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规模化猪场母猪产仔数高于农村散养户,文中这一点很重要!

导读:

母猪作为猪场的“发动机”,产仔数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猪场的经济效益,而影响仔猪产仔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母猪的胎龄,实验证明2-6胎龄母猪的繁殖性能比较好,3-5胎龄母猪繁殖性能最好,7胎以后繁殖性能开始下降,初产母猪和9胎龄以上母猪繁殖性能显著低于其他胎龄的母猪。所以要想保障母猪的经济效益,就需要母猪群维持一个合理的胎龄结构。


母猪的胎龄结构指的是不同胎龄母猪在母猪群内所占比例,因不同胎龄母猪的繁殖性能不同,所以胎龄不同比例猪群的繁殖性能也不同。如果整个母猪群中初产母猪过多,或者7胎龄以上的母猪过多,不仅会导致母猪的产仔数下降,还会影响到仔猪的成活率、日增重,甚至栏舍的利用率等,所以要尽量维持猪场在一个合理的胎龄结构。

为什么规模化猪场母猪产仔数高于农村散养户,文中这一点很重要!

不同胎龄母猪生产性能对比

下表显示的是不同胎龄母猪的胎均健仔数不同,2-6胎母猪的平均健仔数可以达到10.89头,而初产母猪仅有9.85头,超过6胎以后的胎均健仔数持续下降,到9胎龄以上时仅能达到9.8头。所以猪场要想维持较高的母猪产仔数最好将2-6胎龄母猪尤其是3-5胎龄母猪控制在一个比较高的比例。

为什么规模化猪场母猪产仔数高于农村散养户,文中这一点很重要!

胎龄结构

根据经验,猪场若想稳定较高的生产成绩而且正常运转,需要控制母猪的胎龄结构为:初产母猪占比20%,2胎龄母猪占比18%,3胎龄母猪占比17%,4胎龄母猪占比16%,5胎龄母猪占比14%,6胎龄母猪占比10%,7胎龄以上母猪共占比5%。

为什么规模化猪场母猪产仔数高于农村散养户,文中这一点很重要!

如何维持合理的胎龄结构

1)合理淘汰母猪群

根据经验,要想保持母猪合理的胎龄结构,每年需要对猪群做出40-50%的淘汰,只有及时淘汰生产性能差的母猪才能保证猪场母猪保持较高的生产成绩。但需注意猪场在淘汰母猪时的原则是多主动淘汰,少被动淘汰。

猪场管理者应尽早淘汰以下母猪群:

  • a、后备母猪30周内不发情,作为后备母猪淘汰成本是比较低的,如果后备母猪超过30周龄而且使用过催情方式依然不发情那就早日淘汰。
  • b、高胎龄母猪,超过7胎之后母猪的繁殖性能就开始下降,所以超过7胎龄母猪要及时淘汰;
  • c、连续两胎产仔数偏低的母猪,连续两胎产仔数均未达到平均水平的母猪也要尽早淘汰,以免拉低整个猪场的平均生产成绩;
  • d、患病母猪,患有严重的子宫内膜炎、乳房炎、肢蹄病等疾病的母猪都要及时淘汰;
  • e、屡配不孕母猪,蓝耳等繁殖障碍性疾病、霉菌毒素中毒、子宫内膜炎等都会导致母猪屡配不孕,对于发情正常且连续2-3次配种不受孕的母猪也要及时淘汰;
为什么规模化猪场母猪产仔数高于农村散养户,文中这一点很重要!

2)注意后备母猪补充

后备母猪是猪场母猪的后备补充力量,只有储备充足的后备母猪,才能大胆淘汰生产性能差的母猪,大胆淘汰高胎龄母猪,毕竟维持猪场稳定的基础母猪群体才是猪场正常运转的根本。

后备母猪的补充按如下公式进行:

年后备母猪补充总数=猪场基础母猪头数×45%+猪场基础母猪头数×45%×15%

(其中45%为猪场母猪年淘汰率,45%×猪场基础母猪头数为年后备母猪配种头数,猪场基础母猪头数×45%×15%为猪场补充的后备母猪中不能正常发情配种的母猪头数)

为什么规模化猪场母猪产仔数高于农村散养户,文中这一点很重要!

补充合适数量后备母猪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后备母猪的培育。后备母猪最好是挑选自产仔性能好、仔猪健康,而且无流产、返情记录的2-5胎龄母猪。若是自留后备母猪,建议在哺乳阶段就进行第一遍挑选,挑选后做好标记,断奶后转入专用的保育后备栏,保育结束后挑选合格猪只转入后备舍,直至饲养至100公斤前后进行背膘测定,背膘厚度达不到18-20mm的后备母猪再次淘汰,剩下的按照后备母猪的饲养方法饲养直至发情配种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