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老街第五集——治平路里報恩存,瀘州最繁華的一條路

治平路

瀘州老街第五集——治平路里報恩存,瀘州最繁華的一條路

治平路、在瀘州北城,南迄慈善路口,北至大十字,南北長198米,東西寬原為7.1米,後於1988年擴寬為10米,為城區主幹大街之一。

商店林立,是瀘城繁華區域。傳統名酒“愛人堂”花酒老店的門市及作場,民國時期即在此街。

此路中段西側。陡坡石級而上,及簸為古治平寺址,故路依寺名。據查:治平寺始建於東漢(公元25-220年間),後稱開福寺,寺凡數進,軒朗高華,宋安撫使馮楫造七級浮屠於內,曰“報恩塔”,因塔體素白,又稱白塔寺,因此人們又俗稱此街為白塔街了。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知州夏紹新於寺前建“萬壽戲樓”,榜曰“普天同慶”;清末光緒時,塔之四周及殿字曠地,劃與縣立中學;民七年(1918年)天王殿毀於火;民十年(1921年)將其址改建瀘縣圖書館。

瀘州老街第五集——治平路里報恩存,瀘州最繁華的一條路

當時革命前輩惲代英、肖楚女,在川師任教期中,曾在此處的講演所多次講演,宣傳革命思想。

戲樓撤後,僅存開福寺大雄寶殿,殿內巨型銅佛三尊,傳重八千餘斤,又置銅鐘每初一、十五,響徹全城,如此珍貴文物,在1958年大鍊鋼鐵時,毀作獻銅,所餘在文革時全毀,十分可惜。

清末民初,開福寺內,駐有佛教徒知客師及十多單人(和尚),與方山雲峰寺是一家(方山雲峰寺,唐建、盛時單人數百計),凡外地來瀘,懇求在雲峰寺掛單者,必先經治平寺報到充許後,方辦理手續,雲峰寺才接納,可見開福寺雖小於雲峰寺,但卻掌有教權首其事,其用度開支,也靠方山雲峰寺田租收入供給,有時方山和尚入城辦事,也以開福寺為腳庵。

1939年9月11日,日機轟炸瀘州,最大的炸彈500公斤,落於白塔寺門口馬路正中,彈坑六、七尺深,人、九尺寬,周圍損失慘重。

瀘州老街第五集——治平路里報恩存,瀘州最繁華的一條路

現廟廢塔存,此街仍為商貿區,瀘州旅館設此街。

如今的治平路,依舊繁華昌盛,因為毗鄰水井溝,屬於瀘州的主要商圈,人民喜歡在這裡購物,幾大瀘州的大型商場超級市場也在這裡,治平路,真是長治久安的一條黃金好路啊。

現在治平路的白塔依然在,人民記得的更多的是那段忠義孝道的故事,和報答父母的恩情。這個報恩塔的故事,因為婦孺皆知,筆者就不在這裡敘述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搜索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