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太极老翁论太极功夫:太极拳能练出怎样的功夫?能实战吗?

再论太极“功夫”,练太极拳能练出怎样的功夫?能实战吗?

我的太极拳老师杨喜寿先生,号南山松,笔名木言,1980年随洪均生先生学拳,1997年左右开始在山东大学义务教授太极拳,风雨无阻,至今已经有22年。喜寿先生一生教书育人,钟爱传统武术,尤痴爱洪均生公所授的太极拳法,精研不已,著有《陈式太极拳原理探析·用法详解》一书。而今我师喜寿先生已年逾八旬,仍勤练不已,每招每式必与众弟子反复实践之、躬行之,是文界武人,也是武界文人。杨师虽已至耄耋,对太极拳仍有新的思想,并时常将一些观点写出来,供门生们学习研读。这篇文章,是杨师最近几日写出来的,体现了杨师通过对太极拳历史和太极拳现状的思索,我发到百家之中,供更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参考。


在早年间,且看陈家沟陈氏,如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廷(明末清初)曾“披坚执锐,扫荡群氛”(陈鑫的《陈式太极拳图说》),可见他是从过军打过仗的。如陈仲甡(陈鑫的父亲,小编著),“其生平战功累累,啧啧人口者,皆根本于精太极拳。”(同上)如教过杨露禅的陈长兴,其太极功夫经世流芳。几百年来,陈家的这样的人物可举出许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极拳的功能也在逐步地变化。到了近代,太极拳已不再是战场上的拼搏手段。民国年代,说到太极拳,较著名的是杨露禅之孙杨澄浦,动则“发人于丈外”。陈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陈发科,功夫的最高境界是“制服人但不伤人”。

当今,太极功夫的较量主要是竞技场上的推手比赛。民间多是朋友之间的切磋,搭上手曰“试试劲”。更多的是师父让徒弟塔手,徒弟一触师父的手臂便乱蹦乱跳。还有的练就了丹田内功,腹部能经得起重拳击打。对一般人来说,能练到这样的功夫,已经就不错了。但具有这样功夫的拳师要有自知之明,这种功夫不足以与现在专业练散打的人对抗

八旬太极老翁论太极功夫:太极拳能练出怎样的功夫?能实战吗?

腹部抗击打,不代表脑部扛击打

现在练太极拳者缺乏实战训练。另外,太极拳套路中多是已与对方接手以后的攻防招法。特别太极拳的招式缺乏对头部的防护动作传统武术多是防胸、防两肋、防裆。对于大多数练太极拳者,除了“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外,可练些“防身御侮”的能力。为此,在练好缠丝劲和缠法(练陈式太极拳者)的基础上,可多验练一些擒拿和摔法。

在所谓“内家拳”名词出现时,并不常提“发人于丈外”,而是讲内家拳的特点是:“以静制动,应手即仆。”

(文 杨喜寿)


小编认为:太极拳的实战,需要按实战的方式训练,具备实战的要素;发展与变革是传统武术的根本所在。但无论如何,太极拳是传统武术的一种,不是神拳,无需异化和神话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