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课应不应该像语文、数学等课程一样成为必修课?

蓝色小周719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的一句话,“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一个社会上不道德的人和现象多了,人们才会呼吁道德。今天大家呼吁道德教育课要像语文、数学等课程一样成为必修课。其实反映出来更多的大家对道德沦丧的忧虑,而不是作为课程的必要性。

德育,自古以来都是融入在教师教育孩子的一言一行中的,什么时候需要专门用一门课来学了呢?

我换一个角度,倘若当真有这么一门课?对于培养“道德模范”又能有多大的帮助呢?无非是培养出更少一批“道德模范生”和更多的“伪善”罢了。

所以,我认为道德教育课不应该成为一门必修课程,因为它从来都是人生的必修课,不必用有字书写下来。


教育故事铺


道德教育不应该成为语数一样的必修课。

原因很简单,道德根本不是“教育”能教育出来的,是“教化”才能出来的。

也就是说,“道德”是实践型、体验性的,不是知识型、技能型的。

如果,把道德教育当成一门必修课,那么,道德这种内生性的体验与实践,就变成外生型的知识性、技能型的,很容易造成:嘴上讲道德,实践无道德。宣传讲道德,执行去道德。文化意识鼓吹道德,政治伦理全无道德。

也就是:知与行不统一,言与行不统一,人格分裂,谎话盛行,以言表忠,只剩赞美,绝无批评。外在炫美,实质肮脏。

为避免误解争执,加几句:

道德,可作为选修课。

道德的基础,是真实、诚实、务实、尊重、言行一致。如果,离开这三实一尊一致,所有的道德,一定是伪道德。道德学,一定是伪道学。



urna风之度0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本意。教育,主要是教人学会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人而不是做野蛮的、类似牲口的败类!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明文化,是儒教、道教和佛教的全部内容!其中,没有谋生的技巧、技能方面的教育内容。人会做了,技巧、技能的学习会更加专注与刻苦。人会做了,有志者,事竟成。先会做人,必会成事。建议小学四年级以下,全部进行道德教育,教材以儒释道三教为基本内容。五年以上开始学习谋生的技巧(科学)、技能(包括英语等外语等)。晚了吗?完全不睌!人会做了,其技能的学习会突飞猛进的一一因才(天才、爱好)施教,兴趣是最大的动力!一一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科学家,但是根据爱好和兴趣,人人都可以成为某一方面的工匠或专门人才,倒是非常可能的。其前提,仍然是会做人。有道德,才会有担当。


傻瓜寻真


我认为,道德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和语文,数学等课程一起排在课程表上。

德育教育应该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

从出生到白头,人都在不断的学习修正自己。德育不是只写在书本上,他是体现在人世生活的点点滴滴。

孩子也不是从进入学校那天才开始学道理学做人,而应该是从小在父母身边就耳濡目染,受熏陶的。



想想我们所谓的胎教,妈妈从受孕那天起,就开始特别注意自己一言一行,听美妙的音乐,说礼貌的话语,看悦目的景色图书等。这都是言传身教的一部分,在为孩子蓄积美好阳光的未来。这个,就是精神的交流,德育的熏陶感染。一个人可能不懂数理化,但必须懂得做人的道理。

胎教都如此重视,那么等到孩子呱呱坠地,家长更要把最好的一切给孩子。什么是最好的东西?不是只包括物质层面的吃穿用度,更要有精神层面的正能量的爱,有规矩,有教育,而不是没原则的溺爱。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幼儿园教孩子们读的三字经,其实家长早就应该读起来。


如果把德育的教育寄托在学校的课表上,我觉得已经晚了。

真正的德育教育应该像空气像阳光,自然而然的无时不刻地伴随孩子成长,伴随每个人!


兔只兔子爱生活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与语数英教学的教法教材应不同,不能成咬文嚼字式的教学,概念化教学,更不能成为升学敲门砖,而应向学生传递一种思想,一种观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初一,初二时,教材都是一个一个英雄人物,模范人物的成长的故事,总体传递了一个想法,做人要做好人。不考试。初三时,教社会发展简史,要考试,考什么呢?考ABCD概念化的东西吗?不!学生只要懂社会发展方向就行了。那么,这种教育教学好不好呢?非常好!7O多岁了,沒有一个学生犯罪!个别学生很穷,也遵纪守法,个个不犯罪!个个合格守法的合法公民!!!!不添社会之乱!!!同时,个个有平安人生!!!生活得很安稳!!!


成绍945


道德教育只能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如果不出台相应的措施来约束惩罚那些破坏基本道德秩序的人和事!课本教育就是纸上谈兵,孩子们肯定都会学的很好,如果理论上作为一门主课来进行学习,假设孩子们也都学的很认真,成绩都是100分,一天做完值日后一个孩子刚出校门遇见个摔倒的老大爷,你说他是扶呀还是不扶呀?对于我的孩子,我是不会让一个未成年人,一个人,没有其他人共同协助的情况下,去做一件他自己,没有能力完全十足把握承受的,不可预测好坏结果的,好人好事!毕竟法律是凌驾在道德之上的!所以建议把法律法规适当带进课堂,现在社会绝大大多数人还是法盲!如果大家都守法了,自然道德观念也就增强了!


流星拼图


道德教育应该列入教学计划中。我们一提选拔人才的标准,首先说的是“德才兼备”。德在先,才在后。

看近期发生的几起未成年人的恶性犯罪事件,实在是令人发指,这样的事件难道还不应该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吗?

尤其是那些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长辈由于自身的精力和学识受限,难以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这时候尤其需要学校负起责任来。

从小对孩子们进行道德和法制的教育。

据我所知,北京的中学开展了“道德法制”课,老师除了讲课本上的内容外,还会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近期发生的热点案例。课堂变成辩论会,大家各抒己见,潜移默化中,对道德修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如果学校的道德课堂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案例分析加上引导,孩子的素养会有很大提高。

所以,学校开设道德课是很有必要的。只是要在课程的设计和教授形式上多下点功夫。





哈帝娜


首先我们的教育体系本身就有问题!千篇一律填鸭式的教学。培养出那么多大学生。如今毕业打工甚至都不如一个初中毕业的学生。其次德智教育根本原因不在教学!你把他培养的德智美非常完美,顶多开始入社会那会还可以,几年一过自己都养不活……这时候跟他提德智之举!不是扯淡,人为了生存更好就会变。另外社会富有的人永远和你说的都是仁义礼智信,我天朝某某东、啥马晕、脑瓜疼、王树林一个这个目标,那个不知道凄美,啥啥的人前道骨仙风,背后你们都懂得。


天空胡萝卜


道德教育课程不但应该成为必修课,而且要成为首选必修课。

教育的第一目的是立德,其次才是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必须有系统化的思想道德知识作为临摹的理论依据,而道德教育教材就是很好的知识载体。

当然,单凭简单的说教是没办法塑造学生优良的品质的。道德教育只有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途径,才能深植于人的思维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显山不露水地转化为自觉行为。


趣看教育


道德是家教与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榜样的力量是肯定的。重在我们各行各业的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做给孩子们看的。比如现实的教育吧,我们教育界规范化了,而不是暴力倾向,用我们的爱心与无私奉献精神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祥和快乐的学习环境。我们在教学中应贯穿学习关于道德的问题,小学生守则不是都有的吗?当然了任何问题都不是绝对的,道德是对正常的人。面对恶人有时是应收起道德这个话题的!灵活运用是必须滴!面对个伤害我们尊严与人格的人,还能施以道德吗?NONO。面对一个卖国求荣的人面对一个杀人犯还一样以道德绑架吗?NONO,绝对不能,这叫纵容恶者。对恶者的纵容就是对社会的作恶,是绝不能容许的。

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各行各业规范化管理,规范化工作环境是必须。处处温暖春天,又何来严冬大雪。和谐社会靠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