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過,我對3-3-3-1這一個非主流的陣容的記憶是一段很悲壯的往事,那也是德國足球最黑暗的一段的時間,伸手不見五指,只有一個英雄竭力將這支球隊帶往光明,卻又屢屢倒在命運的審判之中。
2004年歐錦賽,德國隊被分入死亡之組,同組除了弱旅拉脫維亞之外,另外的兩個對手分別是如日中天的範尼領銜的荷蘭隊,以及黃金一代夕陽絢爛的捷克隊。荷蘭隊自然不用說,而04年的捷克隊也是96黃金一代向年齡天命做最後一擊的強大球隊,96一代的內德維德,揚科勒,波博斯基老當益壯,斯米切爾在替補席上待命,輔以年青一代的多特蒙德中場核心羅西基,那一屆比賽的最佳射手巴羅什,後來加盟米蘭的歐冠功臣邊後衛揚庫洛夫斯基和耀眼光芒呼之欲出的年輕門神切赫,意志頑強,打法華麗,在那一年圈粉無數。
然而德國隊呢?兩年前世界盃亞軍的功勳門將隊長卡恩在德甲聯賽狀態低迷,業餘失誤不斷。後衛線上是轉身回追慢過蝸牛的諾沃特尼和沃恩斯,後來功成名就的拉姆和施魏因斯泰格此時也只是剛出頭的二流球員。然而在三條線中,最弱的卻是鋒線。真正從那個時候開始關注德國足球的球迷都會了解,從來就沒有所謂的K神,克洛澤02世界盃到14世界盃職業生涯跨度雖長,職業素養不可謂不好,但實力一直都僅僅只是一名三流前鋒。腳下技術極其粗糙,戰術牽制作用幾乎為零,不進球等於少上一人,進球對手基本是沙特,這才是對克洛澤最忠實的評價。而這個時候的克洛澤是庫蘭伊的替補,而庫蘭伊是誰,年輕的球迷大概根本不會知道。其他的鋒線球員分別是33歲的博比奇和19歲的波多爾斯基,老的老,小的小,能打的完全沒有。
靠這樣的一個陣容,這樣的一條鋒線,縱然是眾志成城,拼到彈盡糧絕,小組賽前兩戰的結果依舊是兩場平局。第一場靠著弗林斯一個運氣成分極高的任意球一度領先荷蘭,最後時刻被範尼的靈光一閃扳平。第二場靠著這一條鋒線的四把鈍刀,愣是砍不穿大多數人在地圖上都找不到的拉脫維亞,被零比零逼和,送給對手歷史性的一分。這支球隊,還有一位頂級球員,米夏埃爾巴拉克。
巴拉克作為東德培養出的最後一批球員,意志頑強,基本功極其紮實,技術樸實無華,傳切控帶沒有任何短板,身體對抗能力強,後腰出身的他有不俗的防守能力,而他最為人熟知的還是經典的大力任意球和遠射,還有後排前插的得分能力。在這麼一支整體天賦如此貧瘠的德國隊中,巴拉克要承擔太多太多的角色。退要防守對方的中場核心,作為中場的攔截屏障,進要組織進攻,串聯球隊,還要前插上前,破門得分。可以說在我二十年的看球經歷中,從沒有看到有哪一名球員要像巴拉克一樣承擔著如此之多的任務。
最後一戰,面對已經兩戰全勝提前出線,替補出戰的捷克,此時的德國雖然排名第二,但排名第三的荷蘭最後一場面對的是拉脫維亞,取勝幾乎沒有懸念。要想確保出線,除了背水一戰擊敗捷克之外,沒有任何退路。苦思長考之後,主帥沃勒爾令旗一揮,賭博式的打出了3-3-3-1的陣型。
三中衛,三後腰,後場堆人解放巴拉克,將他推上前腰的位置,給他完全的進攻自由度,讓他無需分心防守。
這種全力發揮用好唯一一張好牌的打法受到了奇效,開場21分鐘,巴拉克就利用前插亂軍之中的一腳爆射打進了精彩的一個進球,讓青黃不接的德國戰車一度看到晉級曙光。
視頻封面
然而這支德國隊既無天命,也無天賦。十分鐘之後,拉姆禁區外意義不大的犯規,捷克利用一個並不算太好的任意球機會,打出了一腳世界波扳平比分。下半場巴拉克又是一次前插,在大禁區線上的射門擊中門柱,補射的隊友面對失去位置的門將和大半個空門打出了一腳綿軟無力的射門被起身的門將接到。捷克開始換上主力球員,巴羅什替補上場,在又老又慢的德國後防線中如入無人之境,打進反超的進球,隨著荷蘭輕鬆擊敗拉脫維亞,德國戰車在小組賽就打道回府了。這大概就是我對3-3-3-1這一個陣型最深的記憶了。
從德國隊的角度,在鋒線無人可用的情況下,把巴拉克這把進攻上唯一的利器放到離對方球門更近的位置,在防守端為了彌補巴拉克前提所留下的真空,堆人靠數量優勢彌補質量不足應該是沃勒爾當時的考量。為了彌補三後衛邊路防守的缺陷,這個陣型的具體運作是,進攻時拉姆站左後腰的位置,防守時拉姆回撤到左邊衛的位置,弗雷德里希拉到右邊衛的位置變陣為4-2-3-1。從進攻端,一個進球,一個門柱,巴拉克也算是回應了沃勒爾的這一個變陣。然而防守端,拉姆本場比賽不得不在左邊衛和左後腰兩個角色之間轉換,此時拉姆的球商與能力尚不足以承擔如此重大的責任,扳平比分的任意球,反超比分的進球都是從拉姆的防區取得進展的。
3-3-3-1有很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就以沃勒爾這一次排兵佈陣而言,卻更多的是無可奈何之下的孤注一擲。形勢不妙,只有取勝一條路可走,偏偏球隊又沒有優秀前鋒。無鋒陣自然不可能考慮,雙前鋒也沒有什麼好的效果,只能選擇上單前鋒,庫蘭伊牽制,給後插上的巴拉克製造空間和機會。而防守上如何解決兩翼的空當則是所有三後衛陣型的主要難題,尤其是在不設翼衛的拼命打法下,後防線又有兩名運動能力十分孱弱的老年後衛,除了堆人之外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在一般俱樂部球隊之中,因為人員限制遠比國家隊要小,而且隨著現代足球隊單名球員的依賴越來越少,一般很少需要打這一種完全為了解放一名球員而設置的陣型。畢竟這一個陣型在防守上的漏洞也很明顯,能夠用好三後衛的教練屈指可數。除了前腰的得分能力與單箭頭一定的牽制能力外,這一個陣容還需要中後場球員高超的球商,可以在不同情景下,出現在應該的位置,不管是選擇上搶,還是守住邊路位置,整個中後場牽一髮而動全身,需要共進共退,協防補漏,這種默契的培養,對於原本就天賦薄弱的德國而言,確實勉為其難了。
但從情懷的角度,這個時候的德國隊,雖然悲壯,雖然實力不濟,但血性總是不缺的。下半場需要進球的時候,可以換下兩名後腰,換上兩名前鋒強攻,拿到球不是擊鼓傳花,而是想盡辦法往對方禁區,對方球門裡送,糙是糙,但這才是德國足球啊。
轉自知乎Alkaid.k
閱讀更多 笑場全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