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俄罗斯空军全力生产苏-35S?

775890709


因为俄罗斯空军已经把苏联老本啃到了极限,再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他们开拓新时代了。

其实俄罗斯在五代机上的尝试非常多,从苏联开始就有进行相关的计划和研究,但时不利兮,他们的研究始终没有开花结果。

但是苏联人似乎一开始就走进了弯路,他们对战机的定义没有建立在电子技术的发展上,而是一门心思玩起了战机本身的气动研究。结果苏联人在一段时间内制造出了许多的高性能怪胎,却因为电子技术的落后,让美国人渐渐甩开了距离。

苏联解体以后,实际上俄罗斯相关的航空研究统统停摆,很长时期几个设计局无事可做,飞机制造厂也得靠着外销订单过日子。所以有人说俄罗斯的飞机设计师们已经与世界脱轨了。

俄罗斯后来执行的先进飞机计划几乎全是苏联时代的冷饭,从米格1.44到SU-47金雕统统如此。而且2002年还在表演的“金雕”完全暴露了俄罗斯设计者仍然在搞老思维的杯具态度,一款没有任何价值的高机动战机,打着“将来要装备等离子隐身”的名头出现在世人面前,然后迅速的消失了。

所幸2000年以后俄罗斯的战机销量喜人,随着亚洲国家的纷纷崛起,对国防的需求刺激了俄罗斯的军机市场,尤其是苏霍伊和米格这二位。因此俄罗斯人也终于能够喘口气去研究新的机型,然而这条路实在是布满荆棘,坎坷万分。

俄罗斯放弃了SU-47这个不靠谱的东西后,其实也是急在心里。眼见美军的F22已经渐渐成军,F35也开始交付,他们却拿不出一款经得起比对的先进四代机。乃至于中国也开始了新型战机的研制,并且一出就是两款。再不拿点东西出来,俄罗斯的飞机设计能力将会被严重质疑,未来可能连天空都守卫不了。

于是他们搞了个短平快方案,甩脱SU-47后苏霍伊立马投入了T50的设计之中,这架战机说是SU-27的隐身型号也不为过,毕竟苏霍伊后面几年最拿的出手的只有SU-27和其改型。什么SU-30、SU-32、SU-33、SU-34、SU-35、SU-37等等,他们太满意27姬的盘子,不断挖掘其中的技术,熟悉其方方面面。

但即便如此,T50的设计仍然耗费了超过预期的时间,原定2008年的试飞拖到了2010年,而且中间还爆发过土星公司因为被拖欠经费罢工停止研发的事件,让普京算是冒了一鼻子汗。

所幸俄罗斯人这回逮住个冤大头——印度。三哥们心比天高,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想着能从别人那赖到更多好处,因此他们很快成为俄罗斯T50项目的合作方。严格的说其实只是“投资方”,俄罗斯方面压根就没转让过什么技术,也没有任何关键方案分配给印度,只是把他们晾在一边,美其名曰“开发双座T50”。

憋不住的印度人差点跑到国际上骂娘:“你妹的双座啊!单座是啥样我们都没摸到,就见到钱哗哗的流了”,整个俄印联合的PAK-FA“未来前线战斗机系统”越整越像出闹剧,分分合合到现在都没个准数。

不过还好俄军自己还是负担了部分自产自销的任务,俄罗斯联合飞机制造公司也对T50的前景表示乐观,认为能至少对外销出600架,起码未来几十年内亚洲市场可以拿下不少。

然而,T50究竟好不好这是个很难说的问题,这种仓促上马的战机一直被人所质疑,尤其是风传的“隐身能力重大缺陷”经久不衰,以及“俄罗斯放弃T50计划”的消息,都为俄罗斯的新战机蒙上了阴影。

搞到现在,T50项目似乎成了一个巨大的“技术验证计划”,而且套路高度雷同当年美国的“JSF联合攻击机计划”,就像是个缩小的F35套路,只为了捡个送钱的傻子罢了。假药停都能玩法拉第,国家玩起PPT你觉得会怎样?

总之,俄罗斯在发展T50的同时,确实获得了大批资金和新型技术,因此航展上的新型SU-27改型们也愈发的焕发光彩。SU-35就是这样一款战机,当年SU-35曾经就一度是各个飞行刊物和航展上的超级明星,是SU-27系列的顶级款,经历了多年的打磨,再应用了符合现代标准的电子技术后,其实力不可小觑。

所以在老本啃到今天这地步的情况下,所谓4代+++的“终极侧卫”SU-35成为俄军当前最现实的选择,毕竟这种战机还能保持着相当的先进性,并且未来还有大量来自于其它苏霍伊改型以及SU-57战机的验证技术可供开发。

但最重要的是,俄罗斯现有的SU-57战机根本无法维持对西方的优势,与F22和F35对抗都不敢打包票。俄罗斯不像美国,美国已经拿F35坑了一大票人进去,无论这款战机是砸锅还是超神它都已经奠定了一个时代。他们必须抢在自己空军还有航空业从二流变三流之前,维持住现在的战斗力和声望。

这个套路我们其实也不陌生,多年前放弃封存精锐的T80坦克,转而采用和发展T72改型不也是这样的么?只要换个T90的名字,撑过一段时间不也能迎来“阿玛塔”么?

至少SU-35还能压住“阵风”、“台风”一头,现在的俄罗斯已经离开苏联很多年了,路还长着呢。


王司徒老百科


2018年9月的一天,在叙利亚,F-22远远地贼上了苏-35,盯了半小时,见苏-35没反应,采用公共频段告知了它,苏-35这才反应过来。因此F-22大喜过望,一路上差点笑掉下巴,还没开回家,俄罗斯就公布了雷达屏幕中F-22成像截图,在实事面前,美军飞行员也只得低下头来,这里用得着葛师傅《天下无贼》中一句名言,大意了。F-22这么棒的战斗机,生生给四代机苏-35生擒活捉,无论怎么讲,也说不过去。也许F-22过于大意了,以为没事,也许苏-35早就看见了它,所以这事开始变得非常怪异。不管怎么说,苏-35没有吃亏,总是真的。苏-35虽说是四代机,但其发现隐形飞机的能力,并不弱。远距离先敌发现,就能先敌开火,如果是这样,F-22在苏-35面前还真就没有什么便宜可言。也从而说明苏-35的设计思路是对的。既然这么棒,当然,俄罗斯会开足马力生产,现在已经生产了104架,包括给中国的24架。

▲还要生产多少?连卖加自己使用,生产线全开,再生产几年没问题。俄罗斯到了使用寿命的大量的苏-27系列飞机需要更换,少说也得生产400架,或者更多。苏-57未好,价格太贵,作为现役制空主力,与苏-30SM搞配合,前者制空,后者侧重对地攻击。我们知道苏-30SM实验版本,就是印度苏-30MKI,印度是作为制空战斗机来使用的,可见苏-30SM制空能力并不弱,但与苏-35比较而言,还是苏-35的制空能力要好些。两型飞机生产数量至少需要800架。看眼下这形势,也唯有开足马力生产,以满足军方作战需求。

▲终极侧卫。非虚誉,在航程,机动性,航速等方面,丝毫不弱于F-35,就是隐身能力差一点,不还有雷达发现能力吗?要比F-35强些,这样二者之间也不差什么。配合新研制的“游隼”光电瞄准吊舱,以及“彩色蜡笔”电子情报系统和翼尖电子干扰吊舱,现在的苏-35无疑如虎添翼。以为对苏-35,当可知道一样事,其原始设计,即对美国五代机的缺点而去的。百病缠身的美国两型五代机,要实现技术成熟,在可见的15年内是完不成的,苏-35正可以拿来练练身手,今后如叙利亚斗法这种事,美俄之间少不了。因此苏-35仍然大有用场。

▲苏-57是个狠角色。属于一击致命的那一种,苏-57可以为之冲锋陷阵。二者如果配合得好,用之制空作战,堪谓满满威力。这正像歼-20与歼-16的配合一样,提前发现以快打慢,五代取得了制空权,又可以伴随对地攻击。二国面临作战环境也差不多,所以空战考虑基本大同小异。苏-35不是没有问题,在武器平台上选择还不够多,或说发展有点慢,如果能把超远程的空空弹弄得成熟,那时的苏-35将会更加威风。即便这样,印度上门求购,俄罗斯还不卖呢,为得是及早弄一点钱过来,把苏-57早日研发成熟,与苏-35相比,苏-57毕竟是重中之重。


魂舞大漠


苏35S是俄罗斯目前能量产的最先进战机,俄罗斯一方面要汰换老式苏27和苏30,面临先进战机数量严重不足的窘况,另一方面又要找到一款在苏57大规模服役前能够压制周边大量部署的F15、阵风、台风等,并能与F22、F35略作抗衡的机型,除了苏35,找不到第二款。所以,苏35的最终生产数量必然不会少。
苏35“超级侧卫”


客观来说,苏35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作为苏27系列的深度改进型号,被俄方定位为4.75代战机,仅次于传统5代机。苏35S主要通过换装“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117S矢量发动机、新型航电系统等,获得大幅领先苏30战机的性能。
“雪豹-E
”无源相控阵雷达
117S矢量发动机


苏35航电系统

除了满足国内换装需求,俄罗斯大力生产苏35的另一原因,也是为了满足国际订单。中国从俄罗斯订购了24架苏35战机,最后一批刚于去年底交货。另外,越南、印度等俄罗斯传统军贸国对苏35也颇感兴趣,不排除未来订购苏35的可能性。作为一款成熟可靠又不乏先进性的战机,苏35S足以令印越等国垂涎三尺,再加上价格又相对不贵,未来说不定订单会拿到手软。
中国花费20亿美金购买24架苏35,目前已经全部到货



兵者诡道也


它不全力生产苏-35S也没别的更多的主力机型来承担建立防空阻塞线/执行空中战斗巡逻的任务了啊。

目前俄罗斯空天军的现状是什么,是三代机急遽老化,大批苏联时代剩下来的苏-27S与米格-29A/S的机体寿命已经没有多少了,说白了基本上只能丢在那当个样子货,真正堪用的三代机也就90年代末期、21世纪初生产出来的那几十架用来过渡的苏-27SM2/SM3与苏-30M2(好像还有一小批米格-29S);而三代半战机的数量又不足,苏-30SM型战斗机作为俄罗斯空天军执行混合制空任务与战区遮断任务的多面手也只生产了118架(截止2018年的数据),米格-35的计划则是一推再推,最初12架的交付日期已经被推迟到了2020年,而且还取消了原定安装的AESA雷达,又改回到了脉冲多普勒雷达(应该是俄军的AESA雷达计划出现了较大的技术困难),说白了还没装备就已经从三代半战机被打回三代机的原形了。苏-34的数量倒是挺多,但问题是苏-34的空战能力基本上是没有,对地攻击方面又要承担从战区遮断(类似于苏-24)到前沿战场遮断(补充苏-25M的位置)的多元化战术任务,可谓任务极其繁重。

更雪上加霜的是,俄军的新一代前线战斗机项目(也就是著名的苏-57项目)已经基本上确定是遇到了较大困难了,甭管它是机体强度有问题还是没得弹舱还是隐身性能不达标(其实笔者认为苏-57应该是有弹舱的,但是它的弹舱迟迟没有清晰的实锤确实让人浮想联翩),反正现在的现状就是:印度不愿意买,吵吵嚷嚷地要退出;俄罗斯空天军自己也犹豫不决,一面鼓吹“苏-57绝对优于F-22和F-35,歼-20更不在话下”,一面决定在2020年前只装备区区2架“量产型”(但是瞅着苏-57这每一架都不一样的德性,怕是这量产型也是纯手工打造的限量版),可谓是口嫌体直的典范。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空天军面临的现状就是极度缺乏能够执行专业制空作战任务的重型战斗机——三代机没法用了,其它几个型号的三代半战斗机任务也十分繁重,四代机(俄罗斯称作五代机)还没影——这种情况下,仅有的一种具备相对强悍空战能力的苏-35S型战斗机那肯定就成了俄国人的救命稻草了啊?只不过按照共青城的产能,

这棵救命稻草割的速度也实在令人捉急,生产了六七年也就一共造出来100来架,平均每年不到20架,相比较中国132跟112厂的产能,不得不说老毛子确实是已经有点没落了。


军武次位面


苏-35S是俄罗斯苏-27“侧卫”战斗机终极改进版本被称为“超级侧卫”,其装配了“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拥有最大探测300公里的作战距离,配备了两台AL-41F发动机(117S)矢量发动机,具有超强的机动能力。


苏-35S战机

目前的苏-35S战机是俄罗斯空中战机最强的王者,整体作战能力被俄罗斯称为4++战斗机,其性能超越F-15E、台风、阵风等西方的4+战斗机。苏-35S是仅次于第五代战斗机的优秀战机,能够完成俄对空,对海,对地等多种作战模式的多用途战斗机。
中国空军订购的苏35sk


在2018年12月11日,俄罗斯的阿穆尔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举行仪式,庆祝向俄罗斯空天军交付2018年最后一批苏-35S战斗机。这批苏-35S中红色15号机正好是下线7架战机中的第100架苏-35S。俄罗斯一直声称苏-35S是能对付F-35的战机,而F-35战机美国已经生产了300多架。并且现在美国正在以每年生产160架的速度在全速生产,这可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共青城生产的第100架苏-35S战机

而另一方面俄罗斯研制的苏-57战机,并没有获得俄罗斯军方的满意,尤其是在隐身性能上,被全世界普遍吐槽不如中美战机隐身性做的更好。从俄罗斯空天军就给12架的订单来看,就已经说明了目前的苏-57还没有达到俄罗斯军方的满意。那么俄罗斯空天军就要面临巨大的五代机压力,自己的五代机又不争气,那么只有尽快生产苏-35S这样的4++战斗机,以解燃眉之急。


生产车间上的苏-35S

俄罗斯还要面临全面的替换压力,虽然作为世界第二大空军,俄罗斯依然拥有庞大的老旧作战飞机,需要退役更换。最早的苏-27战机都已经服役30年了,俄罗斯需要新型战机用来替换这些老旧的战机。那么快速生产苏-35S就是一个最好的替代方案。
加加林工厂内的苏-35S

所以,在一定的时期内,俄罗斯不解决好未来五代机的隐身性能,那么苏-35S将会是俄罗斯的顶梁柱。在面对美国的强大隐身战机机群面前,俄罗斯也只能拼命的生产苏-35S了。虽然苏-35S并不隐身,但是依然要比俄罗斯的其他战机优秀的很多。其实这对于俄罗斯来说也是一种无奈!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淡然小司


苏35无愧于他近一亿美元的价格。苏35战斗机是苏27系列战斗机的终极之作,同时代表了世界三代机的最高技术水平和设计理念。现在俄罗斯已经生产了100架以上的苏35S,算不上全力生产也算是大力生产了。

俄罗斯作为苏35战斗机的研制国,大力量产苏35无可厚非。毕竟俄罗斯军队一直信赖的都是本国的装备,而且苏35并没有达到全力生产的地步。截止2018年12月,俄罗斯总共生产了100架苏35战斗机,其中还有24架已经交付我国。这个产量虽不说全力投产但也算是大批量生产了,而俄罗斯之所以如此急于生产苏35战斗机有其难言之隐。

苏57四代战斗机难产,以俄罗斯的财力就算服役了也没法大批量建造

目前苏57战斗机究竟几何也是十分神秘。苏57战斗机虽然号称是一款四代单座双发重型战斗机,但是在其隐身性能和航空发动机问题上一直被外界质疑。比如苏57是否真的拥有内置弹仓、航空涂料性能不成熟、矢量发动机是否完成研制也被质疑。而且我们且不说这些,即便苏57毫无问题可以入役,造价必定非常昂贵(据估计一架在3亿多人民币),以俄罗斯现在捉襟见肘的财力根本采购不了多少架次。所以说,即便毫无问题的苏57入役俄罗斯也只会“小酌一口”,采购少量维持制空权优势,并不能作为现在的主力使用。



苏35战斗机作为承前启后的巅峰之作,确实是很值得信赖和依仗的先进装备

目前苏35S战斗机确实是世界三代机的巅峰之作和俄罗斯空军承前启后的重要装备,战斗力甚至超越了法国阵风战斗机和美国四代机F35。该机具备四代机4S标准里面的超音速巡航、超视距打击、超机动性三项性能,展现过“落叶飘”、“眼镜蛇”等不可思议的超机动动作。作为一款重型战斗机,苏35S全重34.5吨,发动机加力推力达到142千牛,推重比高达9.1,确实“心脏”性能非常强劲。同时与老式俄式战机不同,苏35S实现了座舱玻璃化,机载一台“雪豹”无源相控阵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超过400公里,更为恐怖的是,苏35战斗机对反射截面仅0.01平方米的隐身目标探测距离也达到了90千米,之前还曝出过美国的F22战机被俄罗斯苏35战机雷达锁定,打破了F22天下无敌的噱头。所以说作为承前启后的一款巅峰之作,历经叙利亚战场锤炼的苏35S十分值得俄罗斯空军信赖,批量服役理所当然。



西凉宣抚使


俄罗斯空军之所以全力生产苏-35S,因为该机型在未来很长有段时间里是俄空军的主力机。俄罗斯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国土面积,同时俄罗斯和北约国家经常发生军事对峙,不仅领土需要守卫,庞大的领空也需要防卫,如此广袤的天空仅仅有防空部队根本完成不了,有时还需要直接驱离北约国家的军机或作出同等回应,需要庞大数量的先进战机迫在眉睫。


虽然俄空军已经拥有很多系列的苏系列战斗机,但从三代机到五代机,俄罗斯已经跨度超过了40年,很大一部分三代机已接近寿命年限,在和北约及世界先进战机的对抗中已经力不从心。而且像苏-35S这样的俄罗斯的歼击机都拥有优秀的机动性、航程远、格斗能力强,相控阵雷达能够能够侦测400千米外的敌机、并且能同时跟踪30个目标和对其中的8个发起攻击,一架苏-35S能够携带8吨不同作战半径的导弹,这十分符合俄罗斯广大国土的防卫国情。


苏-57之所以未能进行大规模生产,是因为该机型在设计到测试以来并不是一帆风顺,2010年首飞到2013年的航展上,一架苏-57就发生了发动机着火的尴尬处境,可见俄罗斯在苏-57的技术上同样和其他研制五代机的国家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苏-57从第一阶段测试到第二阶段测试已经拖延了将近7年的时间,研制时间也耗时十几年,本来应该在2014年量产服役也一拖再拖;虽然大问题几乎没有了,但小毛刺还是满身的,这就需要在小批量装备中不断改机和发现新的问题,毕竟俄罗斯不是财大气粗的美国,大批量装备后发现问题再去改;近几年经济不景气,俄罗斯2018年的国防费用比2017年的469亿美元少了将近17亿美元;加之近几年来俄罗斯进行了大规模武器现代化的换装,不肯能将太多的钱砸到苏-57身上,但苏-57是俄罗斯未来竞争的主力装备之一,不可能停止研制和装备,小装备大换血十分适合当前的国情。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世界主要发展五代机的国家也没能定位清楚五代机作用,就连装备了两款五代机的美国在装备的过程中也显得踌躇,俄罗斯同样也要很长时间去验证自己到底定位在什么层面,这大概就是俄空军继续量产苏-35S而未大批量装备苏-57的原因吧!



崇军讲武堂


苏-35S只是俄罗斯生产的一种飞机,谈全力生产夸张了,因为俄罗斯同时也在生产其他军用飞机,例如苏-30SM、苏-34的年产量就都比苏-35S多。从生产时间上看,苏-34比苏-35S早2年,苏-30SM比苏-35S还晚一年,但现在交付俄空天军的苏-34总数达到了121架,苏-30SM的总数达到了114架,而苏-35S总数为78架。不过,在今年,苏-34和苏-30SM的产量大幅降低,分别是4架和2架,而苏-35S的产量继续保持10架。

总体来看,俄罗斯还是在吃苏-27的老本,在苏-27基础上发展了一大堆改进或衍生型号,现在的苏-34、苏-30SM、苏-35S等都是如此,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苏-27当初的设计还是很优秀的。现在俄罗斯发展的诸多改进型或衍生型相比于同类战机也不落后,在不少方面还占有优势。

然而,在隐身战机方面,俄罗斯明显落后了。苏-57到现在迟迟不能投产,这绝不是简单的没钱的问题,按照俄罗斯给出的生产单价,苏-57并不比苏-35S贵多少。所以,苏-57不投产,只能说明其性能并不能令俄罗斯空天军满意。

俄罗斯现在面临美国强大的军事压力,特别是美国的F-35已经开始进入全速生产阶段,每年产量相当于苏-34战斗机10年的产量。这样下去,俄罗斯在空中力量方面与美国的差距将越来越大。然而,俄罗斯现在还没有装备能抗衡的隐身战机,就只能继续用改来改去的苏-27/30系列来应对,怎一个惨字了得。(S)


联合防务


苏-35的原型苏-27发展于70年末,原本是用来对抗美国的F-15,该机在发展过程一波三折,并不顺利。后在总设计师西蒙诺夫亲自带领下,改变设计思路,该机在8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并以大航程,大载弹量,高机动性在国际航空市场上一鸣惊人,但是苏式飞机的航空电子设备和厂西方国家相比,实终存在不小的差距,其雷达还是采用老式的卡塞格伦天线,其体积大,重量也大,功能单一,整机战场感姿状态差,这是其致命的缺陷。苏联解体后,随着俄罗斯与西方的接触日益加深,再加上其在电子技术方面的进步,俄罗斯决定对苏-27逐步进行改进,并发展出很多改进型号,在这些技木积累的基础上,俄罗斯发展出一种全新的多功能战机,该机外表与苏-27相似,但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战机。尤其是该机的电子设备,取得了质的飞跃,足以支持其现代战争的需求。


敬佩42707804



苏霍伊苏- 35 侧卫 - E是俄罗斯当今服役的顶级空中优势战斗机,代表了第四代喷气式战斗机设计的巅峰。在俄罗斯成功量产其第五代PAK-FA隐形战斗机之前,它将一直如此。

以其无与伦比的机动性而著称,大多数苏- 35的电子和武器能力已经赶上了西方同类产品,如F-15 鹰。但是,尽管它可能是F - 15、欧洲台风战斗机和阵风的致命对手,但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它能与F-22和F-35等第五代隐形战斗机抗衡的效率如何。

历史

苏- 35是苏- 27 侧卫的深度改进型,这是冷战后期的一种设计,旨在在概念上与F-15相抗衡:一种重型双引擎多功能战斗机,兼具出色的速度和武器装载能力以及格斗灵活性。

1989年,苏- 27在巴黎航展上展示了普加切夫眼镜蛇机动,让观众大吃一惊,这是一种战斗机将机头向后仰至120度垂直的动作,但仍按照飞机原来的姿态向前飞行。

广泛出口的侧卫还没有与西方战斗机发生冲突,但是在与厄立特里亚的边境战争中,它确实在埃塞俄比亚服役,在对米格- 29战斗机的战斗中击落了四架对手,自身没有损失。它也被用于地面攻击任务。

苏- 35的发展历史有点复杂。一种带有鸭翼(前机身上额外的小机翼)的升级版侧卫被称为Su-35,最早出现于1989年,但与目前的机型不同;只生产了十五种。另一款升级版侧卫,双座位的Su-30,已经大量生产,出口到近十几个国家。

没有鸭翼的当前型号被恰当地称为苏-35S,是侧卫系列中最先进的型号。它开始于2003年,由苏霍伊的分包商——阿穆尔河共青城飞机生产协会( KnAAPO )开发。第一批原型于2007年推出,2009年开始生产。



机身和发动机

侧卫系列战斗机是超机动的——这意味着它被设计成执行通过常规空气动力学机制不可能实现的受控机动。在苏- 35中,这部分是通过使用推力矢量发动机实现的:它的土星AL - 41F1S涡轮风扇的喷口可以在飞行中独立指向不同的方向,以帮助飞机滚动和偏航。只有一架实用的西方战斗机F-22猛禽拥有类似的技术。

这也允许苏- 35实现非常大的迎角——换句话说,飞机可以朝一个方向移动,同时机头指向另一个方向。大迎角允许飞机更容易地训练武器瞄准躲避目标,并执行高度的机动。

这种机动可能有助于避开近距离的导弹或格斗——尽管它们会让任何飞机处于低能量状态。

侧卫 - E在高空时可以达到最大速度2.25马赫(相当于F-22,比F-35或F-16更快),并且具有极好的加速性能。然而,与最初的报告相反,在战斗中装载时,它似乎无法超巡航——在不使用加力燃烧室的情况下进行持续超音速飞行。它的服务上限是六万英尺,与F - 15和F - 22相当,比超级大黄蜂、阵风和F - 35高出一万英尺。

苏-35扩大了燃料容量,内部燃料的续航里程为2200英里,或者两个外部燃料箱的续航里程为2800英里。较轻的钛机身和发动机的预期寿命都比它们的前辈长得多,分别为6000小时和4500小时。(相比之下,F-22和F-35的评级是八千小时)。

苏-35机身并不特别隐蔽。然而,对发动机进气口和座舱盖的调整,以及雷达吸收材料的使用,据推测将苏- 35的雷达截面减半;/<font>它可能会下降到1到3平方米之间。这可能会缩小它可以被探测和瞄准的范围,但是苏- 35仍然不是“隐形战斗机”


/<font>

武器

与F-15C和F-22上的八个挂点,或者F-35上的四个内部装载导弹相比,苏- 35有十二到十四个武器挂点,这给了它很好的挂载能力。

在远程,苏- 35可以使用K-77M雷达制导导弹(北约称之为AA-12蝰蛇),据称射程超过120英里。

对于短程作战,R-74 (北约名称: AA-11 弓箭手 )红外制导导弹能够瞄准“瞄准线外”——只需通过头盔式光学瞄准器,飞行员就可以瞄准距离飞机指向点60度的敌机。R-74的射程超过25英里,还使用推力矢量技术。

中程R-27导弹和超远程R-37 (又名AA-13 箭,用于对抗预警飞机、电子战飞机和加油机)完成了苏- 35空空导弹的选择。

此外,苏- 35配备了一门30毫米机炮,用于扫射或狗斗。

侧卫 - E还可以携带多达一万七千磅的空对地弹药。历史上,俄罗斯仅有限使用/<font>精确制导弹药( PGM)与西方空军相比。然而,如果理论和弹药储存允许,大规模使用这种武器的能力是存在的。


/<font>

传感器和航空电子设备

苏- 35相对于其前身最关键的改进可能是硬件。它装备了一个强大的L175M Khibiny电子对抗系统,旨在扭曲雷达波和误导敌方导弹。这可能会大大降低瞄准和击中侧卫 - E的企图

苏- 35的IRBIS-E无源电子扫描阵列( PESA )雷达有望提供对抗隐形飞机的更好性能。据称,它能够跟踪多达30个雷达截面为3米至250英里之外的空中目标,以及50英里之外截面为0.1米的小目标。然而,PESA雷达比西方战斗机现在使用的主动电子扫描阵列( AESA )雷达更容易探测和干扰。IRBIS还具有空对地模式,可以为PGM指示多达四个地面目标。

雷达补充系统的是OLS-35瞄准系统,包括据说有50英里射程的红外搜索和跟踪( IRST )系统——这可能对隐形战斗机构成重大威胁。

更普通但至关重要的系统——如飞行员多功能显示器和电传航空电子设备——也已得到显著更新。

使用单位和未来客户

目前,俄罗斯空军只有48架苏- 35。2016年1月又订购了50台,将按每年10台的速度生产。今年1月,一架俄罗斯苏- 24被土耳其F-16击落后,四架苏- 35被部署到叙利亚。苏- 35突出地装备有空对空导弹,意在传达一个信息,即如果受到攻击,俄罗斯人可能会构成空中威胁。

中国以20亿美元的价格订购了24架苏- 35,但据认为不太可能购买更多。据信,有人说中国的兴趣主要在于复制苏- 35的推力矢量发动机,用于自己的设计。PLA已经在使用J-11,这是苏- 27的中国型号。

向国外,特别是印度和巴西销售苏- 35的尝试大多失败了。然而,最近,印度尼西亚表示希望今年购买8架,尽管合同签署一再推迟。据报道,阿尔及利亚正考虑以9亿美元购买10架。埃及、委内瑞拉和越南也是潜在客户。

苏- 35的成本估计在4000万至6500万美元之间;然而,出口合同的价格已经超过了每架8000万美元。


对抗第五代

苏- 35至少与西方第四代战斗机相当,甚至更胜一筹。最大的问题是,它在对抗F-22或F-35这样的第五代隐形飞机时能有多好?

苏- 35的机动性使其成为无与伦比的格斗家。然而,未来使用最新导弹( R - 77、流星、AIM - 120 )的空中冲突可能会在很大范围内发生,而即使是短程作战也可能涉及AIM-9X和R-74等全方位导弹,这些导弹不需要将飞机对准目标。尽管如此,苏- 35的速度(有助于导弹的速度)和巨大的承载能力意味着它可以在超视距战斗中保持自己的优势。与此同时,侧卫 - E的灵活性和电子对抗可能有助于它避开对方的导弹。

然而,更严重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隐形技术对高科技对手会有多有效。一架F-35隐形战斗机与一架侧卫 - E进行近距离决斗会有很大的麻烦——但是速度更快、机动性更强的俄罗斯战斗机有多好的机会探测到F-35并首先接近它?

正如美国空军所拥有的那样,隐形战斗机将能够一百英里之外发射导弹,而敌人没有任何还击的方法,直到他们接近一个(短)距离,在这里视觉和红外扫描开始发挥作用。俄罗斯战斗机的支持者认为,它将能够依靠陆基低带宽雷达、机载IRST传感器和PESA雷达来探测隐形飞机。然而,请记住,前两种技术不精确,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用于瞄准武器。

俄罗斯由于五代战机迟迟不能量产,而面临的空中压力非常大,大规模装备苏-35是最好的选择。苏- 35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棒的喷气式战斗机,也是一个强大的导弹发射平台——但这是否足以满足隐身技术时代的空中优势战斗机,还有待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