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网络歌手与独立音乐人的差别,华语乐坛断层的真正根源

“如果晚出道五年,他们就是独立音乐人了,绝对不会被挂上非主流的标签”

,这段话出自著名歌手汪苏泷与徐良的音乐合伙人李思睿之口(大象音乐CEO),用以形容当年的“QQ音乐三巨头”以及相类似的“非主流网络歌手”。

或许很多朋友不理解,同样是网络歌手,许嵩、徐良、汪苏泷他们与现如今所谓的独立音乐人有什么很大差别吗?事实告诉我们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远远超乎想象。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年许嵩等火遍大江南北的网络歌手,真正赚到钱的有几人?实际上当年他们的所有歌曲都是处于一个免费收听的状态,再加上那时候互联网对音乐版权的监管不力,基本上他们靠歌曲是没有任何收入的。同样许嵩他们的曝光度也仅仅来源于一些音乐平台,并没有实质性的线下演出,更不用说开办演唱会了,这都是后来才逐渐齐全的流程。

非主流网络歌手与独立音乐人的差别,华语乐坛断层的真正根源

但是反观现在的独立音乐人,小编同样举几个突出的例子,比如民谣歌手陈粒、花粥,以及说唱歌手JONYJ、TT等人,虽然他们其中部分已经签约公司,但事实上在早期刚刚成名的时候他们已经就有各种Live house演出,甚至还登上过不少音乐节,虽然也曾苦过但是在收入上却比许嵩徐良汪苏泷等人早期要高出不止一个档次。

非主流网络歌手与独立音乐人的差别,华语乐坛断层的真正根源

难道是后者比前者更知名吗?显然不是,论传唱度和知名度恐怕没有哪一批网络歌手(小众歌手)能够比得过三巨头,但恰恰就因为成名时代不同,最后得到的结果便截然不同。

也有很多人说许嵩、汪苏泷等人现在不是混的很好吗?不可否认他们两确实非常成功,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一个成为海蝶音乐总监,一个成为华语乐坛闪耀的新星,但以他们的起点来说,这样的成绩是远远不合理的,甚至还具备着一定的偶然性。

非主流网络歌手与独立音乐人的差别,华语乐坛断层的真正根源

除了许嵩和汪苏泷之外,像同期非常火的小贱、星弟、颜小健、乔洋等诸多网络歌手均没能熬出头,甚至同为三巨头的徐良如今沦落到与许多后辈一起参加《这就是原创》。在现场很多选手对于徐良的出现都感到不可思议,均认为他应该是坐在导师席的存在,但是徐良有办法吗?很显然没有,不是每一个歌手都能够顺利转型摆脱非主流标签的,这三个字让很多人再也无法认真去倾听他们的音乐,始终将其划分到非主流、葬爱的分类当中,但事实上像徐良这些人如今早已不再创作“非主流音乐”了,如今他们的音乐水平提升了何止一个档次,但是终究没有人愿意正视他们,给他们一个翻身的机会。

非主流网络歌手与独立音乐人的差别,华语乐坛断层的真正根源

这就是“非主流网络歌手”与“独立音乐人”之间的根本差别,前者始终被人们带着有色眼镜审视,必须付出比常人多十倍的努力,再加上天大的机遇,才有可能转型成功走上正轨,而后者则更被重视,认作是独立、原创、才华的标签,甚至比无数人奉为珍宝。

非主流网络歌手与独立音乐人的差别,华语乐坛断层的真正根源

其实很多时候小编都认为华语乐坛真的错过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歌手,单从音乐性上来看,我不觉得三巨头或者是同期的网络歌手,他们有哪一点会不如现在的独立音乐人,甚至在原创程度上恐怕还要高于很多独立音乐人,毕竟那是一个没有歌曲可抄的年代,一切全凭自己灵感。所以希望有可能的话歌坛能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如今华语乐坛面临的断层事实上就是他们这一代被忽视的结果,想要填补这个断层或许用这些人做材料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