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1條深入人心的健康謠言,愚人節一次全闢掉!

誤 區 1

新裝房間,靠綠植、活性炭除甲醛

不靠譜!


在國內,室內裝修汙染問題普遍存在。為了除甲醛,有人在屋裡擺滿了活性炭;還有人在屋裡種滿綠蘿和吊蘭……其實,這些方法都不可靠,最有用的方法就是——通風換氣!

【延伸閱讀】:

甲醛問題人人都可能遇到,這 4 個真相你需要知道

誤 區 2

不需要給孩子查“微量元素”


許多人認為孩子缺鋅會不聰明,缺鈣會長不高,因而對“微量元素檢測”十分重視,事實上,早在2013年國家就叫停了所謂兒童微量元素的檢測項目。

【延伸閱讀】:

孩子微量元素到底要不要查?

誤 區 3

孩子出現這些情況

絕大多數不是因為缺鈣


枕禿:是孩子換髮的正常生理現象,不是什麼缺鈣。老觀念該改改了!

出汗多:寶寶代謝旺盛,汗腺調節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善,皮膚毛細血管分佈多,皮膚蒸發水分較多,因此,在其睡覺時,尤其是剛入睡2小時內出汗多,是正常現象,和缺鈣沒什麼關係。

出牙晚:本來就是有早有晚的事,和基因有關,12個月內均屬正常,超過12個月,擔心的話看靠譜的牙醫。

肋骨外翻:在發育的某一個階段,這可能是很多人的一個生理現象,可能還包括你我,越瘦越明顯。

睡不實、夜醒多:新生兒睡眠週期短,一般為30~50分鐘,兩週期交替時容易醒。此外,小月齡的寶寶胃容量小、腸絞痛易發、對母乳依賴等因素都容易造成頻繁夜醒。並不能怪到缺鈣頭上!

頭髮稀少、走路不穩:放過寶寶,放過醫生,行嗎?不要什麼都往缺鈣上靠!!有的是遺傳基因因素,可能你們小時候頭髮就稀少!有的是人家孩子正在學習,學習就有過程!誰也不是落地就能走的很順當的!

個子矮:如果給的餵養沒問題的話,先量一下自己和配偶、孩子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身高。就算有其他疾病原因造成,靠補鈣也是長不了個頭的!

囟門閉合晚:後囟門2~3個月齡左右閉合,前囟門一般1歲半~2歲閉合,也有少數閉合更晚的。除非由於缺乏維生素D引起了佝僂病會導致囟門閉合晚,就算是這,也不是缺鈣的事兒!

誤 區 4

絕大部分頭暈

不是頸椎病引起的


一旦出現頭暈,很多人總會以為是頸椎的問題,然後針對頸椎去查核磁共振啊、血管彩超啊等等。

其實頸椎病引起的頭暈在所有頭暈裡佔不到1%,隨著醫學界對頭暈相關疾病的不斷認識的提高,這一比例仍在不斷下降。

當出現頭暈的時候,首診科室應該去神經內科而非骨科。

【延伸閱讀】:

幾種常見的頭暈/眩暈,您是哪種?

誤 區 5

定期“衝血管”

並不能有效預防心梗、腦梗!


這是一道省錢題。

所謂的老年人每年要衝衝血管的說法,也就是通過靜脈輸注“活血化瘀藥物”來治療和預防腦血管病,目前沒有確切的循證醫學證據證明其有效

以靜脈滴注的液體流速,也根本達不到“衝”的目的。

預防心腦血管病,關鍵是控制相關疾病:比如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治療心臟病、服用阿司匹林等降低血粘度、戒菸、限酒、適度有氧運動、低鹽低脂均衡飲食、心理平衡、減肥等等。

【延伸閱讀】:

老年人每年去打一次點滴“沖沖血管”靠譜嗎?

誤 區 6

懷孕時

拍一次X光片

小寶寶還是可以要


在胎兒發育早期,如果受到非常高的輻射(大於1Gy),對胚胎是致命的。但是,我們常用的X線片和CT使用的劑量遠遠低於這個標準。因此,如果不得已而接受了一次或者不多次的X片及CT檢查,胎兒也還是可以要的。

【延伸閱讀】:

關於做檢查有輻射的那些事——消除恐懼,科學防護

誤 區 7

核磁共振並沒有“核輻射”


核磁共振名字裡有“核”,但是它是真真切切的沒有射線,也沒有輻射。核磁共振裡面的“核”指的是氫原子核,不是核輻射的"核",它的成像原理是利用的磁場,而不是射線!

【延伸閱讀】:

關於“射線”與“輻射”的謠言與真相——11月8日 國際放射日特刊

誤 區 8

蚊蟲叮咬

不會傳播艾滋病病毒

蚊子是被冤枉的,它不能傳播艾滋病。

首先,蚊子從來不會把吸過的血吐出來;而且它也吸不了多少血(0.00004ml),那點兒病毒的數量遠遠達不到能感染的水平。

另外,艾滋病病毒在蚊蟲體內也不能生存,因此,艾滋病不能通過蚊蟲途徑傳播。

【延伸閱讀】:

醫學博士感染艾滋22小時後成功自救!轉發可救人一命

誤 區 9

多吃豬蹄、皮凍等

膠原蛋白食物並不能美容


膠原蛋白是大分子,吃進去後要經過消化變成小分子的氨基酸或者多肽片段才能被吸收,然後被運送到身體各部分。

氨基酸要進入細胞裡經過一系列反應,才能重新組裝成膠原蛋白。

不管吃膠原蛋白還是所謂小分子肽,最後能被人體利用的也只能是氨基酸。

而不管你吃進去的是什麼,最終通過人體的消化和統一調配重組,合成的都已經不知道是什麼了。

不要再被不良商家利用偽科學、偽常識做噱頭的營銷手段給騙了!

【延伸閱讀】:

打玻尿酸、吃膠原蛋白、多多喝水……這些美容法子有用嗎?

誤 區 10

喝粥不一定能養胃

有時候反而對胃不好


粥屬於半流質食物,質地軟、易消化,確實能大大降低腸胃的負擔。

對於胃酸分泌不足的人群,如萎縮性胃炎患者,喝粥能促進胃酸分泌,確實能“養胃”。

但對於胃酸分泌過多的患者,一般不建議喝粥類的流質食物,以免刺激胃酸過多,加重病情,因此“喝粥養胃”一說並不適用於所有人。

【延伸閱讀】:

喝粥養胃嗎?——彩虹營養小講座

誤 區 11

雞湯、骨頭湯並沒有多少營養

油鹽和嘌呤倒是有不少

省事


從小到大我們的固有觀念裡就覺得雞湯、魚湯、骨頭湯,味道鮮美營養價值看,是大家都公認的補品,家人朋友住院了,恢復期間也千萬百計的要給搞一些骨頭湯什麼的補一補。

實際上,真正有營養價值的是雞肉魚肉豬牛羊肉,它們富含蛋白質等營養成分。

而湯中蛋白質的含量並不高,但是脂肪滴、鹽、嘌呤類物質的含量卻很高。

喝完之後飽腹感強,對大病恢復期患者,影響對其他營養食物的攝入量。

我們想當然的認為在煲湯過程中,營養物質都被煮進湯裡了,所以湯才看起來很稠厚。

實則不然,稠稠厚厚的那是因為大量的脂肪滴,蛋白質還是主要在肉裡,鈣也仍在在骨頭裡,不會有多少到湯裡來。這是古代人沒法檢測湯的營養元素成分,單純通過外觀來臆想的。

【延伸閱讀】:

雞湯骨頭湯到底有沒有營養?——彩虹營養小講座

誤 區 12

科學上沒有發物的說法


“發物”很多時候是古代人對於食物過敏,食物中毒,不潔飲食導致的腹瀉、皮疹、發熱等症狀的誤讀,還有些是剛好出現了傷口感染(實際上古代由於沒有無菌理念和抗生素,傷口感染髮生率極高),對這種巧合現象的誤判和誤傳。

這些和以形補形的理論一下,都反應了古人對一些現象的認識的侷限性。

實際上只要你沒有某些食物過敏,注意飲食衛生等,不需要考慮是不是“發物”的問題。

誤 區 13

得過心梗腦梗

也照樣可以吃肉


腦梗塞和心梗的危險因素裡,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確實是常見的因素。

但是肉製品不等於高脂肪,高熱量,特別是白肉(魚肉,禽類),脂肪含量較低,蛋白質含量高,不僅對血脂,血壓,血糖的影響並不大,還因為蛋白含量高,反而可以減少主食的攝入,對於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反而是有幫助的,要知道,米、面、饅頭、粥,這些主食都富含澱粉等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就會在體內轉化成脂肪儲存起來。而且它們也特別升血糖。

只需注意烹飪方法,少用煎炸,搭配蔬菜,均衡飲食即可。

誤 區 14

晨練,並非“越早越好”!


很多人覺得,起的早,去晨練,對身體越好,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綠色植物晚上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在6點之前的空氣,會存在很多二氧化碳,空氣質量並不是很好,在早晨人體的冠狀動脈張力較高,會很興奮,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所以不建議早上很早就晨練。

【延伸閱讀】:

晨跑好還是夜跑好?——彩虹營養與運動小講座

誤 區 15

美容院所謂的“淋巴排毒”

沒用!


當美容院按摩師在按摩淋巴部位產生明顯的疼痛時,說越痛毒素堵的越厲害,要系統做做淋巴排毒~這絕對是無稽之談!

淋巴是我們的忠實護衛,如同國防軍在保護我們,不要將之理解成什麼邪惡之物。同時,按摩淋巴也不能排毒!最多就是按按舒服舒服罷了。

【延伸閱讀】:

姐妹們,美容院的淋巴排毒,靠譜嗎?

誤 區 16

“卵巢保養”,純屬胡扯!


所謂“卵巢保養”,主要的宣傳噱頭是通過按摩的方法延緩卵泡的衰老。

事實上,卵巢的位置很深,按摩是難以按到的,其次,女性卵泡的數目是有限的,絕經的年齡受遺傳、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僅靠這類“保養”是無法延緩衰老的。

不過是利用了女性們怕老,又沒有什麼好的對抗衰老的辦法的心理,來賺黑心錢罷了。

【延伸閱讀】:

卵巢保養根本沒有任何效果!姐妹們別再被騙了!

誤 區 17

眼保健操無法預防近視!


對於預防近視,眼保健操沒有高等級的循證醫學證據,反而已經有一些高質量的研究證實其“無效”。

真正有效的預防措施應該是讓未成年人每天戶外活動 2 小時以上,堅持到 20 多歲。

為什麼大家都做眼保健操,但是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比不怎麼學習天天玩的孩子近視眼多?原因其實主要是遺傳和缺少戶外運動。

【延伸閱讀】:

眼保健操真的有效嗎?

誤 區 18

喝醋並不能軟化血管!


很多人都聽過喝醋可以軟化血管,因為醋是酸性的,可以把血管“泡軟”。

看似這個理是成立的,但是實際上醋雖然是算的,但是到了胃裡,胃酸比它還酸...醋被消化吸收到血液裡後,早就被血液裡的酸鹼緩衝物質中和掉了,已經沒有酸性了,還怎麼軟化血管?那都是想當然的。

人體血液的酸鹼度PH值始終保持在7.35-7.45之間,不會有什麼波動的,波動了就要出問題了。

是不是吃辣椒後,血都變辣了?那吃了芝麻呢?血就被染成黑色了嗎?很多人的想象力,不服真的是不行的。

【延伸閱讀】:

喝醋能軟化血管嗎?——彩虹營養與運動小講座

誤 區 19

補鈣不是越多越好


我們人體一定時間內吸收鈣的能力是有限度的。

就如同大家春運,火車快來了,大家還在排著長隊買火車票一樣,排隊的人再多,到開車的點了車就會走,能帶走多少人就帶走多少人。

吃很多鈣到腸道里,吸收過程是緩慢的,沒吸收完的就被糞便帶走了。一般認為,每頓飯(每次吃鈣片)能吸收的鈣的最大量是500mg,多了的鈣不僅吸收不了,還可能增加便秘、胃腸不適等副作用。

所以補鈣並不是越多越好,應該根據這頓飯吃的含鈣食物的多少來決定吃不吃鈣片。

如果你這頓飯已經喝了一袋奶了,也吃了很多豆製品和綠葉菜,那麼這頓飯後不用吃鈣片了。鈣片不是藥物,只是膳食補充,不夠再補,夠了不需要補。

誤 區 20

骨質疏鬆

不是隻要補鈣就萬事大吉了

【預防勝於治療,以後骨質疏鬆骨折了,更麻煩】

① 不是,骨質疏鬆≠缺鈣,治骨質疏鬆≠補鈣。補鈣不是防治骨質疏鬆的全部,只是其中較為基礎的一部分,補的鈣再多,沒有充足的維生素D、K,鉀、鎂等,也沒法有效的吸收、利用。

② 吃鈣片不如食補,主要原因正是因為鈣片就是單純的鈣,而各種食物中含有除了鈣之外其他對骨骼健康至關重要的物質。

③ 在維生素D缺乏的情況下,攝入的鈣吸收率約10%,而在維生素D充足的情況下,吸收率可達60~75%。

④ 對於已經患有骨質疏鬆症的病人,還需要根據情況開始抗骨質疏鬆藥物(雙磷酸鹽類等)的治療。

⑤ 除了藥物之外,戒菸酒、規律運動、低鈉低糖飲食、避免長期過多的碳酸飲料和咖啡攝入、預防老年人摔倒、避免長期應用可導致骨質疏鬆的藥物等都是骨質疏鬆防治過程中的重要方面。

誤 區 21

關節炎並不是不動最好!


關節炎在中老年人群中非常常見,很多人因為膝關節疼痛,就畏懼運動,每天窩在家裡,久而久之,不僅心肺功能下降了,膝關節疼痛也更重了。

我們膝關節的軟骨的營養供給、代謝廢物的排洩等都需要依賴於膝關節的活動,如果長期膝關節活動少,反而讓膝蓋退變更快。

那麼,怎麼平衡關節疼痛和活動量這一對矛盾呢?

給大家介紹下2小時原則——

A:如果您運動完,比如說散步1小時,或者廣場舞40分鐘,膝關節完全沒感覺,不疼不腫,那麼說明這個運動量沒問題,甚至還可以增加些運動量。

B:如果您運動完,膝關節有疼痛、發脹等不舒服的感覺,但是在2小時內可以完全緩解,那說明這個運動量,也是可以接受的。

C:如果您運動完,膝關節的不適感超過了2小時都無法緩解,說明這個運動量對您目前膝蓋的狀態來說,超量了,應該減量或者更改運動方式。

D:如果您連日常走路都疼,完全沒法運動,休息2-3周後也仍然沒法運動,說明您的關節炎已經到比較重的程度了,應該求助於醫生,可能需要藥物或者針對性的運動康復治療。

E:如果您的膝關節平時還好,近期因為扭傷、勞累、氣候變化等突發劇烈疼痛,難以行走,則不應該進行運動,好好休息2-3周,觀察一下能否緩解,如果不能,參考上一條。

誤 區 22

酸兒辣女

預測胎兒性別不靠譜


在懷疑早期的時候,孕婦體內的激素水平波動明顯,胃酸也會分泌減少,很多女性會出現缺乏食慾、噁心、厭食、嘔吐等症狀,這個時候往往喜歡吃一點酸的食物來緩解這些症狀,吃點辣的東西來改善食慾。而且,每個孕婦的口味都不同,這些當然不能夠被用來預測胎兒性別。

胎兒的性別,是從精子和卵子相遇那一刻就註定了的。在幾億個精子中,一部分是攜帶X染色體的精子,還有一部分攜帶Y染色體。前者和卵子結合就是女孩,後者則是男孩。也就是說,決定性別的完全是拔得頭籌的那個精子的遺傳物質,和之前之後吃酸吃辣什麼的都沒關係。

【延伸閱讀】:

酸兒辣女?關於預測胎兒性別的N種謠言——彩虹營養小講座

誤 區 23

胰島素沒有依賴性


現在糖尿病的患者常見的一個誤區就是,不要用胰島素,因為用了就會依賴,再也停不下來。

對,說的沒錯,是可能停不下來了,但是停不下來的原因,不是因為你用胰島素依賴了,而恰恰是因為你用的太晚了,糖尿病已經進展到很嚴重的階段,胰島β細胞產生的胰島素已經不夠身體用的了,而必須要靠補充胰島素才能維持功能。

胰島素本來就是我們人體自身產生的成分,而糖尿病患者自身產生的胰島素不足或者身體對胰島素有抵抗,當你的糖尿病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及時的、規範的應用胰島素,不僅不會有害,還能幫助改善胰島細胞功能,為自身保留一些生產胰島素的能力。

記住,不是你對胰島素依賴了,而是你的疾病已經發展到必須要靠胰島素才能控制的階段。

不用會怎麼樣?慢性死亡。

不吃飯不睡覺不喝水,也會慢性死亡。怎麼沒人說吃飯睡覺喝水有依賴性?

誤 區 24

打過乙肝疫苗

過了幾年不一定需要加強補種

省錢


我國是乙肝大國,關於乙肝疫苗,我們大部分人小時候都打過,有些朋友會問,那我需不需要查一查我的乙肝表面抗體還有沒有,什麼時候需要加強補種呢?這個問題分不同情況,前提是你曾經查過你確實產生過乙肝表面抗體,說明接種成功了,那麼:

① 如果您不是醫務人員、性工作者、男同性戀、注射吸毒者、長期接觸血液製品的工作人員等,近期也沒有發生過乙肝血液接觸的意外情況,那麼這輩子您可以不用做乙肝的監測了,自然也不用加強了。

② 如果您是上述高危職業人員,那麼每隔3-5年應該進行一次乙肝兩對半的檢測,如果表面抗體低於10IU/ml,則需要加強一針,不需要三針。

誤 區 25


紅糖、黑糖、赤砂糖

都不能補血


好像從小就聽說紅糖什麼的能補血,其實這是完全的以形補形,看著人家紅就說人家能補血,怎麼不喝紅墨水呢?!

紅糖、黑糖、赤砂糖,只是甘蔗在加工成白砂糖過程中的一些中間產品、副產品,充其量只是接近於原材料甘蔗的“糖”罷了,沒聽過甘蔗能補血吧,因為甘蔗不是紅色的。

說紅糖補血,主要可能是說紅糖能補鐵。那麼以紅糖為例,其中含有的鐵僅是白糖的2倍,遠低於動物內臟、動物血等,不僅含量低,這種鐵還是人體不容易吸收的類型。

有人計算過,如果以紅糖來補鐵的話,要補充每日推薦的鐵攝入量,需要吃1斤紅糖,每天1斤紅糖,不出幾個月,將補成一個紅胖子。

【延伸閱讀】:

紅糖水真有那麼神奇嗎?——彩虹營養小講座

誤 區 26

酸鹼體質是謬論

首先,酸鹼體質理論的發明人 美國的Robert Oldham Young近日被判賠償一位癌症患者1.05億美元,並且當庭承認自己沒有讀過大學,博士學位是買來的,更不是所傳的生物學家,還曾因非法行醫而入獄。

即便如此,國人對酸鹼體質理論還是信服的根深蒂固。

我們的身體有強大的酸鹼緩衝調節系統,不管你吃的偏酸還是偏鹼的食物,消化吸收後進入血液都被調節成PH在7.35-7.45的範圍內。如果PH發生了波動,那身體就會出狀況,但是請注意一點,並不是變酸或者變鹼了導致了疾病,而恰恰相反,是因為有了疾病,血液PH才變酸或者變鹼。

身體正常時,無論你吃什麼食材,都無法改變你的酸鹼度,只是想當然罷了。要知道,人體胃酸本身就是稀鹽酸,這不比你吃的那些要酸的多...

還有一點很有趣的是,就像Robert案一樣,大多數有文化有學歷有閱歷的人,在被學混子們騙來騙去,死去活來不亦樂乎。

【延伸閱讀】:

體質有酸性和鹼性一說嗎?——彩虹營養小講座

誤 區 27

體檢套餐並不是防癌標配


很多單位都會給員工安排體檢,也有很多居民認為自己反正每年都體檢過了,就萬事大吉了。

實際上我們的常規體檢套餐有很多不足之處,對於某些多發的癌症缺乏針對性,難以在早期識別出這些腫瘤。才造成很多癌症,雖然每年體檢,但是一發現就是晚期。

危害國人的最常見腫瘤是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腸癌、食管癌、前列腺癌、宮頸癌,另外甲狀腺癌發生率也很高。

那麼要想早期發現這些腫瘤應該加做哪些檢查項目呢?

肺癌——低劑量胸部CT

肝癌——肝臟彩超+甲胎蛋白(AFP)

胃癌、食管癌——胃鏡

結直腸癌——腸鏡

乳腺癌——乳腺彩超,發現問題再追加乳腺鉬靶。

前列腺癌——前列腺彩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

宮頸癌——TCT(刮片)+陰道鏡檢

【延伸閱讀】:

近期彩虹醫生將專門詳細的介紹早期癌症的體檢篩查相關的科普,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徐州彩虹醫生】

誤 區 28


膝蓋疼並不是骨刺在戳你!


膝關節退變是會伴隨著關節邊緣的骨質增生,也就是大家口中的“骨刺”。

隨著年齡的增加,關節會退變、不穩,大腦就會讓鈣質在關節周圍沉積,來加強加固關節,這就形成了骨質增生。

所以,骨刺是我們集體的一種對抗關節退變的代償機制。

你把骨刺去掉了,關節又不穩了,不僅退變更快了,骨刺也還會再長出來更多。

而且,很多時候,並不是骨刺在戳著關節才導致關節疼痛的,僅僅因為“刺”這個字很刺眼很刺耳,讓人不免感覺它就是罪魁禍首!

真正能夠緩解關節疼痛的方法就加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這樣才能穩定關節,讓關節退變變慢,骨刺增生也會減速。

此外,沒有什麼藥物和膏藥能夠讓骨刺消退,就算它裡面添加的成分能緩解關節的疼痛,但是你若去拍個X片,會發現,骨刺還在,一點沒少!

誤 區 29

抗生素不能等同於消炎藥


提到消炎,很多時候大家自然聯想到的是青黴素、頭孢等藥物。實際上炎症分為感染性炎症和無菌性炎症,對於感染性炎症,應該選用針對感染病原體的藥物,如抗生素,青黴素頭孢等都是抗生素。

而我們生活中,更多見的是無菌性的炎症,比如關節炎、滑膜炎、痛風、類風溼等等,這個時候應該用真正的“消炎藥”而不是抗生素。

常用的消炎藥主要有布洛芬、扶他林、塞來昔布等等,他們通過消除炎症,來達到緩解腫痛的目的。

不分青紅皂白的使用抗生素來“消炎”,除了沒啥作用之外,還會增加對人體的危害,並且,加重抗生素濫用的問題,貽害子孫後代。

【延伸閱讀】:

濫用抗生素,關乎我們自己和孩子生死存亡的紅色警報!

“消炎藥”的是非對錯——你天天消炎消對了沒有?

誤 區 30

高血壓、糖尿病

省事


高血壓、糖尿病,這些都是患病率非常高的常見慢性病。誰家還沒有一兩個慢性病患者?

大家可能都知道,得了高血壓、糖尿病,是需要規律用藥控制的,甚至需要終身服藥。但是就是有一些患者,大大咧咧,覺得自己沒有什麼感覺和症狀,無所謂,或者覺得是藥三分毒,寧可不管血壓血糖,也不願意長期服藥。

這種想法是萬萬不可的。

首先,高血壓、糖尿病,如果我們把血壓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那麼它們對我們身體的危害就是比較微弱的,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才會逐漸的,損害我們的其他組織器官,而如果我們不管不顧,任其發展,那麼它們可能會非常迅速的對我們的心腦腎等器官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最終出現腦出血、腦梗塞、心肌梗塞、腎衰竭等併發症。

其次,藥物當然都有其副作用,但是我們需要權衡利弊。絕大多數降壓降糖藥物副作用輕微,可控,而比起血壓血糖控制不良所帶來的損害來說,微不足道。兩害權衡取其輕,所以,規律服藥,定期監測,才是正確的做法。

誤 區 31

高血壓、糖尿病

吃上藥就行了

省事


除了上面說的一部分病人,對自己的身體不負責任,任由疾病進展之外,還有一部分患者,雖然吃了藥了,但是認為只要吃上藥就萬事大吉,高枕無憂了。

那我們吃藥的目的是什麼?是把血壓血糖控制在正常的水平,避免或者減緩繼發損害的發生。

如果我們僅僅是吃藥了,卻沒有定期監測,不知道到底血壓血糖控制的怎麼樣,那也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如果巧了您的藥物選擇和劑量比較合適,控制的很好,那還比較幸運,如果控制不好,您又不監測不知道,那豈不也和那些不吃藥的人差不了太多了?

現在市售的血糖儀、血壓儀都很方便,家中應該買一個,每天監測,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藥物和劑量,達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誤 區 32

肩膀疼不要隨便

甩胳膊、拉單槓

省事


以前認為肩膀疼痛大多是肩周炎引起的,而甩肩膀、拉單槓,就是治療肩周炎的通用鍛鍊方法。

後來大家發現,很多“肩周炎”的病人,肩痛越甩越重,而有的病人,則逐漸緩解。這就奇怪了,怎麼同一種病,同一種治療方法,兩種不同的結局?

再後來醫生們開始深入的研究肩周炎,發現原來肩周炎這個概念太含糊,肩痛的原因分為好多種,肩袖損傷、肩峰撞擊症、凍結肩等等,而這些疾病之間,治療方案有些是相反的,有的需要練,有的則需要歇。

那麼,同一種疾病,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治療方法,就不合適了,於是,肩周炎這個診斷目前已經被廢棄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細化的肩關節眾多疾病。

所以,當您發送了肩痛,尤其是肩關節活動障礙、夜間痛等,應該去醫院看醫生,詳細搞清楚是哪一種肩病,再針對性的治療。

【延伸閱讀】:

肩膀疼就是“肩周炎”嗎?——彩虹健康小講座

誤 區 33

撞樹、倒走

並不是健康安全的健身方式


很多老年人依靠撞樹來鍛鍊身體,問他們為啥,很多人說,撞撞舒服,更有甚至,說聽說能把突出的椎間盤撞回去。

撞樹是有一定的按摩作用的,這個不可否認,但是僅此而已,咱好好按摩不行嗎?老年人很多骨質疏鬆、肌肉萎縮、平衡力減退的,別回來撞出軟組織挫傷、甚至沒發好力摔倒骨折了,這個年年都有發生的!

椎間盤周圍有椎管椎體等骨骼保護,除非把骨頭撞散架,否則恐怕力道撞不到椎間盤上。

那不撞樹了,倒走是不是能治療椎間盤突出呢?

倒走確實比正著走能調動更多的腰部肌肉參與,鍛鍊肌肉的協調性。而腰背肌鍛鍊,是椎間盤突出的康復治療中非常重要的環節。

但是,您也不能靠倒走來鍛鍊腰背肌啊,第一,靠倒走來鍛鍊腰背肌肉實在是效率低下,有更多高效的鍛鍊方法,其二,倒走對於老年人來說,非常不安全,因為倒走而摔倒骨折的老年人病例時有發生。

誤 區 34

中藥也是藥

也有副作用


相信絕大多數人心中都有一個觀念,就是西藥副作用大,中藥沒有副作用,用於調理身體最合適。

很多病人生了難以短期治癒的疾病的時候,更是喜歡到處去找偏方秘方的重要。

您要問他,你知道你吃的是啥?管幹啥的?很多人不知道,但是都知道一點,就是中藥,中成藥沒副作用!你看那西藥的說明書,副作用那一欄寫這麼多!

其實這是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研究方法和態度上的差異。

現代醫學的藥物在上市前要經過嚴格的藥物試驗,把相關的副作用都要在說明書上註明。而中醫藥屬於傳統醫學範疇,是經驗醫學,只管記錄XX能治XX,哪有所謂試驗是論證有沒有副作用?

打開中成藥的說明書,看下不良反應那一欄,不是寫著“沒有副作用”,而是清一色寫著“尚不明確”。相信大家都能分清楚,沒有和尚不明確的區別。

還有,不要認為天然的,就是健康的,就是無害的。毒蘑菇也是天然,河豚魚也是天然的,天然的,並不等於無害的。

希望大家在選擇藥品時應當謹慎,不應迷信“無副作用”。

誤 區 35

肝囊腫、腎囊腫

小於5釐米不必太擔心


很多人體檢時候發現自己的彩超報告上寫著,肝囊腫或者腎囊腫,嚇得不得了,感覺人生已經跌入了谷底。

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很多人都有這種情況,非常常見。

一般認為,只要囊腫不大於5cm,可以不手術,繼續觀察,定期複查即可。

【延伸閱讀】:

長了肝囊腫怎麼辦?——好多人其實都有,只是自己不知道

誤 區 36

面膜可以“補水”

但很難做到“持久”


說起面膜,那簡直是很多女性的命根子,膚白貌美水靈靈,全仰仗它了。

實際上,面部最大的作用也就是補水而已,然後,還僅僅是即刻效果。

就像美即面膜的廣告一樣,美麗即刻。

做完面膜,看起來水噹噹的,但是過不了多久,又被打回原形。不過也無所謂,反正做完面膜照鏡子那會自己是水嫩的就行了,哪管睡一覺醒來是什麼樣呢?

可是,天天敷面膜,反而會讓皮膚過度水合,損傷角質層,最後讓皮膚變薄變脆。

綜上,面膜嘛,只可偶爾,不可時常。

【延伸閱讀】:

「水油平衡」根本不存在!醫生才知道的 15 個護膚技巧,每個都出乎意料

誤 區 37

寶寶接種完疫苗後

當天就能洗澡


只要接種部位沒有破損(比如寶寶沒有因為癢而抓破),都是可以洗澡的,不需要等幾天。只要注意洗澡時候不要搓針眼部位就可以了。

【延伸閱讀】:

那些我們需要了解的疫苗知識

誤 區 38

正規的全身麻醉

不會使孩子變傻!


臨床常用的全麻鎮靜鎮痛藥物對兒童神經發育及智力沒有任何影響,只有超劑量的反覆大量多次使用,才會造成實驗動物的神經細胞凋亡,出現一些行為及智力的影響(僅出現在動物實驗中),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在正規的臨床使用當中。

【延伸閱讀】:

孩子需要做手術…但是!麻醉會使孩子變“傻”嗎?

誤 區 39

奶水多少和媽媽吃啥東西

關係並不大


哺乳媽媽的奶水多少實際上是和建立乳汁平衡的原理有關。

什麼叫乳汁平衡?

寶寶吸吮的越多,就會越頻繁的刺激媽媽的神經系統,從而分泌更多的激素來促進乳汁合成。

除非媽媽存在非常嚴重的營養不良,否則是孩子吃的越多,乳汁產生就越多。媽媽只需要堅持正常飲食,保持健康,不會因為你多吃了幾隻雞,幾條魚,就多產生幾口奶,多長几斤肉倒是真的。

【延伸閱讀】:

彩虹科學育兒專欄——關於母乳餵養

誤 區 40

肺炎不是“咳”出來的!

咳嗽對孩子來說,並不是壞事!


咳嗽只是一種“症狀”,不是病因!

肺炎並不是咳嗽導致的,但是肺炎會出現咳嗽的症狀。

這就好比摔傷腿,然後流血了;你能說是因為流血導致腿受傷?就這麼簡單的事情。

咳嗽是呼吸道的神經末梢受到刺激時引發的一種反射,通常具有保護性作用,把呼吸道里的髒東西咳出來,總歸不是壞事吧?!

【延伸閱讀】:

千方百計來止咳?咳嗽對寶寶來說並不是壞事!

誤 區 41

對寶寶來說

益生菌不是萬能的!


不知從何時起,益生菌好像成了育兒界的“仙丹”,腹瀉用益生菌,腸絞痛用益生菌,哭鬧用益生菌,溼疹用益生菌,不愛吃飯用益生菌,消化不良用益生菌……益生菌真是火得不要不要的,但是益生菌對於上述的很多情況,是無效的!

【延伸閱讀】:

腹瀉、腸絞痛、哭鬧、溼疹...一言不合就給寶寶吃益生菌,它真這麼萬能?




以上所有的延伸閱讀可以點擊此處 參閱同步發送的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