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的长廊屋盖梁式古桥——泉州永春东关桥

永春东关桥又称“通仙桥”,位于永春县东关镇东美村的湖洋溪上,它是福建最早的木梁廊桥之一,该桥较完整地保留宋代桥梁的建筑特点,为福建少见的长廊屋盖梁式古桥,属省级保护文物。

少见的长廊屋盖梁式古桥——泉州永春东关桥

该桥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全长85米,宽5米,系用青岗岩石和特大木料构筑。有二台、四墩、五孔,墩呈船形,用石条逐层丁顺配搭,互相叠压而成,两头俱作尖形,以分水势。

少见的长廊屋盖梁式古桥——泉州永春东关桥

墩下以大松木作卧桩,承载整座桥梁,古称“睡木沉基”,枯水时水清木现;墩上用巨石叠成三层支架大梁。

每个桥孔都由22根长16~18米的特大杉木作梁铺设成上下两层。上以砖石砌墙,用木料做柱檩、桥板、护栏。船形桥墩以上部分为木材构造,技艺之精湛,构造之奇生特实属罕见。

少见的长廊屋盖梁式古桥——泉州永春东关桥

明弘治十三年,为防止雨水浸蚀桥板及供行人歇脚,在桥上建造20间木屋,屋架、椽角和两篷都是木隼结构;正德三年1508年,在桥上“砌砖为路,列椅两旁”,并在桥头用地产粘土青瓦搭盖雨遮。1963年,为加固桥梁,增置倒吊梁和四道雨篷。

东关桥的传说

宋朝时候,有一泉州府官到永春桃溪巡游,当船到此,只见岸上风光旖旎,景色秀丽,可惜东西两边隔着湖洋溪,只靠1条渡船,极不方便。

于是,他下令县官在1年里架设1座桥。县官的总管家马用负责建桥,马用仗势欺人,趁机强征暴敛,搜刮民膏。

少见的长廊屋盖梁式古桥——泉州永春东关桥

正好这一年遇上旱灾,田园颗粒无收,民工无心建桥。眼看期限已近,建桥毫无进展,这时,一位拄着方竹拐杖的老人出现了。

老人巧布机关,使马用付出了大米5000担,银子1.5万两,从而及时建成此桥。大桥建成后,老人踩着一朵白云从桥上通过,向泉州府飘去。

人们传说这位老人是神仙,因此把这座桥叫做通仙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