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改后,你有哪些感想?

齐齐sura321


现在不是医改后,应该是医改中。十年的医改重点做了五件大事:



1.取消了药品加成。第一次出现医院的药品比药店价格低。彻底解决了公立医院以药养医,杜绝医生开大处方药,吃回扣等问题。


2.实现了医保全覆盖。形成了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医保体系。实现了人人都有医保的目标,为百姓就医提供了保障。

3.取消了公立医院人员编制。使人才流动不受限制,更加合理化,也使医院用人更加自主。


4.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改善了乡村医疗机构就医环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工资,全部由政府承担,并在城乡开展了公共卫生服务。

5.在全国推行了医联体模式。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抅的能力建设,实行了医师多点执业、双向转诊等制度。


虽然医改做了大量工作,但在百姓心目中收效甚微。认为医改没有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反而觉得越改越贵了。

医疗保障制度,更没有解决因病致贫,因贫返贫问题,高额医疗费用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经济负担。

到底是什么原因?有人认为还是医保制度改革不到位。建议医改下一步重点解决医保问题。公立医院取消了编制,政府减少了投入,医院为了生存发展,医院一定会在创收上下功夫。不解决医保问题,百姓看病更贵了。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由医保部门与被定点医院谈判确定,患者的医药费由医保通过购买医院服务来支付,患者只按一定比例承担部分费用。医疗费用由医保审核把关,人们不再担心过度医疗,就医挨宰等事情发生,放心就医,安心养病。


用户临江楼主


对于医改我也了解了一点,可能不太全面,但我站在医生的角度谈谈我的想法

这其实就是现在比较热门的医生多点执业,鼓励医生去基层,去偏远的地方为第二或者第三执业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再分配,让偏远地区的患者不用跑很远,在县城里就能享受省级医疗水平。

2、大病医保全覆盖

我们国家存在很大的因病致贫的现象,主要是一些大病、慢性病的治疗费用很高,动不动就是几万起步,上不见顶,小康家庭都不一定扛得住,国家财政增加了医疗保险的补助,整体上减轻患者的负担

3、药品价格改革

在原来,我国的医疗是比较畸形的,医院的收入主要是依靠加价卖药来维持医院的运营。而现在改革后,医院药品零加成,医院药物进价多少,卖价就是多少,医院还要倒贴药房人员工资等管理费。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或者在药店购买,这一来药物竞争扩大,药物价格下降,收益的就是广大患者。

主要是凸显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在医疗过程中产生医疗价值并不是药品,而是医务人员,但是以前我们的制度是轻视人的劳动价值,重视药物等物品的价值,所以对于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是很大的挫伤,前几年有个新闻报道:一个康复理疗科的一个医生为患者进行推拿,收费是25元一个小时,而医院旁边的洗脚城洗脚的价格是168一个小时。制度的不合理不言而喻。

5、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结算

这个是我们国家发展才能享受的福利了,这得益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为患者带来的新的福利了,许多疑难杂症需要到省城甚至要去北上广等大医院才能有救治机会,而医保还要反复折腾家人,非常麻烦,联网异地结算给患者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

上述5点是我对于医保的改革的一些看法。改革总会越改越好,虽然还是存在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我们也要合理看待。毕竟医改的困难不是中国才有的,美国、加拿大等发达西方国家一样面临困难重重的医改。


骨科木匠刘医生


医改十年以来,人民日报的标题都是《三明医改破冰前行》,说明医改的任务是困难很多的。作为国家来说付出很多;作为医院来说觉得自己利益受损;作为医生来说,可能会转变观念;作为老猜姓来说还是不太满意。今天我就说说国家医改的付出吧。

第一是国家财力的付出,从2006年国家实行居民医保以来,每年的开支一直递增,至到2018年17607.65亿元;次均住院费用2.4万元;次均基金支付1.4万元,这些都是真金白银。这里面包不包含慢性病门诊;还有些国家免费治疗的急性传染病等等,还不知道。

第二国家为破冰,改革药品的采购方式,取消药品加成,包含现在4+7的带量采购,包含取消一部分进口抗癌药品的关税。其实改革药价,涉及医院利益、医生利益、还有药企利益,还有300万药品推销员的利益。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第三积极推动,医保异地结算,尽量扩大医保覆盖人群。统一城乡医保。以前有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村医保,现在合二为一。这样做也是为了促进公平公正。也是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努力的。

第四医疗改革还在继续深入推进,“三明模式”就是一个有益的举措。核心就是“让药品回归治病,让医生回归看病,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医改是世界性的难题。我们要有信心,国家的医改一定会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药,住得了院”。


沧澜之水红尘有你


做为一个工作在地方三甲医院二十几年的医生,对医疗体制改革的看法和前面的大多数人是完全不同的。医改前,大家治病用的是丁胺卡那、庆大霉素、青霉素,住院一天几十到两百多一天。可那个年代没几个人住的起院的,来医院看门诊的也少,一般都是比较好的公家单位的人才能住院。可那个时候治疗药物和手段非常有限,疗效很差。普通人生病一般都是拖着,拖到最后就没得治了。我们三甲医院一个科才十几二十几个病人,整个内科也不过一百多病人。现在能?连五保户都可以花几万块做手术,用的药物比当年好太多了,手术都是微创的了,虽然说费用和当年比多很多,可真正看不起病的人很少,多数人只是嫌钱多,不像当年是真的看不起。现在我们一个科就一百多病人,内科有一千几百个病人,大家都看得起病,而且治疗手段比当年好太多了。医疗体制改革到底是不是成功的就凭大家的良心了!


笨医生


医疗改革一个目的~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不然改了哪个地方、改了多少结论都是失败的。

过去“赤脚医生”为什么受欢迎?方便、药品价格低、大病治不了但能看的病绝对不含糊,以病为主药到病除。

现在医药改革了多少回不受大家欢迎,原因就是医也价格贵、药也价格贵,帮衬着老百姓的医保实际支撑了医药界,大家看病成本逐年递增,当然这里有物价上涨的成分。不把看病价格降下来或者稳定其价格,我们医疗政策、体质就不会受欢迎。

问题症结在哪里?医药!医药是两个各自不同群体的代表,实际医的怎么样很大部分是由药决定的,没有说上了医院都得开完刀回家!病人病情之间相比开刀的真正上了一层楼了,这部分病人比例相对较小,所以普通病人是绝大多数人,这些对医疗意见也是这个群体发出的。

解决问题要抓重点、关键。我们要让医和药分手,他们联手非常可怕,大了说决定你生命,小了说直接把病人分类,分出了能看起病的、看不起病的、能看大病的、还是能看小病的。为联络医院药家大量豢养“医药代表”,“医药代表”是干什么的?就是联络医和药之间“感情”的,这个坑苦百姓的医和药“感情”,药厂代表成了医院的得力使唤“丫头”。

其实国家收回医院用药权,平等投标权、检查监督,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为了医疗普惠百姓我们应该继续“赤脚医生”

整体上抓小放大,现在这个趋势就是往这个方向发展。

看病是大事,把病看好价格低就是好的医药政策,就会受绝大多数人欢迎,病本身不可怕,怕的就是看病的,让看病的立场站在病人一边确实不是容易的事,再怎么不容易先断了医和药的关系,让他们二人像两条铁轨很近但谁也挨不着谁,他们就会安全承载这趟“救死扶伤”列车,让病人安全无忧的下车!


载你飞翔


感觉医院越来越进不起了,明知病很严重,只能硬靠着。没医改的时候,肾结石手术,术后三天出院,1700元报销一半850元,医改后,朋友肾结石住院,还是找熟人,报销后刚不到一万。医改前,治腹痛的复发黄连素2元一盒,医改后12元一盒。求求大人,不要再改了,给穷人留条活路吧。


不是我的菜--爱咋卖就咋卖


住院更贵了,各种各样的一大堆的检查等着你,大把大把的钱用到了检查上,我的朋友胃疼,竟然还给他做了艾滋病检查。药店里的药更贵了,医院里面不愿意给开药了,大夫会给你指定一个外面的药店买药,几粒药几十块钱。


我的心情你不懂12345


医改把医院,医生全推向市场,当做商品,改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作风,我今年79岁我住院时还要了六千元的红包!!!我在年青当医生时要红包都不想。脑子都没有,现在都因私有化造成的!!!身体的病能治!!!思想污染的病治难!!!!


柯旺 易医养生馆


愿来看病吃药,从不担心医疗费用。自己只用出两毛挂号费就行了。只是那时人年轻,也用不着到医院去看病。医设改后,这几年年纪大了,常需要去看病吃药。看一次个把礼拜的工资没有了。所以医改剥夺了我享受公费医疗的基本权利。个人极其反对。只是这种反对亳无意义。


收福1


亲身经历,现在别嘌醇买不到了,过去7元涨呀!涨,涨到9元再涨到十几元,三十几,后来50几,现在干吹买不到了。这也叫医改?这叫医革命,把老百姓命都要割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