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不死,若果坐上皇位,会是朱棣的对手吗?

记忆斑驳旧时光-


如果朱标继承皇位,朱棣不会有造反的念头。

首相,朱标是长子,又是马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是朱元璋指定的皇位接班人,朱标从小就被朱元璋按皇帝的要求培养的。朱元璋对皇位继承问题上早已颁布“有滴立滴,无滴立长”的旨意,朱标继位存在法律的正统性,拥护者必然是满朝文武及全国各地的老百姓,这些客观事实是朱棣永远都不具备的。如果朱标敢贸然造反,必然违背大明律法,将被满朝大臣及全国百姓所不容。

其二,如果朱标不死,朱元璋不会屠戮功臣。朱元璋残杀开国大将无非是为了朱允炆更好的接班,生怕自己死后朱允炆无法震慑他们。而朱标13岁被立位太子,做了24年太子的朱标,在朝中及兄弟面前威望盛高,论能力、资质朱标完全可以压制他们。大将蓝玉还是铁杆的太子党,是朱标的坚定的支持者。朝中文武大将济济一堂。朱标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完胜朱棣,因此朱棣不然不敢造反。

其三,朱标继位不一定会立马削番,因为明朝刚刚建国不久,百废待兴。朝中重点是发展,而各地番王对朱标继承皇位早已从心低认同,对这位仁慈、憨厚的大哥毕恭毕敬,皇帝对各方发号施令各地番王不敢不从,因此朝廷对地方的政策得以实施,可以说是畅通无阻。如果单单朱棣不听从,得不到各地番王的支持,失道寡助,最终必败。

其四,如果朱标真的要削番,策略绝对不会和朱允炆一样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朱允炆在出征前还吩咐将士不能伤害朱棣,几次士兵差点抓住朱棣因不敢伤他反而被他逃出。而朱标必然分得清在大战面前孰轻孰重。





历史平白无故


对于历史不太好的同学,咱先普及一下朱标是何许人也?

朱标,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是正儿八经老朱的第一个嫡长子,老妈是大脚马皇后,老朱也对他也极为尽心尽力的培养,早早的就把他立为接班人,并为之广寻名师悉心教导,朱标也不负众望,能文能武,而且威望极高,仅次于朱元璋。但天不假人,朱标仅仅37岁便因病而亡。


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今天咱就算茶余饭后的瞎聊一下,如果朱标没有早亡,而且是顺利的接过朱元璋的衣钵,成为了第二任大明皇帝,那么给老四朱棣一万个熊胆,他也不敢造反,他会安安心心的做一个认真辅佐哥哥的乖弟弟,很可能连造反之心都不会有。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朱标可不是软弱无能的朱允炆,他是跟随父皇朱元璋上过刀山下过火海的,各种大场面那是应对自如,临朝理政的能力那也实属不俗,能力完美遗传了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双方的优点。

第二:朱标群众基础极好,满朝的文臣武将对其无不全心拥护,而且他的身份那是服众的,是老皇帝的嫡长子,是早早就被确认的太子爷,全国上下无一不知。作为老四的朱棣敢反他?除非是脑子进了一吨粪水吧。

第三,朱标为人宽厚,如果他不死,大明的那些猛将(蓝玉等)都不会被杀,退一万步讲,就算朱棣反了,那也是分分钟被蓝玉等虎将团灭的。


老猪的碎碎念


朱标不死,坐上了皇位,借他八百个胆朱棣也不敢造反,只能乖乖就范挨盘。

建文帝朱允炆是朱标儿子,性格比较柔弱,相比于官二代朱棣来说,无论阅历还是能力都判若云泥,难以望其项背。朱棣十五岁便开始封燕王南征北战,大小战役十数次,征战杀伐出来的人与打小在皇宫长大的温室花朵朱允炆角逐无异于石头与鸡蛋的较量,而古来要得天下首重的是武力,自然而然朱棣能赢。从武力值上,朱允炆便逊色一筹,更何况朱允炆又犯了慈不掌兵的忌讳,在该对朱棣下死手的时候妇人之仁,网开一面以至放虎归山。


(朱允炆,朱棣)

试想,靖难之役时,朱允炆号称五十万大军围攻朱棣,而朱棣却仅十万不到,最后却形势逆转,其中自然是有朱棣从宁王朱权那里骗来的朵颜三卫八万精锐的原因,更多的还是朱允炆在三军围攻朱棣时下的命令“不得伤我王叔性命”,以至众军投鼠忌器,畏首畏尾,在朱棣穷途末路时不敢对其痛下杀手,导致放虎归山,让他从蒙古宁王那得了便宜,死灰复燃,席卷重来。

但是,这一切放在朱标那可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朱标是朱元璋长子,打小便颇具有长兄风范,没有少替他的弟弟们特别是朱棣兄弟两在朱元璋面前扛黑锅,众兄弟对他是服帖的。其次,朱标是最具有军旅阅历并且人脉最根深蒂固的皇子。还很小的时候,朱元璋便带着他南征北战,可以说大明江山的建立有他一份功勋,杀过敌人,舔过刀口,经历过无数尔虞我诈,从阅历上看,都是绝对高于朱棣的。其次,太子正统的身份在那摆着,朱棣不论怎么做都免不了弑兄篡位、乱臣贼子的骂名。


(朱标)

再者,且不说大明绝大多数官员对朱标寄予厚望,就是晚年朱元璋为了朱标更好的拱卫大明江山,给他打造的常蓝系就是摆在朱棣篡位之旅趟不过去的刀山火海,朱标不死,朱元璋自然不会搂了常蓝系。蓝玉姐姐为常遇春媳妇,常遇春与蓝氏所生女儿为朱标媳妇。这层关系摆在那,加上朱元璋的有意撮合和常蓝系对朱标的厚望,这一关恐怕朱棣不好过啊!

(蓝玉)

想当年蓝玉捕鱼儿海一战天下闻名,号称万人敌。当朱棣铁了心造反,听到蓝玉要来揍他,恐怕会肠子都悔青了。来自各方面统筹战力值的碾压啊。


不书公子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假如朱标没有死,那么皇位就一定是朱标的,朱元璋一定会把皇位交给朱标,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朱标成为了皇帝,那么问题不是会不会是朱棣的对手,而是朱棣还会造反吗?

我认为朱棣很可能不会再造反。

朱标的实力是非常强的,朱元璋一直就把朱标当做下一任皇帝来培养。

知道明朝建立后,被立为太子的朱标入主东宫后,朱元璋给他的是什么配置阵容吗?

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兼右詹事,中书平章政事胡美、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书左、右丞赵庸、王溥兼副詹事,中书参政杨宪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张兴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顾时、孙兴祖同知左右率府事,大都督府事吴桢、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邓愈、汤和兼谕德,御史中丞刘基、章溢兼赞善大夫,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兼太子宾客。

看到了吗?这是多么豪华的阵容,这简直就是朱元璋打天下的配置啊,只要排的上号的文武英才,全在了。从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这个儿子是多么的毫无保留了吧。

朱元璋这么做,意在外出征战期间,由太子监国、方便各将军丞相辅佐,也就是假如朱元璋遭遇不测,朱标就可以直接登上皇位了。

朱标的性格较像他的母亲马皇后,很温和,相对于朱元璋的严厉苛刻,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朱标秉性仁慈的作风,经常为犯错的臣子以及兄弟求情。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登基后,大杀功臣,朝堂上下风声鹤唳。而朱标上位后,一定会施行仁政,宽以待人。经过朱元璋的高压政策,替之以朱标的宽松政策,对冤死的功臣进行平凡追谥,对尚存的老臣进行安抚怀柔,原本对朝廷抱有怨恨的一班臣子便会紧紧团结到朱标周围。这种先紧后松的政策交替,在历史上屡有应证。

朱标虽生于安乐,却不是一个纨绔子弟。他勤勤恳恳,虚心学习,尽心受教。朱元璋也早早地让朱标接手政事,培养朱标的执政能力和政治经历。一旦朱标上位,朱标不会在执政上犯朱允炆那样的政治新手错误,朱标更为老练,经验丰富。

朱标的身份也比朱允炆更有震慑力,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朱元璋早就有意百年后让位于朱标,加上为朱标配备的庞大东宫阵容,无论是长幼辈分,还是政治资源,朱标都比老四朱棣要出类拔萃的多。

综上,如果朱标未死并登上皇位,那么朱棣将不会再起兵造反,除非朱棣疯了。即便朱棣起兵造反,相信众叛亲离的朱棣也会最终失败。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这个问题分三部分回答:

第一部分,如果太子朱标继位,会不会继续削藩?

第二部分,假如朱标也削藩了,朱棣敢不敢反?

第三部分,假如朱棣反了,他能不能赢?


那么我们首先来讨论第一部分,假如朱标继位会不会削藩呢?大概率不会,朱允炆之所以削藩,主要原因就是心里没谱啊!说白了就是主少国疑,年轻没怎么经过事,这帮叔叔们各个身经百战,尤其是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一个比一个能打,自己本身也没啥本事,万一他们想造反,那不是一点招没有嘛!思前想后的朱允炆决定: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朱标会不会有这个问题呢!肯定不会啦!

朱标生于1355年,1355年是什么时候,朱元璋刚刚开始造反三年,朱标的童年就是跟着朱元璋东奔西跑的,他是经历过开国艰苦考验的,在群臣中颇有声望,而且他是大哥,并且是模范大哥,这个标签从小就印在了弟弟们的心里,所以朱标完全不用在乎某一藩王造反。

即使说朱标真的不放心,真的进行了削藩,那么朱棣敢不敢反?还是大概率不会,朱标可不是朱允炆,朱标虽然为人和善、谦虚待人,但并不是个软蛋,他属于外柔内刚型,坚持原则、做事果断,早期的经历让他学会了处变不惊,处理政事也是经验丰富信手拈来。在这一点上连他那英勇神武的老爹朱元璋都佩服。身为长子,他给弟弟们做出了表率,就连朱元璋和马皇后也常对皇子们说:好好学学你们大哥!朱棣从小就是跟大哥朱标混的,朱标什么能力他还是知道的,再说削藩并不是杀头,只是交出权利而已。以他对朱标的了解,朱标即使真的削藩,不仅不会对他怎么样,反而会给他比较好的待遇。起码吃喝玩乐不愁,一边是造反大概率会输,另一边是退休大概率退休工资较高。朱棣又不傻,肯定选第二条。

再退一步讲,假如朱棣真的缺根弦起兵造反了,我们来看看如果朱标继位他的对手会是谁?蓝玉!我说出这个名字,估计好多网友会骂我胡扯,澄清一下,我真不是胡扯,大家听我解释:蓝玉于洪武二十六年因谋反罪被杀,而吕景琳先生在《蓝玉党案考》中已经论证了,其实蓝玉并未谋反,他之所以死,主要就是朱标班底的老大朱标死了,以蓝玉为核心的班底成员开始变得毫无节制肆意妄为,严重影响了继位者朱允炆的统治,所以朱元璋同志在死前将他们全部解决,受牵连的还有极为能打的冯胜和傅友德。

其实朱元璋为他的儿子朱标留了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作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的主力兵团,这是第一步。心慕汉高唐太的他需要一个让王朝雄视六合、让子孙福奕万代的都城,这是第二步。以朱标为姻亲枢纽,以常、蓝为首的汉蒙武人集团配合关中地区的天险地利可以对岭北产生巨大的威胁,而且有黄河护卫没有北京必须时刻囤积重兵的弊端。而北京因为地理位置以及漕运之利依然会是攘夷藩王坐镇的军事巨镇,与关中新都齿矣。不幸的是,朱标早逝了。

可见,如果朱标还活着,蓝、冯、傅三人就不会死,不仅不会死还会得到重用,假如到时朱棣谋反,他所对抗的可就不是耿炳文这样善守的将领,又或是李景隆这样的庸才,他面对的可是以蓝玉、冯胜和傅友德组成的王牌战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查这三人的战绩,尤其是傅友德,这里我就不再详述了。


综上所述,如果朱标继位,朱棣完全不是对手。


金总之前发文好写错别字且发文不经校正,经好心网友提醒后决心改正,如再遇错别字,请直言坦率批评,感谢!-----此发文已校正


金总的格物致知


朱标是不可能对朱棣动手的,如果朱标坐上皇位,朱棣根本不会有造反之心。

朱标可以说是受儒家思想影响最深的太子了,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弟弟妹妹们犯了大错,朱元璋要进行惩罚,都是朱标从中调和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因此朱标在诸王中威信最高。

《明史》评价: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帝初抚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为子,高后视如己出。帝或以事督过之,太子辄告高后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正是如此,朱标最适合的就是守天下,可以将朱元璋的天下整理的稳稳当当,而且朱标的阵容也非常的强大,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太子朱标为妻,乃是太子妃,蓝玉又是常遇春的妻弟,众多周知,朱元璋打战靠的正是“汤和,常遇春,徐达,蓝玉”这四位猛将才能打下天下,二分之一绝对会拥护朱标,汤和没有子嗣,因此一定会遵从朱元璋的遗愿,辅佐太子,徐达在明知吃了鹅肉就会死的情况下,还是吃了鹅肉,是因为这鹅肉是朱元璋赏赐的,所以,朱标对军队的掌控力可谓是密不透风,无人可以渗透,俗话说:“枪杆子里出政权”,朱标的军事实力如此雄厚,何人敢于造反。

其次,朱标在诸位皇子之中威信最高,如果朱标即位,其他皇子一定会尽心辅佐朱标,一起推动大明进步,如此一来,兄爱弟,弟遵兄,朱标还有必要去削弱弟弟们的力量吗?没有必要,甚至希望他们的力量越来越强,这样的话,朱棣还有必要造反吗?朱棣造反的原因就是因为朱允炆削藩,如此没有阻挡朱棣的路,朱棣何苦冒天下之大不韪而造反呢?

再者说,朱标从是世子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处理政务,由于朱标非常的仁慈,因此受到了广大百姓的爱戴,百姓们也只认朱标这一位太子,别人想来造反,不用朱标吩咐,就会陷入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不会有任何冒泡的机会。

最后,朱棣造反成功的原因是因为,朱元璋认为朱允炆根本无法压制住常遇春,蓝雨等等骄兵悍将,因此举起手中的屠刀,大肆杀戮淮西子弟,致使大明王朝出现无将可用的尴尬局面,被朱棣抓住这一天赐良机,造反成功,如果朱标没有死,朱元璋也就不会诛杀这些骄兵悍将,大明的实力不会有丝毫下降,因此任何人都不可能造反成功。


荡漾飞剑356


若是朱标不死,朱棣和朱标对上会如何?谁会更胜一筹,下面来分析分析。

正当性方面

朱标一直性格很好,很会宽容待人。所以朱标不会像他儿子那样一刀切式的削藩,而是迂回式的慢慢来。这种方式虽然慢了一点,但是有一种好处,即保障着正当性和操之在已。

朱标的性格就好比汉文帝差不多,真的当上皇帝估计也会效仿汉文帝,而朱允炆削藩的做法就和汉景帝一样。所以朱棣若是以清君侧的方式造亲哥哥的反,是得不到正当性的。


军事指挥方面

若是朱棣不顾一切真的造反了,在军事指挥方面,由于朱棣在边境常年作战,有经验有能力。而朱标差不多一直是跟在朱元璋身边,没有多少亲自指挥打仗的机会。故在军事指挥方面,朱标是会输于朱棣。


当皇帝不一定是要看谁的军事能力强,最主要的是能驾驭全局和正当合法性。这些方面朱标是胜过朱棣的,所以总得来说,朱棣军事指挥方面会胜于朱标,但是其他方面基本上都会输于朱标。朱棣也是一个聪明人,不会不顾一切的去造反,要是真的不顾一切,只会是输多赢少,不过天命在朱棣,所以朱标才先走一步,这就是历史。


淡看天上月


如果朱标不死,若是登上皇位,会是朱棣的对手吗?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朱棣应该不是朱标的对手!

如果朱标登上皇位,面对众兄弟带领众兵,镇守边疆,也会存有疑心的,为了后代能够掌权,同样会跟儿子朱允文一样,回去削藩。

但是跟朱允文不一样,朱标做太子多年,整理朝政也多年,经验已是很丰富,另外朱标登基名正言顺,若是削藩众位藩王,敢造反的为数不多,因为朱标威望极高,在兄弟当中这个大哥做的也是尽责。

若是削藩朱棣造反,出师无名,会范军事大忌。其他兄弟不敢反,朱标对付一个小小朱棣,以全国之力对付他,那还是绰绰有余的






高山流水小视频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有着长远眼光的帝王,为了巩固大明江山,他找理由杀了很多开国功臣,然后派自己的几个儿子去守卫边疆,镇守四方,认为这样大明天下就不会乱。

可是千算万算也算不过天意,他最看好的继承人英年早逝,不得已只能让自己的孙子朱允炆继位。朱元璋死后不久便爆发了靖难之役,被四子朱棣夺走了皇位,对于朱元璋来说这无疑于啪啪打脸,他生前对于大明江山的美好愿望都落了空。

后人看到这段历史,都会心生疑问:“如果朱元璋最看好的继承人朱标不死,他会是朱棣的对手吗?”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朱标和朱棣的出身不同。

朱标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儿子,是他与结发妻子马皇后所生,按照古代的说法,叫做 “嫡长子”。

朱元璋对这第一个儿子宠爱有加,把朱标一直当做接班人培养,请了很多有名的学者来教导他。

朱棣是朱元璋第四个儿子,他的生母为碽妃,是朱元璋后宫里一位不起眼的妃子,后代人在史籍里根本查不到关于她的记录。

这是因为朱棣篡位后根本就不想认这个生母,他命史官抹去关于碽妃的记录,谎称自己也是马皇后所生,以证明自己的正统出身。

从篡改生母资料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朱棣对于自己出身比较心虚,如果出身正统的嫡长子朱标活着的话,他是不会生出谋朝篡位的叛逆之心的。

二,朱标和朱棣的能力有差异。

朱标从小就被朱元璋定位为接班人,除了请大批名儒教导他,还有意让朱标接触政事,所有的教育方向都是为了将来朱标能够更好地接替自己的位置。

朱标多年协助朱元璋处理政务,积累了很多执政经验。可以这么说,朱标从出生开始学习的就是帝王之道

朱棣的定位为藩王,从小的教育方向是镇守边疆,学习的大多都是如何替帝王杀伐征战,就算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所学都是为臣之道,境界和格局无法和朱标相提并论。

朱棣从小应该就很清楚自己和哥哥朱标生下来就不在一条起跑线上,如果朱标顺利继位,朱棣所想应是如何做好一名忠臣良将。

三,朱标和朱棣的威望有高低。

在朱元璋众多的儿子中,最温厚仁慈的就是朱标。

他协助其父处理朝政,能力超群,同时对朝中大臣皆表现得尊重和恭敬,大臣们对他心服口服,再加上一直被朱元璋重用,所以在朝堂上威望极高,深得百官推崇。

朱棣做事心狠手辣,对兄弟和门下的将士都不手软,这些被朝中大臣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做为藩王严格约束部下还有可取之处,用为君之道来衡量的话就不受大臣们欢迎了。

朱标对大臣们宽厚恭敬,对自己兄弟更是爱护有加,如果他活着的话,朱棣对他只会敬重维护,不会生叛逆之心。

四,朱标不会给朱棣起兵造反的理由。

朱标如果活着顺利继位,应该是一位明君,他心系百姓不愿意大动干戈,所以他会优待各路诸侯。

历史上记载当初就是因为朱允炆大力主张“削藩”才激怒朱棣造反。

以朱标的政治眼光以及仁慈的心胸来看,他不会冒然采取“削藩”的措施,就算有这个打算,也会徐徐图之,等到水到渠成再实施,不可能给朱棣造反的理由和契机。

造反有风险,起兵需谨慎。

朱棣在开始造反这项极度危险的事业之前,一定会各方面考虑周全,没有十成的把握不会动手。

如果朱标没死,出身,能力,威望以及理由各方面的条件都摆在面前,朱棣会清楚自己不是朱标对手从而不会生出谋朝篡位的决心,那样我们的历史就会改写,会少一位永乐大帝,也许会多出另一位明君和忠臣的佳话。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不是,朱标跟他儿子朱允炆除了岁数长,其他没有任何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