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已有侯派、馬派和常派,那麼郭德綱及德雲社未來可稱為“郭”派嗎?

相聲演義


無論是侯派、馬派和常派,都是從無到有,也是因為侯寶林、馬三立等人對相聲的發展和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自身藝術風格自成一派,所以才形成了風格迥異的三大派別!



郭德綱已經自成一派

開宗立派的標準是什麼?愚以為是對傳統的繼承,並在繼承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風格。郭德綱的相聲以諷刺和幽默見長的同時,還能針對時弊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完全區別於歌功頌德型的電視相聲,這是很難得的,也是大眾喜聞樂見的。他更是大膽的增加了每段相聲的時間,在大家的印象裡以前的一個相聲作品,說破天頂多20多分鐘,郭德綱呢,每段作品基本上都保持在30分鐘以上,有的甚至多達一個小時。

有了自己的風格,他還不忘了傳承,可以說郭德綱傳授徒弟正真做到了因材施教,也就是他自己所說的一個猴一個拴法,他根據每個徒弟的特點,培養了他們不同的的特長。


拿已經成名的幾個弟子來說,岳雲鵬開蒙晚,又因為和史愛東在搭檔的時候由於有些包袱他接不住,就用耍賤賣萌的方式給遮掩過去了,郭德綱就著重培養他的這一特點,小嶽也逐漸形成了自己“賤萌”的獨特風格,並迅速的被粉絲所接受,成為了德雲社最先紅起來的演員。

張雲雷由於天生一副好嗓音,郭德綱就讓他主攻太平歌詞和小曲小調。事實證明,郭德綱是對的,因為張雲雷的成功走紅和小曲小調是分不開的,持續走紅又和他優秀的唱功和紮實的相聲功底分不開!



說到這,就不得不說一下閻鶴祥這個如假包換的工科大學畢業生,壯壯很出色,所以郭德綱選中他為少班主量活。又因為閻鶴祥有嚴密的羅輯思維能力,郭德綱又讓他成為了自己西河門的弟子,並賜名閻景俞。閻景俞在評書上的表現是令人驚豔的,所以郭德綱又委以重任把《我的師父郭德綱和我們的德雲社》這部書獨家授權給閻景俞。


在德雲社同樣出色的拜入郭門的弟子還有孟鶴堂、張鶴倫、燒餅等很多很多……

不容忽視的是郭德綱的相聲已經因為自己獨特的風格而自成體系,而他一脈相承的弟子們也在他的教誨下履行著把相聲這門藝術發揚光大的責任!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郭德綱及他的親傳弟子們一定會被稱之為“郭”派。


相聲迷老於


大雜燴,看著熱鬧,仔細品沒東西。

郭德綱的東西屬於什麼呢,說好聽了,什麼都有,什麼都會點,什麼都像哪點意思。

問題在,哪個都不能深究,哪個都沒到藝術造詣的層次。

完全沒造詣吧,天津給打的底子有,但是主幹有點長歪了。

用氣,連接,吐字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功夫,但是高一層的藝術造詣欠缺。而藝術造詣直接對的藝德欠缺。

為什麼講藝德,因為藝德對著造詣水平,水平高到造詣了,幾乎不需要利用外門的方法,也就是缺德來譁眾取寵,獲得藝術效果。

郭德綱始終沒邁過這道門檻,而以後又被雜所分心。

就是芯的高度不足,而且是關鍵性的入門高度,就憋杈,現在成一堆灌木了。

郭德綱在說天津笑話,最多是現掛的笑話,這天津人很多人都會。

他不是在說相聲,不是相聲藝術,他相聲藝術的造詣功底沒入門,他學的是車軲轆怎麼造,車門怎麼造,發動機怎麼造,而組裝的核心技術,他沒有。

楊志剛教了郭德綱很多技術,沒到教這個的層次,郭德綱就以為師承了,跑路了。

郭德綱有能力把這些東西攢起來,但靠的是自己的小聰明和觀眾的反應反饋。

而相聲藝術多少代的精華,他沒接觸到,甚至沒意識到。

楊志剛說,郭德綱離開我就要餓死,說的沒錯,東西還沒教完呢,精華還沒說呢。郭德綱並沒有出師。

至於開宗立派,郭德綱立還不足呢,談什麼宗派。

宗派的底就是這個精華。郭德綱根本沒有,現在多少都還屬於海清狀態。他跟古代海清本質很像,差別就是海清連專業底子都沒有,而郭德綱專業的底子,兩者同樣都上不去。


楓林沙洲


不論誰牌多大,實際情況就是九十年代中期相聲已經氣息奄奄了! 到2000年千禧之年時,相聲已經只剩歷史。 相聲死於跟不上時代,正能量或針砭時弊的相聲不能等於給百姓上政治課,也不能等於對時政的詠歎調!相聲就應該是讓普通百姓高興的!姜昆主張的所謂高大上實際全是糟粕,全部扯淡,完全違背了相聲存在的立命之本!對相聲來講就是宣兵奪主,對自身定位錯誤!觀眾是來聽開心的,你卻想著來教育觀眾! 相聲就死於姜昆之類無趣說教表演! 相聲談不上覆興,曾經也沒鼎盛到全民喜愛過!但郭德綱讓相聲重生後基本得到了全民喜愛,這是可以劃時代的!如果要非在相聲貢獻上論高度,那2004年以前的所有大師捆綁在一起是一個時代,2004年以後郭德綱一個人是一個時代! 完全是兩個朝代。


溫舟小魚


郭德綱最好不要這樣做,因為沒有正面作用而副作用卻很大,除了自己嗨,自己哄自己玩也沒有啥意思,因為相聲圈也沒人承認的,媒體也會抨擊的,郭德綱還會被同行全力打壓,畢竟他的同行都是代表的是正門正派的,郭德綱如果自稱一派,會得不償失的,落人以口實!郭德綱深刻的知道這裡面的道理的,所以他本人不會這樣做的。因為既然自成“一派”的話,那可不是靠一個人單獨支撐的,比如常派,從常連安到小蘑菇常寶堃、常寶華、常寶豐再到常貴田到常遠,裡面有幾代人多位名家才可能成就常派的,侯派也是從侯寶林到郭耀文、馬季、賈振良、黃鐵良、楊紫陽、馬季、胡必達、殷培田、賈冀光、丁廣泉、康達夫、李如剛、吳兆南、於世猷、郝愛民、師勝傑,再到姜昆、趙炎、馮鞏、笑林、王謙祥、李增瑞、黃宏、劉偉,再到賈玲、白凱南、應寧、宋寧等!都是眾星雲集啊!而郭德綱除了自己一枝獨秀外,最知名的2個徒弟都背叛了,剩下徒弟如岳雲鵬、張雲雷、燒餅很難成氣候,所以郭德綱最好別自稱一派,如果輿論或相聲界公推他,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


財富雄鷹


根本沒有馬派相聲,更沒有侯派、常派……不知道這個理論哪來的?京劇梅派和程派有很大的區別,馬派和麒派也是相去甚遠而且不管哪個派別也都有追隨者。

回到相聲,所謂馬派相聲,追隨者是多,但是藝術特點是什麼呢?區別於所謂侯派、常派的地方在哪?

所謂常派,常寶霆和常寶華風格都有很大區別。所以相聲沒有派,夠不上。

我們可以說有馬氏相聲、侯門相聲、常家相聲,這都行。

馬氏,年代久遠,馬成芳說評書,馬德祿是相聲八德,馬桂元、馬三立、馬四立、馬敬伯、馬志明、馬小川、馬六甲,一家子幾代人幹曲藝。

侯門呢,傳人眾多。侯寶林開始,侯耀文、侯震就不提了,單是侯大師弟子馬季先生一支就湧現了多少優秀傳人。

常家,從常連安開始,常寶堃、常寶霖、常寶霆、常寶華、常寶慶、常寶豐、常貴田、常貴德……第四代除了麻花的常遠,其他的近幾年也不怎麼出來了,一家子說相聲,人多。

郭德綱老師,德雲系足夠自成體系了,古今說相聲收徒弟,論數量應該沒有超過他的。但是說是郭派?當個包袱聽聽還行。


方舟Hung


如果這個時代,相聲這個行業,有希望成為大師、能夠開宗立派的人物,那郭德綱是最接近的。

在計劃經濟時代,相聲成為一種國家宣傳的文藝形式,這是侯寶林大師的功勞。

在市場經濟時代,找到一條適合相聲的市場化的道路,這是郭德綱的功勞。



郭德綱有天賦,聽他早期的相聲、評書作品,派頭十足、非常老成,根本不敢相信這是出自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之口。當三十歲的郭德綱出現在人們面前,他能說能唱,技術全面。大家驚為天人,說祖師爺賞飯。

郭德綱肯堅持,十五歲起三上北京,經常窮得沒飯轍。在相聲極度衰落的情況下,郭德綱一條道走到黑,這份毅力難能可貴。

郭德綱善於學習,他學會了許多其他相聲演員不會的技能,他蒐集了大量相聲、戲曲資料,他還讀了不少的書。郭德綱的肚子儼然成了一個大超市。

當然他也有問題。

在05、06年業務達到頂峰後就停滯不前,作品中俗氣的內容太多。



成名後分心嚴重,現在的郭德綱基本忙於管理團隊、培養新人、四處商演,再也沒有像十多年前那樣花大力氣去打磨一個作品。

觀眾們就是這樣,你好他就希望你更好,永不滿足。

好在他還年輕,也一直在努力為曲藝的發展做貢獻。

郭德綱對這個行業至少有三大貢獻:把相聲從衰落帶到興盛、培養了一批相聲傳承人、對其他傳統曲藝有普及推廣。



郭德綱一直把自己放得很低,他認為自己就是一普通藝人、相聲界的小學生、給相聲看墳的。相聲是和剃頭、修腳一樣的手藝。

這種太佛系的心態可能也是他專業停滯的原因。他總說相聲要先搞笑,以他今日的能力和地位,他可以思考搞笑之後的事情了。

郭德綱能不能成為大師、開宗立派,這要等他死了之後才能蓋棺論定,我希望他是。

也希望郭德綱再出更多好作品,留下更多經典。


一鍋魚三樣


個人觀點相聲在北方,再小一點在京津兩地,就是侯派和馬派,沒有常派,只能說常氏相聲。我記得在以前有個專訪就是說這個問題的,細節記不清,就說個大概意思,大家品評一下。

侯派其實就是京派,天子腳下,見人高三分,所以塑造出來的人物以敘事為多,而且更多的是批評這個塑造出來的人物。

馬派也就是津派,九河下梢天津衛,三教九流什麼都有,不知其背景,所以逢人客氣點,相聲中塑造多是小人物,把一些不好的毛病表演出來,讓他人批判。

至於郭德綱,他自己說過,他表演的是一個小人物,但是偏偏要見人高三分,津派的骨,京派的肉。


Vincenteye


相聲門派是從藝者長時間打造磨練而成的,同時經過同行及廣大覌眾認可的。為此歷史上那麼多藝人能頂起門派的不多。不仿我們回顧一下,常家,馬家,候家的掌門人,不論那一代都是響噹噹,硬梆梆的德藝雙馨之人。所以說能成門派必須是一具備德,藝,才的優者,方可撐起門面,人們口服心服,定能眾望所歸。至於郭德綱,雖然有人吹捧,但他能成一個門派那是不可能的。因郭德綱即沒有師承。也沒有坐科,是江湖市井雜亂無章者。假若說候,馬,常各門派是魯菜,川菜,江準菜之大成者,那麼郭德綱只能算剛開鍋還沒煮熟的咯嗒湯,還不如一碗東北殺豬菜。從郭的經歷和個性來看。要做個德藝雙馨的藝人,德雲社成為有識有才有專業的相聲門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認為他們還遠遠達不到標準。人們很難認可。


朱巖村


研究派別門系,對曲藝發展沒絲毫的幫助,觀眾盼望的是好作品,而不是這行的龍爭虎鬥。每個演員有每個演員的優點,戲路子不一樣,創作思路異同,只有觀眾的喜好作甄別,喜歡什麼樣的作品和演員更多一些,一個師父能教出不同風格的徒弟,形成各自的風格,不可能教出的徒弟一模一樣,產生克隆效應。對於同樣的作品,演員自己有不同的理解和處理方法,演員上臺不走一帥,便走一怪。郭先生自成一派也無可非議,這就是: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演員楊澤平


我覺得這完全有可能——儘管官方記錄中有可能一時不承認。

侯寶林、馬三立、常連安及後人,由於其自身的相聲自成一派,在觀眾中和相聲界形成了一定影響,又為相聲界培養了一批新人,而新人在表演方面沿襲了前輩的表演風格,因此相聲裡才出現了侯派、馬派和常派相聲。在這幾位相聲演員出現之前,是沒有這幾個派別出現的,而當只有他們幾個在說相聲沒有他們的傳人說相聲時,這樣的派別也不會出現。

現在說郭德綱馬上就能形成郭派相聲,還為時尚早。他自身還比較年輕,目前正處於一個相聲演員的黃金期。現在看他十多年前的相聲表演,與現在就有一定的區別,而十多年二十年之後,郭德綱的表演應該還會出現變化。因此他自身的風格還沒有完全定型,目前也就沒有辦法總結他的總體表演風格。

但他的影響力一定是在的,最起碼在目前就已經影響到德雲社他的眾弟子的表演。儘管德雲社眾多演員的表演風格並不完全一樣,比如岳雲鵬的表演就與郭麒麟有很大區別,孟鶴堂和張鶴倫的表演也不一樣,張雲雷更是不同,但不管如何肯定多多少少受到郭德綱風格的影響。另外,即便形成一派相聲也並不意味著全體風格相同,侯寶林和馬三立與他們的徒弟們,表演上也是有很大區別的,這不是問題。

假以時日,十幾二十年之後,郭德綱的相聲自成一派,是大概率事件。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不管是侯派還馬派,這是官方和民間都認可的相聲派別,而就起碼現在郭德綱和官方渠道的關係來看,如果沒有實質性改觀,他的派別也許只有普通觀眾承認,官方很難做出正面回應。

不過話說回來,郭德綱應該也不太在乎官方什麼認可,只要買他票的衣食父母們認可就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