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旗:工業富聯定位全球工業互聯網老大

李军旗:工业富联定位全球工业互联网老大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華清 4月1日,工業富聯(601138.SH)在深圳舉行2018年業績媒體交流會,董事長李軍旗在交流會上表示:“工業互聯網,現在全球沒有哪家企業敢說它是老大,我們就瞄準這個定位去努力。”

李軍旗表示,基於富士康集團三四十年在工業方面生產數據、生產場景、生產內容的積累,工業富聯探索工業互聯網的架構,有了架構,對內先進行驗證,有效的做法對外推廣,做得不對的,進行改革,2018年工業富聯在“熄燈工廠”方面的嘗試就是內部的一個試驗。“熄燈工廠”指不用開燈也能運轉的工廠。

經濟觀察網記者從工業富聯處獲悉,公司已經在精密工具和通訊設備製造板塊完成“熄燈工廠”的樣板改造,2018年旗下“熄燈工廠”實現營收47.66億元。李軍旗同時表示,“熄燈工廠”目前只處於起步階段。

3月29日晚間,工業富聯(601138.SH)公告了上市以來的首份年報。年報顯示,2018年工業富聯營收達4153.7億元,同比增長17.16%;歸屬上市公司淨利潤達169億元,同比增長6.52%。2018年度分紅預案擬每10股派息1.29元(含稅)。

在4G業務擴張、通訊行業向5G進發以及全球數據中心、雲服務市場增長的背景下,2018年工業富聯的通信網絡設備和雲服務設備均取得超過20%的銷售收入增長率,但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業績有所下滑。此外,在整體淨利潤增長幅度低於營收增長幅度的背後,工業富聯三大板塊的毛利率均下降。

經濟觀察網記者就毛利率下降和精密工具、工業機器人板塊業務營收下滑的問題採訪了李軍旗,李軍旗更傾向於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這兩個問題。

“你們都是看今年有沒有增長,明年的增長點在哪裡,還是簡單地把它當做新技術或者新產品來看待,而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是要開創一個全新的製造業形態的。”李軍旗解釋,製造業領域的提升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拿精密製造來說,20年前富士康就開始抓,但直到現在還有進步的空間,做到了微米級是否可以進步一做到納米級?毛利率是否能提升,跟公司的產業佈局有一定關係,工業富聯做全球化和長期化佈局,在早期一定程度上拖累毛利率,但對於從事製造業的工業富聯來說,利於長遠發展。

對於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營收的下滑,李軍旗回應經濟觀察網記者稱,過去製造業很少採用機器人,一旦開始採用,在一定階段會有所增長,但固定資產的投資不會一成不變,以往的工業機器人可能只是要求簡單的自動化,現在要求有感知能力、更加的智能化等,工業機器人的需求端發生變化,營收難免發生波動。“要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上。“李軍旗解釋說。

業務板塊

工業富聯的三大板塊業務為: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和精密工具、工業機器人。通信網絡設備包括路由器、網絡交換機、網絡服務器、機頂盒、行動基站、光傳輸設備等,是工業富聯最主要的營收來源。

2018年,工業富聯來自通信網絡設備的銷售收入達到2591.54億元,同比增長20.82%,佔公司主營收入的比例從2017年的60.75%上升到62.76%。工業富聯也在年內完成了5G small cell、UE (User Equipment)、MIMO天線等5G發展初期技術的開發。

工業富聯總經理鄭弘孟在交流會上透露,今年工業富聯會有5G方面設備的出貨,至少已經有兩個客戶採購公司產品。鄭弘孟同時看好工業富聯在5G時代的前景:“5G有三個特點,大帶寬、廣覆蓋和低延時,低延時跟人沒什麼關係,跟物有關。”5G的低延時可以降低製造業環節自動化反應的時間,大帶寬也更好地支持影像數據的採集和分析,影像數據有利於AI模型的訓練和應用,5G技術有利於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2018年工業富聯雲服務設備的銷售情況也不錯,銷售收入為1532.24億元,同比增長27.27%,佔公司主營收入的比例由2017年的34.1%上升到37.11%,客戶範圍由網絡通信領域拓展到電信運營商。

工業富聯的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目前還是以滿足內部生產為主,2018年該板塊實現營收5.18億元,同比下滑46.33%。產量方面,2018年精密工具的生產量同比下降31%,工業機器人的生產量為2994個,同比下降18%。

從毛利率來看,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的毛利率是三大板塊中最高的,能達到30%~40%,通信網絡設備的毛利率不到15%,雲服務設備雖然前景大,毛利率卻是最低的,不到5%。2018年,工業富聯三大板塊業務的毛利率均有所下滑,其中,下滑最大的也是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板塊,下滑了16.67%個百分點。

工業互聯網

作為頂著“工業互聯網”頭銜上市的公司,工業富聯持續摸索工業互聯網如何賦能製造型企業和推進智能製造。

據Accenture出具的《工業互聯網展望報告(2015)》和《工業互聯網市場定位報告(2015)》,2020年全球工業互聯網領域投資規模將超過5000億美元,2015~2030年間,工業互聯網領域預計將為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帶來約達1.8萬億美元的增長。

工業富聯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架構包括傳感器(採集數據)、霧小腦(部署在邊緣層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反饋的可存儲物理設備,與富士康工業雲相連)、富士康工業雲Fii Cloud以及工業應用四層。

工業互聯網首先被工業富聯用於內部生產的改善。2018年,通過內部工業互聯網改造,雲網設備生產製造業務,前五大客戶產品良率由區間93.425%~99.5%提升至94.925%~99.8%,最高提升比例1.5%。通信設備高精密機構件產品良率提升2.75%。精密工具製造方面,以全資子公司基準精密為例,應用富士康工業雲開發的系統,刀具開發週期縮短30%以上、設備稼動率提升10%、資源綜合利用率提升30%,同時循環300 噸碳化鎢材料,減少水消耗6萬噸,節約用電約100萬度。

研發和人才是工業富聯持續推進工業互聯網和智能製造的基礎。2018年工業富聯累計研發投入89.99億元,同比增長13.43%,新增專利1406項,研發人員超過2.3萬人。不過,對比工業富聯超過25.2萬人的員工人數,研發人員的比例只有9.2%。工業富聯還有19.1萬人左右,學歷在大專以下。

工業富聯建立了“燈塔學院”,聯通產學研,瞄準工業互聯網人才的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