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色不足的奸臣,在安禄山的考核下失败,葬送了大唐盛世

杨国忠是个很矛盾的人。

首先,杨国忠肯定不算是个好人,但还说不上十恶不赦。他对老朋友是讲义气的,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做起坏事儿来要狠毒的多;

其次,杨国忠也不是个毫无能力的蠢人,年轻时在军中屯田,为相后为李隆基理财,不少事情做的还算是有些成效,但安史之乱的直接起因是杨国忠,而且没有为安禄山造反做任何准备。

因此,杨国忠只能算是个小事精明、大事糊涂的无知小人,德不配位、才不配位。

一个成色不足的奸臣,在安禄山的考核下失败,葬送了大唐盛世

【社会人儿杨国忠】

杨国忠算是官宦之后,当年武则天宠爱的张易之、张宗昌兄弟是他的舅舅。史书上只记载了杨国忠“干貌颀峻,口辩给”,身材修长高大,口舌灵便,但有“莲花六郎”张氏兄弟这个遗传基因,相貌也差不到哪里去,应该能算得上仪表堂堂。

年轻时的杨国忠浪荡公子一个,不学无术,好饮酒赌博,家里条件不好,到处借钱、要钱,家族成员对他也是颇多鄙视。后来觉得不该这样活下去,于是发愤从军,三十岁左右离开家乡,去了蜀中任低级武官,负责屯田工作。

杨国忠的性格应该和刘邦有些相似,好交朋友,是个社会人儿。在蜀中屯田工作很优秀,但顶头上司不喜欢他的为人,这份工作就丢了。

杨国忠也交下了一批三教九流的朋友,其中既有蜀中大豪鲜于仲通,也有一批一起赌博喝酒的市井之徒;另外他的堂伯或者堂叔死在了蜀中,杨国忠对他家里多有照顾,顺便与堂妹好上了,也就是后来杨玉环三个同样受李隆基宠爱的姐姐之一——虢国夫人。

在蜀中杨国忠丢了工作后又浪荡了数年,经常用吃饭的钱去赌博,输光了才回家。后来得到了鲜于仲通的不少帮助,当了一个县尉的小官,这才免于饿死。

一个成色不足的奸臣,在安禄山的考核下失败,葬送了大唐盛世

(唐人叶子戏是麻将的前身)

【听说这就是外戚】

这时已经是天宝年间,杨玉环已经不再是寿王妃,而是成为在宫中深得李隆基宠爱的杨贵妃,还有她的几个姐姐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

身为地方官的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永远缺乏与朝中直接联系的妙人,在鲜于仲通提醒下,才惊讶的发现手下竟然有这么个人物,就拿了价值上百万的财货,让杨国忠去长安联系各路朝中权贵。

杨国忠估计是一生当中头一次掌握这么多钱,去了长安竟然也没有乱花,都以章仇兼琼的名义送了出去,杨玉环等几个姐妹都拿了不少,尤其是杨国忠的老相好虢国夫人更是分得多,二人也得以重燃旧情。

老杨家人就这点好,杨玉环几个姐妹都不断地在李隆基面前说章仇兼琼的好话,章仇兼琼得以入京当了户部尚书,剑南节度使的位置由杨国忠的大恩人鲜于仲通接任。

杨国忠当然自己也得了好处,陪李隆基和杨玉环姐妹一起玩儿赌博游戏,他在市井里历练出来的赌博手法和人心揣测可不是李隆基这种人能轻易识破的,李隆基认为这个小子算账算得清楚,是个理财的人才,就给他官位,并很快提升为八品的监察御史。

一个成色不足的奸臣,在安禄山的考核下失败,葬送了大唐盛世

【与李林甫交朋友】

有了这个基础,杨国忠把善于交际的优点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结交宰相李林甫等朝中权贵成了他的主要工作。

李林甫当时与太子李亨不和,杨国忠先通过虢国夫人探听了李隆基的好恶,再按李林甫的意思大肆揭发,冤狱连年,太子一派数百家被牵连;

杨国忠揭发的人都是李隆基不喜欢的,准确率极高,让李隆基更是喜欢,不过几年就被任命为六品的度支员外郎、侍御史,专门负责国家财政收支工作。又在三姐妹的恳求下,升为鸿胪卿,这可是从三品的副部级高官了,并且身兼十五个差使。

从穷困潦倒来到长安,到成为皇帝宠信的高官,杨国忠只用了三四年的时间。

一个成色不足的奸臣,在安禄山的考核下失败,葬送了大唐盛世

具体杨国忠用什么手段为李隆基聚财史书上几乎没有描述,但应该不是加税之类的横征暴敛,否则史书上不会为杨国忠隐瞒的。这说明这方面杨国忠还是有底线的,当然,也可能是李隆基底线尚在,或者说大唐实在太富了,随便弄弄就到处有钱来。

而杨国忠也算对得起李隆基,在理财方面确实有效果,仓库中“货币山积”,只是最后都便宜了安禄山。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洛阳发掘出一些唐代银铤,上面标注天宝十二年以及杨国忠名字,应该就是流落到民间的官银,并深埋于地下1200多年。

史书上记载了一个小故事,杨国忠的差使之一就是铸钱,而铸钱是一个带有一定专业性的技术工作,杨国忠看来是不懂,就征召了一批农夫来铸钱。而这些农夫并不是工匠,又是被迫服役,铸钱的效果很不好,用棍子打也不见改善。他手下有个叫韦伦的,建议说农夫干不了这种技术活儿,要高价从市场上招募。杨国忠听从了韦伦的建议,用的人少了,铸钱的效果却提高了。韦伦后来在唐德宗时期是出使吐蕃的有功之臣,算是宰相级。

一个成色不足的奸臣,在安禄山的考核下失败,葬送了大唐盛世

(河南博物院文物唐杨国忠进银鋌)

【与李林甫当敌人】

随着杨国忠官位的提升,加上李隆基对他宠信的增加,杨国忠与李林甫这两个原来的盟友逐渐远离,杨国忠已经开始威胁到了李林甫的地位。

但李林甫老奸巨猾,口蜜腹剑可不是白说的,杨国忠只能从李林甫的外围下手,并把李林甫牵扯到一桩朝中大臣与边疆胡将勾连的大案当中,李隆基果然逐渐失去了对李林甫的信任。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杨国忠准备从军功方面做些文章。于是,让他的大恩人鲜于仲通领兵攻打南诏,结果大败而回。杨国忠也算讲义气,没让鲜于仲通承担责任,而是谎报说战胜,把鲜于仲通调回长安升任京兆尹,自己兼任剑南节度使。

杨国忠又继续征召士卒,再次攻打南诏,又是大败而回,两次大唐损失士卒二十万。这就是天宝南诏战争,大唐开国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失败。

杨国忠不敢再打下去了,发现了一个叫赵国珍的西南蛮后裔,任命为黔中都督。之后赵国珍屡败南诏,守护五溪之地十余年,安史之乱时也未受影响。

一个成色不足的奸臣,在安禄山的考核下失败,葬送了大唐盛世

(大理大唐天宝战士冢)

杨国忠继续掩盖失败,李林甫也没有在战败上做文章,而是敲边鼓让杨国忠出镇蜀中。杨国忠知道只有在李隆基身边才能保住自己的权势地位,一旦离开长安,后面的打击将接踵而至。于是,杨国忠在出发前,在雨中向李隆基恳求,说离开长安后必将被李林甫陷害。李隆基心软了,估计还有杨家姐妹的枕边风,几个月后就把杨国忠召回长安。

而李林甫已经实在太老了,很快病亡,杨国忠接替了李林甫的位置,成为大唐右相,各种差事加起来共计四十多项。那时是天宝十一载,杨国忠从离开蜀中到升任宰相,也不过仅仅用了七年时间。

一个成色不足的奸臣,在安禄山的考核下失败,葬送了大唐盛世

【土包子当宰相】

当上宰相的杨国忠可算是权倾朝野,所有政务一言而决,所有官员的任命一人决定,不合心意的官员贬出长安,有些人再安排宦官到流放地口头宣布赐死;一批当年与杨国忠一起喝酒赌博的旧交只要找上来就给个大官当当,快意恩仇不过如此;

生活方面更是不用说了,杨国忠的生父早死,杨国忠当上宰相后李隆基亲自给撰写墓碑铭文。杨国忠兄妹五人更是奢华到了极致,李隆基有的他们都有,李隆基没有的他们可能也有。

鲜于仲通这个大恩人一直被杨国忠照顾有加,和章仇兼琼一样天宝年间寿终而死;当年在蜀中一起当小官的好朋友崔无诐,被安排在荥阳当太守,后来安史之乱守城死在叛军手中,是个忠臣,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毅勇;舅舅张易之兄弟也被杨国忠平反,恢复了武则天时期的官位。

当然,也有后投奔杨国忠的。胡商康谦就是如此,巨富,给杨国忠送礼,当上了安南都护。后来安史乱起被手下诬陷与叛军有联系,严刑拷打两天后头发胡子都秃了,膝盖脚踝也都碎了,最后被处斩,家产没收。

除了土包子这三个字,对宰相杨国忠没有其他的评价。

一个成色不足的奸臣,在安禄山的考核下失败,葬送了大唐盛世

【安禄山是衡量奸臣是否合格的标尺】

只有安禄山,这个一直瞧不起杨国忠的胡人蛮子,动也动不得,李隆基对安禄山的宠信不在杨国忠之下,最初甚至让安禄山拜了杨玉环为母,后来才改为与杨国忠等人兄弟姐妹相称。

当年李林甫还在的时候,安禄山从智商、资历上都被李林甫吃的死死的,安禄山对李林甫多少有畏惧的感觉。而杨国忠和安禄山就掉个了,资历上安禄山比杨国忠老得多,功劳也大得多,因此一直瞧不起杨国忠。这也是杨国忠发动南诏战争的起因之一,就是要靠军功得到李隆基的信任,是在和安禄山争宠。

杨国忠曾经对安禄山数次下手,抄过安禄山在长安的宅子,抓了几个安禄山手下,但必定是没拿到什么谋反的真凭实据,只能在御史台勒死了这几个人;之后杨国忠又把安禄山的亲信副手吉温从副部级干部贬官成为一个小小的县尉,并安排人在流放地杀掉。

于是,这种反复的打草惊蛇终于逼反了安禄山,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安禄山起兵反唐,也有人说安禄山是为了给吉温报仇。

整个过程中,似乎杨国忠根本不相信安禄山会造反,因为杨国忠丝毫没有准备一旦安禄山造反如何去应对,真把安禄山当成后来的郭子仪了。

《新唐书》上有一句话很值得玩味,“禄山既发范阳,叹咤曰:‘国忠头来何迟?’”意思是自己起兵后李隆基就应该斩了杨国忠来平息自己的愤怒,似乎反意并不强烈。

不管怎么说,当奸臣,杨国忠远远不如李林甫。

一个成色不足的奸臣,在安禄山的考核下失败,葬送了大唐盛世

【纸老虎本性暴露,眼光越来越短浅】

安禄山起兵造反后,杨国忠唯一的依靠仍然只是李隆基。而李隆基那时已经失去理智,杨国忠预测安禄山会反加深了对他的信任。于是,杨国忠的每个建议都被李隆基采纳,包括不用太子监国,包括不动用国库当军费而是卖僧人道士的执照,包括逼迫哥舒翰离开潼关坚城与安禄山主力决战。

这个奸臣成色越来越不足了,这时候应该转移家人,安排退路啊。

最后的结果都知道了,潼关失守后李隆基带着杨国忠、杨贵妃等人逃离了长安,在马嵬驿发生兵变,杨国忠等人被太子李亨、护卫大将军陈玄礼等人所杀,杨国忠妻子、儿子也都死在乱军或地方官手中。之后唐肃宗继位后,对杨国忠的党羽同样不客气,大多被抄家灭族,刚才说的胡商廉谦可能就因此送命。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杨国忠是这句话最好的验证。借着大唐盛世,杨国忠这个无能小人掌握了大权,四年宰相生涯享尽了人间全部幸福。

一个成色不足的奸臣,在安禄山的考核下失败,葬送了大唐盛世

但小人德薄,李林甫造下的孽由杨国忠全部承担了,李隆基是自己造的孽自己承担。他俩都是现世报,活该,只是可惜了这大唐盛世,以及无辜的大唐子民承受这安史战乱。

杨国忠该死,更该死的是李隆基和李林甫,他俩才是引发安史之乱、终结盛唐的最大罪人。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