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靖难之役后,朱棣是怎样对待大哥朱标的妻子和儿子们的?

孙见福





朱棣的皇位来得不正,是造了侄子建文帝的反,最后才得到。但,造反也是被侄子削藩所逼。

大哥朱标在的时候,对朱棣相当不错,于是在朱棣造反成功后,就面临如何处理大哥孩子的问题。

对建文帝朱允炆和其儿子地处理



(建文帝剧照)

削藩是建文帝朱允炆发起的,失败了,建文帝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毕竟一个皇宫容不下两个皇帝同时存在。

朱棣进了南京城时,建文帝已经消失。除了登基当皇帝,维持国家的运转外,建文帝的下落不明也是朱棣心头的一个病,毕竟自己的皇位是“篡”了侄子的。只要那个正统的侄子一直存在于世,那么对于朱棣来说,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于是,朱棣派了两位去寻找建文帝,一位是胡濙,主要是陆路寻找;一位是郑和,经过水路寻找。

结果怎么样,谁也不知道。胡是回来了,在朱棣在位21年时回来了,估计是得到了准确的资料。而郑和七下下西洋,朱棣在位时六次,宣德五年时又有一次。

建文帝的最终说法只有两种,一是出家了,看淡人间冷暖,用心云游四方;一说是已经死了。不管结果如何,朱棣在胡回来后,总算安心了。

建文帝的大儿子,就是那个曾经所谓的太子,和建文帝朱允炆同时消失。二儿子朱文圭当时只有两岁,朱棣没有杀,但却是终生监禁,确实悲催。在过了55年后,朱文圭被明英宗放了出来,此时,朱文圭竟然连家畜都不认识,但,比起杀头还是好多了,放出来后不久,由于极大地不适应,很快就死了。

朱标的另外三个儿子情况如此



(朱标像)

朱标一生有五个儿子,大儿子朱雄英,是原配常氏(常遇春女儿)所生,八岁时就夭折了。二儿子建文帝削藩失败后,不见了踪影。

三儿子朱允熥,也是常氏所生,在建文帝时,被封为吴王,朱棣上任后,改封广泽王,同年,又被朱棣贬为庶人,永乐十五年死亡,死因不详。有人推测说是被朱棣谋害,但推测只是推测,没有任何证据证明。

朱标四儿子朱允熞,和建文帝一母同胞,是吕后次子。建文帝时封为了衡王,朱棣上台后改封怀恩王。不久,和哥哥朱允熥一样,被贬为庶人,禁锢在凤阳。老四死去的日子没有详细记载,仿佛人间蒸发了。

朱标五儿子朱允熙,是吕后生的第三子。建文帝时被封为徐王,朱棣上位后,也进行了改封,成为敷惠王。这个老五,被朱棣派去看老子朱标的陵墓,这一看就是四年。永乐四年,所具宫邸不知何原因突然失火,朱允熙被烧死。

朱标的妻子和女儿们



(朱标剧照)

朱标有记载的妻子就两位,一位是原配常氏,在公元1378年逝世。

一位是继妃吕氏,后为吕太后。吕后在朱棣继位后,和小儿子住在一起,失火后再无消息,应该是和小儿子一起被烧死了。

朱棣对于朱标的女儿们一个也没有为难,长女在洪武二十七年嫁了长兴侯耿炳文之子耿璿,当然,公主降成了江都郡主。老公死后,江都郡主非常忧郁,常常悲天悯人,最后病死。

朱标的次女,是宜伦郡主,永乐十五年嫁给了大臣于礼,后来就没有消息了。

朱标三女,没有任何资料,找不到任何记载。

朱标四女,是南平郡主,没有婚嫁记录,估计是没有嫁,最后死于永乐十年,也就是公元1412年。



朱棣在靖难之后,对朱标的后人并没有大开杀戒,看来,是朱标大哥早年待他不薄。


蓝风破晓


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也是朱元璋的合法继承人,无奈的是朱标这个太子,竟然死在了老爹朱元璋的前面。

可以说朱标的死,对朱元璋的触动还是很大的。因为他的死彻底的打乱了朱元璋本来布好的局。

他面对的现实是,不得不重新选择新的继承人了。

因为中国古代的皇位一般都是父子相传,朱元璋比较尴尬的是,他没来得及把皇位传给儿子,儿子就挂掉了。

但是,毕竟他把皇位已经允诺给了儿子朱标。

所以,他还是选择了自己死后,让自己的孙子,也就是朱标的儿子来继承皇位。

朱元璋选择的这个皇孙,就是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

但是,大家都知道朱允炆当了皇帝后,因为削藩,导致了他的叔叔朱棣的造反。最后朱棣造反成功,把皇帝朱允炆给赶出了皇宫。朱允炆就此下落不明了。

朱棣上位成功当上了皇帝,他也就是已故太子朱标的弟弟。

朱棣当了皇帝之后,他又是如何对待大哥朱标的妻子以及儿子的呢?

我们先说朱棣是如何对待大哥的妻子的?

朱标总共娶了两个老婆,一个是原配常氏,之所以说她是原配,是因为她没有陪伴朱标到人生的最后,早早的就先于朱标而去世了。

因为常氏去世的早,所以她就不存在被朱棣处理的问题了。

在常氏去世之后,朱标又娶了一个吕姓的女子。

但是,这个吕姓女子最后的死亡是十分的离奇的。

因为在朱棣当了皇帝之后,皇宫里起了一场大火,在这次大火之中,吕氏和她的小儿子就一起失踪了。

据推测他们应该都是葬身火海了。

至于大火是怎么引起的,我们就不多加深究了。

总之,因为朱标的老婆比较少,所以,在对于处理他们的问题上,朱标不需要费太多的心思。

我们接着说朱棣当了皇帝后是如何对待大哥朱标的儿子的?

朱标的一生总共生了五个儿子。

朱标的大儿子朱雄英八岁时就夭折了,所以,他的死属于自然夭折和朱棣无关。

朱标的二儿子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在朱棣当了皇帝后,朱允炆就下落不明了。有人说他是出家了,也有人说他是到了民间做了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还有人说他流亡到海外了......。

总之各种说法都有,结果就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他的消失和朱棣有关。

朱标的三儿子朱允熥,在叔叔朱棣当上皇帝后,他先是被封为了广泽王,紧接着又被废为了庶人。永乐十五年的时候,他又离奇的死亡了。

但是,死因不详,我们就不多猜测了。

朱标的四儿子朱允熞,在叔叔朱棣当了皇帝后,被废为庶人,然后软禁在了朱元璋的老家凤阳,他的死因不详。

朱标的五儿子朱允熙再一次大火之中和自己的母后吕氏一起下落不明。应该是被大火所吞噬了。

总之朱标的五个儿子中,除了大儿子夭折外,其他儿子的不幸全部和朱棣的当皇帝有关。


史学达人


自古皇家多薄情,为了帝王之位,父子相争,兄弟相残,叔侄反目,历来比比皆是。

成祖朱棣,向来是杀伐决断,并无妇人之仁。靖难之役,朱棣夺了朱允炆的帝位,虽然百般掩饰,却还是脱不了篡位的干系。朱棣心中自然明了,如果留下朱标一脉,随时都可能有人扶持,举起反抗他的大旗。既然如此,朱棣自然是要斩草除根了。

朱标共有一原配,一继室,两位太子妃,以及五个儿子。

朱标原配为开平王常遇春之女,在朱标被立为太子后,朱元璋亲自册封常氏为皇太子妃。常氏共生有两子。

常氏所生长子朱雄英,也是朱标嫡长子。年仅9岁即早夭。

常氏所生次子朱允熥,为朱标嫡三子。

他一出生就被朱元璋封为郡王。建文帝继位的第二年,他又受封吴王。朱棣继位,朱允熥被贬为广泽王,居住在漳州。同年又被朱棣借故将其废为庶人,禁锢凤阳。永乐十五年,谷王朱橞串通崇阳王朱悦燇诈称“建文君”谋反,朱允熥当年暴卒。其子朱文坤,下落不明

据《明实录》的记载推测,明朝中后期有建庶人和吴庶人两家族,被明朝廷严加看管,推测吴庶人即朱文坤后人。而建庶人么,据说是建文帝二子的后人。

朱标的继室吕氏,为大臣吕本之女,原为朱标妾室。朱标原配常氏去世后,吕氏成为了朱标的继任太子妃。吕氏共生有三子。

吕氏所生长子,即朱标次子建文帝朱允炆,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建文长子朱文奎,同样不知所终。次子朱文圭,史称建庶人,一直被明朝廷严加看管。

吕氏所生次子,即朱标四子朱允熞。建文帝继位,他受封衡王。朱棣继位后,被降为怀恩王,居建昌。同年,和他的三哥朱允熥一起被废为庶人,禁锢凤阳。其具体卒年史料无载,推测最迟应该是在永乐十五年,和他三哥朱允熥一起被杀。无子。

吕氏所生三子,即朱标第五子朱允熙。建文帝继位,他受封徐王。朱棣继位,他被贬为敷惠王,跟随其母吕太后居住在太子朱标的懿文陵。其三哥朱允熥和四哥朱云熞被贬为庶人,圈禁凤阳之后,朱允熙改封瓯宁王,奉祀朱标。永乐四年,因宫邸失火被烧死。无子。

朱标另外还有三位史料有明确记载的女儿。

江都公主,朱标长女,嫁给了耿炳文之子耿璿为妻。永乐年间,耿璿被连坐致死,江都公主被降为江都郡主,后忧郁而死。

宜伦郡主,朱标次女,永乐十五年,下嫁大臣于礼,后无记载。

南平郡主,朱标四女,仅有永乐十年的去世和追册记录,无成婚记载。

朱标的长、次、四女都有了,那还应该有一名三女,但是史料无记载,很可能是夭折,或者下落不明了。


奕天读历史


活人赶尽杀绝,斩草除根;死人铲除名位,不予承认。这就是篡权夺位者朱棣,对待自己亲人的不二法门。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很快将嫡长子朱标立为太子,并配备了强大的导师团对他严加培养。

朱标温和仁厚,性格和朱元璋相反,而老朱的强势也让朱标无法反抗,精神很压抑,结果英年早逝,朱元璋很伤心,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自己的孙子朱允炆。

朱元璋的另一个儿子燕王朱棣不服气,发动了靖难之役,终于成功篡了侄子的位,登基为帝。

朱棣十分残暴,凡是反对自己的人都被残酷镇压,比如那个痛骂朱棣不忠不孝的方孝孺,据说被朱棣创纪录地”诛灭十族“;辅佐朱允炆的齐泰、黄子澄等人也被“诛灭九族”。

那么朱棣是如何对待已故兄长朱标的妻妾和儿子呢?当然是干掉没商量。

史书记载,朱标有2位妻妾,5个儿子,我们来看看他们在靖难之役后的结局。

皇太子妃常氏,先朱标数年而卒,被废皇后号。

朱标的正妻常氏,开平王常遇春之女。朱标被册为皇太子,她就是皇太子妃,但她和朱标一样,没有长寿的命,1378年便早于朱标去世,谥号“敬懿皇太子妃”,追谥为“孝康皇后”,但朱棣即位后,又改称“敬懿皇太子妃”,不承认她的皇后身份(哪怕是追谥)。

皇太子妃吕氏,去世时间及死因不详,被废皇太后号。

朱标妾室吕氏,太常寺卿吕本之女,朱允炆生母。朱允炆登基后,尊其为皇太后,也是朱棣的嫂子,朱棣没有对她下手,却把她感触皇宫,住在朱标陵园内,且不承认她的皇太后身份,改称“懿文太子妃”,此举实质上是不承认朱允炆的皇帝身份。死因及去世时间不详。

朱标共有5个儿子,除1子早夭,1子下落不明,其他3子均暴毙。

1、嫡长子朱雄英,太子妃常氏所生,朱允炆异母兄,早夭,死于靖难前,追封虞王,谥号怀。

2、庶次子朱允炆,太子妃吕氏所生,登基为帝,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结局成谜,有人说自焚而死,有人说流落民间。

3、嫡三子朱允熥,太子妃常氏所生,朱允炆异母弟,建文元年被封为吴王。靖难之役后,被朱棣以不能匡正建文帝和心怀怨怼为由,与其弟朱允熞均被废为庶人,囚禁凤阳,不久暴卒。

4、庶四子朱允熞,太子妃吕氏所生,朱允炆同母弟,建文元年封为衡王。靖难之役后,被朱棣以不能匡正建文帝和心怀怨怼为由,与其兄朱允熥均被废为庶人,囚禁凤阳,不久暴卒。

5、庶五子朱允?,太子妃吕氏所生,朱允炆同母弟,建文元年封为徐王。靖难之役后,朱棣让他与其母亲一起住在父亲朱标的陵园内。不久后,住所突发火灾,被烧死。

朱标的儿子没有一个好下场,他的2个妻子和1个儿子,不管是活人还是死人,都被朱棣废去皇后、皇太后和皇帝号,不予承认;3个儿子更在靖难之役后暴卒或被烧死,被朱棣斩草除根;只有1个早夭的儿子,逃过了朱棣的赶尽杀绝。自古以来,篡权夺位者,朱棣的心狠手辣比起李世民、赵光义亦不遑多让。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帝王家的骨肉相残,比的就是谁更绝情!


建文帝朱允炆明明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绝对的优势,却被一开始只有800燕王府侍卫跟随的朱棣给绝地逆转了。除了燕王久经战场和有如神助外的缘故外,最关键的原因还是朱允炆的心慈手软和优柔寡断——不忍杀叔!

相比之下,朱棣对待大哥儿子们的做法就更显得像一个孤家寡人的君王水平,斩草除根,狠辣绝情,毫不手软,也不怕背上骂名!颇有乃父之风。



建文帝朱允炆的老爸懿文太子朱标,是个老好人,天性仁慈,又深受名儒教育,好行仁政,宽以带人,对兄弟更是十分友爱。史载:懿文太子朱标每每在弟弟们犯错将要受罚的时候,都是太子极力劝谏,甚至愿意替弟受罚。而且对四弟朱棣,蓝玉曾经告诉过太子要提防此人,可是太子却转过来就告诉了弟弟,以证明自己胸怀坦荡,也对弟弟们绝对信任!

如果太子朱标不死,也许不会发生后来的建文削藩,也就不会有燕王靖难!只是可惜太子大哥英年早逝了。



太子朱标有五子。长子朱允炆大家都知道,后来当了皇帝,据说靖难之役后就失踪了,当然也可能就死在了那场皇宫大火之中!

此外后来朱标活下来的儿子们,没有一个是终老的,这当然跟朱棣脱离不了关系。

大儿子朱雄英比朱标死的还早,姑且不论。三儿子名叫朱允熥,建文登基的时候,被封吴王。开始朱棣上台的时候,还要装模作样一番,虽然建安的帝位已经被否认了,但这毕竟是他大哥懿文太子的儿子,为了向世人彰显自己博大宽厚的胸怀,于是降一等级,封为广泽王。很快等永乐皇帝的皇位坐稳以后,便将其贬为庶人,但是仍旧害怕这位有正统血脉的皇子被人“黄袍加身”,因此日夜难免,永乐十五年离奇身死,原因不明!



第四子朱允熞,乃是建文同胞兄弟。同样的的戏码,在他身上上演,由衡王降级为怀恩王,不久贬为庶人,更因为他和建文血脉相近,被留在凤阳严加看管,后来离奇身故,毫无痕迹。

朱标五儿子朱允熙。永乐年间改称敷惠王,本来大家都以为这是朱棣打算给大哥留个香火的人选,因为老五年幼,再加上被派去给朱标守陵,但是奇怪的是这位老五守了四年陵墓之后,突然因为宫中大火而被烧死,就此朱标香火尽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跟朱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朱棣的来不正的皇位就此得以安心了!



至于朱棣对于哥哥的遗孀,其实并不需要怎么为难了。因为朱标只有两位妻子,其中原配常氏,死于1378年,也就是洪武十年,太子朱标还活着呢!

而后来的吕氏,建文生母,由太后被降为懿文太子妃,后来则在跟随五子允熙一道去给太子守陵的过程中,被大火一道烧死,就此灰飞烟灭,至此有潜在可能威胁到朱棣皇位的人基本皆被斩草除根。


至于朱标的女儿们,往往被人认为是朱棣宽大为怀的证明,因为一个没杀,还都嫁给了大臣之子。但其实,这才是朱棣厉害的手段啊!

在明朝即便是公主也难以在朝局中翻起什么波浪,纵观有明一代,鲜见后宫干政之举,也无外戚。因此,即便朱棣疑心重重,又何必对朱标的女儿赶尽杀绝呢?

更何况嫁给大臣之子,自己也可以清清晰其了解一举一动,留下先太子女儿,也能为自己厚待长兄后人作注脚,到时候后人提起自己对待兄长后人的时候,不至于骂的太厉害啊。

起码现在有的人就会说,朱棣也不是那么狠辣绝情,朱标的女儿们不就过的挺好吗?


历史好奇怪


咱们先来理一下靖难之役的前因后果。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立儿子朱标为太子作为明朝下一任接班人,而将自己另外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在边境和腹地。他认为: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有官吏劝说朱元璋实行分封固然是好,但是等以后藩王势力越来越大有可能就会对朝廷造成威胁,朱元璋不以为然。

燕王朱棣被分封在今天北京一带,蒙古残余势力在明朝初年不断入侵边界,朱棣便举兵围剿,数次大败蒙古敌军。朱元璋非常开心,下令给朱棣“节制沿边兵马”。有了这道圣旨后朱棣便野心勃勃的招兵买马,精兵悍将一度达到10万之多。

太子朱标因病去世,其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涉世未深的朱允炆登基后听从亲信大臣齐秦、黄子澄的建议,开始削弱藩王的权势。而拥兵最多的藩王朱棣必定是此次削藩中最重要的环节,朱棣为了自保也为了获得更多的权势,公然与朝廷对抗。他发兵南下,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要屠杀“奸臣”齐秦、黄子澄。

这场战役从建文元年一直打到建文四年,最终朱棣大获全胜,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朱允炆在朱棣攻入皇宫后,下落不明。野史上有人说他自焚而死,也有人说他逃去西南偏远地区落发为僧。更有传闻他到东南亚避难,具体实情不得而知。

朱允炆如此,朱标的其他妻子儿子情况也是很悲惨。


朱标有两个妻子五个儿子,第一任妻子是常遇春之女,在朱棣发动叛变前早已离世。

他的长子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也因病去世。

第二任妻子为吕氏,吕本之女,他为朱标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建文帝朱允炆、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

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而朱允熥和朱允熞一开始朱棣还手下留情,将他们贬到蛮夷之地当官,永世不得入京。

但是后面朱棣想想没有将他们赶尽杀绝难免会再起事端,于是将他们两兄弟召回关押在凤阳,不久后两人接连暴死,最小的徐王朱允熙与吕氏一起为朱标守墓。

永乐四年间,朱允熙在一场大火中被活活烧死,而吕氏也不知所踪,极有可能同朱允熙一同葬身火海了......


煮酒君


朱棣“靖难”死了不少人,而靖难成功之后也杀了不少人,比如方孝孺因反对朱棣而被“灭十族”。

但是对于朱标以及建文帝的老婆孩子,朱棣并不敢做的太过分,因为朱棣所谓的“靖难”实际上就是“清君侧”,铲除皇帝身边的奸臣,换句话说,如果建文帝不死,而是被活捉,朱棣反而比较难办。

朱标曾是大明王朝最根红苗正的继承人,据记载朱标先后有两位太子妃,分别是常遇春的女儿常氏,以及元朝贵族吕本的女儿吕氏。

其中常氏为朱标生了两子,分别是长子朱雄英,三子朱允熥,其中长子早夭,三子朱允熥在靖难之后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老家凤阳。

吕氏为朱标生有三子,分别是次子朱允炆(建文帝),四子朱允熞,以及五子朱允x,朱允炆在靖难中不知所踪,而四子朱允熞同样被废为庶人囚禁于凤阳,五子朱允x和母亲吕氏被罚去给故去太子朱标守灵,后来死于大火。


一点点历史


(成祖朱棣)

1402年,谷王朱穗和曹国公李景隆发动金川门之变,向燕军投降,朱棣率领军攻入南京,南京皇宫失火,建文帝朱允炆与太子朱文奎不知所踪。为期四年的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朱棣篡位之后,残酷惩处了坚持效忠建文帝的臣子。如翰林学士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皆被肢解残杀,子嗣十五岁以上者也全被处死,不满十五岁者和旁支宗族发配边疆,家中女眷充入教坊司为妓。

对于大臣如此,朱棣对其大哥朱标的几个儿子,也就是建文帝的弟弟,朱棣同样是心狠手辣。

朱标活到成年的儿子一共有四个:太子朱允炆、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𤐤。

朱棣一上台就取消朱标的明兴宗庙号,重新追谥为懿文太子。接着先是将朱允熥、朱允熞、朱允𤐤由亲王将为郡王。

随后,又以不能忠直辅佐建文帝为由,把这三个侄子废为庶人,圈禁了起来。

最后这三人的结局全部以暴死告终。

至于到底真的是病死还是另有隐情,明眼人心中自然知晓。

朱标的这个三个儿子中,可能只有吴王朱允熥留有后代,明代称之为“吴庶人”。直到明英宗时期他们的境遇方才好转。

而建文帝的留下的唯一一个儿子朱文圭,也就是朱标的孙子,也被朱棣囚禁了起来。朱棣夺权之时朱文圭仅仅2岁,可能是觉得他对于自己的威胁不大,朱棣没有让他暴毙。

朱文圭被圈禁了五十多年,也是到了英宗时期才被放了出来。据史料记载,重获自由的朱文圭百感交集,由于被囚禁多年,他连牛马都不认识了,获释没多久就死了,他的后代被称之为“建庶人”。

(明英宗曾被景泰帝长期囚禁于南宫,之后重夺帝位的他深知被囚之苦,力排众议将朱标的后代全部予以赦免,恢复了他们的自由)

到南明时期,风雨飘摇的弘光政权为了收拢人心,才将靖难建文诸臣和宗室平反,追复原封号。


千佛山车神


最是无情帝王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大明王朝的创立者。在建立统一的大明王朝之后便考虑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和安置各个儿子。最终朱元璋决定采用分封制让自己的儿子替自己卫戍边疆,保卫大明江山永固。而将嫡长子朱标立为皇太子。这样的安排看似天衣无缝,朱元璋却不曾想到发生了一件改变历史进程的大事件。



洪武25年,正值壮年的皇太子朱标突然辞世。这样的变故对于刚刚成立的大明王朝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对于晚年的朱元璋来说更是一次十分沉痛的打击。考虑再三之后的朱元璋并没有从其他二十余个儿子中选择一个优秀的人成为大明王朝的皇太子,而是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也就是说朱元璋想要维系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想要实现跨代式传位。


晚年的朱元璋为了保证皇长孙朱允炆继位之后,不受权臣和功勋将领的威胁和禁锢。大肆杀戮开国功臣和废除宰相之位。朱元璋以为这样便可以确保皇太孙朱允炆顺利继位并且将大明江山延续下去。

洪武31年,朱元璋逝世,年仅22岁的朱允炆继位。继位之初的朱允炆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便是废除藩王制。面对自己的亲侄子、大明王朝的新皇帝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各地藩王人人自危。最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发动靖难之役。


从建文元年至建文四年,经过三年多的艰苦斗争,燕王朱棣多次死里逃生最终攻下南京城。燕军进入南京城之后发现皇宫之内并没有找到建文皇帝朱允炆。随后,朱棣在一系列的操作之下成为了大明王朝新的皇帝。成为皇帝的朱棣会怎样对待自己大哥朱标的子孙后代呢?

毫无疑问,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随着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失败和下落不明,前太子朱标一脉大势已去。朱标生前留下了5个儿子。其中有一子早夭,另外建文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其余三个儿子则都从亲王爵位贬为郡王。随后不久朱棣再次贬谪三个侄子。以其三人不能好好辅佐哥哥建文皇帝朱允炆为罪名,将其三人贬为庶人。



另外建文皇帝朱允炆生前留下一子,在南京城被攻破之时年仅两岁。朱棣并没有将其杀害而是将其软禁50余年。当该子再次获得自由之后,竟然连牛马等牲畜都不认识。可见受到了多么严格的监控,与外面的世界几乎没有任何的交流。另外,前太子朱标留下了几个女儿,则因为是女儿之身而没有受到太多折磨,被封为郡主。最后都嫁为人妇。


最是无情帝王家!朱棣身为一个篡位者,由于其得位不正,因此十分忌惮前太子朱标的子孙后代。因此在朱棣登上皇位之后便对朱标的子孙后代进行了一系列的迫害和管控。因此朱棣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有什么样的历史功绩,无论多少年之后,终究逃不过一个“逆”字。


珞珈山的猫


靖难之役之时,朱标早就挂了,何况靖难之役后,那时候朱棣想怎么对待朱标的子女,都是可以的。下面来大致说说这些人的下场。

生死不祥

靖难之役后,主角之一的朱允炆和他的皇后还有长子都是生死不祥。到底是死于大火之中,还是一起逃走了,至今都是一个谜案。这个谜案以后会不会有解谜之日,就看有没有决定性的线索发现了。

废为庶人

朱标的儿子有五个,一个早幺,朱允炆生死不明。其他的几个儿子都被废为了庶人,被废为庶人朱棣还不放心,并且还派人时刻监禁着。同是如此的还有朱允炆的生母,这些人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却失去了自由。

女性成员

朱标还有还有几个女儿,这几个女儿倒是没有被靖难之役波及。毕竟她们威胁不了朱棣,所以她们也没有被限定自由,身份也没有降为庶人,这也是算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