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進行時——學論述抓整改促落實】酉陽龔灘打造鄉村遊

酉陽龔灘古鎮,是全市的一張旅遊名片,遊客紛至沓來。在龔灘5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古老村落,一直沒有享受到龔灘的旅遊紅利,如今,這裡正在由酉陽旅投牽頭,打造“漁文化”旅遊產業,這個村就是紅花村。2月19日,記者走進紅花村,為你揭秘這裡的人和事。

【脫貧攻堅進行時——學論述抓整改促落實】酉陽龔灘打造鄉村遊

酉陽桃花源旅投駐村的幹部許正堂向記者介紹紅花村發展鄉村旅遊規劃

故事1:生態移民 如今住上農家小樓

47歲的楊通軍,家住紅花一村一組,他的新家,是一棟三層小樓,外牆噴塗的是深黃色真石漆。這與全村其他居民家的外牆一致,均由酉陽旅投出資統一改造。除了外牆,楊通軍家的圍牆、葡萄架等裝飾,也是由酉陽旅投負責設計施工。

由於地處核心位置,紅花村的規劃沙盤及展板,都設在了楊通軍家裡。

楊通軍告訴記者,他家6口人,孩子都在讀書,全家靠他打零工和2.5畝農田過活,屬於因學致貧。

2015年,他從新房不遠處的半山腰,搬遷到現在的位置,享受了生態移民搬遷政策以及有關扶貧政策,自己借款近6萬元,修了這棟150平方米的三層小樓。

如今,跟隨合作社,楊通軍像其他村民一樣以土地入股,出工出力,旨在將紅花村打造為人氣鄉村遊目的地。待到那時,楊通軍不僅是參與分紅的股東,還能將屋子裝點出來,用作鄉村民宿;平時還能就地打零工,這一切比他種薄地的收益強多了。

【脫貧攻堅進行時——學論述抓整改促落實】酉陽龔灘打造鄉村遊

村民楊通軍家“舊貌換新顏”

故事2:贍養三老 感嘆入股減輕負擔

身穿一件藍黑色的夾襖,臉龐消瘦的冉榮昌與岳父圍坐在自家廚房的火堆前取暖。

冉榮昌今年46歲,家住紅花村2組,一家7口,全靠他與妻子打工維持生計,一年下來收入也就3萬多元。對於要贍養3位老人,並且要供兩個孩子讀書,負擔非常重。

“我們家屬於因學致貧、因病致貧。兒子正在重慶足下軟件學院程序開發專業讀大二,一年光學費、生活費開銷就需3萬元。女兒冉露,就讀小學6年級,生活費一年也要1000多。三位老人,岳母癱瘓在床、岳父患有高血壓,父親常年都需用藥。”冉榮昌無奈地說。

他靠泥水匠手藝,在當地打散工,妻子則在廣東打工。

入不敷出的日子在2018年1月出現曙光。當年1月17日,紅花村“美麗紅花農業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村民可以通過流轉土地、現金入股、貸款入股的方式入股合作社,並按6%獲得年度分紅。“我在9月份報的名,流轉7畝土地成功入股,成為了合作社的股東。這不,僅一個季度就分紅3000元,這是實打實的增收。預計到今年底,分紅將達到1.4萬元。”

明年,兒子大學畢業可以自食其力,鄉村遊項目也有望開園,一家人的沉重負擔,可望得到根本改善。

這幾天,紅花村有點冷,但冉榮昌一家的心卻很暖。

【脫貧攻堅進行時——學論述抓整改促落實】酉陽龔灘打造鄉村遊

坐在冉榮昌家的火堆旁聽他暢聊那些幸福事

故事3:柑橘大戶 用心打造鄉村民宿

餘劍今年41歲,他的家與楊通軍家比鄰。其實,餘劍家有兩棟農家小樓,與哥哥家的一棟小樓一前一後,並排站立在村道邊。

餘劍有36畝果林,種植了當地特有的柑橘品種,型似醜柑,味道超甜。

餘劍熱情地帶記者到柑橘地,現摘了柑橘讓大夥兒品嚐。他一邊採摘,一邊介紹,他家過去一直種植柑橘,每年收成5-6萬斤,雖然辛苦,但日子還算過得下去。如今,他家的地已納入二期規劃,不再種植柑橘,雖然有點不捨,但見過世面的他,早就做好了後續打算。

【脫貧攻堅進行時——學論述抓整改促落實】酉陽龔灘打造鄉村遊

農家“鄉宿”別有洞天

記者注意到,餘劍房子的外觀和鄰居們別無二致,內部卻“別有洞天”。土家布藝的窗簾和門頭、草帽做的路燈、典雅的假山魚池,已經有了民宿的模樣。

酉陽桃花源旅投駐村的幹部許正堂告訴記者,這是餘劍根據自己想法打造的鄉村民宿,還不夠協調美觀,公司專門聘請了美術專業的團隊,駐村進行鄉村民宿的規劃設計,餘家兄弟的三棟農家小樓,都已納入其中。待到紅花村“漁文化”文旅項目開園迎客,這些鄉村民宿,將會成為其中的一大亮點。

【脫貧攻堅進行時——學論述抓整改促落實】酉陽龔灘打造鄉村遊

駐村幹部與村民相談甚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