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靠什麼生活?

品月山人


書法在我國超過了3000歷史,在古代從來都不是一個正式職業,古代也並沒有書法家這個稱呼和職位,都是後人給他們戴在頭上的。

像我們熟悉的書法大師,如,李斯、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蘇軾,黃庭堅,趙孟頫、徐渭、吳昌碩、于右任、郭沫若,等等,他們都是朝廷的官員,有正式職業,有不錯的薪水,寫書法純粹是當做茶餘飯後的雅玩。

西安書院門,書法家擺攤賣春聯

從近代以來,書法逐漸走向了市場,生活在康乾年間的鄭板橋,他是第一位給自己書畫作品明價標碼的人,可以看作是把書法推向市場的第一人。從此,一些有名氣的退休文官,葉落歸根後,寫寫字,作作畫,令一些附庸風雅的商人慕名前來,拿東西物物交換,這類人可以依靠書法換取些柴米油鹽醬醋茶和銀子,逐漸拉開了書法走向職業化的道路。

書法家寫春聯

時至當代,可以說,書法完全進入了市場,被當做商品一樣來買賣。但不是所有人的書法都能賣到錢,書法市場同樣遵循“二八定律”,只有兩成的書法家才可以依靠買字過上比較滋潤、富足的生活,絕大部分書法家實際上跟工薪族一樣,僅能維持一個正常的生活水平。

我生活在古城西安,這裡的書法家多如牛毛,我談談我對這一群體的認識。

像那些書協主席、副主席、秘書長、理事之類的書法家,他們因為有職位,一些人也有較高水平,因此,畫廊老闆就喜歡包裝和炒作這類人的書法作品,這類書法家也形成了穩定的市場,並且書法價格都不便宜,生活相當富足,每年依靠賣字的收入很高。

僅僅是協會會員的普通書法家,他們的生活跟工薪族差不多,有些甚至還不如上班族。

普通書法家的收入主要來自四個渠道。

一是走薄利多銷的路子。一幅字30、50、100、200,只要有人願意出錢買,他們都會出手,他們從不會給書法明價標碼,不會出現達不到心理價格死活不出手的情況,更不會始終保持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們來說,“拾到籃子都是菜”,他們需要賣字換錢買米下鍋,比不上那些書法名家,賣一幅字頂他們賣出N幅字。薄利多銷、積少成多是他們不得不做的事。

二是辦書法培訓班,接收學員掙學費。

這類書法家在我們西安很多,辦一個培訓班,教學週期大約在2——3個月,學生每天下午放學會在培訓班學習1——2個小時,週末不上課時再去學習幾個小時。

或者,在寒暑假時學生有充足時間,讓學生集中起來學習,這樣的培訓班學時為1個月。一個學生收費幾百元,若帶上幾十名學員,一次學習班的培訓費收入也相當可觀。

寫春聯

三是在春節前一個月寫春聯賣。

這幾天,西安書院門可熱鬧了,一些書法家紛紛出動,在這裡擺攤寫春聯,一副春聯價格在20——100元之間,賣得好的,一天能收入3000多年,一個月下來,收入也很可觀。

四是送去微拍。

微拍是這些年依靠網絡發展起來的拍賣形式,一般都在社群裡舉行,也有不少會在線下舉行。

但微拍都是零起拍價,最終拍出去的價格很接地氣,一幅書法拍賣出100元左右的居多,這跟薄利多銷的路子一樣。


鴻鵠迎罡




我所知道的有兩個。

一個原來在敝鄉某中學讀書,畢業後,因為字寫得好,被留校搞辦公室工作,負責寫寫畫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開大會前寫會標,平時寫大標語,再就是出板報、辦櫥窗等等,凡需要好字的事,就是他的工作。

該同學很上進,不久考上了中國書法學院(辦在成都),那一屆是中國書協專為培養幹部辦的。

他畢業後在《中國書法》雜誌工作,成績突出。後來又考取北大研究生。

後來,他成為《中國書法全集》編輯部主任、國際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兼辦公室主任。



“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展覽並獲獎且被各大文博單位收藏,有數十件作品被國內各旅遊景點制匾或刻石紀念。曾參與編輯《中國書法》30餘期、參與撰寫《中國藝術大百科全書·書法卷》。編輯出版有《中國書法全集·秦漢刻石》卷(副主編)、《中國書法全集·三國兩晉南北朝碑刻摩崖》卷(副主編)、《北京大學書法研究生班精品集》。《書法導報》、《書法報》、《中國書畫》、《時代書法》等曾做專題報道。”(摘自百度)
所以,他一直是主要靠工資生活,至於題匾刻石賣字之類的,不知道有無收入,收入如何,他一家三口,夫妻工資是主要的有保障的收入吧。
另一個原來是學校勤雜工,喜歡寫字,和前一個一道去考中國書法學院,未能考上。後參加教師“三溝通”和大專中文函授等學習,輾轉成為教師,同時繼續鑽研書法,假期去北京讀中國書協辦的班……最後在敦煌辦了個人書法展覽並以此為條件之一於去年加入中國書協。
顯然,此人生活來源也是工資。
我所要說的是,“搞書法”不要首先想到以此謀生,首先要想到學習,要像上述二位真正熱愛書法,無論處在社會什麼位置,不斷尋求學習機會,刻苦學習,不斷提高,一步一個腳印,向著書法藝術努力。
其次,名人書法賣錢,那是商業行為,說得好聽一點,是得益於一些人搞文玩書畫收藏,待價而沽,與書法無關。商品經濟,炒作抬價,也很正常,但也與書法無關。就像寫詩的比讀詩的多,賣字的比買字的的多,“搞書法”的比欣賞書法的多。究其實,書法藝術博大精深,許多人窮其一生尚不能入門,連一些名家也被詬病不懂書法,連書聖都曾被褻瀆,所以,獻身藝術的精神還是要有的。現在謀生,其實容易,梵高生前只賣出一幅畫,生活全靠弟弟接濟。時代不同了,高科技帶來空前的物質豐富,再加以各種社保各種打工,“搞藝術”的人們至少不再會為餓死發愁了,基本條件有了,潛心書法藝術去吧,懷素在芭蕉葉上,顏真卿在牆上還練出字來了呢!
可是,有的人是生活好了,反而搞不出書法來了。
而有的人是生活太好,卻出離了物質世界,尋找精神價值。
可見從事藝術關鍵不在生活條件的好壞。
藝術也許就是生命的嘆息吧?

大悔憶智冰


書法家的生活可以有幾種:

一、賣字為生。古時候人們常講,某某人淪落街頭以賣字為生,可見賣字為生是可悲的。現在時代變了,很多展賽獲獎作者通過商業運作做起了賣字為生的營生。

二、教書為生。古時候很多讀書人考取功名之前,為了生存到有錢人家裡做先生教有錢人家的孩子讀書寫字。現在很多書法家辦書法培訓機構招學生,以此為業討生活。也有一些大學書法專業畢業之後進學校當老師,領國家財政發放的工資生活。

三、進入仕途。古時候的書法家幾乎都是官員,鍾繇、王羲之、歐虞褚薛、蘇黃米蔡、趙孟頫等等,都是所處時代的社會精英。現在也有許多書法家進入仕途,成為國家公務員。

四、務實創業。古時候的書法家幾乎都是業餘,琴棋書畫為茶餘飯後的餘事,用來修身養性而已,並不是主業。現在也有一些書法家依靠靈活的經濟頭腦開辦實業,成為成功的企業家。

總之,書法的專業化對書法的傳承起到關鍵作用,功不可沒。但專業化了的書法家們的書法成就在古代書法經典面前顯得太單薄太渺小了!書法代表的高境界只有在讀書和閱歷不斷增長的過程中才能得到提升。





妙澤居士讀書空間


怎麼回答呢?

當今社會,自稱書法家的人不少,自封書法家,想怎麼封都行,你也可以像明代的朱棣那樣,封一個人為“我朝王羲之”!

書法家,肯定不是把字寫得好就能被稱之的,如果以這樣的標準,那歷史上豈不是有太多書法家了嗎?

今人的字,能上追古人的,怕是沒有幾位,即便登唐入晉,可是胸中點墨與古人又相去甚遠了。

從書史上看,那些真的把字寫得好的,人家並不靠它吃飯啊,畢竟古人以儒家為大,認為書賦小道,壯夫不為。

王羲之,官,不用靠寫字生活。

李斯,官。

蔡邕,官。

智永,和尚,不愁吃喝。

初唐四傑,楷書四大家,官。

宋四家,官。

碑學先鋒鄭簠,靠行醫吃飯。

鄧石如呢,不知道是幹啥的,就知道他三十多了還在學習,後來被介紹到梅鏐家遍觀古金碑碣,學了近十年,再後來就遊歷山川,晚上研墨做大字以消胸中之氣,我也很好奇,這段時間他吃什麼。

似乎揚州八怪裡倒是有幾位是靠賣字畫維持生計,比如鄭板橋剛開始就賣畫為生,但有點清貧。

阮元,包世臣,康有為,成親王,王文治,梁同書,翁方綱等,似乎都不用靠賣字為生,人家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幹,寫字是他們的一個愛好。

而我們的愛好,就成了手機APP,K歌等!

書法家靠什麼為生,實在不知如何回答。


飛鴻踏雪


問題:書法家靠什麼生活?

我認識的大部分書法家都是有本職工作的,大部分是教師或者公務員。全職做書法也有幾個,但大部分都會掛靠一個單位,書法只是一個副業。

現在的書法家謀生的方式無非兩種,一種是賣字,另一種就是辦培訓班。

真正的書法高手是不用愁錢的,尤其是前幾年出來的一批書法家,那個時候中書協的展覽非常多,能獲上一兩次獎,就會有畫廊找你。每個地區都有不少這樣的書法家,能在一個縣城出名也很好了。

我之前一個朋友國展獲獎,一年時間從一無所有到車子、房子、票子全有了,很多畫廊浪找他合作還包括微拍,他的書法賣的非常的便宜,但是一次性的提貨量必須30萬以上。

我的另一位老師也是有工作的,但是他和杭州一個畫廊簽約了,每月月底交給他們20幅小品,每幅500,他一般都是月底最後兩天集中完成。另外他每年要去南方各大城市走幾次穴,這個掙多少不知道。

還有一位朋友不工作,只靠微信,開始一年賣幾千塊錢,前幾天聯繫他,現在一月也能過萬了。

凡事都是靠堅持啊,付出就有收穫,不要小看眼前的努力,堅持用業餘時間練字吧,說不定哪天,這小小的手藝就能成為吃飯的飯碗。

你覺得呢?


不二齋


書法家,在中國,歷來都是一個清貴的行當。 文人書家,寄情翰墨,自書胸臆,向來都有點不食人間煙火的架勢,屬於雅好,自然不怎麼樂談阿堵物這東西。

(圖:2014年,馬雲老闆的“書法”最終以468萬元成交)

可沒有人可以餐風飲露,活著首先是要吃飯的。對於書法家來說,生存瑣事的話題似乎顯得有點雞毛蒜皮,不足稱道,可生計問題、謀生困擾,不會因為你醉情紙墨,你淡泊名利,你孤芳自賞,你高風亮節,而憑空消失。所以,在生存這個問題上,書法家和我們凡夫俗子、名家亦或無名小卒,大家都是平等的。

因此,閒聊書法家靠什麼生活,其實涉及到的是某類文人真實的生存境況問題。


過去的中國書法家,日子是真清貴,可以過得很舒服。何以故,因為古代的書法家,其實都是仕宦的精英階層在把持,基本上他們不用靠書法換錢。

(圖:名作家賈平凹開出的書法價格,早幾年就已經飆升到一字四萬的天價)

中國古代,可以說是沒有徹底專業的行業書法家的。沒有是因為不需要。我們所知道的書家,要麼出身貴族,書法不過就是他們的玩具娃娃,隨便玩玩而已。像王羲之,差不多就是晉時的王思聰,你看他寫了《蘭亭序》這麼叼逼的法書,你可曾聽聞他賣過一個字——唯一一次轉讓,還是被一道士設計換了幾隻白鵝寵物;其餘呢,多數的主業,是“學而優則仕”,如蘇軾,黃庭堅呀,趙孟頫呀,雖以書法名,但都是官僚,書法不過是餘事。

中國書法家開始出現職業化的“萌芽”,需要說到明清了。明代書法,最有名的像唐寅、董其昌這些人,他們開始扭扭捏捏地靠書畫換一些相應的報酬,錢物呀,飯局呀,贈物呀,食宿呀等等,無所不取。他們這類人,屬於書畫界的大佬名人,為了錢財,也會找槍手,也會臨摹造假,多讀點他們的文集,多瞭解些彼時的名士交際實況,就會知道這些人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清高。比如,文徵明仕途蹇運,上京本想好好做一雅官,偏偏站錯隊,落為沒有朋友之人,乾脆回蘇州作“庶民”,搞自由職業。他的生計來源,主要就是給有錢人寫點墓誌銘、撰些碑文,特別是交易些書畫——不會直接談錢,但來者必須是得識相的。所以退下來名望反倒越來越高,以至於靠寫寫幾張字,都足以修園蓋屋。這些人怎麼弄錢,英國佬柯律治的那本名書《雅債:文徵明的社交性藝術》講的非常細緻了。

(圖:陝西西安的書畫街,以無名書畫家仿造名人書畫聞名國內)

當然也有沒能進入體制,也沒混成名士的“下流”一點的書法家。在明清的時候,特別是江南一帶,他們也很職業化了。他們沒有固定工作,也得與我們一樣為了生活操勞奔波,塵世的需求與慾望相對而言就很直接,書法變現的渴求也不會羞答答,一般會直接開個小店,抄抄寫寫什麼的,或者找人代理——有點類似現在的經紀人制度,索性直接貼出潤格,說好價格,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類書家是完全將藝術當生意來經營了。雖然苦一些,但一般也挺好掙錢。比如我們看高居翰的《畫家生涯:傳統中國畫家的生活與工作》,就會看到,明代三流的書畫師一人就可以養活四十多口子。 像鄭板橋這些人,之所以就喜歡畫蘭梅竹菊、寫“難得糊塗”等,就是為了能批量速產,那樣速度最快、也最受普通民眾歡迎——鄭老闆一年下來,往往要畫300多副,一般賣出200多幅,年利潤高達一千兩銀子。他的文集整天哭窮,實際哪裡窮了?

所以,近年來有不少朋友痛批範曾大師的“流水線”作畫問題,其實還是對中國傳統的書畫市場和作法隔膜了。書畫家為了錢,批量搞,是明清以來都盛行的。


書法家到了當代以及眼下,論地位應該沒有古代前輩們風光了;論掙錢能力和渠道,可能也要弱很多。畢竟,我們來到了一個言商不重文的時代。

(圖:前道協會長任法融道長退閒以來,就專以賣書法為主業。每字價格、見面價格明標正碼)

當下的書法家,生存的途徑、掙錢的來源, 大體就是小部分走向職業化,而多數呢則只是業餘搞搞,有正式的工作,不要說靠毛筆吃飯了,基本前一二十年都要用別的職業來養書法。多數書法家,到了眼下,是清高不起來了,這可說是中國書法家集體有史以來首次被硬拉回現實裡的柴米油鹽。反正有才沒才,一樣得過日子,一樣得被房車貸壓垮脊樑。一句話,書法真是個熬人的行當,出了名的書家,畫個圈點個圓都是天價,可無名小輩哪怕你寫到人數俱老,當蘿蔔賣也經常很難銷售出去。

再說白點,書法跟任何藝術行當一樣,一旦進入市場,功底如何不是最重要的,“名氣”大小才是你換取多少的唯一指標。說小部分書家職業化,指的就是某些人就是完全可以靠賣字過成錦衣玉食的生活。這些人,主要是所謂名家。像蘇士澍、歐陽中石、曾翔這些人,都是書協裡有頭有臉的人物,靠著書協的頭銜在外面那一個吃香喲,一字千金不是吹的,早已賺的盆滿缽滿了。


還有的一些,沒有那麼有名,也不想朝九晚五上班,怎麼辦?那就搞培訓班,或者和畫廊簽約。

(圖:各地的書法培訓班)

這兩樣性質,相當過去三四流書傢俬塾教課、或者街頭給人抄抄寫寫,如果有個中國書協會員一類名頭,日子還是過得去的。 如果在當地也小有名氣,那也還是不錯的,因為百姓家生活過得好了,總會有多人請你寫個字張掛屋裡頭,圖個裝飾清雅。一般四尺一副收個五百一千,沒人有意見;一個月應酬開筆弄個十副八副,小地方也是足以應付比較中等的生活了。但這樣的,最大的缺點是收入不穩定,可老婆孩子伸手要錢又是固定的,所以一般迫不得已,也不敢這麼孟浪就“下海”。很多書法家,也是過著艱難餬口的日子的。不然,你看西安那邊的書畫仿造一條街,看看頭條視頻裡每天使勁吆喝的書家,有多少人,在本應最不傷人的書法行當裡,看到了荒誕與絕望?

所以,現在的書家,一般都是有正業,書法不過就是個外快——即便這額外的收入可能要比上班掙得錢多得多。全力混進書壇,擠擠展覽,到處參賽,努力和官方接觸並靠攏,弄點名氣,多多包裝,甚至找找企業贊助養著,想大富大貴,是難上加難了,但混口飯吃,甚至要吃得好,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這樣的做法,其實也無可非議。很多人喜歡倡高調,以為書法藝術一定要免受所有庸俗因素、實用功利、商業行徑及市儈習氣的玷汙云云,什麼“藝術非物質化”喊的震天響,其實沒意思。這是文人虛偽的道德潔癖。

(圖:街頭老人書法——實際是書法藝術回到趣味中心的本位的)

我挺欣賞過去書畫家王自若自我打趣的那首詩,“閒寫青山換酒錢,盡多同志效前賢。自憐別有難言意,寫到青山一惘然”。書法家利用技能多掙點錢,是多多益善的好事。而且,要我說,大家都別憂心忡忡,錢財這東西,本身是不會毀滅才華的,貪婪和狹隘才會。

2019,1,22,晚,閒扯


劉愚愚


古代的書法家都是達官貴人,大文豪,至少也是畫家,自然不需要靠賣字生活。這裡就不說了。我只想說說現在的所謂的書法家這個群體。當今社會所謂書法家也分三六九等,看你是體質為還是體制外,是大師還是無名小卒,應當說各有各的生活方式。


高培書法

有名氣的有權力頂尖書法家有的是錢。如中書協的主席、副主席、理事等,本身國家給工資不說,還會因為名氣大一張字動不動就幾萬,十幾萬,你說他們靠書法生活還有什麼問題嗎?當然沒有問題,而且很多都成富豪了。

高培書法

還有一大部分搞書法的人在體制內工作,主要是靠工資生活的。我們國家書法家協會在國家級,省級、地市級、縣級都有常設機構,有編制,有編制就有工資,有工資維持生活當然就沒有問題了。大專院校的書法專業的老師也不少,他們主要也是靠工資生活。再加上一些部委的行業的書法家協會,可以說從上到下,體制內的書法專業人員不是個小數。他們生活的應當不錯,既有體制內的工資,又可以憑自己的書法愛好,在社會上得到一定的名氣和錢財。



高培書法

對於大部分書法愛好者而言,不是也不可能靠寫字維持生活,書法只能是一種業餘愛好。大部分書法愛好者,除個別的驕驕者可以賣點字,可以辦培訓班什麼的,靠寫字搞書法維持生活的幾乎沒有,而且也無法維持其生活。


高培書畫琴


我一個大學同學,書法字畫這些畫得特別好,雖然我面試計算機專業,大學出來實習之後他和幾個朋友合夥開了一個培訓班,風風火火搞了大概半年多,然後幾個合夥人因為錢的問題鬧掰了,於是培訓班倒閉,自己也賠了幾千塊錢。

之前也問過我我上班 公司還招不招人,但最後還是沒有來。

前幾天問過他,他說最近一直在網上買字畫還有春聯這些,一個月收入不高甚至可以說不太穩定,只有周邊的幾戶人家過來找他寫過春聯還有畫。

不過像他這種沒有一點名氣同時也沒有相關方面的人脈的書畫愛好者,可能真的靠不了這行吃飯。

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如此。


春光乍洩噢


其實古人也有仿,但是不會太多,而且仿的水平也高。肯定不像我們今天在畫廊裡看到那樣,仿品太多。如啟功書法多的像牛毛。現在是信息高度發達。如剛出土一件青銅器,馬上這件青銅器仿品就出現了,如此之快。而且能做到高仿。


當今絕大多數人想靠書法生活,不是太多。幾乎很少很少。前幾年是書畫高峰期,作品炒到天上去了,現在屬於低谷期,也叫陣痛期。所以搞書法的人該幹嘛幹嘛。該教書育人的,去教書育人,能幹搓澡工的,就去幹搓澡工。能幹車床工的,就去幹車床工。能上班的,就去上班。實在什麼都不行的,就去撿垃圾。反正就是要生存下來。但是我們在工作當中還要繼續修煉書法,要精益求精。只有好的作品才能吸引別人對不對。千萬不要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不聞不問。書畫是中國的文化,不可能說沒就沒了。永遠不會過時。現在最缺的就是精品。好東西不愁沒人要,酒香不怕巷子深。坑蒙拐騙遲早進垃圾桶。所以要擦亮眼睛,不然一不小心就套進去。黎明的曙光會再次出現,所以人人都不要灰心。但是一定要是優良的精品,只有精品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傳承文化繼承傳統


必須指出,古代並沒有書法家的概念,一般稱善書者、書家,書法家是後人根據古人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給他們強加的冠冕。

古代大書家一般是達官貴胄,衣食無憂,所以不靠賣字生活。賣字的很少,比如唐代李邕,靠給人寫碑曾換得大量財富,一般像這些官員們,人情書信往來,都是以文會友,送字。古代極少數平民書法家,像懷素,也是和貴族為友,做他們的門客,也不愁吃穿。到清朝開始出現職業書法家,如鄧石如,揚州八怪,書畫市場漸漸興起,書畫家成為一種職業。

書法發展至今,是由貴族遊戲向平民愛好轉化的過程,書法家也漸漸成了一種職業概念。儘管很多人都在協會、高校兼職,但收入來源基本靠賣字。這是比較高級的書法家。

一些年輕的,不知名的,水平較低的書法家,也可以通過低價賣字維持生計,辛辛苦苦寫一天,賣個幾百塊,相當於月薪萬把塊,和一般老百姓相比也不錯了。

其實這種書法家和西方眼裡的藝術家更接近,只要是從事藝術創作工作的,都叫artist,藝術家;所以今天只靠賣字生活的,也都可以叫書法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