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距離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還有多遠

或許只看標題就已經引起了部分城市部分市民的極度不適,為什麼是瀋陽?為什麼不是南京、杭州、青島、濟南、廈門和長沙?這幾座城市哪座城市的GDP和產業結構不比瀋陽強,不比瀋陽努力?這些聲音不是沒有道理,但一座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對於以上城市來講,無非是“錦上添花”,但對於位於東北的瀋陽來說,可謂是“雪中送炭”。

瀋陽距離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還有多遠

截止到目前,分別有瀋陽、濟南、青島、南京、杭州、長沙和廈門七座城市明確提出爭取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而在剛剛結束的LH上,濟南、青島、南京和瀋陽的代表再次建議明確該城市的國家中心城市地位,支持該城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哪座城市更具備入選要求?我們先來回顧“國家中心城市”的定義和要求。

2007年,《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06—2020年)》中指出:國家中心城市是全國城鎮體系的核心城市,在我國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中心和樞紐作用,在推動國際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門戶作用。國家中心城市應當具有全國範圍的中心性和一定區域的國際性兩大基本特徵

按照中規院的設想,國家中心城市對外要具有相當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能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推動國際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對內則是經濟活動和資源配置的中樞,是國家綜合交通和信息網絡的樞紐,是科教、文化和創新中心,具備引領、輻射和集散功能

瀋陽距離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還有多遠

目前我國已確定的國家中心城市有: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天津、成都、武漢、鄭州和西安。其中上海屬於華東地區、廣州屬於華南地區、西安屬於西北地區,北京和天津屬於華北地區、重慶和成都屬於西南地區、武漢和鄭州屬於華中地區。

也正是因為出現了一個地區兩座城市入選國家中心城市的前提,因此同屬於華東地區的南京、杭州、青島、濟南則會認為華東地區還有再入一城的可能;同屬於華南地區的廈門也想爭取;而筆者認為地處華中地區的長沙,在已經有兩座城市武漢、鄭州入選的前提下,入選國家中心城市的幾率最低(但個人很欽佩長沙市近年來發展的魄力、毅力和決心)。

可同時我國七大地理分區的東北至今還未有一城入選,而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標準是綜合交通和信息網絡的樞紐,是科教、文化和創新中心,具備引領、輻射和集散功能。目前正在爭取國家中心城市的七座城市中,唯有瀋陽對於一個地理分區內的交通、網絡、科教、文化、創新具備引領、輻射和集散功能。其他競選城市在所處地理分區內均無法在交通、網絡、科教、文化、創新方面起到獨有的引領作用(最多起到的是雙引擎作用)。

瀋陽距離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還有多遠

國家中心城市處於城鎮體系的最高層級,也被稱為塔尖城市,高於副省級城市和計劃單列市。而目前東北擁有三個副省級城市和一個計劃單列市,分別為瀋陽、哈爾濱、長春和大連,卻唯獨沒有一座國家中心城市。而地處西南的成都和地處西北的西安均為地區內唯一副省級城市,且都入選國家中心城市。

舉個形象的例子,一個班級(一個國家)有七個小組(七個地理分區),入學不久分別在七個小組裡評選三好學生(副省級城市和計劃單列市),有的小組只有一名學生被選為三好學生(西南成都、西北西安),而東北小組有四個學生被評為三好學生(瀋陽、哈爾濱、長春和大連)。到了學期中,班級裡又開始了“十佳風雲學子”(國家中心城市)評選,已經入選的九佳都出自其他小組的三好學生(其他地理分區的副省級城市),同時其他小組的非三好學生因為這段時間內自己的學業進步較大也在積極爭取爭當“十佳風雲學子”,這時東北小組的三好學生瀋陽站出來說我也要做“十佳風雲學子”,並且前後爭取了兩遍,作為班主任你會把這個名額給誰?

瀋陽距離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還有多遠

我們再來看瀋陽市的各項指標數據對比,通過《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能力評價與對策研究》的綜合指標評價測算我們發現,瀋陽的短板在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方面,分別處於第13位,但在政治級別(第6名)和社會服務(第8名)方面表現良好,從而綜合排名位列第10位。

但以目前國家中心城市入圍城市來看,經濟指標絕對不是第一位的,因為西安和鄭州的經濟均不如沒有入圍國家中心城市的蘇州、杭州、南京、青島、長沙、無錫、寧波和佛山。

瀋陽距離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還有多遠

來源:《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能力評價與對策研究》

雖然西安市經濟較弱但過去的2018年西安市發展迅速,新增落戶人口75萬人,全市戶籍人口已經達到996.6萬人,常住人口1284.6萬人;經濟方面GDP8349億元重回全國20強,增速8.2%位列副省級城市第一位。在整個西北地區,西安市起到了絕對的引領和帶動作用。

而瀋陽市2018年GDP只有6350億元,增速只有5%,常住人口829萬人。經濟總量和增速在東北地區均不及大連(7285億元,增速7.1%)和哈爾濱(7002億元,增速6.5%)。

在經濟方面瀋陽目前還不是東北的龍頭。

2018年1月9日《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獲批,2月7日聯合印發,支持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自此我國第九個國家中心城市誕生。2018年年初獲批,讓我們看看過去的2017年西安市發生了什麼!

2017年西安市GDP達到7469.85億元,超過合肥,位列省會城市第8名。這一年開年,西安市將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全年招商引資企業包括:阿里巴巴、三星、華為、亞馬遜、ABB、京東、蘇寧、海康威視、傳化、頤高、華潤、啟迪、中興、海航、華僑城、吉利、浪潮、奇虎360、富通、申通、圓通、延長、開沃、恆大,以及主動而來的騰訊。以上是招商引資。

2017年3月,西安市在全國打響“爭奪人才”爭奪戰,推出歷史最寬鬆的落戶政策,向全國搶人、搶人才。後續又分別在2017年6月再次升級、再次放寬落戶條件。2017年一整年,西安市新增戶籍人口35萬人,相當於一座地級市的人口。這是引人

2017年開始,西安市加強與各大院校合作,分別在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安工業大學等高校舉辦“百萬校友迴歸”招商活動,共計引進簽約項目760個,總投資2.45萬億元。

這是聯合高校

2017年西安市召開“首屆西商大會”,邀請海內外對西安經濟社會發展有感情、有影響、有貢獻的商業人士齊聚古城,會上以馬雲為代表的企業家與西安簽訂160多個合作協議,投資額6400億元。這是創新

2017年,西安市嚴格推行“車讓人”,所有機動車斑馬線必須禮讓行人,這一行為獲得了來西安旅遊的遊客一致稱讚。同時西安市推行“三大革命”,全市新增和改建公共衛生間,每個公共衛生間實行專人專責公示信息。以上政策均是為西安旅遊業發展所努力。全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1.8一人次,旅遊總收入1633.3億元,增幅創5年新高。在交通人次、住宿人次、景區人次都躋身全國十強城市,分別排在第四、第八和第四位。這是旅遊

西安就是在這樣的一年努力之後迎來了國家中心城市的獲批,請問2017年的瀋陽做了哪些努力和創新,2018年的瀋陽又做了哪些改變和突破?

國家中心城市的殊榮沒有應不應該給誰,即使瀋陽地處東北地區,即使瀋陽是副省級城市,即使瀋陽有著這樣那樣的輝煌歷史和成就,但是在評選國家中心城市的環節中,更加看重的是今天和明天,今天的瀋陽是否開足馬力去前進和爭取?前進的快不快?爭取的夠不夠?不要自己感動自己,不要自己認為自己很努力,要對比其他同樣在爭取國家中心城市的對手,再來審視自己的努力夠不夠。

我內心很偏重瀋陽獲批國家中心城市,因此才說了以上較為刺耳的言語,但我說的每一點也都是客觀事實。過去的2018年,一句話對我影響很深,用在當今社會發展下的城市競爭中非常合適,那就是: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瀋陽不要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