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年报解读 6家大型银行共实现盈利超万亿元

上市银行年报解读 6家大型银行共实现盈利超万亿元

上市银行年报解读 6家大型银行共实现盈利超万亿元

截至3月31日,6家大型银行及绝大多数股份制银行披露了2018年业绩报告。而随着年报集中出炉,上市银行整体经营情况也揭开了诸多经济不确定因素笼罩下的神秘面纱。

从已披露的数据看,在宏观经济逐步企稳形势下,上市银行业绩整体向好。2018年,6家大型银行共实现盈利超过万亿元,其中,工行实现净利依旧“霸榜”,而邮储银行则以净利增速最快证实了其新晋大型银行之名。同时,备受关注的资产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拨备覆盖率普遍上升,上市银行“健康”状况稳定向好。

那么,已披露的年报数据反映出了哪些更为深层的信息?是什么支撑上市银行在严峻挑战下实现业绩企稳回升?资产质量的改善是否能够持续?2019年银行业转型是否会作出新的调整?

盈利增长亮眼 六大行净利破万亿元

2018年,尽管面临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但各大银行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的年度业绩答卷。总体来看,银行业业务规模稳定增长,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盈利平稳较快增长,转型也取得实质性进展。

上市银行年报解读 6家大型银行共实现盈利超万亿元

在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高管对去年的经营表现给予了肯定。工行行长谷澍用“穿越周期的稳健”来评价工行近3年的经营成绩;建行首席财务官许一鸣则表示,去年建行主要经营指标“该升的升、该降的降”,很多指标的改善可以理解为“更好、更高、更强”。

净利润破万亿元大关

2018年,6家大型银行净利润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工行净利润增长位列第一位,2018年共实现净利润2987亿元,同比增长3.9%。建行居第二位,实现净利润2556.26亿元,较上年增长4.93%。农行实现净利润2026.31亿元,同比增长4.9%。中行实现股东应享税后利润1800.86亿元,同比增长4.45%。交行实现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736.3亿元,增幅为4.85%。国有大行新晋成员——邮储银行也交出一份漂亮“成绩单”,2018年净利润首次突破500亿元,达到523.84亿元,同比增长9.80%。

在股份制银行中,招行维持强劲增长势头,2018年实现归属行股东净利润805.60亿元,同比增长14.84%。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去年也有不俗业绩表现。其中,浦发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59.14亿元,同比增长3.05%;光大银行实现净利润337.21亿元,同比增长6.67%;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248.18亿元,同比增长7.0%。

从根本上讲,2018年银行业实现良好增长得益于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2018年我国GDP增长6.6%。从新增生产总值来看,2018年经济增量为1.4万亿美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经济增长“引擎”。

就银行业本身来看,盈利实现良好增长受益于资产规模的扩大。2018年银行业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贷款发放速度普遍加快,银行业资产规模实现平稳增长。截至2018年末,农行总资产规模达22.6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6万亿元,增速为7.4%;建行资产总额23.22万亿元,增幅为4.96%,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3.78万亿元,增幅为6.82%。

息差企稳回升

利息收入依然是各大银行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因此,息差企稳回升有效带动了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2018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邮储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2.30%、2.33%、1.90%、2.31%、1.51%和2.67%,除交行与上年持平外,其他银行分别同比提升8个、5个、6个、10个和27个基点。

2018年,中行实现净息差逐季上升。对此,中行副行长吴富林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净息差的改善主要得益于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实现了经营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在中长期贷款的投放上,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创近年来最高水平。

不过,吴富林也表示,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净息差今年存在一定下行压力。中行将持续优化资产结构,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努力控制负债成本。

谷澍表示,对工行来讲,今年保持净息差主要的侧重点是要在负债端做更多工作,坚持把存款性负债作为主要资金来源,通过产品创新、客户经营、渠道优化,努力吸收低成本、稳定性的资金,控制高成本负债,使负债成本稳定在一个合理水平。

不过,受资管新规实施、理财产品市场发行成本上升等多因素影响,多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呈下降趋势。如工行2018年实现非利息收入1526.03亿元,比上年减少9.73亿元,下降幅度为0.6%。中行2018年实现非利息收入同比减少12.72亿元,下降幅度为0.87%。

虽然受短期政策调整影响,银行非利息收入面临放缓压力,但从长期来看,非利息收入受经济周期的扰动较小,在利率市场化大趋势下,商业银行未来转型的目标还应是继续加大非利息收入。

大零售和金融科技成主要转型方向

2019年,金融业经营形势、监管政策、竞争格局均已发生深刻变革,如何通过转型发展抢占先机,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每一家银行都面临考验。

在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高管均坦言,未来银行发展面临净息差、风险管控、金融科技等方面挑战。许一鸣表示,建行要进行“第二发展曲线”开发,所谓“第二发展曲线”可以叫第二次创业。

从整体情况来看,多家银行将大零售和金融科技作为主要转型方向。2018年,多家银行都在大零售方面加大布局力度。以工行为例,据工行董秘官学清介绍,大零售战略在全行执行的效果越来越好,已成为工行经营利润提升的“压舱石”,其营业贡献占比超过40%。去年新增个人客户4000万户,客群的持续增长带动全行一般性存款增加1.45万亿元,存款余额及增量稳居市场第一位。

零售业务一向表现突出的招商银行,2018年零售营业收入1232.57亿元,同比增长16.04%,占营业收入的52.69%;零售税前利润572.27亿元,同比增长20.24%,占该行业务条线税前利润的57.22%。“零售新星”平安银行,2018年零售业务营业收入618.83亿元,在全行营业收入中占比为53%;零售净利润为171.29亿元,在全行净利润中占比为69%。

扩大盈利来源、培养新利润来源点,需要银行加快转型步伐,积极开拓业务“蓝海”。“做好小微工商银行就有大未来,这是全行的共识,也是我们的战略选择。现在路径已经明确,关键是我们在创新措施上进一步落地见效,推动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谷澍表示。

农行副行长王纬表示,农行将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突出六大重点,促进实体贷款投放,力争今年贷款规模保持稳健增长,增量和去年大体相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