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一个县,以“龙”命名,总人口超60万!

湖南省,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和湖北省相对应,湖南省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省会驻长沙市。湖南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与湖北相连。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下辖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17个县级市,62个县,7个自治县,36个市辖区。其中,龙山县来说,人口超60万,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湘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连荆楚而挽巴蜀,历史上称之为“湘鄂川之孔道”。

湖南省一个县,以“龙”命名,总人口超60万!

首先,龙山县,隶属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地理位置上,龙山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西与重庆市酉阳县、秀山县,北与湖北省来凤县、宣恩县接壤,东与省内桑植县、永顺县毗邻,南与保靖县隔酉水河相望,也即地处湖南、湖北、重庆三省(市)的交界处。就龙山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楚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湖南省龙山县一带属黔中郡。根据史料记载,黔中郡的郡治为黔城(今湖南怀化市沅陵县城西的黔城)),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

湖南省一个县,以“龙”命名,总人口超60万!

西汉时期,该地区属武陵郡。武陵郡在今湖南省、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和广西等地。“武陵”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龙山县一带初属蜀汉,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该地区成为东吴的疆域。晋朝时期,今龙山县一带属荆州武陵郡。南北朝时期,该地区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唐朝时期,今龙山县一带黔中道。在唐朝时期,道是重要的区划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省。元朝时期,推行行省制,在此基础上,今龙山县一带属湖广行省恩州宣慰司、辰州路、澧州路和四川行省永顺宣慰司。明朝时期,该地区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

湖南省一个县,以“龙”命名,总人口超60万!

最后,那么,问题来了,龙山县这一建制始于什么时候呢?对此,该地区建县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因是“辰旗”之地,辰属龙,吉祥的象征,加之境内峰峦起伏,故名龙山县。由此,对于龙山县来说,建县于公元1729年,距今已有接近300年的历史了。在清朝时期,龙山县隶属于湖南省永顺府。1913年,龙山县属辰沅道。1928年,龙山县直属于湖南省。1957年9月20日,设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属之至今。总的来说,龙山县地处湖南、湖北、重庆三省(市)的交界处,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截至2018年底,龙山县总面积达313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60.5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