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功顯赫的公孫瓚,為何卻悲劇收場?

西遊記裡唐僧騎的是白龍馬,這是家喻戶曉的。有一位同樣喜歡騎白馬的歷史人物,卻不為人們所熟知,其實他的經歷一樣非常精彩,他的一生經歷了前期的輝煌,中期的驕縱,最後不得不以悲劇結束,他就是三國早期,在幽州抵抗外族入侵的公孫瓚。

戰功顯赫的公孫瓚,為何卻悲劇收場?

演義裡的公孫瓚出場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四五十歲的中老年大叔,談不上英俊瀟灑。真實的公孫瓚家世顯赫,本人也是氣質非凡,他身材魁梧,聲音洪亮,在漢代,這就是標準的美男子。而且他年輕的時候,曾經跟大學者盧植學習過,算是一個文物兼修的青年才俊。北平太守見公孫瓚年少有才,有意將女兒許配給他,公孫楠自然不會拒絕這樣的好事。本想著憑藉岳父的扶持,走上人生巔峰的公孫瓚,卻被劈頭澆了一盆冷水。

戰功顯赫的公孫瓚,為何卻悲劇收場?

他的岳父被政敵陷害,被髮配到南方,公孫瓚此時沒有落井下石,而是選擇一路保護被押解南方的岳父,走到半路的時候,他的岳父被皇帝赦免。公孫瓚也因為自己的品德被當時的人推薦給朝廷。於是,公孫瓚被任命為幽州的騎都尉,負責抵禦烏桓人的進攻。烏桓人的軍隊以騎兵為主,行動迅速,往往是搶一把就跑。公孫瓚認為想要打敗他們,光在內地防禦是不行的,必須進攻烏桓人的老巢才行。

戰功顯赫的公孫瓚,為何卻悲劇收場?

此後公孫瓚多次率領軍隊深入敵後,突擊敵人的老窩。由於公孫瓚對於白馬情有獨鍾,所以他和他的部曲親兵都騎著清一色的白馬,衝鋒陷陣的時候非常顯眼。由於他的勇敢進取將烏桓人徹底打服,幽州的老百姓都可以過上安穩的生活,所以當地的百姓都稱他的軍隊為白馬義從。

戰功顯赫的公孫瓚,為何卻悲劇收場?

在北疆取得戰功的公孫瓚,逐漸成為了幽州的最高長官,加上當時朝廷已經被董卓控制,天下已經紛亂不堪,公孫瓚已經儼然是幽州的土皇帝了。他開始想著逐鹿中原,奪取更大的地盤,當時黃巾軍進攻河北,公孫瓚主動出擊,在黃巾軍渡黃河的時候,發動襲擊,將幾十萬的黃巾軍全部打敗,繳獲的財寶,物資無數。他的軍事勝利,讓中原的各州縣的官吏非常震驚。當時正值亂世,天下動盪不安,這些官吏都想找到一個大靠山,作為安全的保證。

戰功顯赫的公孫瓚,為何卻悲劇收場?

公孫瓚的軍隊如此神勇,他本人更是文武雙全,所以前來投奔,請求歸附的地方官員是絡繹不絕。公孫瓚見有人前來歸附,自然心裡異常高興,將這看作是進軍中原圖謀霸業的開始。於是他來者不拒,對於歸附的人,馬上加官進爵。比如今天封一個太守,明天將某人任命為某州的刺史。

戰功顯赫的公孫瓚,為何卻悲劇收場?

他的這種狂妄的舉動引起了一個大佬的警覺,他就是在冀州招兵買馬的袁紹,袁紹見公孫瓚實力發展太快,就將他當做是自己爭奪天下的最大競爭者。於是放過了兗州的曹操,全力進攻幽州的公孫瓚。公孫瓚自從取得大勝以後,非常的驕傲,生活也變得奢侈起來。但是他的手下軍隊的待遇卻沒有絲毫改變,慢慢軍隊裡就有了一些怨言。袁紹的大軍進攻的時候,曾經取得過累累戰功的軍隊,不復當年的英勇。公孫瓚一敗再敗,最後在前無勝算,後無退路的情況下,黯然收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