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径"棒棒的"一一看大丰小海镇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

小海快跑。这是大丰区小海镇党委书记周俊的微信昵称。在他看来,小海镇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跑得快”,还要“跑得稳”。

向着全区“改革开放南大门、农旅经济排头兵、特色产业集聚地、百姓颐养幸福镇”目标,小海镇“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

握紧“接力棒”——做足富民新文章

3月7日,小海镇守贞村选手在全区“传承铁军精神、建设美好家园”主题宣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推进强镇富民,建设美好家园,是一代又一代小海人矢志不移的追求。

农民增收是富民的重要内容。小海镇成立小尚海新农村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计划每年流转1万亩土地,招引龙头企业、上市公司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今年的流转目标,秋播前就能顺利完成。艾若叶、艾立特、振亚生物等多家经营主体已经成功落户。艾立特种植的紫包菜、春化蚕豆等特色产品引领市场“风尚”,小小豆角春节期间每公斤售价高达25元。振亚生物还将投入亿元资金建设蔬菜脱水加工项目,辐射周边3万亩种植区域。当地农民在获取流转费用的同时,还能作为产业工人,参与种植管理。

精准脱贫同样走出新路径。351省道连接线工程在镇域留下200亩取土坑。该镇通过疏浚整治、沿岸绿化等改造提升工程“变废为宝”,独辟蹊径打造高标准扶贫示范湖。野生鱼生态品牌,让垂钓爱好者趋之若鹜。但他们钓起的每一条鱼都将按重计价,纳入扶贫资金。该镇计划把226省道建设留下的另外两个取土坑进行同样的改造。随着3个扶贫湖以及正在建设的扶贫林等项目的成功运作,扶助范围也会拓展到留守儿童、农村老党员、90岁以上长寿老人等特定对象。

亮出“指挥棒”——追求亩均高效益

3月11日,苏州隆全织造高档家纺面料项目落户小海镇。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投产后亩均税收将达7万元。这是该镇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价值导向招引的新项目。

在今年全镇冬训冬学动员大会上,小海镇党委明确提出“五个唤醒”工作要求,其中一条就是唤醒“亩产论英雄”理念。周俊自己考察先进纺织企业发现,每千瓦时电能可以创造10万元产值、2.5元税收。为推动全镇纺织企业对标找差,小海镇浓墨重彩地开展标杆企业培树活动,让“真的英雄”“上红榜,戴红花”。金掌纺织去年以450万元的总额荣登纳税“冠军”,今年有望突破600万元。今达纺织自加压力,向着千万元税收目标奋进,一季度纳税有望超过全年全年。

加大技改投入成为企业提升亩均效益的重要举措。金掌纺织计划用3年时间淘汰现有1000台老旧机台,上马行业高端机械。新设备产能可以提高50%,按照企业自定时序,今年目标完成300台。维迅纺织引进自动穿孔机,用机械手代替传统手工操作,1台机器就能替代18名工人。先期投入500万元上马的2台穿孔机已经投入运营。新丝路纺织通过设备更新推动产品升级,正式向定制窗帘、时尚女装等高端市场进发。新的生产线投入运行,企业产品附加值可以提升30%以上。

用好“助力棒”——全面接轨大上海

前不久,昆山牛商会代表到小海镇考察,对该镇投资环境给予高度好评。年内,小海镇目标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

牛商会通过对多个投资目的地的比选,认定小海镇“风景独好”。在他的推动下,昆山近期将有7个项目“抱团”来丰。它们“清一色”生产环保设备,虽然占地只有100亩,但投产后亩均税收不低于8万元。小海镇目标以此为契机,打造一个全新的环保产业园,一批特色关联项目正在紧密跟踪洽谈中。周俊表示,小海镇在密切联络小海在沪知名人士、主攻上海企业行业、强化上海驻点招商的同时,把昆山作为接轨上海的桥梁和跳板,通过发展友好乡镇等途径,全方位推介小海发展环境,成功吸引到一批客商投资目光。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两海两绿”路径,小海镇还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努力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提升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含金量”“含绿量”。“上海市民餐桌上流行什么、想吃什么,我们就去种什么、养什么。”小尚海公司的发展指向一直很明确。艾立特7成农场品流向上海市场。小尚海旗下旅游开发板块,还成功启动了小海温泉、镇海寺等资源的市场化开发工作。上海客商近期将“摘牌”温泉地块,让这个大丰“老字号”重现昔日辉煌,也拥抱高铁时代,迎迓上海游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