的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