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學校可能將爸媽稱謂改為家長1和2

你爸媽可能不是你爸媽,而是家長1和家長2。

2月中旬法國國民議會通過教育改革一項修正案。

法案提出來龍去脈

法案提議,考慮到同性家庭孩子的現實,為了宣揚同性平權,在未來中小學學生檔案中將使用家長1和家長2替代傳統的“爸爸”“媽媽”稱謂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稱謂變更僅限於正式文件中,而非日常用語。

不過,這也就意味著以後學生的家長欄不能填“爸媽”,只能是“家長1”和“家長2”了。

加拿大竟然有13種性別 | 法國學校可能將爸媽稱謂改為家長1和2


此法案提出後,引發法國民間與政壇熱議。

有調查顯示,73%的法國人不喜歡“家長1”“家長2”的稱呼,其餘的支持,不支持的佔絕大多數。

加拿大竟然有13種性別 | 法國學校可能將爸媽稱謂改為家長1和2


投出支持票的議員認為,法案將把家庭多元化的事實納入法律範疇,從此“沒有人會被感覺被排斥在社會之外”,表示此舉是對性少數群體最大關懷

而反對者中很多異性戀父母表示,當了多年爸、媽,突然要變成“家長1”“家長2”很難適應,而且也難以決定誰是1誰是2,請腦補一下爸爸與媽媽商議究竟誰才是家長1的畫面。

加拿大竟然有13種性別 | 法國學校可能將爸媽稱謂改為家長1和2


加拿大竟然有13種性別 | 法國學校可能將爸媽稱謂改為家長1和2


很多同性戀家庭則認為這是一個社會進步,但是法國同性家庭協會發聲稱,“家長1”“家長2”的叫法可能的確有欠考慮。

該協會認為應將學生檔案裡的“爸爸”“媽媽”分別由“爸爸、媽媽、監護人、其他”四個選項代替。

這樣一來,就能照顧到方方面面的感受。

我們來看看社會各方反饋如何。

加拿大竟然有13種性別 | 法國學校可能將爸媽稱謂改為家長1和2


加拿大竟然有13種性別 | 法國學校可能將爸媽稱謂改為家長1和2


加拿大竟然有13種性別 | 法國學校可能將爸媽稱謂改為家長1和2


其實早在去年3月,巴黎市政府就已經在其文書系統中做出了類似改變。

據報道,該議案最終能否通過,還需經過國會審議及投票,所以,這項爭議巨大的提議還並非板上釘釘一定會實施。

加拿大有13種性別分類

關於性別爭論的各類話題由來已久。

不得不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性別種類越來越豐富的時代。

在相對保守的中國,男女有別的觀念深入人心,雖然對同性戀群體以及變性群體有越來越多的包容度,但是我們還真沒有發展到重新定義性別的高度。

西方社會已經從立法到實踐,更多的去保護性別少數體的隱私與權利。

加拿大竟然有13種性別 | 法國學校可能將爸媽稱謂改為家長1和2


早在幾年前,加拿大各級政府就提出了諸如“男女公用廁所”、“學生自由決定性別”等等驚人的提議,而現在不少學校都推出了“多種性別選項”。

少的有7~8種性別,多的居然有13種!

加拿大竟然有13種性別 | 法國學校可能將爸媽稱謂改為家長1和2


這張截圖是卡爾加里的一個少年俱樂部申請表,在Gender 性別這一欄目,令人瞠目結舌:

總共性別種類是13種!沒開玩笑吧?都是些什麼性別??

Male , Female

最基礎的男、女,不用多說了。

Transgender

加拿大竟然有13種性別 | 法國學校可能將爸媽稱謂改為家長1和2


變性人。在加拿大,變性人很早就被當做一種性別來對待,因為加拿大認為變性不是什麼難以啟齒的事。

Transsexual

這個詞和變性人接近,準確的理解是“有換性別慾望的”。

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變性,很多人會選擇保留性別,但行為和異性一樣,比如男人有女裝癖等等……

加拿大竟然有13種性別 | 法國學校可能將爸媽稱謂改為家長1和2


Trans man & Trans woman

其實這當做兩個性別有些牽強,因為和Transsexual、Transgender都很相似,只是更具體一些。

Two - spirit

這個性別理解起來有些費勁,中文翻譯叫“雙靈人” ——自己認為自己既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

這聽著非常扯,像是科幻電影裡才有的情節,但在加拿大你可以這麼認為!

加拿大竟然有13種性別 | 法國學校可能將爸媽稱謂改為家長1和2


Genderqueer

大家都知道Gay是男同性戀,Lesbian是女同性戀,Genderqueer是啥?

這是同性戀的總稱。加拿大對同性戀不僅不反對,有些地方甚至還支持,所以,你是Genderqueer的話,大膽地選上就對了。

Genderfluid

加拿大竟然有13種性別 | 法國學校可能將爸媽稱謂改為家長1和2


這個理解起來就更費勁了:流動性別者。比如小時候是男人,然後異裝癖想當女人,後來再次迴歸男人,然後又成了男同性戀……性取向一直在變,無法永久確定,那麼,這一類人就是Genderfluid。

Androgynous

雌雄同體,陰陽人~這類人並不少見,很多是生理上決定的,當做一種單獨的性別,其實也說得過去。

Non-binary

加拿大竟然有13種性別 | 法國學校可能將爸媽稱謂改為家長1和2


這恐怕是最難理解的性別:非二元生理性別。好比一個女人打扮的很女性化,名字卻用男人的名字,明明是個女同性戀裡的“女方”,卻總是展現“爺們”的一面。這種性別讓人摸不著頭腦。

Genderless

看英文就能翻譯出來:無性人!

什麼,人還能沒有性別?其實說的是對男人女人都沒有興趣、都沒有慾望的人,聽著有些超凡脫俗的感覺,但這更被認為是一種疾病。

Intersex

加拿大竟然有13種性別 | 法國學校可能將爸媽稱謂改為家長1和2


這個詞和Androgynous類似,指的是雙性人。

CIS

順性別,跨性別的反義詞,通常是用來形容那些性別認同無礙,對自己的生理特徵和生理性別完全接受甚至喜愛的人,也可以指順應自己的生理性別的意思。

加拿大竟然有13種性別 | 法國學校可能將爸媽稱謂改為家長1和2


看完加拿大性別大全,是不是已經目瞪口呆了?

大家都知道加拿大是個自由的社會,但沒人能想到性別居然能自由到有10幾種,是不是在判定自己是屬於哪種上還得花不少時間啊?

無性別廁所

在國際上,“無性別廁所”這一概念由來已久。

在美國,包括耶魯大學和曼哈頓惠特尼博物館在內的不少地方都啟用了無性別衛生間,以尊重變性人士的權利和需求,利於保護變性人士的安全。

加拿大竟然有13種性別 | 法國學校可能將爸媽稱謂改為家長1和2


美國佛蒙特大學的一箇中性廁所標識。

加拿大竟然有13種性別 | 法國學校可能將爸媽稱謂改為家長1和2


第一行從左到右分別為:惠特尼博物館、猶他州立大學、華盛頓Founding Farmers餐廳的無性別廁所標誌;中間一行從左到右分別為美國民俗博物館、市政大廳、內華達大學的無性別廁所標誌;底部一行從左到右分別為惠特尼博物館、罕布什爾學院、巴納德學院的無性別廁所標誌。

對中國來說,中性廁所仍是一個相當新的概念。

2016年上海啟用首座無性別公廁, 該座無性別公廁有6個座便隔間、4個蹲便隔間,另外還有男性小便間。

加拿大竟然有13種性別 | 法國學校可能將爸媽稱謂改為家長1和2


該公廁設立的初衷是為減少女性入廁排隊的情況,蓋廁隔間面積較普通公廁更大,進入隔間後,門板上會提醒其他如廁者“裡面有人”。可以看出,這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真正的“無性別廁所”。

加拿大新版護照增加X性別

加拿大聯邦政府在2017年夏天引入Bill C-16法案,建議修改加拿大人權法,在性別專欄增加其他選項,以保護公民選擇性別的自由和權利。


聯邦移民、難民及公民部長Hussen表示,當局正研究容許申請護照及其他政府文件的公民,可以在性別專欄上使用"X"性別。


加拿大竟然有13種性別 | 法國學校可能將爸媽稱謂改為家長1和2


申請加拿大護照的人士,如果不希望被鑑定為男性(M)或者女性(F),可以增加“希望將性別定為X”的選項。

加拿大竟然有13種性別 | 法國學校可能將爸媽稱謂改為家長1和2


加拿大作家和電影人Joshua M. Ferguson對聯邦政府這一護照改革措施很滿意,說自己會是第一批申請可以選擇第三種性別護照的人。

加拿大竟然有13種性別 | 法國學校可能將爸媽稱謂改為家長1和2


當局相信,容許公民在性別欄上使用"X"性別,能夠保護同性戀及跨性別人士的人權,並向外界表達出加拿大政府支持性別平等、多元化和包容的政策。

“所有加拿大人都應該對錶達真實的自我、依據真實的性別生活、表達自己所選擇的性別有充分的安全感,”Hussen部長說,“通過推行這版X性別的護照,我們向性別平等邁進了重要的一步。”

最後,榴蓮君想說,作為一箇中國人,雖然有些眼花繚亂,但相信越來越彼此包容、越來越彼此理解,應該是世界的終級趨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